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檔案與文件 人民出版社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三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六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1990。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周恩來軍事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1987。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三冊,北京:三聯書店,1962。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中下三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六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九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十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6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7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8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孫霞武等編《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資料選集192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二、傳記與回憶錄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1。 伍修權,《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3。 伍修權,《我的歷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亞、伊、切列潘諾夫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翻譯室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劄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4。 金沖及編,《周恩來傳》,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逄先知、金沖及編,《毛澤東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03。 崔奇,《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事件與決策的回顧》,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三、專書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1984。 孔寒冰,《中蘇關係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4。 牛大勇、沈志華主編,《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牛軍,《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王奇編,《二戰後中蘇關係的演變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硏究論文集》,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外交部檔案館編,《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記》,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布蘭特利‧沃馬克,《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石仲泉,《周恩來的卓越奉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米歇‧傅科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1993。 何方,《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香港:利文出版,2005。 余萬里等撰稿,張植榮主編,《周恩來與外交部長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9。 吳猛、和新風,《文化權力的終結:與福柯對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李英明,《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台北:生智,2006。 李英明、關向光主編,《中國研究的多元思考》,台北:巨流,2007。 沈志華,《中蘇關係史綱》,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沈志華,《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香港:天地圖書,1998。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份子會議到反右運動》,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 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沈志華、李丹慧主編,《戰後中蘇關係若干問題研究:來自中俄雙方的檔案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沈志華主編,《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 迪特‧海因荻希著,張文武譯,《中蘇走向同盟的艱難歷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孫其明,《中蘇關係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張小明,《冷戰及其遺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2000。 張盛發,《史達林與冷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莫里斯‧邁斯納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0。 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著,《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台北:東大圖書,1997。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 : 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硏究》,台北:東大,1995。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楊奎松主編,《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楊炳章,《從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裴堅章主編,《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裴堅章主編,《研究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 裴默農,《周恩來外交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戴超武,《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四、期刊論文 俞邃,〈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反響和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8年3月,頁38-44。 彭學濤、鄭瑞峰,〈毛澤東四會赫魯雪夫-來自中俄解密檔案的記錄〉,《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8期,頁19-26。 閻明復,〈1957年形勢與伏羅希洛夫訪華〉,《百年潮》(北京),2009年2月,頁12-20。 閻明復,〈1958年隨陳雲參加經互會會議〉,《百年潮》(北京),2008年11月,頁13-16。 閻明復,〈1960年莫斯科會議補記〉,《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3期,頁13-39。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一〉,《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2期,17-35。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3期,頁20-39。 閻明復,〈二十世紀中葉國際共運公開論戰的序幕〉,《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4期,頁21-43。 閻明復,〈中蘇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之爭〉,《百年潮》(北京),2008年2月,頁25-29。 閻明復,〈中蘇關係破裂原因再探討〉,《百年潮》(北京),2009年11月,頁11-18。 閻明復,〈毛澤東對赫魯雪夫的評論〉,《百年潮》(北京),2009年5月,頁11-16。 閻明復,朱瑞真,〈1959 年赫魯雪夫訪華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6年4期,頁31-57。 閻明復,〈朱瑞真,隨周恩來出席蘇共二十二大〉,《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1期,頁17-34。 閻明復,〈彭真率團訪問蘇東六國〉,《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4期,頁33-56,頁30-62。 閻明復,〈鄧小平與反對蘇共老子黨作風的鬥爭一〉,《百年潮》(北京),2009年8月,頁15-21。 閻明復,〈隨李富春赴蘇商談“二五”計畫〉,《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 年4期,頁25-32。 閻明復,〈隨彭真參加布加勒斯特會議〉,《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2期,頁30-62。 閻明復,〈聽阿爾希波夫談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7年11月,頁10-17。 駱亦粟,〈1957 年周恩來訪問波蘭追記〉,《百年潮》(北京),2007年10月,頁39-45。 蘇維民,〈楊尚昆談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到八大路線的形成〉,《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2期,頁39-53。 五、英文部分 Apter, David E., Tony Saich.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Bachman, David.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 Bachman, David.”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Samuel S. Kim ed.,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Westview Press,1998 . Jacobsen, C.G. Sino-Soviet Relations Since Mao. New York: Praeger, 1981. Chan, Alfred L. Mao`s Crusades: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s Great Leap Forwar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Chen, Jian. 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 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 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 Gaddis, John.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Oxford: Clarendon Press University Press, 1997 . Gitting, John. Survey Of The Sino-Soviet Dispute 1963-1967.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68 . Goncharov, Sergei N., John W. Lewis, Xue Litai.Uncertain partner : 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Hinton, Harold. China’s Turbulent Ques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1972 . Hinton, Harold. Chinese Policymaking Under Soviet Pressure. Washington D.C: Standford University, 1971. Hinton, Harold.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6 . Robinson, Thomas and David Shambaugh e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Schur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r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 Teiwes, Frederick C. and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Armonk, N.Y.: M.E. Sharpe, 1999 . Teiwes, Frederick C. Leadership, Legitimacy, and Conflict in China: From a Charismatic Mao to the Politics of Succession. Armonk: M.E. Sharpe, 1984 . Teiwes, Frederick C. and Sun Warren. Politics at Mao’s Court: Gao Gang and Party Factionalism in the Early 1950s. Armonk, M.E. Sharpe, 1990 . Wasserstrom, Jeffrey N., ed. Twentieth-Century China.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 Westad, Odd Arne .ed. Brothers in Arm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1945-1963. Washington D.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Whiting, Allen S. China Crosses the Yalu :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 Macmillan, 1960 . Zagoria, Donald.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1956-1961.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