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25798      Online Users : 9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333


    Title: 專利侵權訴訟中關於專利有效性理論與實務之研究
    A study for patent validity in 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Authors: 何季陵
    Ho, Chi Ling
    Contributors: 楊淑文
    Yang, Shwu Wen
    何季陵
    Ho, Chi Ling
    Keywords: 專利侵權
    專利訴訟
    專利侵權訴訟
    專利有效性
    無效抗辯
    判決歧異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智慧財產法院
    Patent infringement
    patent litigation
    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patent validity
    invalidity defense
    decision discrepanc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 Adjudication 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01-13 16:05:34 (UTC+8)
    Abstract: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揭示當事人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用相關法律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前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上開規定之意旨在於使同一智慧財產權所生之紛爭得於同一訴訟程序中一次解決,以對智慧財產權作有效保護。
    依據上開規定,專利有效性之議題即可能為專利侵權訴訟程序及舉發程序所審理。兩程序審理之情形下,專利有效性之認定即可能會因對同一證據事實有不同見解而使認定結果產生歧異(嚴格定義下之判決歧異)或因證據/請求權基礎之不同而產生歧異(假性之判決歧異)。
    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於發明、新型及新式樣專利對專利有效性具兩歧認定之比例分別為所有抗辯專利有效性案件之6.8%、16%及12%。具歧異認定之案件中約有8%係因對同一證據之處理方式不同。約66%之案件係起因於呈送之證據有別及主張之撤銷理由不同,而此歧異認定或可於後續程序化解。另約有8%歧異認定之案件係因智慧局之見解受到先前經濟部對該見解之拘束,此分歧認定之結果或需藉由救濟程序才得化解。又約有16%具歧異認定之案件係因民事法院非以舉發程序中構成「舉發成立」之要件審酌系爭專利是否具撤銷事由,此歧異認定之結果尚需仰賴救濟程序始得化解。
    民事法院倘非以舉發成立要件審酌專利有效性,則其審酌範疇可能涵蓋:得據以舉發事由、未達得據以舉發標準之事由、專利法及施行細則中得據以使申請案不予專利或不受理之事由。而有違誠信原則之事由亦可能受到審查,使系爭專利有不可執行之虞。倘民事訴訟有效性抗辯得涵蓋上開事由,則可預見本質不良但被智慧局誤准之專利將有去除之途徑,公眾利益即得以維護;專利申請人於申請過程中較可能考慮遵循誠信原則;且專利糾紛得以完全於一訴訟程序一併解決。專利環境或可能朝優質化、誠信化及效率化發展。於此架構下,侵權訴訟專利有效性抗辯機制及舉發程序之雙軌制審理即各有實質存在意義。
    專利權人於台灣侵權訴訟具專利有效性抗辯案件之勝訴比約10%;敗訴案件中,發明、新型及新式樣專利被認定具無效事由之比例約為48%、65%及40%。審理法施行以來,舉發申請案之案件量約僅減少6%至7%,或隱含專利侵權訴訟不僅未於一定程度取代舉發制度更可能因而使當事人必需同時面對侵權訴訟與舉發程序雙軌戰場之處境。
    審理法第16條之施行加快民事訴訟審結速度,達到迅速實現訴訟當事人權利保護之立法目的。而專利權所生之紛爭於同一訴訟程序中一次解決之目的,依檢驗角度之不同而有截然不同之結果,因此或可說未全然達到紛爭一次解決之立法目的。
    Article 16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 Adjunction Act in Taiwan reveals that when a party claims or defends that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shall be cancelled, the court shall decide based on the merit of the case and the relevant laws concerning the stay of an action shall not app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the hold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shall not claim any rights during the civil action against the opposing party where the court has recognized the grounds for cancell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solve the disputes o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 one litigation proceeding so as to prot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said article, the validity issue of a patent may be dealt with under civil litigation and invalidation proceeding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decisions on the validity issue of a patent may be diverged due to different perceptions on the same evidence/fact (defined in this article as “actual decision divergence”) or different submitted evidences or instituted grounds (defined in this article as “fake decision divergence”).
