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司法違憲審查很難擺脫政治的陰影,這是制度的本質使然,和制度設計或其類型無關。本文從違憲審查主體在組織上的自主性、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鞏固、國家認同、政府體制和反多數決的正當性等五個觀點,分析現代司法違憲審查制度面對的困境和選擇,並對台灣大法官釋憲制度做了總體檢,認為在組織的自主性上迄今未能合理的解決,而且越來越嚴重,在民主的鞏固上,有一定的貢獻,特別是在世紀之交阻止了一場國民大會發動的憲法革命,但面對台灣政治最大的癥結--國家認同,大法官幾乎噤若寒蟬。至於有關政府體制的維護和形成,大法官扮演的角色也遠遠不符期待。只有在人權議題上,大法官最揮灑得開,如果僅從解釋排除法律效力的件數來看,絕對可以擠入司法積極主義的前排俱樂部,雖然隨著體制的民主化,解釋反多數決的難題也越來越嚴峻。大法官釋憲制度的表現反映了台灣的特殊社會經濟條件,它已經過了顛峰開始快速走下坡,如果制度上不能因應新的條件而作較大幅度的調整,惡化的情況很難翻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