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049
|
Title: | 兩岸關係演變中金門戰略價值變遷之研究 The change of quemoy,s strategic value in current cross-strait relations |
Authors: | 劉宗勇 Liu,Tsung Yung |
Contributors: | 高永光 博士 Kao,Yuang Kuang 劉宗勇 Liu,Tsung Yung |
Keywords: | 兩岸關係 金門協議 金門價值 戰略價值變遷 小三通 Cross-strait relations Quemoy Agreement Quemoy value Strategic value evolution Mini-Three Links |
Date: | 2010 |
Issue Date: | 2011-09-29 18:33:23 (UTC+8) |
Abstract: | 金門,一個不起眼的海中蕞爾小島,在歷史漫卷的偶然機遇裡,被捲入了台海兩岸對峙、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冷戰衝突中,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戰地」。隨著世界冷戰的結束、國內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1992年11月7日金門解除戒嚴,褪下戰地的角色。尤其是1990年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簽定的《金門協議》,2001年實施的「小三通」,不但開啟了金門的新機運,亦成為兩岸由對抗、對峙走向和解的重要試點。
因此,本論文將針對兩岸關係演變中金門戰略價值之變遷作為研究的核心目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論述:
一、認知與瞭解金門從兩岸武力對抗及停火對峙階段、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1995與1996年台海危機事件,以及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各個不同時期金門在軍事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價值。
二、探討「小三通」施行後在兩岸關係演變的中介角色、「小三通」與金門經濟價值之連結與擴張,尤其是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金門主要經濟價值的展望。
三、藉由早期的「戰地政務實驗」階段與金門政治建設的關係、兩岸簽訂《金門協議》所突顯的政治戰略價值,以及金門在兩岸政治發展過程的見證,探究金門之政治價值。
爰此,經由以上的分析與論證,說明了長期以來金門在國際、兩岸的變局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金門角色的蜕變,也相對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一部千曲百折的中國現代史。 Quemoy is an inconspicuous island. In the long history stream, it was involved into Cold War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also became a world famous battlefield. After Cold War was over and Taiwan Democracy Movement was vigorous development. On 7th November, 1992, Quemoy removed martial law, left the role of war. Especially, the Red Cros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igned “Quemoy Agreement” on 12th September, 1990; in 2001, the government executed the “mini-three links” not only changed destiny of Quemoy, but also from hostility to reconciliation.
Hence, the research of Quemoy strategy valu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s below:
First, Knowing and realizing Quemoy militarily against between cross-strait and Cold War, after Period of mobiliza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Communist rebellion, cross-strait crisis 1995 and 1996, and after President Ma sworn in, each different period has different values and roles in Quemoy military history.
Secondly, Research the role between cross-strait relations developing after the “Mini-Three Links” was executed. The Quemoy economic value linkage and expending from that kind of links, especially after the ECFA, the forecast of Quemoy economic value.
Thirdly, According to “civil-military government” period and some relevant political constructions, “Quemoy Agreement” strategy and political value, and the evidence of cross-strait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essay focuses on the political value of Quemoy.
