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254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82860      在线人数 : 8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544


    题名: 遠距居家照護系統應用之實證研究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to the telehomecare system
    作者: 徐仁熙
    贡献者: 周宣光
    徐仁熙
    关键词: 遠距居家照護
    生理監測
    健康資訊系統
    經營策略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12-04-12 14:00:05 (UTC+8)
    摘要: 台灣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慢性疾病的人口增加,連帶著醫療費用高漲,導致全民健保財務收支失衡,可預見健保制度必須在未來有所改變,並且逐漸以品質及預防為重。由於疾病型態逐漸由「急性」轉為「慢性」。國民對醫療照護之需求將由「治療」轉為「治療與照護並重」。整體醫療型態的改變,加上國內資訊通訊產業發達,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遠端醫療照護的前景十分看好。國內過去遠距醫療服務的研究,多著重於趨勢與未來商機,較少有臨床效果的研究,且多闡述技術發展,對服務系統的建置與運作較少著墨。本研究提出國內一家遠距居家照護的營運個案,由醫院、資通訊業者以及醫療器材廠商合作共同發展的「高齡者照護服務平台」。此服務平台整合了醫療服務端、設備端以及系統端,且以醫院服務端為主導,對生理訊號進行監測。個案可於家中自行依據醫師建議量測生理訊號,或是於安養中心由照護人員量測,由量測器材經RFID手環身分辨識後透過網路,自動將生理訊號,傳遞至「照護服務平台」資訊系統,並由醫院Call center做生理資訊之監控及異常事件回應。資訊分析結果,可提供醫院醫療團隊或在地開業醫師,作為醫療照護服務之參考。在一年的期間,有287位個案安裝遠距居家照護系統,包含長照機構50位住民與家居使用者237位,續監測血壓及血糖變化。使用成效上,健康常事件發生率從第一個月的36.6%下降至第六個月的32.2%;糖尿病患的平均血糖值,由159mg/dl降至151mg/dl;糖化血色素HbA1C由8.36%下降至8.05%;平均血壓值的波動減少漸趨穩定。半年內平均住院天數由1.23天下降至0.97天,降幅達21%;平均每人每半年醫療費用支出減少3,514元;使用者滿意度調查結果滿意與非常滿意的達81%。至於建置及使用成本,若能達每月6000人的使用人數,每月之器材及資通訊系統成本約650元。使用的醫師認為遠距居家照護所帶來的益處為:1.對慢性病照護有實質幫助,2.醫師可以隨時關懷病患,3.更良好的醫病關係,4.提升門診品質。至於使用本服務平台的費用,72%的使用者傾向支付小於500元的月費。使用者期望付最低的費用而享有遠距居家照護服務是可預期的結果。但也使得長期營運維持不易。可能的解決方案有:1.開發新的使用情境,在原有基礎上產生更大的服務價值,2. 以創新的應用情境,導入「家庭病房,遠端管理」的服務概念,讓留院觀察的時間縮短,縮短總住院天數。不僅減少健保醫療費用支出,也增加醫院收入的雙贏局面。未來長期照護保險納入遠距照護並實施,將可帶動整體產業的發展。政府也應鼓勵長期、大型的遠距照護服務計畫,讓國人享有更好的健康照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壹、 人口老化與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1
    貳、 醫療費用高漲 2
    參、 全民健保財務隱憂以及健保制度可能的演變 4
    肆、 資訊通訊產業的發達 6
    伍、 健康照護與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7
    第二節 研究動機 8
    第三節 研究目的 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遠距居家照護之定義 11
    第二節 遠距居家照護發展的歷史 13
    第三節 台灣遠距居家照護的發展與現況 15
    第四節 國外遠距居家照護現況 19
    第五節 遠距醫療之優缺點 20
    第六節 相關法令限制 22
    第七節 血壓及血糖控制的建議 25
    第八節 遠距居家照護效益的評估 26
    第三章 個案介紹 28
    第一節 計畫架構 28
    第二節 服務的對象、內容與流程 31
    第三節 個案核心競爭力與關鍵成功因素 44
    第四章 遠距醫療服務個案的成果與分析 46
    第一節 實際營運應用案例 48
    第二節 使用成效評估 57
    第三節 開業醫師使用意見 66
    第四節 台灣遠距照護所面對的困難 68
    第五節 可能的解決方案 69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2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何彥毅,「遠距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
      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3月
    林詠智,「台灣遠距照護產業之營運模式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
      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7月
    黃子儀,「我國遠距醫療可行性評估」,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2
      年6月
    楊群期,「寬頻無線網路於遠距居家照護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蔣明富,「居家遠距照護: 分析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國立臺灣大學管
      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2008年6月
    英文部分:
    Anna Essen Moya Conrick ,New e-service development in the
    homecare sector: Beyond implementing a radical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77(10):679-88,Oct 2008
    Braunstein, M.L.,“Telemanagement--the third wave of
    telecare. Caring.” ,2007
    Borgmeyer, K., D. Whitten, T. Kayworth,“Telemedicine:
    Developing a framework to classify technology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Healthcare.2(2):105-16, 2006.
