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12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26434      在线人数 : 8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21


    题名: 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
    作者: 鍾嘉玲
    贡献者: 竺家寧
    鍾嘉玲
    关键词: 張愛玲
    現代小說
    傳奇
    詞彙風格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24 16:37:01 (UTC+8)
    摘要: 一般研究認為,張愛玲的語言是豐富多姿的,身為小說能手的她,在《傳奇》小說中所建構出的獨特世界,多得自於其語言文字所散發出的強大感染力。而傳統文藝風格學的研究偏重於作家生平、作品意象、隱喻作用等層面,鮮少將焦點聚焦於作家驅遣語言的習性與特色,本論文從語言風格學中的詞彙風格角度出發,探究張愛玲《傳奇》小說中「顏色詞」和「重疊詞」二類詞彙使用趨向,筆者發現,張愛玲時常在小說中運用繽紛多彩的顏色詞彙,呈現色彩斑斕的文學世界或是人物心理;也運用重疊詞彙,使文句充滿生動鮮明的特色;再者,她善於採用重疊性的聲音語言,增添許多聽覺上的刺激作用,使小說中充滿各式各樣的人聲、市聲與樂聲;除此,張愛玲亦轉換或獨創許多詞彙用法,如:銹綠、藍陰陰、輕金色等顏色詞;踢托踢托、哼哼呵呵等擬聲重疊詞;鬼陰陰、稀朗朗、肉唧唧等ABB式詞,皆具有個人的獨創風格,由此可見,張氏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說是十分優秀。
    而「語言風格學」(Stylistics)是指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研究作家語言風格的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者可藉由語言學的知識探究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徵,重新思考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以提供更多元豐富的研究面向。因此筆者欲從語言風格角度切入,探究張氏遣詞用字的趨向、發掘《傳奇》小說詞彙風格,期能開拓張愛玲研究的另一風貌。本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張愛玲在文壇上的地位、第三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為「語言風格學的研究價值」,第一節簡介語言風格學的源起及研究概況、第二節說明何謂語言風格學;第三節釐清對語言風格學容易產生的誤解;第四節強調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顏色詞研究」,第一節為顏色詞的定義與文化意涵、第二節進行張愛玲《傳奇》單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三節張愛玲《傳奇》雙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張愛玲《傳奇》三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五節討論張愛玲《傳奇》顏色詞的文化意涵與修辭效果,筆者認為透過對顏色詞彙的統整與分析,可找出張愛玲驅遣顏色詞的喜好與殊性。
    第四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重疊詞研究」,第一節為漢語重疊詞的定義與分類、第二節探討張愛玲《傳奇》疊音詞的音節分析、第三節則是討論張愛玲《傳奇》疊義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針對張愛玲《傳奇》ABB式重疊詞進行構詞分析,期能深入研究重疊詞在構詞類型與語法功能上的詞彙作用。
    第五章為「結論」,在本文做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之後,試圖把以上幾個焦點做一個具體的陳述,把詞彙的特色、分類、歸向描述出來,最後作為本文的結論。
    參考文獻: 一、張愛玲出版作品
    (以2010年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張愛玲典藏」系列為本)

    《傾城之戀》(短篇小說集一‧1943年)
    《紅玫瑰與白玫瑰》(短篇小說集二‧1944~45年)
    《色,戒》(短篇小說集三‧1947年以後)
    《半生緣》
    《秧歌》
    《赤地之戀》
    《怨女》
    《小團圓》
    《雷峰塔》
    《易經》
    《華麗緣》(散文集一‧1940年代)
    《惘然記》(散文集二‧1950~80年代)
    《對照記》(散文集三‧1990年代)
    《紅樓夢魘》
    《海上花開》
    《海上花落》
    《張愛玲譯作選》

    二、 專書
    王 力,《中國語言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1月初版一刷)。
    《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2月)。
    《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99年5月)。
    《中國現代語法》(上、下冊),(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2月初版)。
    《中國語法理論》,(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漢語音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二版四刷)。
    王宜早、孫芳錄、楊子嬰合編,《文學和語文裡的修辭》,(香港:麥克米倫出版,1987年)。
    王天昌,《漢語語音學研究》,(臺北:國語日報出版部,1984年9月)。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王德春,《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四刷)。
    方師鐸,《國語詞彙學─構詞篇》,(臺北:益智書局,1996年9月再版)。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6月)。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3月)。
    何 杰,《現代漢語量詞研究》(修訂版),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8月一刷)。
