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于泳泓(2004),<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上)-勞退新制演變及新制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229期,頁67-90。 于泳泓(2005a),<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中)-因應措施之準備與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30期,頁67-90。 于泳泓(2005b),<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下)-個人面臨新制之選擇與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31期,頁75-98。 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與積欠工資提繳》,勞資關係叢書之12,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社會財經組碩士論文。 王靜怡(2001),<英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發展變遷>,財稅研究第三十三卷第四期。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雅慧(2004),<勞退制度大變革企業如何因應學問大>,《實用稅務月刊》,第357期,頁17-20。 王惠玲(1998),<勞委會勞動論壇系列報導>,《勞工行政雜誌》,第126期,頁28-32。 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36期,頁68-71。 立法院(2003),《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27期,頁181-216。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 “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ty“, OECD. pp.18-19. Serota, Susan P. (EDS.) (1995),ERISA Fiduciary Law, Published By Ban Books, ERISA § 404(a)(1). Steinmeyer, Heinz-Dietrich(1996),“Basic and Complementary Pension Schemes”, Occasional Papers on Social Security, Finding The Balance:Financing and Coverag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Europe ,ISSA, July, PP.33-35. Turner A John, Watanabe, Noriyasu. Private Pension Policy in Industrialized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Kalamazoo, Michigan. World Bank(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Report.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oresident.gov.tw/2006/06/30 經建會網站,網址:http://www.cepd.gov.tw/ 立法院(2004),《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6期,頁275-312。 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1986),《勞基法研修專案小組協調、研究結果報告》,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產業組編印,頁3-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建長(2005),《退休金制度選擇與生涯動機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碩士論文。 江朝國(1995),《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成之約(2003),《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辛炳隆(1995),英國退休年金之分析,美歐月刊,第九期,1995。 余雪明(2001),《比較退休基金法》,元照出版公司。 吳 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文瑜(2004),<新、舊退休金制度完整比較>,《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20-23。 吳忠吉(1995),《勞動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8),《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邵秀華(1982),《我國公營事業機構退休金制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 芸、唐麒(2005),<勞退新、舊制度超級比一比>,《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期,頁26-30。 林大鈞(2006),<勞工退休新制實施滿週年成效非凡>,《勞動保障雙月刊》,第9期,頁50-51。 林炫秋(2001),《台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治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林豐賓(2000),《勞動基準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洪千雅(1998),《論我國勞工退休制度之法律規範-兼論日本老年年金制度之借鏡》,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木興(1986),《勞工退休金作業手冊》,台北:三民書局。 柯木興(1998),<從宏觀面談我國勞基法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保險專刊》,第52輯,頁70-78。 柯木興(2000),《社會保險》,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木興(2001),<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7。 柯木興(2004),<從社會安全的功能交替與可攜式年金的崛起>,《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頁1-7。 柯木興(2005),<談個人帳戶制與年金化>,《壽險季刊》,第135期,頁37-39。 柯木興、林建成(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8。 柯木興、林建成(2006),<「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再進化>,《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0期,頁20-23。 柯怡伶(2000),《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輝芳(2000),<公元2000年全球退休金改革趨勢>,《退休基金季刊》,第1卷第2期,頁29-36。 柯穎鑑(2004),《從企業社會責任觀點論可攜式退休金年金制的實施》,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文慧、王宏仁(1993),《社會福利理論-流派與爭議》,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郝充仁(1999),<退休金制度與企業發展>,《勞工行政》,第139期,頁25-36。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170-186。 郝鳳鳴(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之組織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165-173。 孫健忠(2002),<臺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8。 郭明政(2000),<勞基法資遣費與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政大勞動學報》,第9期,頁37-64。 郭玲惠(1999),<德國勞工退休金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第208期,頁18-33。 郭玲惠(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兼論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與簡介德國立法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1-41。 