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282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93/144380 (79%)
造访人次 : 51235468      在线人数 : 9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823


    题名: 國軍在救災體系功能之探討
    Research in the military function of the disaster rescue system
    作者: 王忠民
    贡献者: 黃智聰
    王忠民
    关键词: 災害防救法
    「預置兵力、超前部署」
    救災體系
    專責機構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2-04-17 09:28:17 (UTC+8)
    摘要: 國軍自民國八十九年九二一大地震以來,在國家重大災害防救乃至防疫作戰中,可謂無役不與,且更在國人心中建立起主動馳援的印象,於後續執行災害防救過程中,擔負起愈來愈重要的責任。雖然,軍以戰為主,國軍必須作好戰訓任務,但伴隨全球氣候異常多變所造成重大災害頻仍,人們對難以預測掌握的災變,易生恐懼,對國軍前進災變現場,第一時間就能展開救援的期待,也愈見殷切,因此,人民的期待,同時賦予國軍參與災害防救無可旁貸的新任務。
    總之,國軍事國家整體救災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國軍必須秉持「救災就是作戰」的觀念,以聯合作戰的思維為基礎,結合有形與無形戰力,確保任務順遂。誠如馬總統所強調,防災的工作絕對比救災更為重要,因為事前充分做好預防工作,就能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換言之,唯有做足充分的救災、防災與離災準備,才有能力因應各種可能的狀況,將災損降至最低。因此,也期望在國軍與各縣市政府齊心合力下,當面對各種災況時,能夠發揮充沛的全民防衛動員能量,保衛國土安全、強固災防效能,有效捍衛國家安全與百姓福祉。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探討國軍在救災體系功能,災害防救已成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為有效因應災害防救效率與速度,使地方政府能夠盡速獲得救援兵力,減低災害損失。為政府與民眾建立一套更具機動彈性的組織動員系統。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是透過文獻資料分析對研究主題進行全盤了解外,並以問卷等方式,找出問題核心。再以綜合歸納,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以供政府擬定災害防救行動準據。
    本論文共區分六章,第一、二章為緒論及文獻回顧,第三章以政府執行面的指揮權責、機制與國軍之關係檢視行動要領的適切性。第四章主要針對美、日及中共等國家現行救災體系決策與程序,同時了解中共解放軍救災的作法,以與我國軍災害防救作法互相比較。第五章是以「梅姬風災」實景探究專責機構與資源整合的實況分配,盡而了解國軍遵行馬總統指示「預置兵力、超前部署」的積極的態度作法。本章更於其後運用「德非法」
    (Delphi technique)問卷調查方式,以供國軍各兵科及指揮者對救災體系的專責機構提出具體的建議,以收集思廣益之效。第六章研究發現(結論)將所發現的資料提出建議以供研究。
    參考文獻: 一、報紙、雜誌資料
    林宜君(1997)。從賀伯颱風談天然災害之防治。警學叢刊,第28卷,第二期,
    221-229。
    林新輝(2009),國軍投入防災救援整備展現高效。青年日報第七版。
    汪士淳(2002),第一時間。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馬士元(2009),建立救災制度重於成立災防署,中央社,http//forum.n.yam.com/trackback.php/20090820635688。
    張榮豐(2009),「探討八八救災之缺失」。蘋果日報地26版。
    陳文和(2009)。全球氣候變化恐釀危機是景。中國時報第八版。
    陳長文(2009),將救災防災列為國軍的主要任務。中國時報地18版。
    鄒景雯、謝文華。(2009)「中央失能、八掌溪翻版」。自由時報第七版
    「國軍早該將災害防救列為中心任務了」。(2009),時論廣場第15版。
    二、中文部份
    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2009),「災防納核心任務提升整體應變能力」,國防部。
    八八風災(續編一)(2009)。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王漢國(2010),《全勝思想的防災應變與國軍救災》。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王銘福(2008),我國派遣軍隊從是災害救援之執行現況與問題改善之研究。國立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所碩士論文
    丘昌泰(2001),災難管理學。台北:元照出版社。
    朱蓓蕾(2009),從國土安全論國軍災害防救能力之策進,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林昇德(2000),我國緊急災難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俊全(2005),《台灣的天然災害》。台北:遠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林博彥(1994),我國災變管理政策執行過程之研究,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全(2005),台灣的天然災害,台北;遠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頁30。
    李維森(2007),災害防救體系,台北,科學發展第410期。
    吳國良(2006),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下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功能之研究。國防大學戰略學部正規班軍事專題研究。
    油朝鵬(2009),縣市政府災害救援體系與國軍功能及角色的探討,國防雜誌第二十四卷第六期專文,頁18-30。
    沈明室(2009),國軍部隊在鄉鎮市級災害防救體系功能之探討,國防雜誌第二十四卷第六期專文,頁31-42。
    馬士元(2002),「整合性災害防救體系架構之探討」,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德奎(2002),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中第三層級(鄉鎮市公所)運作機制之探析,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曼蘋(2000), 921地震政府體系資訊傳布之初探,新聞學研究62期165-170頁。
    許文章(2006),兩岸災害防救應變體系及運作之比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梁杏絹(2001)我國緊急應變體系整件之研究-以九二一地震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威力(2006),動員防救災機制之研究。國防大學戰略學部正規班軍事專題研究。
    賀忠文(2004),國軍參與災害防救之研究─危機管理理論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興(2007),災害防救法規與實務,鼎茂出版社。
    張維葉(2008),重大災害通資系統架構機制,國軍通資學校學用會報。
    張中勇(2009),災害防救與我國國土安全管理機制之策進,國防雜誌第二十四卷第六期專文,頁3-17。
    黃慶隆(2004),災害防救專職人員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
    黃英(1994),從洛杉磯大地震談我國防災救災體系,研考雙月刊第18卷第4期。
    歐錫富(2009),從全民災防看外軍及解放軍救災,國防雜誌第二十四卷第六期專文,頁43-53。
