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465
|
Title: |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Authors: | 周婉玲 Chou, Wanling |
Contributors: | 林邦傑 Lin, Bangjie 周婉玲 Chou, Wanling |
Keywords: | 校長變革領導 教師組織承諾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
Date: | 2010 |
Issue Date: | 2011-10-05 14:57:03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教師所知覺的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做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校長,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國民中學之教師為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抽取541位教師為樣本,回收415份,回收率為76.7%,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ㄧ、臺北市國民中學整體校長變革領導現況屬良好程度,各層面以「提升危機意識」最好,以「組織變革團隊」最後。 二、不同學歷及擔任職務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變革領導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教師性別、教師年齡及教師服務年資等變項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歷史、校長年齡、校長在該校服務年資、擔任校長總年資及校長學歷等學校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變革領導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校長性別變項無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國民中學整體教師組織承諾現況屬良好程度,各層面以「努力意願」最好,以「留職傾向」最後。 五、不同教師年齡、教師最高學歷、教師服務年資及教師擔任職務等背景變項教師對於教師組織承諾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教師性別變項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模及校長最高學歷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教師組織承諾的知覺具有 顯著差異;不同學校歷史、校長性別、校長年齡、校長在該校服務年資、擔任校長總年資等背景變項無顯著差異。 七、臺北市國民中學整體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現況屬良好程度,各層面以「學生活動創新效能」最好,以「課程教學創新效能」層面程度最後。 八、不同教師擔任職務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教師性別、教師年齡、教師最高學歷及教師服務年資等變項無顯著差異。 九、不同學校歷史及校長年齡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校規模、校長性別、校長在該校服務年資、擔任校長總年資,以及校長最高學歷等背景變項無顯著差異。 十、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間具有正相關;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間具有正相關。 十ㄧ、校長變革領導各層面以「形塑學校文化」及「營造變革環境」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具有預測力,總解釋變異量為42.3%。 十二、教師組織承諾「留職傾向」、「努力意願」及「組織認同」三層面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均具有預測力,總解釋變異量為36.2%。 十三、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聯合預測,共有「形塑學校文化」、「努力意願」、「留職傾向」、「營造變革環境」及「組織認同」五個層面對整體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具有預測力,總解釋變異量為50.1%。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ㄧ、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規劃變革領導相關課程及訓練,提昇新任校長變革領導能力。 (二)多挹注相關資源給小型及老舊學校,以強化學校競爭力。 (三)鼓勵資深且治校有方之校長至亟須大力整頓之小校或老校服務,以救亡圖存,提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二、對國中校長的建議 (ㄧ)洞悉學校發展需求,掌握時機節奏進行變革領導。 (二)拔擢人才充分溝通,將組織發展目標與個人發展目標相結合。 (三)鼓勵教師在職進修與時俱進,與學校之各項變革相契合。 (四)發揮教師社群力量,授權學歷高有意願教師帶動學校課程與教學創新。 (五)落實教學輔導照顧資淺教師,發揮老幹新枝經驗傳承的力量,並強化組織承諾與留職傾向。 (六)設立各項教師獎勵措施,激勵教師內外在成就動機,增強對學校向心力。 (七)積極爭取經費與各項資源,改善硬體設備,打造嶄新優質的學校環境。 (八)建構各項創新變革方案回饋循環模式,營造創意的學校文化。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which teachers perceive, an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relevant future studies. In this study, facult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is picked as subjec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dopted. The researcher formulates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and randomly selects 541 teachers as samples. In a rate of 76.7%, 415 replies are returned and then analyzed in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is up to fine level. Among all the aspects, “raising the sense of danger” ranks to the top, while “organizing teams for change” ranks otherwise. 2. Teachers bearing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s and duties perceiv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teachers of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service seniority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 Teachers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school size and history; principals’ age, local seniority, total seniority,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perceiv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the variable, principals’ gender,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s up to fine level. Among all the aspects, “desire for putting efforts” ranks to the top, while “tendency to retain the job” ranks otherwise. 5. Teachers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age, education level, service seniority, and duties perceiv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the variable of gender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6. Teachers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school size and principals’ education level perceiv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some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school history; principals’ gender, age, local seniority, and total seniority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7.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up to fine level. Among all the aspects, “innovative effectiveness of pupil activity” ranks to the top, while “innovative effectiveness of course and instruction” ranks otherwise. 8. Teachers bearing different duties perceive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teachers of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seniority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 Teachers of some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school history and principals’ age perceive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while some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school size; principals’ gender, local seniority, total seniority, and education level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0.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11.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most predictable for “to shape school culture” and “to establish change environment” among all the aspects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ccounting for 42.3% of total variance. 12.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s predictable for each aspect, including “tendency to retain the job,” “desire for putting efforts,” and “approval of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for 36.2% of total variance. 