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 (一)專書 卜睿哲(Richard C. Bush),台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Untying The Knot-Making Peace in Taiwan Strait),林添貴譯。台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5月。 王傳劍,雙重規制-冷戰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王緝思、徐輝、倪鋒主編,冷戰後的美國外交(1989-2000)。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6年。 巨克毅主編,東亞戰略格局與台海安全。台北:鼎茂圖書出版社,民國95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0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美國的抉擇,郭希誠譯。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民93年。 白禮博、孟儒(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 Munro),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吉拉爾德‧柯提斯(Gerald L. Curtis) ,美日關係的新觀點(New Perspectives On U.S.-Japan Relations,高一中、黃俊彥、葉采青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 蘋果日報。 青年日報。 (二) 網路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http://www.ceps.com.tw/ec/ecjnlbrowse.aspx?jnlcattype=2。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台灣新社會智庫。http://www.taiwansig.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0541&ctNode=6109&mp=1。 李明,「東北亞軍事對抗值得關注」。海峽評論,第237期(2010年9月),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37-7950.html。 林文程,「美中台關係與台海安全」,頁2-9、2-13,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41218/1218-2.pdf。 美國在台協會。http://www.ait.org.tw/。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911事件後美國與兩岸安全策略之研究。台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92年。 海峽評論。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01-6960.html。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朝鮮新聞中文網。http://chn.chosun.com。 軍事環球網。http://mil.huanqiu.com/。 蘋果日報網。http://tw.nextmedia.com/。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 東方軍事網。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 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 新浪網。http://magazine.sina.com/。 文匯報。http://news.weweipo.com/。 西原正(Nishihara Masashi)主編,美日聯盟的新挑戰(The Japan-U.S. Alliance New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6月。 星洲日網報。http://www.sinchew.com.my/node/182012?tid=2。 自由時報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4/today-int3.htm。 台灣新社會智庫。http://www.taiwansig.tw。 中共新聞網。http://www.helltw.com/。 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多維新聞網。http://www.dwnews.com/。 二、英文 (一)專書 Robert Gli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克里斯多福‧休斯(Christopher W. Hughes) ,日本安全議題(Japan’s Security Agenda,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David M. Lampton and Richard Daniel Ewing, U.S.-China Relations in a Post-September 11th World. Washington, D.C.: The Nixon Center, 2002. Scott A. Snyder,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S. Policy Toward the Korean Peninsula. June 2010. (二)期刊 Michael S. Chase.” Defense Reform in Taiwan: Problems and Prospects.”Asian Survey, Vol. 45, No. 3 (May - Jun. 2005), pp. 362-382. Thomas J. Christensen.”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 4 (Spring 1999), pp. 49-80. Bruce A. Elleman, Michael R. Nichols, Matthew J. Ouimet. “ A Historical Reevaluation of America`s Role in the Kuril Islands Dispute.” Pacific Affairs, Vol. 71, No. 4 (Winter 1998-1999), pp. 489-504. Chang-hee Nam. “ Relocating the U.S. Forces in South Korea: Strained Alliance, Emerging Partnership in the Changing Defense Posture.” Asian Survey, Vol. 46, No. 4 (Jul. - Aug. 2006), pp. 615-631. Derek J. Mitchell. “A Blueprint for U.S. Policy toward a Unified Korea. ”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2-03),pp.123-137. Emma Chanlett-Avery, Weston S. Konishi. “The Changing U.S.-Japan Alliance: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 July 23( 2009),pp.1-23. Frank Langdon. ”American Northeast Asian Strategy.” Pacific Affairs, Vol. 74, No. 2 (Summer, 2001), pp.167-184. 李明,朝鮮半島局勢發展與台海安全,曾章瑞主編,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2003年1月。 John P. McClaran.