Above all, after the analyzing and certificating, shows the Quemoy different rol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By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emoy value, it also presents the theatrically modern China history.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傳照,《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民國91年7月。 王漢國,《「全勝」思想的防災應變與國軍救災》,台北:黎明文化,2010年11月。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臺海飛彈危機風雲錄》,臺北:黎明文化,2006年12 月。 余伯泉,《兵學言論集》,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3年10月。 李劼,《百年風雨:走過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演變和文化滄桑》,台北:允晨文化出版。 李金振等,《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2年6月。 李啟明,《戰略時談》,台北:新中國出版社,民國84年6月。 林博文,《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台北:時報文化,2009年5月11日。 林博文,《1949浪濤盡英雄人物》,台北:時報文化,2009年5月11日。 Harry F. Wolcott,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顧瑜君譯,《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90年3月。 孟慕杰(James H. Mann)著,《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林添貴譯,臺北:先覺,1999年8月。 Kenneth Hoover and Todd Donovan, The Elements of Social Scientific Thinking, 張家麟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11月。 Ronen Pala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Contemporary Theories, 黃東煬․陳立合譯,《全球政治經濟學:當代的理論》,台北:韋伯文化,2006年1月。 成田賴武著,李浴日譯,《克勞塞維茲戰爭論綱要》,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2年11月。 參、西文部分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力》,臺北:臺灣學生書店,1999年2月。 Anderson, Malcolm. Frontiers: Territory and State Form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 Basrur, Rajesh M. Nuclear Weapon and Indian Strategic Culture,”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38, No.2 (Mar.2001). Chiu, Hungdah.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tatu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altimore, Maryland: Occasional Paper/Reprint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rev. ed., No. 5, 1995. Christensen, Thomas J.“Posing Problems without Catching Up: China’s Rise and Challenge for U.S. Security Policy,”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5, No. 4, Spring 2001. Colin L. Powell,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2. 林中斌,《偶而言中》,台北:黎明文化,2008年10月。 de Borchgrave, Arnaud.“Lee Sees China As Unstoppable,”Washington Times, May 18, 2001. Denzin, N. K. & Y. S. Lincoln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 A.: Sage Publications. Fisher, Richard D. Jr.,“China’s Missiles over the Taiwan Strait: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sessment,”in James R. Lilley&Chuck Downs, eds.,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7. Hungdah Chiu,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tatu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altimore, Maryland: Occasional Paper/Reprint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rev. ed., No. 5, 1995).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38, No.2 (Mar.2001). Kane, Thomas. “China’s Foundations: Guiding Principle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 20, No. 1, January-March 2001. Lamb, Alistair. Asian Frontiers: Studies in a Continuing Problem, London: Pall Mall Press, 1968. 林正義,《未來臺海衝突中的美國》,臺北:麥田文化,1998年3月。 Powell, Colin L.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2. Rajesh M. Basrur,“Nuclear Weapon and Indian Strategic Culture,”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38, No.2 (Mar.2001). Richard D. Fisher, Jr.,“China’s Missiles over the Taiwan Strait: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sessment,”in James R. Lilley&Chuck Downs, eds.,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7). Robert S. Ross,“The 1995-96 Taiwan Strait Confrontation: Coercion, Credibility, and the Use of Force,”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5, No.2, Fall 2000. Suisheng Zhao,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5, No. 1, Spring 2000. Zhao, Suisheng.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5, No. 1, Spring 2000. 林長華、趙玉榕,〈廈門在建設東南沿海中心城市中金門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廈門涉台調研課題匯編》,廈門:廈門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2004年1月。 金門縣政府編,《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民國81年。 