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19136      Online Users : 8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95


    Title: 流傳百代千齡後,定識人間有此人──郭嵩燾及其詩研究
    The study of Guo Songtao and his poems
    Authors: 唐菁霞
    Contributors: 吳彩娥
    唐菁霞
    Keywords: 郭嵩燾
    養知書屋詩文集
    近代詩
    駐英法公使
    首講西學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05 14:38:37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郭嵩燾其人其詩為主要考察對象,並印證郭嵩燾在近代史中「政事能兼文學者」地位之商榷。
    見證近代歷史的郭嵩燾,有特殊的仕宦經歷與大量學術創作,豐厚的學養與當代漢宋兼採的學術風氣交相融合,展現獨到的思想。其詩作強調溫柔敦厚、有我性情、重視學問、經世致用的詩觀,具體落實於詩歌創作,以飽含詩情筆墨與豐富詩藝技巧,展現卓然一家之風貌;復因其詩作被其他方面成就如學術思想、經世思想、洋務思想所掩蓋,未能一窺其奧,職是,本文擬從文化思想與詩作貢獻層面,分析郭嵩燾其人其詩。
    研究方法部分:本論文立基於中國「詩言志」傳統,將詩作視為審美深層心理之外顯,對於作者創作動機與時地背景的關係則以「知人論世」之考察切入;結合龔鵬程先生談論文學時特別注意「意義的顯現」,以及翁特斯(Yvor Winters)「五批評層次」理論,扣合本研究主題,推展統整文化、作者與作品的價值意義。
    論文章節部分:第一章是「緒論」,清楚呈現郭嵩燾詩作研究面向,概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範圍,以及前人對郭嵩燾研究之歸納整理。
    第二章為「郭嵩燾背景析論」,此為郭嵩燾詩的外緣研究,藉以了解郭嵩燾所處時代氛圍對其出處行事乃至詩學理念、詩歌創作的影響,分「郭嵩燾的時代背景」與「郭嵩燾的學術背景」以及「郭嵩燾生平與交遊」三線論述。
    第三章為「郭嵩燾詩學理論」,在前述背景析論之研究基礎下開展;研究文本包含郭氏現存的詩文集。本章分三小節細述。第一節「內原性情,外通政事」可說是郭嵩燾詩學論述的「體用論」;第二節「績學閱歷,樹立己見」可說是郭嵩燾詩學論述的「實踐論」;第三節「詩教傳統,託意宣鬱」可說是郭嵩燾詩學論述的「情志論」;第四節「練字警策,典雅格律」可說是郭嵩燾詩學論述的「藝術論」。
    第四章為「郭嵩燾詩作題材內容」,可見郭嵩燾詩學理論在實際創作中之印證,亦可體知郭嵩燾「感發生命淺深厚薄之質量」與作為詩人的文化深度與敏感度。分二小節討論。第一節「郭嵩燾詩作題材分類」分四類探討,計分:紀游詩、節日詩、海外詩、考證詩;詩作題材不以詩體劃分,而以郭嵩燾主要生平經歷做為詩作分類上的特殊性,兼以詩作應用途徑、寫作時地區分,凸顯郭嵩燾置身特殊處境下的題材表現。第二節「郭嵩燾詩作情思內涵」分六項細述:一、「奇情困阨,慍憤群小」;二、「神遊家國,經世濟民」;三、「詠史議論,明辨審觀」;四、「親朋交誼,肺腑深情」;五、「人生變幻,自傷老病」;六、「思鄉客情,歸隱守愚」。
    第五章為「郭嵩燾詩作藝術論」,此為郭嵩燾詩結合理論與創作手法的實踐,以詩技與意象兩大主軸討論,兼及內外之美,末以詩作評價收束。分三節細述。第一節為「郭嵩燾詩藝技巧」,分「情景事合」、「工樸相濟」、「大處落墨」、「託物比興」、「直陳曲致」五項特色,以見詩人匠心獨運的開創性與詩學文化的積累性。第二節為「郭嵩燾詩作意象」,以豪傑意象(百獸、蟲魚、鳥類)、孤寂意象(燈火、酒盞、舟楫)、飄零意象(雲、雨、雪)三者之運用與內在義蘊之連結,解讀詩人生成話語與詩歌內在精神意義,探求詩作構象煉境之美。第三節為「郭嵩燾詩作評價」,以郭嵩燾詩藝總論的方式進行研究,分「形式工整,韻律和諧」、「內容取材,離絕凡近」、「風格雄渾,沉著痛快」三部分為說。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上述,收束全文。將郭嵩燾其人其詩置於整體文化視野的觀照下,側重郭嵩燾其人其詩的時代意義與影響:其人熟諳洋務,主西法政教之本,捨西洋器物之末,倡循理外交,思想超前新穎。其詩可說是中國傳統「士不遇」典型下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的結合;描述國事蜩螗、生民憂戚之作亦可說是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前的近代詩史。其擇善固執的守窮形象與積極正向的人生觀給予後人無盡的景仰追思。在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經學家身分以外,應予其近代詩學史上的公允地位,彰顯其詩人、文學家的華彩冠冕。

    關鍵字 郭嵩燾 養知書屋詩文集 近代詩 駐英法公使 首講西學
    Reference: 本參考書目分「古籍」、「近人著作」、「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四大類,並將書目出版年份皆換算為西元。以下參考書目均依出版、發表年代先後排列。
    一、 古籍
    (一) 經史類
    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趙爾巽等纂修:《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高宗敕編:《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高宗纂:《景印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1986-1988)
    郭嵩燾:《禮記質疑》(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二) 詩文集類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52年)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臺北:文光出版社,1963年)
    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吳汝綸編:《李文忠公朋僚函稿》(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郭嵩燾:《養知書屋詩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王先謙編:《郭侍郎奏疏》(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吳闓生編:《桐城吳先生(汝綸)尺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劉蓉:《養晦堂詩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惲敬:《大雲山房文稿初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一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二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三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四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江忠源撰,鄧瑤編:《江忠烈公(忠源)遺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林昌彝著,王鎮遠、林虞生標點:《海天琴思錄.海天琴思錄續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姚鼐:《惜抱軒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三) 詩文評類
    何文煥編訂:《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6月)
    劉大櫆:《論文偶記》,《論文偶記,初月樓古文敍論,春覺齋論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
    謝榛,王夫之:《四溟詩話.薑齋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1月)