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Asian Survey, Vol. 40, No. 4 (Jul. - Aug. 2000), pp. 622-640. Jason T. Shaplen and James Laney. “Washington`s Eastern Sunset: The Decline of U.S. Power in Northeast Asia.” Foreign Affairs, 86, No.6 ( N/D 2007) , pp.82. Sharif M. Shuja. ”North-East Asia And U.S. Policy.” Contemporary Review,281( Ag 2002),pp73. Kyung-Ae Park. “North Korea`s Defensive Power and U.S.-North Korea Relations.” Pacific Affairs, Vol. 73, No. 4, (Winter 2000-2001), pp.535-553. Peter Howard. “ Why Not Invade North Korea? Threats, Language Games, and U.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8, No. 4 (Dec. 2004), pp. 805-828. Sebastian Harnisch. “U.S.-North Korean Relations unde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From "Slow Go" to "No Go".” Asian Survey, Vol. 42, No. 6 (Nov. - Dec. 2002), pp. 856-882. Xiaoming Huang. ” Managing Fluctuations in U.S.-China Relations: World Politics, National Priorities, and Policy Leadership.” Asian Survey, Vol. 40, No. 2 (Mar. - Apr., 2000): pp. 269-295. Young-sun Song. “Prospect For U.S.-Japan Security Cooperation .”Asian Survey, Vol. 35, No. 12 (Dec.1995), pp. 1087-1101. (三)網路資源 美國國防部(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亞洲基金會,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America’s Role in Asia-Asian Views),黃偉傑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 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 http://www.pacom.mil/web/site_pages/media/news.shtml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ttp://www.cfr.org/region/478/northeast_asia.html JSTOR http://www.jstor.org/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 The Washington Post 周喣,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市:生智文化,民國88年。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www.state.gov/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著,大外交(Diplomacy),林添貴譯。台北:智庫文化,民國87年。 金鑫、辛偉主編,世界熱點問題報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柳惠千,21世紀美軍在東亞的軍事部署。台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08年8月。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陳其邁譯。台北:時報文化,民國90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的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蔡東杰譯。台北縣:左岸文化,民國91。 美國國防部,2006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蕭光霈譯。台北:國防部部辦室,民國96年。 美國國防部,2010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黃文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10年。 胡鞍鋼,中共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唐希中,中共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容安瀾、麥戴偉特(Alan D. Romberg & Michael McDevitt)編,中共與飛彈防禦-美中戰略關係(China and Missile Defense: Managing U.S.-PRC Strategic Relations),尹元隆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國防大學,布希政府時期反恐國家戰略,曹雄源、許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國防大學,布希政府時期國家安全戰略,曹雄源、黃文啟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國防大學,柯林頓政府時期全球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曹雄源、許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6年。 國防大學,柯林頓政府時期新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曹雄源、許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6年。 國防大學,柯林頓政府時期擴大與接觸的國家安全戰略,曹雄源、許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主編,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縣:揚智出版社,2007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共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共政策-圍堵、交往、戰略伙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88年。 張毓詩,世紀之初的國際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戰略的布局。台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9年1月。 曹雄源主編,全球戰略觀察。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民國97年。 許勖、謝爾‧霍羅威茨主編(UK Heo & Shale A. Horowitz),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Conflict In Asia: Korea, China-Taiwan, and India-Pakistan),周茂林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7年。 許嘉,冷戰後中共周邊安全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 陳文賢,柯林頓及布希政府的中、台政策-決策小組之研究途徑。台北:一橋出版社,2002年。 