翁明賢‧吳建德,《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圖書,民國94年9月。 《陳水扁國家藍圖:國家安全》,台北:陳水扁總統競選中心,民國88年。 張文廣,《台灣戰史(精神戰力之部)》,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8年7月。 黃光國,《最後的亞細亞孤兒》,台北:天下文化,2010年8月18日。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上、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6月。 國防部編,《國軍軍事思想》,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71年5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91年7月23日。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九 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98年3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九十七年 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97年8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彙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95年8月。 鈕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8年9月。 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杜,2001 年10月。 楊樹清,《金門社會觀察》,台北:稻田出版,1998年12月。 蔣中正,《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6,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會黨史委員會,民國85年10月。 蔣中正,《蔣總統集》第二冊,臺北:國防研究院,民國40年10月31日。 趙傑夫編輯,《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頁》,台北: 陸委會,民國86年10月。 蔣緯國,〈打什麼,有什麼的理論與實踐〉,《軍事論叢(第一集)》,台北:三 軍大學,民國62年10月31日。 劉連弟編著,《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2000年大事綜覽)》,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1年3月。 顏萬進,〈循序漸進,走向三通〉,《在野時期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新 文京開發出版公司,2003年4月。 蘇進強,《臺海安全與國防改革》,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6月。 二、期刊論文 曲折,〈一九九0年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交往的歷史性轉折〉,《瞭望週刊》,1991年1月28日。 林安,〈那個行業在發國難財〉,《新新聞周刊》,第471期,1996年3月19〜23日。 范世平,〈大陸開放民眾赴金馬地區旅遊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1期,2004年11月。 范世平,〈從英倫事件看兩岸旅遊糾紛問題〉,《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3期,2003年3月。 林進財、陳建民、張皆欣,〈金門地區觀光競爭態勢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第8卷第2期,2001年。 林麗香,〈解放軍對臺問題之立場-由海危機事件探析之〉,《空軍學術月刊》,第600期,2007年10月。 高孔廉、鄧岱賢,〈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中華戰略學會》,春季刊,民國97年。 陳一新,〈柯林頓政府台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遠景季刊》,第一卷第一期,2000年1月。 陳毓鈞,〈台海危機與美國干預〉,《美歐月刊》,第10卷,第1期,1995年1月。 邱銘輝,〈深度報導軍方對中共軍事演習的因應動作〉,《新新聞周刊》,1996年3月10 至16日。 邱銘輝,〈兩岸軍事過招,九種版本大公開〉,《新新聞周刊》,1996年3月10至16日。 張廖年仲,〈從1995-1996年臺海危機論冷戰後中共的安全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2期,2005年4月。 張澔熙,〈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論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中共研究》,39卷1期,2005年1月。 楊立傑、梁至正,〈中共軍事演習效應-民防篇〉,《新新聞周刊》,第471期,1996年3月19~23日。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8期,1998年12月。 裘兆琳,〈台海危機與未來中美關係展望〉,《理論與政策》,1996年夏季號。 蔡宏明,〈「小三通」對兩岸互動的影響〉,《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2001年4月。 蔡裕明,〈危機處理之研究-以1996年3月臺海危機爲例〉,《國防雜誌》,第14卷第10期,1999年4月。 潘進章,〈美國對臺海危機立場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6卷第9期,2001年3月。 劉慶元,〈從第三次臺海危機論臺海安全〉,《中華戰略學刊》,90年春季刊,2001年4月。 賴世上,〈從1996年臺海危機探討我國危機管理機制〉,《中華戰略學刊》,92年夏季刊,2003年7月。 鍾維平,〈和平發展主張貫徹中共十七大報告 胡錦對台盡釋善意〉,《中國評論月刊》,第119期,2007年11月。 魏 艾〈從「小三通」看兩岸關係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2001年2月。 蘇恆宗,〈論我國九六年臺海危機的經驗回顧與省思〉,《空軍學術月刊》,第529期,2000年12月。 三、研討會論文 王鴻凱等,〈金門觀光發展之願景與計畫〉,發表於金門縣政府主辦之「金門觀光發展」研討會,2002年。 吳一萍,〈戰地觀光意願之研究〉,發表於金門縣政府主辦之「第三屆金門學2010年」學術研討會,2010年。 陳建民、張皆欣、李能慧,〈大陸居民對金門觀光資源形象之研究-以廈門旅遊之大陸居民為調查對象〉,發表於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主辦之「二十一世紀產業發展」研討會,2003年10月。 四、碩、博士論文 吳大平,《中共對台談判原則及策略運用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83年6月。 梁國常,《遊客對風景遊憩區認知意象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2002年。 陳清寶,《從金門檢視扁政府「小三通」政策》,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2年6月。 潘中庸,《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心理戰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政治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年6月。 韓國瑜,《從中共「對台統戰」策略看兩航談判》,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88年1月。 羅德水,《兩岸關係發展與金門定位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0年1月。 貳、中譯部分 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8年11月15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3921016 9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1016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40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