13. When combining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predictable for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o shape school culture,” “desire for putting efforts,” “tendency to retain the job,” “to establish change environment,” and “approval of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for 50.1% of total varia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1)Arrange related courses and trainings of change leadership to improve newly nominated principals’ ability to lead changes. (2)Invest more relevant resources to small or old schools to make them more competitive. (3)Encourage senior principals who are good at management to aid small or old schools in need, for saving and improving their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2. Suggestions for princip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1)Understand what is required for school development thoroughly, and seize the timing for processing change leadership. (2)Select talented people, communicate sufficiently, and combine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goals of development. (3)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in-service education to catch up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to better cooperate with changes applied at school. (4)Fulfill the power of teachers’ community through authorizing highly educated and willing ones to promote innovation of courses and instructions. (5)Perform instructiv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o help less senior teachers, pass on experiences, and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endency to retain the job. (6)Establish reward system to inspire teachers’ both inner and outer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 centripetal force to their school. (7)Actively endeavor to obtain money and resources and improve hardware to build quality environment. (8)Establish circulating feedback pattern of innovative change blueprints to produce creative atmosphere of school. |
Reference: | 中文部份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5)。全國學校經營創新方案集。臺北市:中華創意發展協會。 王士銘(2007)。中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組織發展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臺北市:五南。 王美惠(2004)。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天下雜誌編輯部(2002)。天下書摘:企業制勝的九大議題。天下雜誌,252,233。 方崇雄譯(2005)。組織發展與變革。(原作者:Thomas G. Cummings & Christopher G. Worleym)。臺北:華泰。 方淑芬(2007)。臺北縣市高中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古椿宏(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文化與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全民創新運動網站(2006)。創新學堂:創新理論。2008年12月10日 取自:http://www.innovation.org.tw/classroom/theory.aspx 江文雄(1995)。工業類職業學校學校行政評鑑指標之研究。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吳定(1984)。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市:天一。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9)。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4-9。 吳清山(2001)。教育發展研究。臺北市:元照。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2004)。學校組織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賴協志(2005)。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1-74。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臺北:師大書苑。 吳昌期(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1988)。辭源。臺北:遠流。 吳若瑛(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振福(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策略與教師變革接受度之研究--以屏東縣小校裁併政策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明烈(2009)。UNESCO、OECD與歐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之比較研究。「教育行政的力與美」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刊,1,279-305。 吳明雅(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翎綺(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敏惠(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慧君(2004)。主管領導型態、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 以某私立醫學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毓琳(2000)。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玉惠(2003)。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柏蓉(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如蕙(2006)。以創新擴散觀點探索影響教師採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因素。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良宏(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邱如美譯(2002)。領導人的變革法則-組織轉型成功八大步驟(二版)(Leading Change),27,天下遠見。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馨儀(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天祐(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林文毅(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月盛(2003)。國民中學教改壓力、組織衝突、權力運用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志興(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邦傑(1987)。從測驗的內部一致性看試題的鑑別度。現代教育,10(8),67-74。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生涯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4)。我國學校領導研究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重點。學校行政雙月刊, 33,1-9。 林佳慧(2000)。組織內部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機制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俊傑(2005)。國民中學校長道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貞(2004)。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92WFA0B00048),未出版。 林新發、黃秋鑾(2007)。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探討─文獻分析與評述。載於北京教育學院8月10-13日舉辦之「首屆教師培訓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暨第12屆中美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58-159。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海清(2006)。知識經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淑美(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策略、分享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靜如(199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碧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量表發展之驗證性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瓊文(1998)。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對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瓊泰(1999)。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欣宜(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榮昭、王元珊(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推手:Innoschool學校創新經營獎。