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78275      Online Users : 6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63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36


    Title: 聽眼淚訴說:國中資深輔導教師面對個案哭泣行為處遇之研究
    The voices of tears: The study of the treatments of experienced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facing clients` tears
    Authors: 鄧美君
    Contributors: 陳婉真
    鄧美君
    Keywords: 國中
    輔導教師
    個案
    處遇
    junior high school
    school counselor
    client
    treatment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1-10-11 17:05:0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資深輔導教師面對個案哭泣行為的處遇行動,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實地訪談資深教師、分析受訪資料,而形成研究發現、結論與建議,以及自我反思。

    研究目的有三:
    一、 探討國中資深輔導教師如何看待不同輔導階段的個案哭泣行為。
    二、 探討國中資深輔導教師在不同輔導階段如何處理個案的哭泣行為。
    三、 探討國中資深輔導教師由資淺到資深面對個案哭泣行為之歷程轉變,提供新進輔導教師面對個案哭泣行為處理之掌握。

    研究過程一共訪談五位資深輔導教師,以故事軸線的方式,呈現輔導教師們在個別輔導上的經驗。資淺階段的教師們,經歷初期的慌張、急切、不知從何反應的心情寫照與處遇行動,在督導的提醒、經驗的累積、回顧與反思,跨越初期的障礙,並在態度、心情、資源的連結上,有所轉變。進入資深階段後,對於個別輔導三階段,個案落淚哭泣的狀況,在五位資深教師的口中,涵括了各種更深度的意義,對於三階段哭泣意涵的解讀,亦讓輔導教師們在處遇行動上展現了不同的方法與訣竅,並提供給新進教師在處遇行動上的建議。

    根據分析結果得知,「研究發現」哭泣個案需要專業輔導人員來處理;處遇
    受到性別、時間、輔師議題、導師與家長的限制;以及說明衛生紙的提供與否有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研究結論與建議」統整了國中資深輔導教師對不同輔導階段個案哭泣行為的解讀與處遇、說明結案階段個案因彼此的關係、輔導架構、以及畢業可隨時回校見到輔導老師,而較少出現個案哭泣的現象,並整理了資淺到資深階段面對個案哭泣行為的轉變;在「研究建議」上,包含對新進教師與未來研究兩部份提出建議。研究最末,研究者針對研究歷程和研究影響省思。
    This research is focus on experienced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deal with the cry of cli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ference, interview of senior teachers, we can deduce some suggestion, conclusion and introspection.

    There are three objectives for this research:

    1. To realize how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perceive to cry of client of different phase of counseling.

    2. To realize how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deal with cry of client of different phase of counseling.

    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unior and senior on client treatment, and provide new comer some experience of counseling.