陳建民,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 陸鋼、郭學堂,中共威脅誰-解讀中共威脅論。上海:學林出版社,民國2004年。 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編,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郭家琪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 蓋瑞‧哈特(Garry Hart) ,第四種國力 (The Fourth Power),黃文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 劉建飛、林曉光,21世紀初期的中美日戰略關係。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劉清才、高科等,東北亞地緣政策與中共地緣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民國2007年。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3年。 邁克爾‧葛林(Michael J.Green)、派屈克‧柯羅寧(Patrick M.Cronin),美國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The U.S.-Japan Alli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7月。 韓培爾,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3年。 魏鏞主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之可能演變及政策因應分析。台北:前瞻政策研究中心,民國91。 蘇起、鄭安國主編,「一個中共,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91年。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蘭德公司,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吳福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89年。 (二)論文 王傑群,美國布希政府亞太軍力部署調整對區域安全的影響(2001-2006)。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王群豪,後冷戰時期中共之亞太安全戰略。私立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何仁傑,小泉政府時期美日安保關係之演變(2001-2006)。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 吳正偉,美國對北韓外交政策研究:1994-2002。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吳明哲,六方會談中各國對第三次北韓核武危機之策略分析。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 吳懿鋒,冷戰後美日安保合作與中美日三角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李綺倫,911事件後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 林志峰,911事件對小布希政府外交政策取向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3年。 陳光炳,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之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4年。 陳彥華,「海水制止力」概念與後冷戰時代美國之中共政策-小布希政府中共政策之分析(2001-2004年)。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曾璐,新世紀初美中俄安全三角關係探析。國立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5月。 愛德華‧歐森(Edward A. Olsen),21世紀的美國國防-大退場戰略(U.S. National Defens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Grand Exit Strategy),楊紫涵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6年。 緒方智幸,後冷戰時期美日安保條約之研究:論雙邊關係的轉變。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三)期刊 于迎麗,「論美國對北韓政策的變與不變-兼論歐巴馬政府的對北韓政策取向」。遼東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28-134。 王傳劍,「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中的美韓軍事同盟」。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2年),頁12-19。 王傳劍,「駐韓美軍重新部署之意義」。當代亞太,第5期(2004年),頁37-43。 巨克毅,「當前美國的東亞戰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1期(2008年),頁19-44。 石源華、汪偉民,「美日、美韓同盟比較研究-兼論美日韓安全互動與東北亞安全」。國際觀察,第1期(2006年),頁61-68。 任武能,「美國調整全球軍事部署」。現代軍事,(2005年1月)。頁58-61。 朱運來,「試論911事件以來美軍全球戰略之調整」。軍事歷史研究,第4期(2006年),頁101-104。 宋鎮照,「美國勢力重返東南亞對區域全力秩序的衝擊」。海峽評論,第237期(2010年9月),頁24-25。 李華,「冷戰後駐韓美軍調整評述」。國際觀察,第1期(2004年),頁56-63。 汪偉民,「美韓同盟再定義:一種聯盟理論的視角」。當代亞太,第3期(2006年),頁9-15。 林碧昭,「國際關係的典範發展」。國際關係學報,第29期(2010年1月),頁11-67。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2004年7月),頁1-32。 邱坤玄,「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亞洲研究,第40期(2001年),頁90-111。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2000年),頁1-14。 金燦榮、周鑫宇,「美國東亞政策的新特點」。國際觀察,第5期(2006年),頁11-20。 施澤淵,「美國歐巴馬總統首度召開核安高峰會」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26卷(民國99年12月),頁4-17。 唐彥林,「歐巴馬政府東亞政策的調整與中共的應對」。東北亞論壇,第19卷第2期(2010年3月),頁49-56。 張業亮,「布希政府對朝政策與朝核危機」。美國研究,第1期(2004年),頁33-54。 莫大華,「美國全球軍力佈置調整計畫與亞太地區安全的發展」。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31-99。 潘雙光、謝曉光,「影響日朝關係正常化的美國因素」。遼寧大學學報,第12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28-130。 蔡東杰,「後冷戰時期美國東亞政策及其戰略布局」。東亞研究,第39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76-197。 戴政龍、劉秋苓,「大國博奕:從天安艦事件後美韓首次均眼看各國在東北亞的權力競逐」。陸軍學術雙月刊,第26卷(民國99年12月),頁28-34。 魏國力,「論美國與東北亞安全的關係」。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5期。(2006年),頁68-70。 (一) 報紙 中共時報。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