    釋皎然:《詩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1月)
    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2月)
    朱寶瑩編:《詩式》(臺北:新文豐出版,1980年2月)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12月)
    劉坡公:《學詩百法》(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2月)
    劉熙載著,王氣中箋注:《藝概箋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
    高棅:《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王夫之:《船山遺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
    謝榛著,宛平校點:《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8月)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4月)
    (四) 其他類
    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徐世昌等編纂:《清儒學案》(臺北:燕京文化,1976年6月)
    鍾叔河,楊堅整理:《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北京:中國書店,1988年)
    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合肥:黃山書社,1989年)
    錢鍾書主編:《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二、 近人著作
    (一) 思想史、學術史、文學史及文學批評史
    陸寶千:〈郭嵩燾〉,王壽男總編:《中國歷代思想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臺北:國家出版,1983年)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臺北:廣文書局,1983年9月)
    錢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湘學風.湘學略》(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陳則光:《中國近代文學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3月)
    魏際昌:《桐城古文學派小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
    韋政通:《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1991年)
    黃霖:《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黃保真:《中國文學理論史》(臺北:洪葉文化,1993-1994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徐中玉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1840-1919》(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1995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臺北:文津出版,1995年11月)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湖南出版,1996年)
    楊儒賓,黃俊傑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陳書良主編:《湖南文學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1998年)
    嚴迪昌:《清詩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年10月)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呂元驄,葛榮晉:《清代社會與實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0年)
    郭英德,謝思煒,尚學鋒,于翠玲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
    周建波:《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馮天瑜,黃長義:《晚清經世實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2月)
    蔣述卓主編:《批評的文化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李開,劉冠才主編:《晚清學術簡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錢仲聯:《清詩紀事》道光朝卷(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 : 學林出版社出版,新華發行,2004年)
    鄭劍順:《晚清史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1月)
    朱漢民:《湖湘學派史論》(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梅新林,余樟華:《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繼平:《晚清湖南學術思想史稿》(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臺北:水牛出版,2005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年5月)
    林啓彥:《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2005年7月)
    蔡鎮楚:《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
    張法:《中國美學史》(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周海春:《近代新學的價值世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
    (二) 文學理論及文學研究
    朱光潛:《詩論》(臺北:正中書局,1967年)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臺北:中華書局,1968年)
    邱鎮京《阮籍詠懷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1970年)
    徐進生:《文學欣賞與批評》(臺北:幼獅出版,1975年)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散文與論評之部》(臺北 : 巨流圖書公司,1978年)
    俞大綱:《寥音閣詩話》(臺北:河洛出版社,1978年)
    蔡英俊:《抒情的境界.文學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9月)
    楊文雄:《李賀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1983年)
    劉若愚:《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1983年)
    龔鵬程:《文學散步》(臺北:漢光文化事業,1985年)
    劉若愚:《中國的文學理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楊松年:《王夫之詩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硏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87年)