教師天地,134,73-82。 徐國樹(2008)。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變革與校長變革領導對學校經營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瑞霞(2006)。臺北縣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淑真(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連銘棋(2008)。國小教師對校長領導風格之知覺與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博安(2006)。內部行銷知覺、組織承諾與教師背景三者之關係研究―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芝穎(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願景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雅玲(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內部行銷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康真娥(2003)。臺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章珮瑜(2000)。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玉文譯(2000)。知識管理。臺北:天下遠見出版。 張月芬(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品芬(1995)。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碧文(2007)。桃竹苗地區國民中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組織執行力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社教雙月刊,114,15-19。 張素偵(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模式之建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臺北市:臺灣書店。 張慶勳(1997)。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慶勳(2004)。策略與執行力—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學校行政雙月刊,29,3-16。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勳誠(2007)。國中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簡天瑞(2001)。學習型組織發展對課程統整知識管理系統之影響—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程仁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士軍(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改造。李誠主編。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臺北:天下,85。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96學年度各級學校數分布概況。200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1a.htm?open 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校務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成宏(2005)。學校變革與校長領導理論的整合觀點:Bolman 和 Deal 之多元架構領導途徑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1(2),155-176。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自我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芬蘭(2006)。國小校長策略領導、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見花(2003)。幼托機構員工與組織契合對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研究─以中部地區托兒所教保人員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映廷(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佳秀(2006)。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君(2001)。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純慧(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建銘(2008)。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建東(2000)。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瑞惠(2003)。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珮琦(2003)。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狀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義明(2005)。學校經營管理與領導。臺北市:心理。 陳學賢(2003)。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乃熒(2003)。課程改革對學校組織文化的衝擊及因應。教師天地,123,22-32。 黃世友(2004)。策略執行是成功變革的基石。能力雜誌,576。2005. 05. 15. 取自http://www.watsonwyatt.com/asia-pacific/taiwan/pubs/。 黃志中(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團隊學習、組織承諾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昆輝(199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昆輝(1996)。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秋鑾(2008)。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彬(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氛圍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怡真(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僕人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渝芳(2003)。綜合高中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相關研究。國立臺灣科技 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裕敏(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智偉(2008)。兩岸前期中等教育階段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和南京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5-84。
黃博聲(1998)。專業分工、知識管理與創新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韻如(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鄭鈞(2004)。誰讓公司的乳酪消失?2005. 05. 01取自http://www.watsonwyatt.com/asia-pacific/taiwan/pubs/articles。 黃瓊香(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南薰(1998)。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曾榮祥(2006)。學校經營效能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管理策略為依據。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琇雯(2005)。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小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辜皓明(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文達(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孟姍(2007)。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60-72。 詹淑珍(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益鉅(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婷姬(199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萬廷(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佳文(2006)。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熊鈍生(1985)。辭海續編。臺北:臺灣中華。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著(2004)。精緻教育-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宗興(2003)。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依玲譯(2000)。擅變-看傑出領袖如何掌握變局。2005. 05. 15取自http://www.house-online.com.tw/01_B02.htm。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蔡培村、武文瑛(2003)。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炳坤(2006)。高中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孟芳(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進雄(2005)。學校創新管理的實踐策略。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未出版,臺北市。 歐用生(200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因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5(2),76-87。 蔣奎雨(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志鵬(199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瑞梅(2006)。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富明(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麗蓉(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學校組織變革接受度之關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鄭燕祥(2004)。