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14646      Online Users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232


    Title: 有限理性與彈性迷思:在代理人基計算消費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下的分析
    Other Titles: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the Elasticity Puzzl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Authors: 陳樹衡
    Contributors: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政治大學經濟系
    Keywords: 有限理性;彈性迷思;風險偏好;消費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代理人基計算經濟建模;遺傳演算法
    Date: 2005-08
    Issue Date: 2011-11-28 15:51:08 (UTC+8)
    Abstract: 跨時替代彈性對許多經濟模型或政策而言,都有極具關鍵性的地位。自從1980年代起,對它實際數值大小所產生的興趣從來就沒有少過,然而伴隨而來的爭議或迷思也是持續在發酵中。尤其自Hall (1988) 以來,不少的文獻都支持替代彈性值可能很低,甚或為0的看法。這個發現,若是與經濟學者常用的固定相對風險偏好係數(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 CRRA)效用函數放在一塊的話,就會得到一個結果:即風險趨避係數值將會很大,大到超出一般理論或實證學者所能接受的程度。這就是文獻上有名的「彈性迷思」(elasticity puzzle)。過去十多年,經濟學家試著從各種方法來解釋這個迷思。早期的工作偏重在計量上,光在工具變數的性質、選擇與估計上,就做了不少文章。然而,這問題不單純只是個計量的問題,若要從根本釐清這個迷思,理論不可避免地也要承擔一些責任。Epstein-Zin (1989) 所提出的遞歸效用,將替代彈性與風險偏好彼此脫勾,可算是從經濟理論上著手的第一步。只是以上這些不論是計量或理論的工作,基本上仍維持在「代表性個人」與「理性預期」的框架下進行。而晚近經濟學的進展,逐漸開始擺脫這個框架,將分析延伸到「異質性個人」與「有限理性」的境域。在「彈性迷思」這個議題上,系列以個體資料為主的實證研究都支持跨時替代彈性,在富人與窮人,在投資人與一般大眾間的異質性。這些實證研究,立即衍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有關加總的問題。如果跨時替代彈性在個人之間可以是異質的話,那麼總體資料所陳現的替代彈性與個人之間有甚麼關係?特別是當效用函數不必然再是CRRA時,加總問題就會顯得棘手。這裏回到Alan Kirman所提出過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究竟從「代表性個人」身上所觀察到的替代彈性,其意涵究竟是甚麼?第二個問題是為甚麼替代彈性高的就是投資人或富人,而替代彈性低的就傾向是貧窮或不玩股票的?財務經濟學中的「偏好無關」定理更是告訴我們,無論是風險偏好也好,是替代彈性也好,都沒有甚麼必然決定人一生財富的能力。因此,這樣的實證結果,就使我們更加納悶了。實證研究中也告訴我們Euler消費方程式在個人身上適用的情形也不一致。不難理解的是Euler方程式背後的最適化問題在每個人身上,因著有限理性,其實踐能力也難免會有所差異。因此,這又變成了我們的第三個問題,也就是「存活動態」(survival dynamics)的問題。是不是可能有一些人,他們因預測較佳,計算較準,表現起來與Euler方程式的預測差不多,而最終也成了較富有的人。而另一些人,表現正好相反,也與Euler方程式所預測的關係大有出入,而最終也成了較窮的人。若是這樣,貧富之間的差異是真的來自替代彈性上的不同,還是只是由有限理性所反映的智愚賢不肖而已,而實證上觀察到的「異質彈性」只是假象(spurious)。總而言之,當我們認真思考有限理性可能存在的影響時,究竟從計量實證中觀察到的替代彈性與那真正的替代彈性之間,可能存在些甚麼樣的關係,至今尚未見到有系統而徹底的分析。表 C011 共 2 頁 第 1 頁本研究乃是利用「代理人基計算模型」,同時將異質性與有限理性,引入到消費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模型中個人的異質性,表現在他們的調適行為,以及由某種具體的學習機制(如遺傳演算法),所產生的預測、消費(儲蓄) 、與投資組合的決策上。至於他們的偏好,則視所處理的問題,可以是異質,但也可以是同質的。從模擬過程中,這模型會產生一系列有關個人屬性的時間序列資料,如主觀預期、消費、儲蓄、及資產組合等。此外,和大多數消費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一樣的是,我們並不假設消費與報酬為外生給定的隨機過程。相反地,所有的總體資料,如總體消費和資產價格的時間序列,都是由市場參與者的互動內生形成的。而由對這代理人基計算模型,蒙地卡羅式大量模擬所產生的個體與總體時間序列資料,將可以讓我們從演化學習觀察存活動態,並進而回答上述由實證資料所延伸出來的三個問題。
    Relation: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408 ~ 9507
    研究經費:950仟元
    Source URI: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result.jsp?id=886123&plan_no=NSC94-2415-H004-003&plan_year=94&projkey=PF9407-0914&target=plan&highStr=*&check=0&pnchDesc=%E6%9C%89%E9%99%90%E7%90%86%E6%80%A7%E8%88%87%E5%BD%88%E6%80%A7%E8%BF%B7%E6%80%9D%EF%BC%9A%E5%9C%A8%E4%BB%A3%E7%90%86%E4%BA%BA%E5%9F%BA%E8%A8%88%E7%AE%97%E6%B6%88%E8%B2%BB%E6%80%A7%E8%B3%87%E6%9C%AC%E8%B3%87%E7%94%A2%E5%AE%9A%E5%83%B9%E6%A8%A1%E5%9E%8B%E4%B8%8B%E7%9A%84%E5%88%86%E6%9E%90
    Data Type: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濟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4-2415-H004-003.pdf417KbAdobe PDF2165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