    With respect to invention, utility model, and design patents, about 6.8%, 16% and 12% of cases with invalidity defense respectively had decision divergence between civil court and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court. Among patents with decision divergence, around 8% of the patents were due to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same evidence. About 66% of the patents were deemed differently due to different evidences and instituted grounds. This discrepancy may be resolved in subsequent proceedings. Around 8% of the patents having divergent decisions were resulted from that the opinion of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IPO) is confined by that in a previous administrative action issued by its superior organization, the Board of Appeal. This discrepancy may need to be resolved through a remedial procedure. Approximately 16% of the patents were determined differently because the civil court adopted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initiating an invalidation action. This type of discrepancy may only be resolved through a remedial procedure.
    When the civil court uses its own standards in determining the validity issue of the patent in question, the scope of judicial review might include: the grounds of invalidation proceedings, the grounds of invalidation proceedings with loosened standards, the grounds attributed to a patent being rejected or an application to be inacceptable to TIPO based on Patent Act or the Enforcement Rules of Patent Act. In addition, inequitable conduct might also be review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defective patents have a chance to be removed, a duty of candor and good faith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be followed during prosecution; patent disputes are able to be reviewed entirely in one proceeding.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atent system would be improved. Moreover, either the invalidity defense mechanism in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or the invalidation proceeding serves its own purpose.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s with invalidity defense, plaintiffs won about 10% of the cases. Among the cases lost by plaintiffs, the patent at issue deemed by civil court as invalid accounted for about 48%, 65% and 40% for invention, utility model and design patents respectively. Since the IP Case Adjudication Act took effect, the number of invalidation cases has decreased about 6-7%, which might indicate that the invalidity defense mechanism in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does not replace the invalidation proceeding.
    The regulation of Article 16 of IP Case Adjudication Act speeds up civil proceedings indicating that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parties in IP litigation may be realized. However,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solving patent disputes in one proceeding may not be achieved fully as the test results vary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criteria.
    "第一章 緒論…………………………………………………………………1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及論文架構………………………………………2
    參 文獻探討……………………………………………………………5
    第二章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及組織法……………………………………8
    壹 智慧財產法院成立背景與目的……………………………………8
    貳 審理法及組織法之相關重要規定…………………………………10
    一、 定暫時狀態處分程序…………………………………10
    二、 秘密保持命令制度……………………………………21
    三、 設置技術審查官………………………………………28
    四、 專責機關參加訴訟……………………………………35
    參 小結…………………………………………………………………41
    第三章 專利權利有效性……………………………………………………42