    According to interview five experienced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the research express as a story form,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new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and new research.
    Reference: 丁瑞國(2008)。試論老子思想對情緒管理的主張及實踐。南華大學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期刊系統(2009)。查詢提示詞「諮商輔導」。2009年8月29日,取自:http://readopac1.ncl.edu.tw/nclserialFront/search/search_result.jsp
    方家銘(2000)。諮商歷程中重要事件之分析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九逵(1999)。師資培育法之檢討與修訂。臺北市:五南。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緖的問題、研究與對策。臺北市 : 合記。
    王文秀、李沁芬、謝淑敏、彭一芳譯(2003)。助人專業督導:個別、團體和組織取向。臺北市:學富文化。
    王雲東(2007)。社會硏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臺北縣:威仕曼文化。
    王肇儀(2008)。感性工學為基礎之人工表情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光機電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甘桂安、楊秀宜(2008)。情緒焦點治療在婚姻諮商中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67(3),29-33。
    伍育英、陳增穎、蕭景容(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
    伍猷(2006)。為什麽容易流淚。諮商與輔導,252,49-49。
    全國碩博士資訊網(2009)。查詢關鍵詞「諮商輔導」。2009年8月29日,取自: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安宗昇、韋喬治譯(1987)。情緒心理學。臺北市:五洲。
    何長珠(2008)。悲傷影響因素之初探。生死學研究,7(1)。139-192。
    余文心譯(1992)。再見‧悲傷。臺北市:桂冠。
    余振民、周志盈譯(2007)。認知治療技術。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1885)。學校輔導工作。臺北市:張老師。
    吳武典(1999)。輔導原理。臺北市:心理。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縣:桂冠。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2009)。從學校諮商師專業角色與職能指標省思我國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輔導科」專門課程結構。諮商與輔導,286,30-34。
    吳盈瑩(2000)。情緒教育融入國小國語科之教學研─以國小四年級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吳祖揚(2006)。中學輔導教師處理自傷青少年經驗之分析研究。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寶嘉、林素妃、陳靜儀譯(2008)。性別諮商與心理治療。臺北市:心理。
    呂俐安、張黛眉、鄭玲宜、楊雅明譯(1996)。諮商過程。臺北市:五南。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1985)。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市:復文。
    李德高(1989)。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玉嬋(2007)。疾病末期的醫療諮商工作~發現意義與希望的悲傷諮商介入。諮商與輔導,261,43-51。
    李茂興、陳夢怡譯(2000)。心理學:適應環境的心靈。臺北市:弘智文化。
    李素卿譯(2002)。感性與理性:了解我們的情緒。臺北市:五南。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1995)。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一版)。臺北市:心理。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2004)。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李亦心、吳芝儀 、許維素、黃俊豪、趙祥和、李素芬譯(2005)。輔導與諮商概論。嘉義市:濤石。
    李喬媛(2008)。沙特情緒理論及其在情緒教育上之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汪光慧(2004)。諮商師生涯轉換之質性研究:細說生命的轉彎處。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卓紋君(2007)。完形取向團體對未成年時期經歷父母離異事件之大學生的諮商效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官玉環(2003)。喪親大學生的失落與悲傷在諮商歷程中之轉變。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勝義(1999)。社會工作概論。臺北市:五南。
    林秀玲、戴嘉南、黃瑛琪(2008)。浴火鳳凰:一位喪子母親的哀傷調適與意義重建歷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9,31-68。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家興、王麗文(2003)。心理治療實務。臺北市:心理。
    林淑華(2008)。諮商師的結案經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林翠湄、王雪貞、連廷嘉、黃俊豪譯(2006)。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學富。
    邱珍琬(2000)。做個諮商人。臺北市:心理。
    思凱(2004)。精神分析治療。諮商與輔導,225(9),14-14。
    思凱(2005)。悲傷反應。諮商與輔導,230期(2),28-28。
    柯雅恵(2007)。喪親兒童的悲傷經驗探究。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胡幼慧(2008)。質性硏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硏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范幸玲(2006)。諮商師於諮商經驗中關鍵事件的研究─詮釋學的觀點。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唐子俊等譯(2007)。阿德勒諮商。臺北市:五南。
    孫頌賢(2008)。諮商師的成熟發展歷程-視框焦點的移動。輔導季刊,44(1),65-74。
    國立編譯館(1974)。國民中學指導活動學生手冊。臺北市:臺灣。
    康秀月(2007)。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輔導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燕雲譯(1987)。情緒心理學。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張佩娟(2004)。國中輔導教師社會支持與其輔導角色實踐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 : 臺灣東華。
    張宏俊(2003)。治療室裡的眼淚與紙巾。中華團體心理治療,9(2),1-1。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
    張進上(2006)。諮商與輔導概論。高雄市:復文。
    張雅媜(2005)。安寧病房癌末病患家屬預期性悲傷之情緒轉換因子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揆一(2008)。想哭就哭。長夀,12,17-17。
    彭心怡等(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三勢─優勢、劣勢、趨勢。臺北市:天馬。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7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1)。輔導工作六年計畫。2009年8月23日,取自:全國性輔導法
    令系統http://guide.tn.edu.tw/a1/a1-1.htm
    教育部(2000)。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09年10月11日,取自: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jdict/main/cover/main.htm
    教育部(2005)。師資培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2008)。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2010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guide.edu.tw/source.php?LINK_EXTENDTYPE=1
    教育部(2009)。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99年度友善校園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司(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授課節數訂定基本原則。2009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law.aspx