郭玲惠(2005),〈勞退新制爭議問題初探〉,《萬國法律月刊》,第141期,頁10-20。 張士傑、林妙姍(1999),〈確定提撥方式下退休所得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 張秋政、石盛豪(2005),<勞退條例下如何發展台灣的年金市場-以國際觀點來看>,《壽險季刊》,第135期,頁9-14。 張熒真(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陳 菊(2002),<建構符合現代勞動市場需求之勞工退休制度-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內容及說明>,《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3期,頁11-20。 陳新立(2000),《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社會性分析-從企業福利到社會保障》,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明(2004),<5分鐘算出你的退休金>,《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27-30。 符寶玲(1999),《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國民年金規劃指導小組(1999),《國民年金》,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單 驥(1987),《勞基法中退休準備金提撥率之調查及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單 驥(1992),<勞基法中退休制度的改進-兼論退休、資遣與失業保險制度之整合>,《經社法制論叢》,第10期,頁1-32。 單 驥(1996),〈國民年金退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之比較〉,《經社法制論叢》,第17、18期合訂本,頁65-82。 黃程貫(1997),《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越欽(2002),《勞動法新論》,台北:翰蘆圖書公司。 葉幼梅(2005),《勞工退休金制度的選擇與企業員工工作滿意度及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國內中小企業之服務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至誠(2003),《職業年金》,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崇琦(2004),<6大變數決定該選新制或舊制>,《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32-34。 楊秀清(2004),<一次搞懂勞工退休金新制>,《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16-19。 楊通軒(1999),<勞基法中退休與資遣法制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9期,頁39-70。 楊通軒(2004),<從勞工退休制度改制看勞工老年生活照護之落實>,《律師雜誌》,第298期,頁40-48。 鄢武誠(2000),《我國勞動法上勞工退休制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育誠(1996),<日本國家公務員共請年金與退職津貼制度簡介>,《人事行政》,第97期。 蔡 欣(2004),<舊制、新制退休金請領方式不同>,《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50-53。 蔡志勇(1998a),<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上)>,《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6期,頁73-84。 蔡志勇(1998b),<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下)>,《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7期,頁39-54。 蔡滋芳(2006),<新加坡、香港勞工退休金制度大不同>,《勞動保障雙月刊》,第6期,頁24-25。 鄭津津(2005),<我國勞退新制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第72期,頁64-86。 劉麗茹(2005),〈談勞工退休金制度〉,《萬國法律月刊》,第141期,頁21-29。 衛 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盧政春(1998),<論勞基法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東吳社會學報》,第7期,頁313-359。 謝明瑞(2005),<新舊勞工退休制度之比較>,《商學學報》(國立空中大學),第13期,頁353-368。 羅五湖(2006),<勞工退休新制-成功開辦點滴(上)>,《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0期,頁13-19。 Babbie, Earl(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Black, K. Jr. and Skipper, H. D. Jr. (1994), “Life Insurance” , 12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Brian Guck(1997), 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Pension Fund System.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Euzèby, Chantal(1989),“Non-contributory old-age pensions:A possible solution in the OECD countries”, ILO Review, vol.128, No.1, p.13-14. Fach, Dirk; Friedrich, Klaus; Piazolo(1997),“ Marc Pension Fund System in the World〞, Dresdner Bank, Frankfurt/Main,pp.27-45. Fact, Dirk; Friedrich, Klaus; Paolo(1997), Marc. Pension Fund Systems in The World, Dresdner Bank, Frankfurt/Main. ILO(1992), “Chile: Pension Reform, Post-Decade Review”, SLB.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1992),“ Chile; Pension Reform, Post-Decade Review”, SLB, 4/92, pp.464-470. ISSA(1980),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social security 1978-1980〞, ISSA Review, No.3/77,pp.276-285. ISSA(1992),“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Social Security 1990-1992;Overview of Principal Trends , ISSA Rreview,Vol.45,4,pp.16-18. Jackson, Richard (2002),“The Global Retirement Crisis”, in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Vol.27, No.4, Oxford pp.486-511. Kenneth Black(2000), JR. Harold D. skipper, JR. “Life & Health Insurance” . McGill, D. M. and D. S. Grubbs(1989), Fundamentals of Private Pensions, ED., Richard D. IRWIN INC. McGill(1984),Dan M., Fundamentals of Private Pensions. Mercer, William M.(1998), International Benefit Guideline (IBG) , 21 Edutuib. Mitchell, O. S., & Luzadis, R. A. (1988). Changes in pension incentives through tim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42(1), 100-108. OECD(1998), 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ty.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2), “Private Pensions and Public Policy. 〞 OECD Social Policy Studies No. 9. Paris: OE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