    鄧子正(2004)。我國與世界各主要國家有關災害應變機制比較之研究,行政院災
    防會委託研究計畫
    王育才、游志仁(2010)。國軍從事非軍事安全作為之角色。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印。
    沈明室、油朝鵬(2009)。「八八水災後政府三及災害防救體系制度、法令及政策之
    探討」,國際防災科技與防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瑞賢、林松青、蘇文瑞、洪明瑞、廖瑋濬等合著(2008)。 天然災害防制導論。
    全華圖書出版社。
    單信瑜等(2006),災害應變中心作業效能提升之探討,行政院災防會委託研究案。
    蔡清彥、蔡義本、顏清連、葉永田、許茂雄、洪如江(1985)我國防災體系之改進建議,防災科技報告。
    劉兆玄、顏清連、蔡永田、許茂雄、洪如江(1997),日本防災體制及研究考察報告,台灣省政府。
    李宗勳、詹中原(1999),高雄市建立都市危機管理專責機構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案。
    美國聯邦急難管理署 劉慶順譯,整備待命、敏捷反應、忠於職守取材/2008年7月美國聯邦急難管理署B-653號文件(FEMA B-653, July/2008)
    三、英文部分
    Cigler, Beverly A.(1988) “Current Policy Issue in Mitigation,” In Louise K. Comfort(ed.), Managing Disaster: Strategi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Dutton, Jane E.(1896). The Processing of Crisis and Non-Crisis Strategic Issues,Jo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2,No.5(Sep.),501-517
    Giuffrida, Louis O.(1985). FEMA: Its Mission , Its Partners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Special Issue,2.
    Guth, D.W.(1995).Organizational Crisis Experience and Relations Rol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1(2). 123-136
    Hood, Christopher& Jones, David K.C.(1996). Accident and Design: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Risk Management. London: UCL
    Holsti,R.(1971). Crisis, Stress and Decision-Making.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Vol.23,No.1,53-66
    Iring Lerch(1980). Risk and Fear:A Guide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New Scientist, 85, January3, 8-11.
    Jackson, Rovert J.(1967). Crisis Management and Policy-Making: An 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In Richard Rose(ed. ), The Dynamics of Public Policy. Beverl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
    Lerbinger, Otto (1997). The Crisis Manager: 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NJ: Lawa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arra, F.J. (1993). Crisis Public Rela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ay,Peter J.(1986)”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struction.”In Louise K. Comfort (ed. ), Management Disaster: Strategi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Durham and London : Duke University).
    May, Peter J. & Walter Williams(1986) Disast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 Managing Programs Under Shared Governanace(New York : Plenum Press).
    May, Peter J.(1985) “FEMA’s Role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 Recent
    Experience,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45(Jan. )pp.40-47.
    Milliken, Frances J. (1986) “Three Types of Perceived Uncertainty about
    the Environment : State, Effect and Response Uncertain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2, No.11, pp.133-143.
    Perry, Ronald W.& Joane M. Nigg (1985)”Emergency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ng Hazard Inform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45(Jan. ), pp,72-77.
    Rea, Louis M. & Richard A. Parker(1996)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 A Comprehensive Guide, 2nd. ED.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 .
    Sikich, Geary W.(1995)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ning Handbook (New York : Mcgraw-Hill, Inc.).
    Wanger, Dennis E.(1978)”Community Response to Disaste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Alternations, ” In E. L. Quarantelli, Disaster : Theory and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Wallace, William A. & Frank De Balogh (1985)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45(Jan. ), pp.134-14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7921012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1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201.pdf2786KbAdobe PDF2386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