    李紅印,《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2月)。
    李銘龍,《應用色彩學》,(臺北:藝風堂出版社,1995年5月初版一刷)。
    李鏡兒,《現代漢語擬聲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4月)。
    李廣元,《東方色彩研究》,(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年8月)。
    余 斌,《張愛玲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沈 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7月)。
    宋玉柱,《現代漢語語法論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6月)。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年9月四版)。
    《把我國語言科學推向前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 構詞篇》,(臺北:精華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2年8月),。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9月四版)。
    《色彩學》,(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8月初版)。
    林文昌,《色彩計劃》,(臺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0月)。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
    《語言風格語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詞彙之旅》,(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12月)。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3月)。
    金宏達,《平視張愛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7月)。
    徐杰、鍾奇,《漢語詞彙‧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二刷)。
    徐一平、譙燕、吳川、施建軍著《日語擬聲擬態詞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3月)。
    胡裕樹,《現代漢語》(增訂本) ,(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3年3月第一版第十刷)。
    高名凱,《漢語語法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5年7月一版)。
    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3月第廿一刷)。
    高明凱,《國語語法》,(臺北:洪氏出版社,1976年9月)。
    唐文標《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10月)。
    夏志清原著,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2月)。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月4月)。
    孫景濤,《古漢語重疊構詞法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臺灣開明書店,2002年10月二十五版發行)。
    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曹緯初,《色彩學》,(臺北:世界書局,1970年10月)。
    曹逢甫,《從語言學看文學》,(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出版,2004年4月)。
    張志公,《語法與修辭》(上、下),(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3年6月)。
    《漢語語法常識》,(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7月)。
    張子靜(資料提供)、季季(整理撰寫),《我的姊姊張愛玲》,(臺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版)。
    張盛寅,《細讀張愛玲》,(臺北:柏室科技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年)。
    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例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2006年)。
    張 靜,《漢語語法疑難探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7月)。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 。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7月)。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9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葉美莉,《商用色彩學》,(臺中:果岩有限公司,2000年5月)。
    程祥徽、黎運漢,《語言風格論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程祥徽、鄭駿捷、張劍樺,《語言風格》,(香港:三聯書店,2002年3月)。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1月)。
    馮祖眙,《百年家族──張愛玲》,(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費 勇,《美麗又蒼涼的手勢─我看張愛玲》,(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月)。
    熊宜中總編輯,《「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
