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15737      Online Users : 6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52


    Title: 臺北市國中導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meroom teachers’ disciplinary manner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uthors: 顏光正
    Contributors: 王鍾和
    顏光正
    Keywords: 管教方式
    學業成就
    導師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1-10-11 17:06:45 (UTC+8)
    Abstract: 為了解臺北市國中導師之管教方式與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關係,並探討相關影響因素,乃以臺北市國中學生 997人為研究對象,採用教師管教方式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之事後考驗、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導師採用的管教方式有偏向要求較少、反應較多的情形。管教方式類型以寬鬆放任型最多,忽視冷漠型最少。
    二、不同性別的導師,其採用管教方式類型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任教年資及專業背景導師,採用之管教方式類型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的學生,知覺導師採用的管教方式類型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年級的學生,知覺導師採用之管教方式類型有顯著差異。
    六、導師採用管教方式類型不同,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人口變項的導師,與其所採用之管教方式類型,並不會交互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
    八、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導師採用不同管教方式類型下,其學業成就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九、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導師採用不同管教方式類型下,其學業成就表現有顯著差異。
    十、導師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及導師採用之管教方式,能有效預測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的參考。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iplining manner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99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were studied by means a discipline manner scale. The data obtained was then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Scheffe’s post hoc test,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homeroom teachers’ disciplinary manner tend to be less demanding and more responsive. Among the disciplinary manner, the permissive-indulgent manner is most adopted, while the indifferent-uninvolved is least adopted.
    2. The disciplinary manner of male teachers’ are contrary to those of female teachers.
    3.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among the disciplinary manner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ose with specialized backgrounds.
    4.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ir teachers’ discipline manner.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among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in regard to their awareness of their teachers’ disciplinary manner.
    6. Different disciplinary manner yield differ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7.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and disciplinary manner do not have a reciprocal effect on th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8.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under different disciplinary manner.
    9.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among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under different disciplinary manner.
    10. Th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by variables li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ckgrounds, as well as disciplinary manner.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nd,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future reference in relate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Keywords: disciplinary manner, academic achievement, homeroom teacher.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9,117-136。
    王財印(1992)。國民中學導師背景因素、期望水準與管教態度對學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王錦鈴(2007)。桃園縣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對班級經營策略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福田、羅瑞玉(1996)。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臺北,師大書苑。
    吳其鴻(2001)。民主校園中教師管教的兩難。臺灣教育,612,44-51。
    吳清山(1984)。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87)。國民中學教師性別、職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高雄市:復文。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3-135。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毓瑩(2003)。教學評量之信念探討-松竹梅三個個案詮釋暨啟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37~162。
    吳靜吉、程炳林(1993)。國民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6,13-39。
    李佩玲(2003)。國中少年生活風格、父母參與與其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以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孟文(2002)。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美華譯(2007)。正面管教法-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臺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李國勝(2004)。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周何主編(1996)。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
    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新富 (1991)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新富(1998)。提昇學習動機的教師行為。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3),53-57。
    邱心怡(2007)。國民中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邱雅玲(2008)。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未出版,屏東縣。
    邱錦堂(2001)。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邵瑞珍、皮連生主編,王文科校訂(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孟皇(1995)。論教師的教育權與管教行為的合理界限。師說,84,9-23。
    林清江(1994年12月31日)。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的關係。教改通訊,3,5-7。
    洪榮鍵(2006)。國中生知覺之補習班教師管教方式、學習壓力與數學科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唐書志(2008)。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學表現預判之信念結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旻儀(2008)。國中教師管教方式代間傳遞模式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儷玲(2001)。重要他人與前期青少年性別角色認同之關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秦夢群 (2006) 。教育行政:實務部分 (第五版) 。臺北:五南。
    高紹勛(2006)。國民中學導師領導型態、班級氣氛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文斌(2007)。學生知覺教師期望、教學信念與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振成(1994)。國民中學導師制之探討。台灣教育,527,41-44。
    陳敏瑜(2006)。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皎眉、王叢桂、孫倩如(2002)。社會心理學。台北:空中大學。
    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環(2006)。臺北縣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纂(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09年10月19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基本法(2006年修正)。
    教師法(2006年修正)。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2003年廢止)。
    莊燿隆(1999)。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郁珉(2008)。國中生人格特質、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炳煌(1995年09月31日)。教師專業素質之提昇。教改通訊,12,8-10。
    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富順(1974)。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6,1-104。
    楊珮妤(2004)。國中學生父母教育態度、教師期望、生涯抱負與課業任務價值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葉玉珠、吳靜吉(1992)。中小學生批判思考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與研究,15,79-100。
    葉興華(1994)。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管理問題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辦法(2003訂定)。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會編纂(2008)。辭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歐陽教(1996)。體罰問題與學生管教。發表於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所編之「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論文集,87-109。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07年修正)。
    蕭昭君(譯)(民86)。全是贏家的學校:借鏡美國教改藍圖 (原作者:Wilson, K. G.)。臺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1994年)。
    蕭福生(1991)。為什麼亞當不同於夏娃。載於晏涵文(主編),做個剛柔並濟的人(20-37 頁)。台北:張老師。
    賴月心(2007)。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師生互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繆敏志(1990)。單親兒童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州融(1983)。國民中學導師角色踐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亞恆(2007)。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羅聿廷(1985)。影響單親家庭青少年疏離感與生活形態之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譚彩鳳(2006)。香港中文教師教學信念及背景因素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4(1),113-146。
    貳、西文部分
    Adorno, T. W., et al. (1950).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Ashton, P., & Webb, R.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 Longman.
    Blair, G. M., Simpson, R. H., & Jones, B. S.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rd ed.). NewYork: Macmillan.
    Boekaerts, M., Pintrich, P.R., & Zeidner, M. (2000).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 Diego.
    Brown, A.L., Campione, J.C., & Day, J.D.(1981).Learning to learn: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Educational Research,10,14~20.
    Chan, D. W. (1998). Stressful life event, cognitive appraisal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57-472.
    Charles, C. M. (1999). 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6th ed.). New York: Longman.
    Chiu, L. H., & Tulley, M. (1997). Student preferences of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4(3), 168-176.
    Ginzberg, E.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pp. 169-191),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Laidra, K., Pullmann, H., & Allik, J. (2007).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as predictor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elementary to secondary schoo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2, 441-451.
    Lee, V. E., Zuze, T. L., & Ross, K. N. (2005).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14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Links with 6th graders’ reading achievement.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31, 207-246.
    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83).Hong Kong:Longman.
    McDonnell, J. H., Christensen, J.C. & Price, J. R.(1989). Teachers’ career stages and availabi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incentives in teach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8704)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s Future. (1996). What matters most: 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arkay, F. W., & Conoley ,C. (1981). Discipline in the schools :The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rs’ attitudes about corporal punishment to selected variabl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west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Texas, San Marcos.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 (Eds.)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pekman, N. J., Goldberg, R. J., & Herman, K. L. (1992).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grow up: A search for factors related to success in the young adult year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7, 161-170.
    Tomal, D. R. (2001). A comaparison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s.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0(1), 38-4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6911021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1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101.pdf5138KbAdobe PDF2310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