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44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4/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12640      線上人數 : 8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447


    題名: 未斷乳就哺乳?中國城市雙獨家庭研究
    Only children becoming parents: dual-core family in urban China
    作者: 陳君碩
    貢獻者: 林顯宗
    陳君碩
    關鍵詞: 計劃生育政策
    獨生父母
    雙獨家庭
    四二一家庭
    現代化家庭
    birth control policy
    only child parent
    dual-core family
    modernized family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0-05 14:55:37 (UTC+8)
    摘要: 中國為控制龐大的人口,自1979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轉眼已經過了30年,一群1980年前後出生的獨生子女紛紛邁入婚姻、走入家庭,形成了獨生子女相互婚配的「獨生父母」,也同時造就了有別於傳統中國「發散型」家庭結構的「四二一家庭」。
    本研究以此為出發,探究「四二一家庭」結構中的新型家庭關係,並挑戰結構功能論大師帕森斯關於現代化家庭之理論。本文認為,由於夫妻雙方皆為獨生子女,父母要協助子女分擔家務不再分身乏術,三代同堂的擴大家庭將成為中國城市的主要家庭模式,並非現代化理論所認為的核心家庭為主;而在四二一家庭中,親子關係也將居於核心地位,有別於帕森斯所認為的以夫妻軸為主。
    筆者於2010年5月親赴北京對10位「獨生父母」進行訪談,深入了解獨生子女從擇偶、新婚、一直到四二一家庭成形所遇到的種種情況,包括夫妻家務分工上的不適應、為人父母後的角色轉換,以及在四二一家庭中獨一無二的天倫樂。
    本文最後依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及獨生父母的訪談內容,結合各方專家意見,對計劃生育政策做出利弊分析,並探究生父母們在邁入家庭、準備「哺乳」的過程中,對父母的依賴,究竟「斷乳」了沒。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colossal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ve been implementing the birth control policy since 1979.Thirty years on, more and more children born under the one-child policy have arrived at nubile age. Marriage of only sons and only daughters compose the dual-core famil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dual-core family, to explore the new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o challenge the Modernized theory of family proposed by T. Parsons. The text i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extended family model with three generations will become the main family structure in urban China as opposed to the nuclear family described in the Modernized theory; the focus of the family will be o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the conjugal relationship Parsons suggested.
    The author visited Beijing in May 2010 for interviews with ten “only-child parents”, This grante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ange of circumstanc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rtner selection, marriage and family formation by adult only-children. These include maladaptation in housework allocation, the role switch after becoming parents and the familial relationships and happiness unique to the extended family structure.
    In summation, the text combined findings from the sixth Chinese national census 2010, the conducted interviews and the opinions of various specialists and scholars to comment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birth control policy an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parental dependence of adult only-children in China and their readiness for parenthood.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上野千鶴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商務印刷館(北京),2004年。
    李銀河,《生育與村落文化 一爺之孫》,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6月。
    周月清,《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頁68,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易富賢,《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大風出版社(香港),2007年。
    馬克‧赫特爾,《變動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梁向陽譯,Talcott Parsons著,《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光明日報出版社(北京),1988年。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2006年。
    陳建強、陸林森,《獨生父母─中國第一代獨生父母調查》,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7月。
    彭銦旎譯,大衛‧切爾(David Cheal)著,《家庭生活的社會學》,中華書局(北京),頁128~130。
    曾毅、李玲、顧寶昌、林毅夫主編,21世紀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06年8月,頁128~129。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5月。
    黃明堅譯,阿爾文‧托夫勒著,《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北京),2006年。
    黃榮清,《轉型時期中國社會人口》,遼寧教育出版社(遼寧),2004年12月。
    劉寶駒,《社會變遷中的家庭─當代中國城市家庭研究》,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成都),2006年9月。
    潘允康,家庭社會學,中國審計出版社(北京),2002年
    鄭丹丹,《中國城市家庭夫妻權力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武漢),2004年7月,頁11~12。
    鄧偉志,《家庭的明天》,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1986年,頁133。
    鄧偉志、徐新,《家庭社會學導論》,上海大學出版社(上海),2006年12月。