    楊如雪,《文法ABC》(增修版)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公司,2006年10月再版四刷)。
    楊澤編,《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10月)。
    葛本儀,《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
    《漢語詞彙學》,(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
    董顯仁、紀麗,《裝飾色彩基礎技法》,(臺南:大孚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鄒悅富,《色彩的研究》,(臺北:華聯出版社,1982年5月)。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10月)。
    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
    蔡鳳儀編,《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96年3月)。
    鄧惠芬、翁金燕,《色彩學》,(臺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9月)。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北京大學,1994年11月)。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0年6月)。
    黎運漢、張維秋,《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9年4月)。
    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紹銘,《張愛玲的文字世界》,(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
    劉鋒杰,《想像張愛玲──關於張愛玲的閱讀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鄭遠漢,《修辭風格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
    《言語風格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二版)。
    鄭榮馨,《語言得體藝術》,(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年9月)。
    鄭國裕、林磐聳,《色彩計劃》,(臺北:藝風堂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八刷)。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蘇新春,《漢語詞彙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蘇偉貞,《張愛玲的文字世界》(續編) ,(臺北:允晨文化出版,2003年11月)。
    謝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以新詩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2月)。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78年)。
    山中俊夫著、黃書倩譯,《色彩學的基礎》(臺北:六和出版社,2003年7月)。
    德瑞克‧希利著,張琰譯,《色彩與生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三、 期刊論文
    力 量,〈近代漢語詞與重疊變化〉(《北方論叢》第6期,2006年)。
    于寶娟,〈論張愛玲創作的語言風格〉(《齊魯學刊》第1期,2007年)。
    于根元,〈漢語現代風格學的建築群──讀四本有關的專著〉(《語言文學應用》,1992年第2期)。
    丁邦新,〈從聲韻學看文學〉(《中外文學》第4卷第1期,1975年6月)。
    丁金國,〈關於語言風格學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第8期,1684年)。
    王倩倩,〈漢語顏色詞構詞分析〉(《語文學刊》第2期,2010年1月)。
    王小茹,〈張愛玲小說服飾色彩彷生文化解析〉(《紡織科技進展》第6期,2008年)。
    王衛平、馬琳,〈張愛玲研究五十年述評〉(《學術月刊》第11期,1997年)。
    王 萍,〈論漢語中「單音節顏色詞+疊音後綴」結構的顏色詞〉(《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第6期,2008年)。
    〈漢語「單音節顏色詞+疊音後綴」結構顏色詞的教學〉(《昌吉學院學報》第 6期,2010年)。
    王 宇,〈色彩符號及其應用〉(《美與時代》第2期,2006年)。
    王慧剛,〈溫庭筠詩詞中「金」色情結〉(《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9期,2010年)。
    王振來,〈現代漢語副詞重疊及偏誤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7卷第5期,2009年9月)。
    王麗媛,〈數詞的重疊〉(《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10年1月)。
    王藝玲,〈擬聲詞研究綜述〉(《淄博師專學報》第1期,1995年)。
    王桂安,〈擬聲詞的探討〉(《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
    尹鍾宏,〈《駱駝祥子》形容詞重疊研究〉(《邵陽學院學報》第8卷第4期,2009年8月)。
    方吉萍,〈張愛玲小說的語言藝術風格〉(《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2010年7月)。
    巨積蘭,〈色彩語言的文化符號意義比較〉(《大連民族學院學報》第12卷第6期,2010年11月)。
    田優禮,〈顏色詞與文化〉(《丹東師專學報》第22卷第2期,2000年6月)。
    任浩磊,〈淺談色彩的秘密及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高校講壇》第11期,2010年)。
    艾紅紅、宮承波,〈試論張愛玲小說的繪畫效果〉(《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1996年6月)。
    呂關俊,〈「通紅」、「冰涼」類形容詞的研究〉(《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10年7月)。