教育領導與改革。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鄭國男(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振昇(2005)。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廖春文(1994)。組織變革與發展理論及其對當代教育改革的啟示。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集刊,3,181-200。 廖春文(2000)。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春文(2001)。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報,15,1-60。 潘慧玲主編(2002)。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 錢幼蘭(2006)。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賴振權(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文豪(1999)。學校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應教育改革的變革需要。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未出版。 謝文豪(2002)。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風格與變革領導策略之研究:以東部地區三所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東部地區國民教育檢討與改進研討會大會手冊論文集,72-115。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謝文豪(2003)。校長變革領導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6,25-52。 謝文豪(2004)。國民小學校長之變革關注與變革領導策略之探討。載於花蓮師院學報,18,1-30。 謝宜倩(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秀珍(2004)。高職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中區高職學校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謝明昇(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志長(2003)。校長之變革領導與教師革新關注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鍾志明(2000)。新產品發展過程之資源配置與績效之關係--以我國製造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昭君譯(1997)。全是贏家的學校。(原著K. G. Wilson & B. Daviss)臺北:天下文化。 蕭雪梅(2001)。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佳珍(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秀如與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顏童文(2001)。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臺北:五南。 羅義流(2005)。臺北市公立國中校長組織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虞村(1989)。領導理論之評析及其對我國教育行政領導之啟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美珠(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英文部分 Alice, A. K., & Jerry, R. S. (2001). Multiple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accounting research.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13, 221-251. Alpander, G. G.(1990).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itment to hospital goals and job.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5(4), 51-62. Anderson, D., & Anderson, L. Ạ. (2001). The change leader’s road map:How to navigate your organization’s transform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Angle, H. L. & Perry, J. L. (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 1-13. Ayala, J. O. (1996).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chool cultur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s in seven California model continuation high schools. CA: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Proquest publication number AAT9717984) Beare, H., Caldwell, B. J., & Millikan, R. H.(1989). Creating an excellent school. New York:Routledge. 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 533-546. Calhoun, K. J. (2004). Superintendent change leadership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public school district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La Verne.(Proquest publication number AAT 3150303). Cheng, Y. C. (1994). Principal’s leadership as a critical indicator of schoo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ulti-levels of primary school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5(3), 299-317. Conley, D. T. & Goldman. P. (1994).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How principals lead without dominating. Eugene, OR: 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Coopey, J.,& Hartley, J. (1991). Reconsidering the case fo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1(3), 18-32. Dereschuk, M. R. (1994). Healing the self through healing society:Processes of motivation in social change leadership. NJ:The union institute.(Proquest publication number AAT 9503059). Deville, J.(1984). The psychology of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NY: Fran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Drucker, P.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Colllins. Drucker, P. F. (2000).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Y: Harper Business. Ettlie, J. E. (2000).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Etzioni,A. (1961).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68. Everard, K. B., Morris, G. & Willson, L. (2004). Effective School Manage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314. Everett M. Rogers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Fourth Edition, Free Press. Ferris, K. R. & Aranya, N. A. (1993). Comparison of tw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s. Personnel Psychology, 36, 87-99. Fiedler (2003).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school develop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Firestone,W. A. & Pennell, J. R.(1993). Teacher commitment,working condition, and differential incentive polici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3(4), 484-526. Foster, P. W. (2004). The decline of the local: A challenge t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0(2), 176-191. Fullan, M. (1993). Change forces. Bristol, PA: The Falmer Press. Goodvin, S. B. (2005). School leaders'readiness for systemic change in Kansas schools. KS: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Proquest publication number AAT3189241) Hall, G.. E., & Hord, S. M. (1987). Change in school: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N. 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Boston: Allyn & Bacon Press. Higgins, James M.(1995). Innovation: the core competence. Planning Review, 23, 32-36. Hodge et al.(1996).