    壹 專利權之授予-專利申請及撤銷……………………………………44
    貳 民事與行政事件審判權限之分配……………………………………55
    參 智慧財產權案件審理法………………………………………………60
    肆 法院判決見解歧異之救濟……………………………………………66
    一 判決效力之規定……………………………………………………66
    二 判決歧異時之救濟程序……………………………………………77
    三 小結…………………………………………………………………82
    伍 比較法之觀察…………………………………………………………84
    一 德國…………………………………………………………………84
    二 美國………………………………………………………………89
    三 小結……………………………………………………………………94
    第四章 智財法院相關判決之見解………………………………………………96
    壹 前言………………………………………………………………………96
    貳 實務見解…………………………………………………………………97
    一、發明…………………………………………………………………98
    (一)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一致………………99
    (二)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分歧…………………104
    (三)統計學上的分析…………………………………………110
    二、新型………………………………………………………………112
    (一)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一致………………112
    (二)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分歧……………115
    (一) 統計學上的分析…………………………………153
    三、新式樣………………………………………………………156
    (一)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一致……………156
    (二)民事法院和行政機關/法院之認定分歧……………158
    (三)統計學上的分析……………………………………159
    四、舉發案和民事訴訟之關係…………………………………161
    參 小結…………………………………………………………………164
    一 專利侵權訴訟之影響………………………………………164
    二 舉發制度之影響………………………………………………1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73

    參考文獻……………………………………………………………………187
    "
    Reference: 壹、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1. 林洲富,智慧財產行政程序與救濟﹝案例式﹞,五南圖書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
    2. 林洲富,智慧財產學法,五南圖書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三版一刷。
    3. 蔡明誠,專利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年2月初版第1刷及2010年3月三版第1刷。
    4. 范曉玲,專利侵權之證據保全與保全程序,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年1月三版第一刷。
    5. 黃麟倫,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年1月初版第一刷。
    6. 馮震宇,了解智慧財產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三版。
    7.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四版。
    8. 趙晋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智慧財產權入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五版第1刷。
    9.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8年9月增訂十版三刷。
    30. 閻啓泰,行政爭訟階段得否對發明專利說明書進行補正-由我國行政爭訟實務談起,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4期,2002年4月。
    31. 鄭中人,專利權之行使與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台灣本土法學,第58期,2004年5月。
    32. 劉國讚,德國專利法院有關專利無效與不服專利局核駁之訴訟事件審理-兼論最高法院之上訴程序,智慧財產權月刊,97期,2007年1月。
    33. 劉國讚,德國專利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主張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97期,2007年1月。
    34. 劉國讚,論專利舉發案審查之「處分權主義」及「爭點主義」-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1訴字2292號判決談起,智慧財產權月刊,81期,2005年9月。
    35. 劉國讚,智慧財產法院專利事件判決研析-民事訴訟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32期,2009年12月。
    36. 廖承威、林瑞興、吳凱豐、江國磚、莊榮昌,德國專利無效制度與實務研習,智慧財產權月刊,97期,2007年1月。
    37. 陳群顯,我國智慧財產訴訟中專利權無效抗辯趨勢報導,科技法學評論4卷1期,2007年4月。
    38. 陳群顯,專利行政訴訟之實證研究-以課予義務訴訟為中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11月。
    39. 陳群顯,智慧財產法院的設立對專利訴訟之影響-以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提出專利權無效之抗辯為中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11月。
    68. 「智財案件審理制度變革」學術研討會,法令月刊,第五十六卷,第七期。
    40. 陳國成,我國商標專利行政訴訟之變革,科技法學評論,2006年4月。
    41. 陳國成,智慧財產案件有效性判斷爭議-以美國法「爭點排除」為主,科技法學評論,6卷2期,2009年10月。
    42. 陳容正,行政處分作為民事訴訟先決問題之判斷-以專利、商標事件為中心,兼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第17條之規定,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3期, 2007年7月。
    43. 陳信至,智慧財產訴訟制度改革之檢討-管轄集中化,法學新論,第3期,2008年10月。
    44. 陳秉訓,美國專利訴訟制度,以專利有效性問題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31期,2009年11月。