    杜 萍,〈有暗香盈袖─感受張愛玲作品的獨特語言魅力〉(《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總第42期,2006年第1期)。
    沈世 ,〈論張愛玲小說的選詞〉(《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2005年9月)。
    沈懷興,〈複音單純詞、重疊詞、派生詞的產生和發展──漢語詞匯複音化發展續探〉(《漢字文化》第1期,2001年)。
    余志平、黎翠萍,〈論張愛玲說創作中的音樂描寫〉(《湖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2006年1月)。
    吳瑾瑋,〈從語料庫語言學觀點研究白居易詩重疊運用〉(《臺北大學學報》第7期,2009年9月)。
    吳 吟、邵敬敏,〈試論名詞重疊AABB式語法意義及其他〉(《語文研究》第1期,2001年),頁12-16。
    吳 戈,〈漢語顏色詞語構、語義文化簡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1期,2001年)。
    吳 進,〈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語言〉(《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9年)。
    李 遙,〈漢語色彩詞衍生法之探究〉(《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學版),第8卷第5期,2004年9月)。
    李 華,〈濃妝淡抹總相宜─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運用〉(《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5年)。
    李 虹,〈日語中表達擬聲擬態詞的特點〉(《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8卷第5期,2008年9月)。
    李翠英,〈疊字詞和疊詞語的區別〉(《湖北經濟學院學報》第2卷第3期,2005年3月)。
    李鳳吟,〈雙音節性質形容詞ABAB式的重疊──兼與AABB式比較〉(第9卷第2期,2006年6月)。
    李光杰,〈從「一A一A」和「一A又一A」看漢語的定位〉(《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5卷第4期,2007年7月)。
    李勁榮,〈ABB式形容詞的構成方式〉(《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8年2月)。
    李樹儼,〈也談象聲詞的語法地位〉(《寧夏大學學報》第1期,1983年)。
    李晨初、葉斌,〈擬聲詞略說〉(《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3月)。
    李 麗,〈中西文化差異之色彩詞〉(《東北電力大學學報》第28卷第5期,2008年10月)。
    李素娟,〈文化的鏡像──漢語色彩詞的漢民族文化折射〉(《西安社會科學》第28卷第4期,2010年8月)。
    李 楊,〈論顏色詞語〉(《赤峰學院學報》第30卷第6期,2009年6月)。
    李 堯,〈論色彩詞的取象〉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11期,2010年),頁217。
    〈漢語色彩詞衍生法之探究〉(《揚州大學學報》第8卷第5期,2004年9月)。
    李 冰,〈淺談顏色詞的構成及其使用〉(《淮陰師專學報》第16卷第4期,1994年) 。
    李文彬,〈變換律語法理論與文學研究〉(《中外文學》第11卷第8期,1983年)。
    李 楊,〈論顏色詞語〉(《赤峰學院學報》第30卷第6期,2009年6月)。
    李延林、顏靖平,〈漢英文化中「黃色」及某些相關詞語的涵義〉(《文史博覽》第9期,2009年9月)。
    岳 麗,〈「紅」、「藍」顏色詞英漢文化內涵差異研究〉(《現代商貿工業》第16期,2010年)。
    宋衛華,〈淺談象聲詞的語用及語法價值取向〉(《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2005年)。
    宋春淑,〈「灰溜溜」與「滑溜溜」是同一個「溜溜」嗎?──關於現代漢語疊音詞綴〉(《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1期,2006年2月)。
    邱莉芹,〈ABB式形容詞的語用特徵及類化表現〉(《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5年6月)。
    林燕卿,〈從「黃色」看中西文化差異〉(《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期,2010年)。
    周碧香,〈元人散曲中的擬聲詞〉(上) (《中國語文》第80卷第1期,1997年1月)。
    〈《東籬樂府》對偶句的語言風格〉(《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1期,1998年6月)。
    林志鴻,〈明代四小說之色彩詞表現調查研究〉(《臺灣美術》第66期,2006年10月),頁98。
    洪藝芳,〈敦煌變文中的重疊詞探析〉(《敦煌學》第26輯,2005年12月)。
    洪邦林,〈ABB式重疊詞探析〉(《語文學刊》第8期,2010年)。
    禹和平,〈漢語詞語AABB重疊式再思考〉(《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1998年)。
    林健群,〈從語言風格學探索李賀詩顏色字〉(《親民學報》第11期,2005年7月)。
    邵敬敏,〈擬聲詞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1981年)。
    〈擬聲詞的摹擬性與結構義〉(《思維與智慧》第5期,1989年)。
    胡孝斌,〈試論動詞重疊「VV」式與動詞「V一下」式的差異〉(《語法學習》第2期, 1997年4月)。
    哈 森,〈論現代漢語擬聲詞〉(《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5期,2002年10 月)。
    祝艷艷,〈漢英顏色詞「紅」所表現的中西文化差異〉(《鄭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第5期,2010年10月)。
    耿二嶺,〈漢語象聲詞的民族特點〉(《漢語學習》第5期,2009年10月)。
    孫力平,〈漢語古典詩歌語法研究的開山之作─兼述《漢語詩律學》以來之近體詩句法研究〉(《南昌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2000年10月)。
    孫守玉、高義峰,〈英漢顏色詞「綠」的認知語義分析〉(《時代文學》第5期,2010年)。