    錢鍾書:《談藝錄》(臺北:藍燈出版,1987年)
    龔鵬程:《讀詩隅記》(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美﹞M. H.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著;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89年)
    錢鍾書:《七綴集》(臺北:書林出版,1990年5月)
    鄭定國:《邵雍及其詩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硏究》(臺北:文津出版,1991年)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1991年)
    程仁卿:《詩學津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3月)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3月)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出版,1992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微觀詩史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葉維廉:《中國詩學》(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
    吳戰參:《中國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張健:《清代詩話研究》(臺北:五南圖書,1993年)
    吳傳之:《中國古代詩藝綜觀》(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11月)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徐中玉主編:《意境.典型.比興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4年5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8月)
    蕭占鵬:《韓孟詩派研究》(臺北:文津出版,1994年11月)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1994年12月)
    魏仲佑:《晚清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1995年)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12月)
    周生亞:《古代詩歌修辭》(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1月)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12月)
    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臺北:文津出版,1997年12月)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1998年)
    林麗娟:《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陽明詩探究》(高雄:高雄復文出版,1998年)
    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臺北:聯經出版,1998年)
    ﹝美﹞斯坦利費什著,文楚安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陳良運:《中學歷代詩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1998年)
    杜松柏:《詩與詩學》(臺北:五南出版,1998年)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語法與修辭》(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8年)
    舒蕪,陳邇冬,周紹良,王利器編選:《近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李卓藩:《韓愈詩初探》(臺北:文史哲出版,1999年)
    班斕:《結構詩學》(呼和號特:內蒙古出版社,1999年)
    趙永紀:《詩論:審美感悟與理性把握的融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9年)
    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6月)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 「含蓄」的美典》(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
    汪辟疆:《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吳建民:《中國古代詩學原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胡雪岡:《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郭延禮,武潤婷主編:《中國文學精神‧近代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孫之梅:《中國文學精神‧明清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裴效維主編:《近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3月)
    王之望:《文學風格論》(深坑:學海出版社,2004年)
    朱漢民:《湖湘學派史論》(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陸凌霄:《詩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
    趙慧平:《批評的視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吳思敬:《詩歌鑑賞心理》(臺北:揚智文化,2005年)
    李春青:《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
    李珺平:《中國古代抒情理論的文化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
    古添洪:《不廢中西萬古流:中西抒情詩類及影響硏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5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東大出版,2005年)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胡有清:《文藝學論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葉維廉:《中國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2006年)
    張健:《詩話與詩評》(臺北:文津出版,2006年)
    關愛和:《中國近代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易聞曉《中國詩句法論》(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
    崔海峰:《王夫之詩學範疇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
    仇小屏:《篇章意象論》(臺北:萬卷樓出版,2006年10月)
    陳伯海:《中國詩學之現代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王建生:《清代詩文理論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7年2月)
    鄧新華:《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