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diversit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cGraw-Hill. Hopkins, T. G. & West (199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NY: Minni West. Holt,K. (1988).The role of user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cbnovation, 12(5), 53-56. Hoy, W. K., & Miskel, C. G. (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4th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Hrebiniak, L., & Alutto, J. (1972). Personal and role-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555-572. Huling-Austin, L., Stiegelbauer, S., & Muscella, D. (1985). ̣High school principals:The role in guiding chan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1807) Kantor, R. M.(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499-517. Kanter, R. M. (1999). The enduring skills of change leaders. Leader to Leader, 13, 15-22. Koch, J. L. & Steers, R. M. (1978). Job attachment,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ublic sector employe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2, 119-128. Kotter, J. P. (1999). Leading change: The eight steps to transformation. In J. A. Conger, G. M. Spreitzer and E. E. Lawler III (Eds.) The leaders change handbook΄: An essential guide to setting direction and taking action (pp. 87-8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ushman, J.W. (1992). 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1), 5-42. Levine, D. U., & Lezotte, L. 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Madison: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7016). Lewin, K. (1951). Principles of typological psychology. New York: Me Graw-Hill. Lopez, M. (2003). The behaviors of effective urban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owan University, Glassboro, NJ. Matthew, C. T. (2005). Creativity as a predictor of lead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Mayer, R. E. (1998).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New York: Cambridge.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 64-98. Miller, N. (2002). Insider change leadership in sch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5(4), 343-360. Moway R.T ., Porter L.W ., & Steers R. M.(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Near, J. P. (1989).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Japanese and U.S. workers. Organization Studies, 24, 424-433. Owens, R. G. (198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orter, L. W. & Smith, F. J. (1970). The etiology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pap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Porter, L. W., Crampon, W. J., & Smith, F. J.(1976).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d managerial turnover:A longitudinal stud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5,87-98. Quinn, J. B., Anderson, P., & Sydney, F.(1996). “Leveraging Intell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0(3), 7-27 Quatro, S. A., Hoekstra, E., & Gilley, J. W. (2002). Holistic model for change agent excellence: Core roles and competencies for successful change agency. In R. R. Sims (Ed.), Changing the way we manage change (pp.55-84).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Reichers, A. E. (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65-476. Reyes P. & Pounder D.G ..(1990).Teachers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value orientation:A study of public andprivate school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Reyes, P. (1990).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In P. Reyes. (Ed.).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15-21.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Ltd. Robbins, S.P.(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Robbins, S.P.(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gers, E. M.(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4th ed.). New York: Free. Salancik, G. R., (1977). New direction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icago: St. Clair Press. Scott, A. (2005). Leading change. Leadership Excellence, 22(3), 6-7. Senge, P.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New York: Doubleday. Sergiovanni, T. J.(1994).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rgiovanni, T. J (2001).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s? London: Routledge. Sheldon, M. E.(1971). Investments and involvements in mechanisms producing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142-150. Smith, S. (1997). Building That Team: Readymade Tools for Team Improvement. England: Kogan Page Limited.Implications and Empirical Methods. STI Review, 16, 69-102. Stankard, M. F. (2002). Management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Staws, B. M. (1977). Two side of commit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Orlando, Florida. Staws B.M. (1981),”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 Management Review, 6, 577.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 46. Steers, R. M. & Black, J. S. (199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blisher. Stevens,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 380-396. Thompson,F.L. (1989).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selected Wisconsi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1, 05A, 14-72. Tushman, M. & Nadler, D.(1996). Organization for innovation. In K. Strakey (Ed). How organization learn. 135-155.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Wiebe D. J. (1992). A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ffec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achievement as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2(1), 41-81. Wiener, Y. (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s: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3), 418-428. William,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601-617. Wirth, R. A.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leadership and self-initiated change leadership: Personal empowerment for emergent organizational change. MN: Walden University. (Proquest publication number AAT3138847) Yukl G. (2006).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6t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6911003 9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1003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00301.pdf | 1989Kb | Adobe PDF2 | 1367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