    郝文華,〈ABB式形容詞的構詞方式〉(《科教文匯》上半月刊,2006年9月)。
    〈ABB式形容詞中A與BB的關係〉(《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 第25卷第4期,2007年)。
    〈色彩繽紛的「青」系字〉(《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第5期, 2010年10月)。
    馬麟春,〈傳統文化視野下的青色審美文化略論〉(《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11年2月)。
    馬新美,〈論疊音詞的修辭效果〉(《呼倫貝爾學院學報》第15卷第2期,2007年4月)。
    梅祖麟、高友工,〈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第1卷第10期,1973年3月)。
    郜燕君,〈顏色詞的文化探究〉(《語言學刊》第4期,2010年)。
    許長謨,〈從近三年報刊標題看語詞的豐富多變兼論詞彙學的重要〉(《成大中文學報》第11期,2003年11月)。
    張白虹,〈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詞彙運用〉(《雄工學報》第7期,2006年5月)。
    張麗潔,〈試論張愛玲作品中的色彩描寫〉(《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2001年3月)。
    張久麗,〈張愛玲中短篇小說集《傳奇》的色調〉,(《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10年1月)。
    張德明〈試談”中國現代語言風格學史”的分期問題〉(《錦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1年10月)。
    張德明、高航,〈簡評中國大陸關於”語言風格”的各種定義及其本質特點〉(《平頂山師專學報》第19卷第3期,2004年6月)。
    張慧美,〈反覆形式之廣告標語研究〉(《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1期,2005年12月)。
    〈廣告標語重疊詞析論〉(《中國語文》第97卷第5期,2005年11月)。
    〈新聞標題中兩類重疊詞的語法功能研究〉(《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7期,2005年12月)。
    張劍樺,〈論語言風格的要義〉(《山西師大學報》第28卷第4期,2001年10月)。
    張文蛟,〈漢英基本顏色詞文化語義對比〉(《宜賓學院學報》第10卷第8期,2010年8月)。
    張育哲,〈對照記─從張愛玲的色彩用詞看其「參差對照」的美學觀念〉(《新西部》(下半月)第9期,2008年)。
    張 婷,〈漢語擬態詞的詞形構成及其語法功能〉(《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8年1月)。
    張桂英,〈AAB雙音節動詞的另類重疊形式〉(《語文學刊》,2010年8月)。
    張先亮,〈試論重疊式動詞的語法功能〉(《語言研究》第1期,1994年)。
    張家合,〈元刊雜劇重疊構詞研究〉(《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7年)。
    張 博,〈象聲詞簡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8期,1982年)。
    張 聖,〈文學語言中的色彩詞〉(《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8卷第4期,2008年11 月)。
    黃 丹,〈漢語「白」顏色詞群分析〉(《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8期,2009年8月)。
    黃 利,〈對ABAC格式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偏誤分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6年)。
    黃曉東,〈也談現代漢語嘆詞和象聲詞〉(《語言教育教學研究》,第15卷第4期,2007年)。
    崔建敏、唐培、張志蔥,〈論張愛玲文字的基本風格〉(《網絡財富》第18期,2010年9月)。
    陳曉雲,〈張愛玲小說中「顏色詞」的運用〉,(《作家雜誌》第3期,2008年)。
    陳慶武,〈泛論現代漢語的重疊形式〉(《福州師專學報》第14卷第1期,1994年3月)。
    陳國質,〈色彩詞在文學創作中的審美功效〉(《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2010年8月)。
    陳 爍,〈《兒女英雄傳》AXX式狀態詞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學報》,第2期,2002 年)。
    陳日芳,〈試論紅顏色詞在宋詞單個詩句中的運用〉(《欽州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10年8月)。
    陳家旭、秦蕾,〈漢語基本顏色的範疇化及隱喻化認知〉(《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2003年)。
    陳智敏,〈四十年代張愛玲研究述評〉,(《安徽文學》第9期,2008年)。
    陸漢軍,〈色彩人生:論張愛玲小說的色彩語言〉,(《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0年)。
    曹逢甫,〈從主題─評論的觀點看唐宋詩的句法與賞析〉(上),(《中外文學》第17卷第1期)。
    〈從主題─評論的觀點看唐宋詩的句法與賞析〉(下),(《中外文學》第17卷第2期)。
    曹瑞芳,〈普通話ABB式形容詞的定量分析〉(《語文研究》第3期,1995年)。
    曹志國,〈論ABB式的結構與語法特點〉(《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7卷第1期,2007年3月)。
    曹大為,〈《醒世姻緣傳》中的AABB式詞〉(《泰山學院學報》第26卷第5期,2004年9月)。
    曹霞、黃婉梅,〈漢語顏色詞探析〉(《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增刊,2009年12月)。
    傅惠鈞、王麗玲,〈浮世圖中的紅色調──張愛玲作品紅色詞的使用〉(《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6年)。
    鄒小陽,〈張愛玲作品中的紅綠藍詞群分析〉(《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0卷第9期,2009年9月)。