    45. 姜世明,專利侵權事件假處分之合法聽審-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台抗字第五二三號民事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73期,2009年10月。
    46. 姜世明,智財審理程序之假處分,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1期,2008年9月。
    47. 黃銘傑,「期待真正發揮功能的智慧財產法院-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評析」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
    48. 黃國昌,「公正裁判確保」與「營業秘密保護」的新平衡點-簡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中之秘密保持命令,月旦民商法第21期,2008年9月。
    49. 黃麟倫,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智慧財產局,2009年1月。
    69.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評析座談會,全國律師,4月號。
    50. 黃麟倫,專利侵權訴訟權利有效性問題之處理,司法周刊第1331期。
    51. 黃麟倫,專利之有效性與侵害訴訟-以比較法研究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3卷2期,2006年10月。
    52. 謝銘洋,智慧財產法院之設置與專利商標行政救濟制度之改進,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12。
    53. 熊誦梅,當公法遇上私法-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第十六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12。
    54. 熊誦梅,「智財案件審理制度變革」學術研討會,法令月刊,第58卷,第七期。
    55. 熊誦梅,行政機關授予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效力,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
    56. 熊誦梅,要多秘宓才秘密-談秘密保持命令,全國律師,11卷8期,2007年。
    57. 盛子龍,行政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之司法審查密度-德國實務發展與新趨勢之分析,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
    58. 蔡如琪,侵權訴訟中專利有效性問題之研究,法學新論,第12期,2009年7月。
    59. 蔡惠如,初探智慧財產行政訴訟之新證據,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35期,2010年3 月。
    70. 「司法院舉辦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 期有助提升裁判品質」,司法周刊,第1493期,2010年5月27日。
    60. 蔡瑞森,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行政訴訟實務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律師雜誌,第331期,2007年4月。
    61. 蔡瑞森,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實務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由管轄、適用範圍及裁判見解歧異問題談起,全國律師,2007年4月號。
    62. 蔡瑞森,營業秘密之保護於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範下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全國律師,2007年8月。
    63. 郭雨嵐,智慧財產法制的新里程碑-智慧財產法院設立運作觀察有感,專利師,第1期,2010年4月。
    64. 楊慶隆,樂見專利師與技術審查官之專業雙向交流,專利師,第1期,2010年4月。
    65. 馮震宇,從司法實務看台灣專利案件之假處分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2004年6月。
    66. 談虎,建置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上) (下),司法周刊,第1281期,2006年4月6日。
    67. 「期待真正發揮功能的智慧財產法院-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評析」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
    四、 網路資料
    1. 范曉玲,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財法院成立半年之觀察,TIPA智慧財產培訓學院,2009年1月22日,http://www.tipa.org.tw/p3_1-1print.asp?nno=13 查訪日期:2010年5月30日。
    2. 張哲倫,2009年智慧財產法院審理專利侵權訴訟的新趨勢,智慧財產培訓學院,2010年1月21日,http://www.tipa.org.tw/p3_1-1.asp?nno=74 查訪日期:2010年4月10日。
    3. 劉國讚、劉德青、莊榮昌,專利舉發案之準司法審理程序及智慧財產專業法院制度之研習,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403671查訪日期: 2010年6月。
    4. 熊誦梅、許政賢,我國建立智慧財產法院之可行性與問題,2004年11月3日專利法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39063 查訪日期:2010年2月。
    5. 司法院公關室,為媒體開講6月18日「智慧財產系列」講義,第8點內容,http://www.judicial.gov.tw/index.asp查訪日期:2009年5月20日。
    6. 98年度第六次智慧財產案例研析座談會議紀錄(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計算),2009年11月12日,http://www.tipa.org.tw/download/98年度第六次智慧財產案例評析座談會議紀錄.查訪日期2010年2月5日。
    10.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修訂版,1997年5月。
    7. 98年度「智慧財產法院法官與律師、專利師及專利代理人座談會」會議紀錄,2009年10月2日,210.69.124.203/ipr.../981002智財法院法官與律師座談會會議紀錄.doc 查訪日期: 2010年4月30日。
    8. 98年度第二次智慧財產案例評析座談會議紀錄,專利侵害訴訟中專利有效性之抗辯(上),2009年7月10日,http://www.tipa.org.tw/p3_1-3.asp?nno=9 查訪日期:2010年2月。