    Demiris G, Afrin LB, Speedie S, Courtney KL, Sondhi M, Vimarlund
    V, Lovis C, Goossen W, Lynch C. “Patient-centered application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disease management and wellness. A white paper by the AMIA knowledge in motion working group.”, J Am Med Inform Assoc. 2008 Jan-Feb;15(1):8-13.
    Gómez ,”Telemedicine as a tool for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the DIABTel experience” ,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 69(2):163-77, Aug 2002
    Jia-Rong Wu, Debra K. Moser, Terry A. Lennie, Ann R. Peden,
    Yu-Chang Chen, Seongkum Heo, “Factors influenc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Heart & Lung -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volumn 37 p 8-16,2008
    Jansà M, Vidal M, Viaplana J, Levy I, Conget I, Gomis R, Esmatjes
    E ,“Telecare in a structured therapeutic education programme addressed to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poor metabolic contro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74(1):26-32. Oct, 2006
    Mary Moore.”The Evolution of Telemedicine”,1999
    M. E., Hailey, D. and Wootton, 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 home telehealth: preliminary results.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12 3: 8-16, 2006
    Monane M et al. “Am J Hypertens.” 10:697-704,1997
    Pare, G., M. Jaana, C. Sicotte. ,“Systematic review of home
    telemonitoring for chronic diseases: the evidence base.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14(3):269-77, May-Jun.2007
    Pearson JA, Wightman C, Roberts MD, Oderberg AD,”Modem
    transmission of glucose values reduces the costs and need for clinic visits.Chase HP”, Garg SK,Diabetes Care. 26(5):1475-9.,2003
    Perednia, D.A., A. Allen.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3:483-488, 1995
    Pickering TGNat,”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 new
    standard method for monitoring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treated patients.”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8 Dec;5(12):762-3. Epub 2008 Oct 14
    Piette JD, Weinberger M, Kraemer FB, McPhee SJ.,”Impact of automated
    calls with nurse follow-up on diabetes treatment outcomes in a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Health Care Syste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Care. 2001 Feb;24(2):202-8.
    Stancoven A,McGuire DK, “Preventing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lucose control and beyond.“Am J Cardio 99:5H-11H, 2007
    TG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8 Dec;5(12):762-3. Epub
    2008 Oct 14
    Victor M. Montori, Pamela K. Helgemoe, Gordon H. Guyatt, Diana
    S.Dean, Teresa W. Leung, Steven A. Smith, and Yogish C. Kudva “Telecar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Inadequate Glycemic Control Diabetes Care “, May 2004 27:1088-1094
    網路部分
    中央健康保險局, 「九十三年第三季醫院總額專業醫療服務品質報」
    98年2月13日檢索http://www.nhi.gov.tw/webdata/AttachFiles/Attach_1339_1_93Q2-3.pdf
    行政院衛生署,潘文涵、洪永泰、蕭寧馨、林薇、李世代、邱正芬、
    林盟喬、陳思遠、吳淑瓊、杭極敏、黃登源、張新儀、杜素豪、章雅惠、葉文婷、蘇淑真「台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調查設計、執行方式、及內容」98年3月3日檢索
    http://food.doh.gov.tw/foodnew/Files/Research/1999%20-%202000/200411_16.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人口推計」98年4月25日檢索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ex=2&ic=0000153
    何美玥,「健保制度應改變 導入預防型社區醫療」98年3月16日檢
    索http://www.epochtimes.com/b5/7/4/4/n1668664.htm
    黃旭明,「 2006-1全民健保制度與醫療院所經營關聯之研究-以病
    人為中心之多贏策略」98年4月2日檢索http://140.112.114.62/handle/246246/63891
    衛生署,「遠距照護服務計畫」98年3月21日檢索
    http://doh.telecare.com.tw/aboutus.aspx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6932065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3206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0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