    葉利華,〈顏色詞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上海商學院學報》第9卷第6期,2008年11月)。
    葉 軍,〈論色彩詞在語用中的兩種主要功能〉(《修辭學習》第2期,2001年)。
    程紹華、邱月,〈試論不同語言背景下文學作品中對色彩詞運用的相同之處〉(《作家雜誌》第11期,2008年)。
    〈黑‧白‧紅──文學作品中色彩詞的跨文化解讀〉(《社科縱橫》第25卷,2009年2月)。
    彭澤潤,〈語言符號的性質和類型──也談象聲詞的性質〉(《吉安師專學報》第20卷第4期,1999年10月)。
    楊 平,〈動詞重疊式的基本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2003年)。
    楊振蘭,〈現代漢語AA式疊音詞、重疊詞對比研究〉(《齊魯學刊》第4期,2003年)。
    楊竹芬,〈顏色詞「綠」在漢英語言中的文化含義〉(《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9期,2008年)。
    楊迎娣,〈淺談顏色詞在不同文化下的含義〉(《讀與寫雜誌》第6卷第7期,2009年7月)。
    趙 新,〈動詞重疊在使用中的制約因素〉(《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1994年)。
    趙京立,〈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意象〉(《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第9卷第4期,2007年7月)。
    黎運漢,〈近二十年來和與風格學研究的成就和發展趨勢〉(《揚州大學學報》第7卷第3期,2003年5月)。
    〈1949年以來語言風格定義研究述評〉(《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2002年1月)。
    潘 峰、李鋰,〈紅色文化義初探〉(《漢字文化》第5期,2009年)。
    劉知萌,〈文學史中的張愛玲〉(《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第17卷第3期,2010年9月)。
    劉 曄,〈現代漢語VV式的來源及其流變〉(《語言與翻譯》第2期,2008年)。
    劉 燕,〈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看中西文化差異〉(《呼蘭師專學報》第19卷第2期,2003年6月)。
    劉曉靜,〈上古漢語「紅」的語義場研究及其歷時演變〉(《現代語文》第1期,2010年)。
    劉繼俊,〈漢英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對比〉(《濮陽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2期,2000年6月)。
    劉 芳、朱凡、倪丹萍,〈論中西文化中顏色詞〉(《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第24期,2008年)。
    劉承峰,〈動詞重疊式「VV」語義研究〉(《中文治學指導》第6期,2008年)。
    劉大為,〈也談象聲詞的符號性質〉(《語文研究,第2期,1996年)。
    雷冬梅,〈魯迅作品的色彩藝術探微〉(《中學語文》第16期,2010年)。
    閻秀平,〈試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運用〉(《石油大學學報》第16卷第4期,2000年8月)。
    鄭厚堯,〈ABB式疊詞的內部結構分析〉(《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05年3月)。
    韓秋菊,〈成語中的色彩搭配〉(《濰坊學院學報》第10卷第5期,2010年10月)。
    薛坤宇,〈淺析漢語基本顏色詞〉(《遼寧師專學報》第5期,2010年)。
    盧 燕,〈萬紫千紅總是春─淺西中英色彩文化〉(《科技信息》第4期,2006年)。
    賴先剛,〈量詞的數量語義特徵與語法功能〉,(《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第26卷第4期,2009年4月)。
    諶 婷,〈英漢色彩詞彙的文化內涵〉,(《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10年8月)。
    謝雲飛,〈語言音律與文學音律的分析研究〉(《南洋大學學報》第7期,1973年)。
    魏聰祺,〈疊字分類及其辨析〉(《國教輔導》雙月刊,第43卷第5期,2004年6月)。
    魏 瑤,〈論現代漢語象聲詞的特殊性〉(《雁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005年8月)。
    羅 平、趙愛華,〈色彩詞在中西文化中的聯想與運用〉(《文學藝術》第3期,2009年)。
    龐 錚,〈談「ABB」式形容詞中的重疊詞綴〉(《考試周刊(文學語言學研究)》第35期2009年)。
    嚴小香,〈論色彩詞的運用對張愛玲言語風格的影響〉(《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2009年4月)。

    四、 學位論文
    (一) 研究張愛玲其人其作類
    王欣怡,《張愛玲《傳奇》小說之諷諭研究》(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明卿,《張愛玲小說的隱喻世界》,(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余韻柔,《顯學外的另一章──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繡亭,《張愛玲小說風格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年)。