    9. 98年度第三次智慧財產案例評析座談會議紀錄,專利侵害訴訟中專利有效性之抗辯(下),2009年7月21日,http://www.tipa.org.tw/p3_1-3.asp?nno=9查訪日期:2010年2月
    10.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座談會,第1場會議紀錄,www.judicial.gov.tw/IProperty/.../(3)98年11月23日第1次會議紀錄.doc 查訪日期:2010年5月23日。
    11.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座談會,第2場會議紀錄,www.judicial.gov.tw/IProperty/.../(4)98年11月30日第2次會議紀錄.doc 查訪日期:2010年5月23日。
    12.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座談會,第3場會議紀錄,www.judicial.gov.tw/IProperty/.../(4)98年12月4日第3次會議紀錄.doc 查訪日期:2010年5月23日。
    13. 司法院98年度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發文日期:民國98年6月22日http://blog.roodo.com/louislainukgl/254df0d1.pdf 查訪日期:2010年5月30日。
    五、 研討會/座談會
    1. 王錦寬,新型專利制度的探討,98年專利法修法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8月26日。
    2. 沈冠伶,智慧財產民事訴訟當事人之程序利益保護與審級救濟-智慧財產法院成立週年後之考察及省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總體檢研討會大會手冊,2009年12月26日。
    11. 翁岳生,論行政處分,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且旦出版社,1993年9月。
    3. 羅秀培,技術審查官之定位與功能-以與日本裁判所調查官之比較為中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總體檢研討會大會手冊,2009年12月26日。
    4. 謝銘洋、劉孔中、李素華,智慧財產法院判決統計與分析,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總體檢研討會大會手冊,2009年12月26日。
    5. 謝銘洋、劉孔中、李素華,Patent Enforcement as Adjudicated by the Taiwan IP Court,專利落實,亞洲與歐美經驗的比較研討會,2010年2月6日。
    6. 石博仁,我國有關專利舉發制度之修法草案介紹,98年度專利訴訟新制國際研討會,2009年9月22日。
    7. Mr. Raimund Lutz,Patent Litigation in Germany and in Europe,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2009年7月13日。
    貳、 外文文獻
    1. Blonder-Tongue Laboratories, 402 U.S. at 330-331。
    2. Dr. Thomas Bopp and Dr. Michael Trimborn,Patent Litigation in Germany,available at www.gleisslutz.com/.../GleissLutz_BoppTrimborn_PatentLitigation_2004.pdf,accessed 20100302。
    3. Germany Seeds up Patent Proceedings, Remaining EU jurisdiction of Choice,available at http://www.ipeg.eu/blog/?p=758,accessed 20091218。
    4. Federal Patent Court http://www.bundespatentgericht.de/bpatg/das_gericht/techn_richter_englisch.html,accessed 20091218。
    12.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 (上),修訂六版,2009年3月。
    5. Federal Patent Court Brochure http://www.bundespatentgericht.de/cms/media/Oeffentlichkeitsarbeit/Veroeffentlichungen/Informationsbroschueren/englische_Broschuere_2009.pdf ,accessed 20091218
    6. Graham v. John Deere Co., 383 U.S. 1 (1966)。
    7. Kingsdown Medical Consultants, Ltd. v. Hollister Inc., 863 F.2d 867, 876–77 (Fed. Cir. 1988) (en banc)。
    8. Larson Mfg. Co. of S.D. v. Aluminar Prods., Ltd., 559 F. 3d 1317 (Fed. Cir. 2009)。
    9.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http://www.usitc.gov/index.htm accessed : 20100615。
    10. Schumer v. Lab. Computer Sys., Inc., 308 F.3d 1304, 1315 (Fed. Cir. 2002)。
    11. TRIPS,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http://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27-trips_05_e.htm accessed 20100719
    12. Star Sci., Inc. v. R.J. Reynolds Tobacco Co., 537 F. 3d 1357, 1365 (Fed. Cir. 2008)。
    13.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修訂五版一刷,2009年9月。
    14. 曾陳明汝、蔡明誠,兩岸暨歐美專利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
    15. 劉宗德,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5月。
    16. 劉新發,專利行政救濟程序,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
    17. 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三民書局,2007年1月。
    18.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問答彙編,司法院編印,2008年6月。
    二、 學位論文