    蕭曉陽:《湖湘詩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4月)
    吳啟禎:《王維詩的意象》(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5月)
    劉煥陽:《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研究》(濟南:山東大學,2008年12月)
    郭前孔:《中國近代唐宋詩之爭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0年9月)
    (三) 史書傳記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
    呂士朋:《中國近代史》(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9月)
    戴逸:《簡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楊正光:《從徐福到黃遵憲》(北京:時事出版,1985年)
    ﹝美﹞費正清,劉廣京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2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年)
    汪容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臺北:東大出版社,1993年)
    王興國:《郭嵩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茅家琦等主編:《中國近現代大事編年》(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2月)
    鄭天挺:《清史》(臺北:昭明出版,1999年9月)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
    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4月)
    成曉軍:《晚清第一智庫 : 曾國藩的慕僚們》(臺北:捷幼出版,2002年6月)
    鄭劍順:《晚清史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1月)
    李雲漢:《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1月)
    陶晉生:《中國近代史》(臺北:新陸書局,2005年8月)
    陸寶千:《郭嵩燾先生年譜補正及補遺》(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5年10月)
    南炳文,白新良主編:《清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大學出版,2006年)
    馮偉林:《煮酒論英雄》(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12月)
    (四) 其他專書與工具書
    朱傳玉主編:《郭嵩燾研究資料》(臺北:天一出版,1979-1981年)
    宋緒連,趙乃增,董維康主編:《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臺北:書林出版社,2005年)
    鍾叔河:《中國本身擁有力量》修訂本(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田松青,胡真主編:《詩典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
    吳十洲:《倫敦誘惑:中國文化名人的西學情結》(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8月)
    三、 學位論文
    董志群:《郭嵩燾洋務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69年
    林益山:《郭嵩燾的洋務思想及外交工作》,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72年
    雷俊玲:《清季首批駐英人員對歐洲的認識》,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98年
    周敏:《韓愈詩文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張靜:《郭嵩燾與湖湘文化──以其五次歸隱作個案探析》,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孟化:《郭嵩燾的文化思想》,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楊淨雯:《郭嵩燾教育思想與實踐》,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易定軍:《試論郭嵩燾詩學主張的理學實學特徵》,華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肖曉陽:《湖湘詩派研究》,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吳姍姍:《陳衍詩學研究――兼論晚清同光體》,成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王強山:《試論郭嵩燾的政治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邵華:《郭嵩燾史學思想研究》,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黃芳:《論郭嵩燾「人心風俗為立國之本」的社會道德思想》,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楊萌芽:《清末民初宋詩派文人群體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陳玫琪:《郭嵩燾禮記質疑駁議鄭注、孔疏之研究──以禮制為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在職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年
    丁佳音:《郭嵩燾詩歌的文化詩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周忠:《禮記質疑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四、 期刊論文
    (一) 文學類
    顏元叔:〈新批評學派的的文學理論與手法〉,《文學的玄思》(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0年)
    顏崑陽:〈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2月)
    雷磊:〈郭嵩燾集外詩輯要〉,《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1997年第2期
    樊寶英:〈論清代詩學的讀者意識〉,《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魏中林:〈學問視角下的古典詩學與清詩研究〉,《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伍世昭:〈文學價值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學術研究》,2006年第5期
    王順貴:〈「宋詩派」的唐詩學理論──兼論晚清詩壇詩風的取向嬗變〉,《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二) 史學類
    高瑞泉:〈昨夜星辰昨夜風──《讀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人物》〉,《探索與爭鳴》,1994年第9期
    張靜:〈論湘軍集團及其與郭嵩燾的關係──關於郭嵩燾研究的一個先決方面〉,《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周積明:〈晚清經世實學對中國早期現代化運動的推動〉,《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顏德如:〈郭嵩燾:向西方尋求真理的士大夫〉,《21世紀》,2000年第6期