    蕭新煌譯,Brigitte Berger, Peter L.Berger著,《現代化與家庭制度》,巨流出版社(台北),1990年。
    蕭經建,「生育經濟學:養孩子好比買彩電」,《現代家庭經濟學》,人民出版社(上海),1993年。
    顧西蘭譯,(法)讓‧凱勒阿爾等著,《家庭微觀社會學》,商務印刷館(北京),1998年。

    二、 期刊
    丁仁船、吳瑞君、鍾勤華、楊漢彬,「獨生子女比例、婚育意願變動對未來政策生育率的影響」,南方人口,2007年第3期,頁11~18。
    于秀,「65萬元辦婚禮僅過半年就散了」,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9期,頁64~67。
    于秀,「只有嫁大款才能改變我家的命運」,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8期,頁62~65。
    于秀,「我的106次相親經歷」,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7期,頁63~65。
    于秀,「為了寶寶我爸媽與公婆大戰」,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11期,頁62~65。
    于秀,「婚姻 讓我愛你不容易」,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13期,頁63~66。
    于秀,「嫁大款丈夫≠獲得幸福」,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10期,頁62~65。
    王廣州,「中國獨生子女總量結構及未來發展趨勢估計」,人口研究,2009年1月,頁10~16。
    王樹新,「論城市中年人與老年人分而不離的供養關係」,中國人口科學,1995年第3期,頁41。
    包蕾萍、陳建強,「中國”獨生父母”婚育模式初探:以上海為例」,人口研究,2005年7月,頁62~72。
    石燕,「我國獨生子女研究綜述」,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8月,頁7~12。
    何日取,「我國親子關係社會學研究的再思考」,理論界,2010年第4期,頁158~159。
    吳瑞君、汪小勤,「我國獨生子女群體的婚姻穩定性分析」,學海,2009年第5期,頁31~36。
    李小衛、謝小娜,「家庭生命歷程與生命週期表簡述」,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8月,頁142。
    杜林、風笑天,「婚戀觀和戀愛現狀: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比較研究」,青年探索,2006年第2期,頁35~37。
    車茂涓,「中國家庭養育關係中的”逆反哺模式”」,人口學刊,1990年第4期,頁52~54。
    周曉虹,「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社會學研究,2000年第2期,頁51~66。
    林如萍,「東亞家庭的代間關係與互動類型初探」,發表於人口變遷與社會發展聯合研討會(臺北市,臺灣人口學會,2010年4月29日~30日),頁14~16。
    明豔,「中國14-30歲青年獨生子女規模及特點」,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8月,頁5~6。
    姜玉、田豐、周欣欣,「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姻生育選擇及對未來人口和家庭結構的影響」,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頁39~50。
    洪彩華,「試從”反哺”與”接力”看中西親子關係」,倫理學研究,2007年第2期,頁74~77。
    約翰‧耐斯比特,《大趨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年,頁231。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規模、差異與評價」,理論月刊,2006年第4期,頁5~10。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問題:一個多學科的分析框架」,浙江學刊,2008年2期,頁181。
    風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願:現狀與比較分析」,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頁175~181。
    風笑天,「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結構:全國五大城市的調查分析」,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2月,頁104~110。
    風笑天,「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後居住方式:一項12城市的調查分析」,人口研究,2006年9月,頁57~63。
    風笑天,「關於已婚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的實證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5年9月,頁32~35。
    唐燦,「家庭現代化理論及其發展的回顧與評述」,社會學研究,2010年3月,頁204~210。
    夏桂根,「吳江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婚育狀況調查報告」,人口與計劃生育,2001年第3期,頁39~41。
    郝玉章,「已婚獨生子女父母角色的實證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11月,頁127~133。
    馬小紅、侯亞非,「北京市獨生子女及雙獨家庭生育意願及變化」,人口與經濟,2008年第1期,頁15~19。
    高健生、劉寧,「論我國家庭親子關係演變的趨勢」,東岳論壇,1987年第5期,頁51~58。
    張偉,「論現代家庭」,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頁57。
    張琳,《從獨生子女到獨生父母的角色適應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碩士論文,2008年5月,頁28。
    張麗梅,「西方夫妻權力研究理論述評」,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第5期,頁75~77。
    郭志剛,「近年生育率顯著回升的由來─對2006年人口和計劃生育調查的評價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9年第2期,頁2~15。
    曾毅,「論二孩晚育政策軟著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頁93~109。
    楊書章、郭震威,「中國獨生子女現狀及其對未來人口發展的影響」,市場與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
    楊菊華、李路路,「代際互動與家庭凝聚力─東亞國家和地區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09年3月,頁26~51。
    劉桂莉,「眼淚為什麼往下流?─轉型期家庭代際關係傾斜問題探析」,南昌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頁1~8。
    蔡揚眉,「現狀與問題:近五年我國的獨生子女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2年4月,頁34~38。
    關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庭代際關係的新走向」,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1期,頁111。

    三、 報章雜誌
    「獨生子女家庭春節在哪兒過」,新天地,2009年第1期,頁6。
    人民網,「買房透支父母晚年福利 高房價”六一模式”令人憂」,2005年7月4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BIG5/1063/3514558.html。
    王崑義,「未富先老 考驗中國政治勇氣」,玉山周報,第100期,2011年5月19日,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480.html。
    含青,「專家關注中國獨生子女現象的負面影響」,大紀元,2008年7月9日。
    李錦普,「80後:圍城裡的”甩手掌櫃”」,記者觀察(下半月),2008年10期,頁58~59。
    孫立平,「獨生子女家庭結構是支撐中國房市的重要因素」,北京日報,2006年9月4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5/4776430.html。