    1. 林應隆,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之適用爭議-以專利有效性判斷為核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 汪惠玲,智慧財產民事訴訟先決問題研究-以專利權利有效性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 麥智德,智慧財產訴訟中法院自為判斷專利權有效性之相關問題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4. 楊景婷,智慧財產法院組織及審理相關議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5. 劉國讚,專利舉發之行政程序與訴訟制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6. 李旦,智慧財產法院審理專利訴訟之研究與一般民事訴訟之比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7. 洪陸麟,以專利案件為中心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後法學組碩士論文,2009年。
    8. 彭國洋,專利行政行為及其行政救濟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9. 劉崇生,智慧財產法院制度之國際比較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7。
    10. 黃正雄,營業秘密於智慧財產權訴訟中之揭露及保護,以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相關規定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11. 陳志光,專利申請人不正行為規範之研究-以台灣及美國法之比較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三、 期刊、雜誌及研究報告
    1. 王偉霖,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定的秘密保持命令,法令月刊,第五十八卷第七期,2007年7月。
    2. 呂太郎,所謂爭點效-簡評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台上字第一○二九號、八十八年台上字第五五七號判決,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十期,2000年10月。
    3. 呂紹凡,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於專利侵權事件之適用-兼評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九十年上易字第一五四七號刑事判決,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
    4. 呂紹凡,技術審查官,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萬國法律事務所,2009年5月。
    5. 林欣蓉,各國專業智慧財產法院運作現況之介紹與評析,法學叢刊,第204期,2006年10月。
    6. 林昱梅,專利法上之舉發與課予義務訴訟,法學講座,第十四期,2003年2月
    7. 林榮琳,智慧財產法院審判權之相關問題-以專利實務之判決效力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2007年7月。
    8. 林鍚堯,行政規則之種類與法效力,司法周刊,第1280期,2006年3月30日。
    9. 宋皇志,行政程序法在專利法的適用,智慧財產權月刊,2002年6月。
    10. 宋皇志,我國專利侵權訴訟之實證研究,科技法學評論,3卷,2006年。
    11. 吳東都,從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論設立我國專利法院(上)(下),台灣本土法學,第66期,2005年1月、2月。
    12. 吳明軒,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之審級結構,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
    13. 范曉玲,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下啟動專利侵權案件的新挑戰~以定暫時狀態處分、證據蒐集及秘密保持命令為核心~,全國律師, 2007年4月。
    14. 范光群,智慧財產民事訴訟新貎之問題探討-著重「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施行後將面臨的問題;程序正義、人權保障與司法改革-范光群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
    15. 許士宦,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基本構造,台灣本土法學,第58期,2004年5月。
    16. 許忠信,TRIPS國際觀點論智慧財產權法與競爭法之交錯-以營業秘密之保護為核心,全國律師,8月號。
    17. 沈冠伶,我國假處分制度之過去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109期, 2004年6月。
    18. 沈冠伶,智慧財產權保護事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1期,2006年11月。
    19. 沈冠伶,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之新變革,月旦民商法,第21期,2008年9月。
    20. 沈冠伶,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事件與行政爭訟事件之統合處理,法學新論,第8期,2009年。
    21. 沈冠伶,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分工與合作(上)(下)-專業審判與權利有效救濟間之選擇-,台灣本土法學,第45期,2003年4月、5月。
    22. 洪瑞章,美國專利行政救濟之制度與實務簡介,智慧財產權月刊,69期,2004年9月。
    23. 汪家倩,有效性、侵權判斷與損害賠償,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萬國法律事務所,2009年5月。
    24. 曾華松,民刑事訴訟中智慧財產有效性抗辯之處理,律師雜誌,第331期,2007年4月。
    25. 章忠信,智慧財產法院的建立與未來,全國律師,2007年4月。
    26. 張哲倫,智慧財產權概論-以權利之性質為中心,月旦法學教室,78期,2009年4月。
    27. 張哲倫,專利侵權訴訟,月旦法學教室,88期,2010年2月。
    28. 張哲倫,專利無效判決之效力及其與侵權訴訟之關係-以美國法的運作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8卷7期,2007年7月。
    29. 張哲倫,專利無效訴訟與舉發雙軌制之調協-美國及日本運作之啓示,律師雜誌,第331期,2007年4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7961212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612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80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