    田海林,宋淑玉:〈郭嵩燾評議〉,《史學月刊》,2001年第3期
    賈熟村:〈李鴻章與郭嵩燾的友誼〉,《安徽史學》,2002年第1期
    鍾叔河:〈郭嵩燾和嚴復〉,《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0期
    賈熟村:〈丁日昌與郭嵩燾的友誼〉,《學術研究》,2003年第11期
    李赫亞:〈相知與相離:王闓運與郭嵩燾之交誼探析〉,《求索》,2006年第11期
    邵華:〈論郭嵩燾的史學思想〉,《文史知識》,2008年第8期
    尹德翔:〈晚清使西日記之為自傳文獻的考察〉,《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第8期
    (三) 思想文化類
    黎志剛:〈郭嵩燾的經世思想〉,《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吳祖鯤:〈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西學東漸中的郭嵩燾〉,《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2期
    張良俊:〈郭嵩燾對「中體西用」模式突破的貢獻〉,《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
    王興國:〈郭嵩燾與湖湘文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5期
    鄒紅霞:〈論郭嵩燾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2期
    田永秀,鮮于浩:〈試論郭嵩燾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及對中國文化的反思〉,《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
    周輝湘:〈郭嵩燾與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船山學刊》,2001年第4期
    曾光光:〈桐城派與晚清社會思潮〉,《江海學刊》,2001年第6期
    薛其林:〈論文化交流中的視角轉移與觀念更新──以郭嵩燾為例〉,《長沙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江楠:〈郭嵩燾的愛國主義及其特色〉,《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第2期
    嚴亞明:〈郭嵩燾民族主義意識探論〉,《廊坊師範學院報》2002年第2期
    姚曙光:〈先行於西學躑躅於理學──郭嵩燾本末思想評析〉,《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成曉軍:〈試論郭嵩燾世界意識的產生形成〉,《貴州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徐立望:〈郭嵩燾的晚年思想〉,《學術研究》,2003年第8期
    張靜:〈郭嵩燾歸隱緣由之探析〉,《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1期
    張靜:〈郭嵩燾對湖湘文化承繼、超越和批判之淺探〉,《瀋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張靜:〈試論郭嵩燾與湖湘文化「忠義之氣」〉,《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張靜:〈試論郭嵩燾歸隱與湖湘文化「經濟之學」〉,《貴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曹飛:〈郭嵩燾哲學思想的近代意蘊〉,《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車玉鑄:〈忍辱負重青山留──孤獨的思想者郭嵩燾〉,《書屋》,2006年第3期
    馮吉紅:〈略述郭嵩燾的西方文化觀〉,《懷化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吳雪玲:〈郭嵩燾西學思想述評〉,《齊魯學刊》,2006年第4期
    熊鄉江:〈郭嵩燾與嚴復中西文化觀之比較〉,《求索》,2006年第5期
    李鳳遐:〈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思想先行者──郭嵩燾〉,《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李萃娟,艾新軍:〈郭嵩燾:真正的早期維新思想的開拓者〉,《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易中梅:〈淺析郭嵩燾對士大夫價值取向的超越〉,《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8期
    (四) 學術類
    陸寶千:〈郭嵩燾養知易傳輯〉,《漢學研究》第11卷第2期,1993年12月
    孫致文:〈郭嵩燾禮記質疑解經方法及態度初探〉,《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3月)
    郭漢民:〈郭嵩燾生平與思想研討會綜述〉,《船山學刊》,2000年第1期
    王國慶:〈經世致用學風與近代湖南〉,《長沙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高照明:〈湘軍集團與晚清學術〉,《南京化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王立新:〈跨越歷史的心靈溝通──郭嵩燾對王船山的認識和評價〉,《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朱漢民:〈論湖湘實學傳統的近代轉型〉,《船山學刊》,2006年第3期
    楊緒敏:〈論清代學風及學者治學方法的變化〉,《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羅檢秋:〈學術調融與思想改良──曾國藩、郭嵩燾的禮學思想述論〉,《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董麗燕:〈郭嵩燾的經世之學〉,《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周忠:〈試析郭嵩燾的學術思想〉,《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4期
    孫玉敏:〈王先謙與郭嵩燾學術交游淺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五) 其他類
    蔣曉麗:〈晚清洋務英才郭嵩燾人生悲劇根源論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
    楊姿紅:〈傳統與西學衝突的悲劇──近代學人郭嵩燾人生解讀〉,《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第1期
    黃林:〈百餘年來郭嵩燾研究之回顧〉,《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2期
    許順富:〈論郭嵩燾與思賢講舍和禁煙公社〉,《船山學刊》,2002年第4期
    余建明:〈論郭嵩燾對人心風俗的關注〉,《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車行健:〈臺灣學界對郭嵩燾研究之重要成果簡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
    黃海燕:〈先行者的眼光:《倫敦與巴黎日記》中的英國形象〉,《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王克科:〈試論造成郭嵩燾悲劇的個人品格因素〉,《滄桑》,2009年第6期
    劉本森:〈大聲說不如悄悄做——郭嵩燾悲劇命運解讀〉,《蘭臺世界》,2010年第19期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5912013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301.pdf20156KbAdobe PDF2408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