    郎學初,《張愛玲蕭紅作品蒼涼意象之比較》,(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紀婉清,《張愛玲《傳奇》之「奇」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曹杏一,《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許維權,《張愛玲短篇小說對話之運用》(臺北: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莊宜文,《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郝友,《張愛玲小說的語言藝術研究》,(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唐曉莉,《張愛玲、王安憶小說創作比較》,(陝西: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游秀雲,《張愛玲小說意象研究》(臺北: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美華,《張愛玲小說的主要男性形象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瓊慧,《張愛玲及其小說母親形象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鈺雯,《荒涼中的悲劇性──解讀張愛玲作品》(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秋雯,《張愛玲小說在臺灣的接受現象》(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駱麗,《張愛玲與聶華苓后期小說比較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劉柯,《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意象》(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二) 語言風格研究類
    丁文倩,《元散曲重疊詞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江碧珠,《關漢卿戲曲語言之派生詞與重疊詞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朱碧霞,《高行健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美玲,《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探索》(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吳麗靜,《鄭愁予詩的音律風格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吳幸樺,《黃庭堅律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以詞彙的運用現象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吳梅芬,《杜甫晚年七律作品語言風格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靜慧,《《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婉瑜,《楊牧《時光命題》語言風格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周能昌,《杜甫七律的語法風格》(嘉義:國立中正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許瑞玲,《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靜宜,《李賀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詞彙與句型結構分析》(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逸玫,《東坡詞語言風格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俐后,《紅樓夢派生詞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楊憶慈,《《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和派生詞》(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歐秀慧,《詩經擬聲詞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黎采綝,《黃庭堅的七言律詩音韻風格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應祥,《楊喚詩語言風格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羅娓淑,《李商隱七言律詩之詞彙風格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賀萬財,《吳晟詩之詞彙風格研究--以重疊詞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三) 色彩詞類
    邱靖雅,《唐詩視覺意象語言的呈現──以顏色詞為分析對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黃立己,《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新竹:私立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碩文,2005年)。
    黃 霞,《論漢民族文化對漢語顏色詞的影響》(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傅嘉琳,《張愛玲小說色彩與配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商業設計組碩士論文,2004年)。
    趙家芬,《色彩詞的傳達特性-以台灣現代作家張曼娟的作品所展開的探討》(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遠 征,《漢語顏色詞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頁10。

    五、 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http://db1x.sinica.edu.tw/kiwi/mkiwi/
    漢典:http://www.zdic.net/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成語典:http://dict.idioms.moe.edu.tw/cydic/index.htm

    六、 辭典光碟
    《漢語大詞典》3.0版,(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年9月第4次印刷)。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8912008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912008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08101.pdf2794KbAdobe PDF2443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