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Atkinson, J. (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 16(8): 28-31. Atkinson, J. & Meager, N. (1986) Is Flexibility Just a Flash in the Pan, Personnel Management, 18(9): 28-31. Dastmalchain, A. & Blyton, P. (1998)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RM, 9(3): 437-444. Farnham, D. & S. Horton. (2000) The Flexibility Debate. In D. Farnham and S. Horton(eds.), 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Gow, J. I. & F. Simard. (1999) Where Old and New Management Meet: Temporary Staff in the Canadian Federal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on Science, 65: 71-86. Horton, S. (1997) Employment Flexibility in the Public Service: Concepts, Contexts, and Practice.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2(4): 1-13. Kettl, Donald F. (1997) The Global Revolu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Driving Themes, Missing Link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6(3): 446-462. Lepak, D. P. & Snell, S. A.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 31-48. OECD. (2004) Public Sector Modernisation: Modernising Public Employment. Paris: OECD. OECD. (2005) Trend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OECD Survey o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aris: OECD. Peters, B. G. (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 Lawrence: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Reed, K. & Blunsdon, B. (1998)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3): 457-477. Reilly, Peter (2001) Flexibility at Work: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Employer and Employee. Aldershot: Gower. Ridley, F. F. (2000). Public Service Flexibil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David Farnham & Sylvia Horton (eds.) Human Resources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23-38.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Stone, Deborah. (1997) Policy Paradox: 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2007)。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公聽會報告。立法院第六屆第六會期,頁1-29。 朱愛群(2005)。契約進用公務人力之研究。國家菁英季刊,第1卷第1期,頁205-228。 吳定等(2001)。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泰成(2005)。邁向契約用人制度新里程。公務人員月刊,第110期,頁1-3。 呂世壹(2005)。專業績效人事制度—改進行政機關聘僱人員制度之初探。人事月刊,第233期,頁42-46。 呂育誠(2006a)。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評析與配套措施建議(上)。公務人員月刊,第119期,頁10-14。 呂育誠(2006b)。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評析與配套措施建議(下)。公務人員月刊,第120期,頁24-31。 李亮宏(2005)。公務人力資源管理彈性化與契約性人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紹芬(2003)。非常任文官進用問題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41期,頁40-50。 林水吉(2007)。彈性用人制度之檢討與展望:政策價值衝突的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22期,頁1-37。 林水波、陳志瑋(2001)。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2卷第2期,頁237-280。 林文益、梁傑芳(2005)。聘僱人員考核之法制化。公務人員月刊,第105期,頁22-27。 林靜玟(2007)。政府員額總量管理與彈性運用的現況與展望。人事月刊,第261期,頁67-70。 施威全(2008年10月6日)。「觀念平台:別再製造次等公務員」。中國時報,第A11版。 施能傑(1999)。人力運用的兩項趨勢:精簡與彈性化。人事月刊,第164期,頁45-53。 施能傑(2002)。彈性化職位設計與政府人力運用。人事月刊,第32卷第5期,頁33-45。 施能傑(2003a)。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評估。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1期,頁157-207。 施能傑(2003b)。文官體制改造與政府競爭力。發表於2003年6月21日2003年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年會。 施能傑、蔡秀涓(2004)。契約性人力制度之規劃作法。公務人員月刊,第102期,頁15-34。 柯三吉(2009)。考試院擬定之「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對現行公務人員體制影響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第1卷第2期,頁91-118。 洪國平(2005)。聘用人員聘用事項之整建。公務人員月刊,第105期,頁6-15。 席代麟(2007)。政府契約性用人制度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計畫(報告編號:GRB PG9607-0140),未出版。 孫本初(2007)。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 徐有守(2007)。考銓制度(增修三版)。台北:台灣商務。 高永光(2004)。政府彈性用人制度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民國93年春季號,頁30-38。 張榮利(2001)。中鋼與其協力廠商人力彈性運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美伶(2006)。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規範內容的若干觀察。公務人員月刊,第119期,頁1-4。 曾介宏(1999)。行政機關臨時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再造之釐探。人事行政,第129期,頁47-63。 黃少圻(2008)。政府彈性用人制度之研究—析論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振榮(2003)。政府人力運用彈性化計畫方案的內容與挑戰。考銓季刊,第33期,頁125-137。 董旭英、黃儀娟 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David W. Stewart, Michael A. Kamins原著)。台北:弘智出版社。 葉穎蓉(2004)。由心理契約檢視員工工作身份對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以公部門的約聘人員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004冬季號,頁105-129。 葉錦義(2000)。公務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英美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英英(2008)。地方行政機關人力運用彈性化之研究—以宜蘭縣政府及所屬機關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銓敘部(2000)。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九輯:改進人事制度專案研究報告(三)。台北:銓敘部。 銓敘部銓審司(2003)。我國臨時人員法制修法三部曲。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4-14。 銓敘部銓審司(2007)。聘用人員與公務人員人事事項之區分。公務人員月刊,第130期,頁6-14。 蔡秀涓(2007年10月)。台灣契約性公務人力政策設計芻議。發表於政府機關員額管理新趨勢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合辦,台北。 蔡秀涓、施能傑(2007)。契約性公務人力績效表現辨證、釐清與政策方向:行政院暨所屬機關管理者觀點。2007TASPAA年會暨第三屆兩岸四地「公共管理」研討會,台北。 蔡良文(2006)。政府改造與彈性用人政策。考銓季刊,第46期,頁28-63。 蔡良文(2008)。政府契約用人制度變革之研析。考銓季刊,第53期,頁63-94。 謝正君(2003)。契約式聘僱人力之探討-以臺北市政府為例。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27-33。 魏敏飛(2002)。公務人力的精簡及彈性策略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經濟部水利署附屬各區水資源局及河川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偉業(2007)。管理主義下的政府機關人力彈性化:台灣與香港政府契約人力制度之比較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23期,頁29-66。 蘇偉業(2008)。日、韓契約人員之進用、工作內涵、管理及對政府員額管理之影響。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九十七年各國人事制度資料蒐集編譯案,未出版。 蘇偉業(2010)。從地方政府運用約聘僱人員之調查剖析我國契約公務人力之改革。文官制度季刊。第2卷第2期,頁77-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