    教育部訓委會(2009)。99年輔導教師造冊表。2010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edu.tw/displ/download_list.aspx?pages=3&site_content_sn=7976
    教育部訓委會(2010)。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2010年3月11日,取自:
    http://www.edu.tw/displ/
    教育部(2010)。教育部組織概況。2010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044
    莊安祺譯(2001)。哭、不哭。臺北市:藍鯨。
    莊安祺譯(1997)。聽眼淚說話。臺北市:天下文化。
    許維素(1997)。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許維素、朱素芬(2009)。學校輔導教師督導工作的省思。諮商與輔導,282(6),35-44。
    陳宗仁(1999)。悲傷輔導的原則。神學與教會,25(1), 54-62。
    陳億貞譯(2003)。普通心理學。臺北市:雙葉。
    陳金定(2008)。探究不同情緒調適方式之隱藏代價。輔導季刊,44(2),1-11。
    陳婉真(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臺北市:三民。
    陳淑君(1997)。輔導教師的專業生涯發展歷程與其阻隔因素之質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學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麗如(1996)。《紅樓夢》的「哭泣」機制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曾正奇 (2004)。諮商初期來談者抗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曾華源、李自強(2004)。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第六版)。台北市:洪葉。
    曾信熹(2007)。偶發事件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影響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曾素梅(2007)。悲傷輔導的處理歷程與技巧─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輔導與諮商,262,40-43。
    游恆山(1993)。情緒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游恆山譯(2008)。變態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馮觀富(1989)。輔導原理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馮觀富(2005)。情緒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黃志雄(2008)。我不是愛哭鬼:談幼兒的情緒發展與引導。幼教資訊,211(6),34-36。
    黃惠惠(2001)。助人歷程與技巧增訂版。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
    黃鈺敏(1995)。第一次晤談的諮商結果,與發生的重要事件、諮商員的介入及當事人的反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
    黃淑娟(2008)。魚在水裡哭-男女性在職進修公務人員多重角色、性別角色及其因應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楊明磊(2001)。資深諮商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詮釋學觀點。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
    楊雅惠(2004)。依附、負向情緒調適預期和壓力因應對情緒經驗的影響歷程之探討:以大四學生的生涯抉擇壓力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
    齊隆鯤譯(1987)。諮商技術與策略。高雄市:復文。
    劉方(2000)。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作揖(2001)。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黎明。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揚智。
    劉雅鈞(2004)。國小級任老師教師信念與學生知覺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焜輝(2004)。輔導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三民。
    劉盈宏(2007)。全職駐地實習諮商師的實習經驗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潘貞妮譯(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歷程與實務─各種技術的探討。臺北市 : 湯姆生。
    潘正德(2007)。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蔡秉倫(1997)。國民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秀玲(2006)。青少年諮商輔導中的情緒處理。學生輔導季刊,100,28-43。
    蔡素玲、鍾志芳譯(2007)。別讓情緒控制你的生活::如何讓辯證行為治療法幫助你掌控自己。臺北市:心理。
    蔡春美譯(2008)。性與性別教育:發展心理學取向。臺北市:華騰文化。
    鄭崇趁(1995)。教育與輔導的軌跡 。臺北市:心理。
    鄭德芳(1998)。輔導教師工作性格、工作環境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如安(1998)。諮商歷程中當事人情緒在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賴保禎、周文欽、張德聰(1994)。輔導原理與實務。臺北縣:空中大學。
    謝明志(2009)。失衡與使能:以增權理論探討國軍心輔官處遇適應不良人員。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韓德彥(2005)。心輔特快車。臺北市:黎明文化
    鍾瑞麗、曾琼蓉譯(2006)。情緒焦點治療。台北市:天馬。
    魏麗敏、黃德祥(2007)。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蘇益志(2010)。情緒的覺察、容受與轉化。諮商與輔導,290(2),63-63。
    羅佳(2005)。悲傷諮商。諮商與輔導,233(5),48-48。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75).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sex bias and sex-role stereotyping in psychotherapeutic practi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30, 1169-1175.
    Fleming, J. (1953). The role of supervision in psychiatric training. 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 17,157-159.
    Fitzgerald, L. F., & Nutt , R. (1986). The division 17 principles concerning the counseling /psychotherapy of women: 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4, 180-216.
    Izard, C. E., Fantauzzo, C. A., Castle, J. M., Haynes. O. M., Rayias, M. F., & Putnam,P.H. (1995). The ontogeny and significance of infants’ facial expressions in the first 9 months of lif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1, 997-1013.
    Merriam-webster. (2009). Merriam 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Retrieved March 28,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client
    Merriam-weber online. (2009). Merriam 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Retrieved October 3,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client
    Ronnestad, M. H., & Skovholt, T. M. (2003). The journey of the counselor and therapist: Research findings and 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0(1), 5-44.
    Sternberg, R. J. (2004). Psychology. (4th ed.). New York: Thomson Wadsworth.
    Worden, J. W. (2004).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 A handbook for th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 (3th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5152006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2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601.pdf922KbAdobe PDF2339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