    楊學聰,「北京市統計局調查數據:北京外來人口總量超過350萬」,北京日報,2006年3月27日。
    楊勵,「淺談青年婚戀觀的六大嬗變」,魅力中國,2010年第1期,頁255~256。
    盧立業,「瀋陽將重拳打擊超生 對富人超生公開曝光」,時代商報,新華網遼寧頻道,2007年10月2日, http://www.ln.xinhuanet.com/2007-10/27/content_11512945.htm。
    四、 碩博士論文
    王先棠,《台灣城市成年獨生子女:親子互動、人際關係、婚育觀念》,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2004年10月。
    林瓊芸,《與獨生兒子結婚之三代同堂家庭生活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張琳,《從獨生子女到獨生父母的角色適應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所碩士論文,2009年5月。
    許敏如,《後現代家庭的家務分工─以台北市雙薪家庭為例》,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五、 網路資源
    「80後的婚戀觀是這樣的」,騰訊網,2009年1月31日,http://edu.qq.com/a/20090131/000045.htm。
    「中國人口結構老化 計劃生育政策逆轉 民間提不起勁」,星網訊,2011年4月12日,http://news.newstarnet.com/MainNews/China/2011_4_11_17_8_47_399.html。
    「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婚戀調查」,荊楚網,http://www.cnhubei.com/zgdyddsznhldc/index.htm。
    「全國分年齡、性別的獨生子女數」,2005年的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http://www.stats.gov.cn:82/tjsj/ndsj/renkou/2005/html/0807.htm。
    「老齡化嚴重 人口紅利將結束」,世界新聞網,2011年4月29日,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aChinanews/13017370/article-%E8%80%81%E9%BD%A1%E5%8C%96%E5%9A%B4%E9%87%8D-%E3%80%8C%E4%BA%BA%E5%8F%A3%E7%B4%85%E5%88%A9%E3%80%8D%E5%B0%87%E7%B5%90%E6%9D%9F?instance=china_bull。
    「表8-8a各地區0-30歲獨生子女數(城市)」,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http://www.stats.gov.cn:82/tjsj/ndsj/renkou/2005/html/0808a.htm。
    「計劃生育30年 中國少生4億人」,中央社,2010年7月10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10/5/2910w.html。
    「馬建堂解讀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4月29日,http://www.stats.gov.cn/tjdt/gjtjjdt/t20110429_402722652.htm。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http://www.stats.gov.cn:82/tjsj/ndsj/renkou/2005/html/0808.htm。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1/15/101600.pdf,頁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09,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9/indexch.htm。
    王豐,「”一胎政策”再也不能繼續了」,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4月29日,http://www.brookings-tsinghua.cn/research-and-commentary/2011/wang-feng_20110429-caixin.aspx。
    李銀河,「五城市家庭結構與家庭關係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五城市家庭調查課題組,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gz/shgz66/P020100220561614844613.pdf。
    張立偉,「計劃生育政策少生4億多人功績被質疑」,新浪網金融理財,2011年3月10日,http://finance.sina.com/bg/chinamkt/sinacn/20110310/0113243662.html。
    游慧仙,「家庭治療之家庭生命週期概念」,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17.htm。
    滕興才,「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婚戀調查發佈」,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2008年10月15日,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8-10/15/content_2390471.htm。
    鄧聿文,「鄧聿文:需科學評估人口政策調整可行性」,中金在線,2011年4月29日,http://www5.cnfol.com/big5/review.cnfol.com/110429/436,1702,9774459,00.shtml。
    鄭錦霞,「家庭生命周期之探討」,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30.htm。
    顧春,「獨生父母的難題─關於進入婚育期的中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最新調查」,光明網,2004年8月6日, http://old.chinapop.gov.cn/rklt/dybg/200408/t20040806_150401.htm。

    貳、 英文部分
    一、 期刊
    Harven, T. K., “Modernization and Family History : Perspectives on Social Change, ”Chicago Journals, Vol. 2, No. 1, Autumn, 1976, pp. 190~206.
    Kulik L, “Marital Power Relations Resources and Gender Role Ideolog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Vol.30 No.6, pp.533~548.
    Marjoribanks, K., "The sibling resource dilution theory: An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8, Vol.125 No.3, pp337~346.
    Tamara K, “Family Time and Historical Time,” Daedalus, Spring 1977 issue: The Family.
    West C, Zimmerman D H, “Doing Gender,” Clinchy B M, Norem J K eds, The Gender and Psychology Reader,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104~124.
    二、 網路資源
    Eischens, A. D., “The dilemma of the only child.”, 1998, http://www.personalityresearch.org/papers/eischens2.html.
    Jones, N., “A monkey wrench in the study of birth order. ”, 1998, http://www.personalityresearch.org/papers/eischens2.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7260005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260005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05101.pdf2355KbAdobe PDF2293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