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001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93/144380 (79%)
造访人次 : 51237478      在线人数 : 8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010


    题名: 從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分析台資銀行之進入模式
    The Strategy of Taiwan Banks Entering Mainland China deriv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作者: 昌奕呈
    贡献者: 彭金隆
    昌奕呈
    关键词: 外資銀行
    中國金融
    台資銀行
    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10-12-09 16:08:47 (UTC+8)
    摘要: 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中國銀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目前外資銀行在大陸扮演的角色,能讓讀者對於未來台資銀行的發展策略有更深入了解。加入WTO之後,中國銀行業正值開放之際,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著既是競爭亦是合作的微妙關係。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儘管佔有中國98%的市場、分行據點多且廣、客戶資源豐富的優勢,但在服務理念和業務品種等各方面落後於外資銀行。至於外資銀行方面,雖在2006年年底已實施國民待遇,可擺脫原有的諸多限制。但與中資銀行相比,其市場佔有率仍相當低,唯有透過合作以及參股併購等方式才能讓本身快速成長。

    甫於2006年底中國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大幅放寬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推廣的限制,並提升參股國有銀行所能持有的股份,在在顯示出中國方面金融改革的企圖心。此舉不僅屢行中國身為WTO會員國的義務,同時也為其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經濟注入一只強心針,須知金融活動為自由資本社會中一切經濟行為的泉源,至於中國在推動經濟資本化的過程中,對於原有社會主義意識的衝擊則不在本文的討論之中。

    據台灣官方統計,目前台商投資中國大陸已逾580億美元,此一數據尚不包括經由第三地子公司進入中國的資金。大批原有本地客戶的西進,使得台資銀行不得不將前往中國提供台商資金需求視為業務發展的重大策略,但礙於兩岸政治長久以來經常處於高度緊張之下,連帶讓台資銀行登陸的過程比國際性外資銀行更加艱辛,同時充滿不確定性。

    本文由外資銀行在大陸的發展歷程及現況為起點,探討大陸當局近期的政策動向及措施,並分析WTO 及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兩岸金融互動的影響,歸結出台資銀行赴大陸設立據點的三種可行模式:(1)獨自設立分支據點。(2)結合外資銀行登陸。(3)參股或併購中資銀行。

    本研究期能作一法規與經濟兩層面的交錯分析研究,俾使國內銀行業在面對全球競爭的衝擊與所處政經環境的變動下,能掌握更多規劃模式與思考。除了探討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經營之策略分析外,也期待兩岸氣氛和諧發展,繼續推動經濟等各方面互惠政策,締造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 王文杰,大陸銀行體制及其相關法規,2001年,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講義。
    2. 王國剛主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金融,2000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王華光,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制度構建,1998年,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4. 王慶昌,金融市場,2000年,台北:五南書局。
    5. 中華民國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金融年(2001~2006年),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
    6.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1995年,台北:遠流出版社。
    7. 朱浩民,大陸金融制度與市場,2001年,台北:三民書局。
    8. 沈中華譯,Saunders, Anthony,金融機構管理,2001年,台北:華泰出版社。
    9. 李守榮,中國金融體系概論,1993年,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10. 李西成,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的研究,2002年,台北:華泰出版社。
    11. 李金澤,中國外資銀行市場准入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2002年,上海:國際金融研究。
    12. 李金澤,銀行法律與業務,2005年,北京:中信出版社。
    13. 吳思華,策略九說,1993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14.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2005年,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15. 吳青松,國際企業管理,1996年,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余德培、滑明曙、鄭世松、羅吉,中國金融理論前沿,1999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7. 林毅夫、李永軍、路磊,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回顧和展望,2000年,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18. 徐孟洲,中國最新銀行業法學習問答,2004年,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
    19. 孫國華、馮玉軍,銀行法律基礎知識,2004年,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 鄒立剛、張桂紅,對外資金融機構的法律監管,2001年,北京:法律出版社。
    21. 梁宇賢,兩岸公司法比較導讀,1998年,台北:五南出版社。
    22. 曹康泰,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2000年,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3. 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2004年,台北:智勝文化出版。
    24. 焦瑾璞,中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硏究,2002年,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5. 榮泰生,策略管理,1997年,台北:華泰出版社。
    26. 鞏浩成、戴國強主編,2000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1年,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7. 劉隆亨,銀行金融法學,2005年,北京:北大出版社。
    28. 蔡奕,跨國銀行監督的主要法律問題的研究,2004年,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9. 簡永光,兩岸銀行業之互動環境與展望,2003年,台北:台灣金融研訓院出版。
    30. 鍾志勇,跨國銀行總行與海外分行法律關係論,2005年,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二) 期刊與論文
    1. 王浩,「外資併購中國銀行業之爭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6年第29卷第2期,頁96-101。
    2. 王文杰,「開放銀行業赴大陸設立分支機構之可行性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
    3. 王兆星,「大陸加入WTO 後對外資銀行的開放進程」,中國金融學會,2001年,頁43-60。
    4. 王煦棋,「兩岸金融服務業跨業經營暨其監管評析」,萬國法律, 2004年第136期,頁96。
    5. 王興邦,「在台商赴大陸投資趨勢下台灣銀行業的行銷策略-從企業金融方向探討」,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6. 王嘉麗,「大陸商業銀行法概述」,今日合庫, 2001年第27卷6期,頁95-120。
    7. 王鶴松,「加入WTO對兩岸銀行業經營的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一期,2001年3月。
    8. 王鶴松,「我國銀行業的現況與未來努力方向」,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四期,2003年12月。
    9. 王鵬飛、曹廷求,「外資銀行對我國的影響及其對策:基於國際經驗的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年第9期,頁46-50。
    10. 台灣綜合研究院,「大陸商業銀行改革與兩岸產業」,兩岸產業與投資,1999年第7期,頁39~51。
    11. 朱利仁譯,Moin Abid Siddiqi,「國際銀行的經營策略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臺灣經濟金融月刊,1986年笫二十二卷笫九期,頁6-11。
    12. 江怡慧,「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之考量」,今日合庫,2000年第307期,頁40-55。
    13. 衣淑玲,「中國外資銀行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社科縱橫,2005年2月,頁91-92。
    14. 李揚、王松奇,「銀行體系改革方向」,台研金融與投資,2000年第21期,頁17-21。
    15. 李紀珠,「台資銀行在大陸發展現況與限制」,台灣金融研訓院92年經濟金融情勢展望研討會,2003年。
    16. 李季珠,「大陸開放金融市場對兩岸金融業的機會與挑戰」,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三期,2004年9月。
    17. 李紀珠、簡永光,「臺灣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的機會與挑戰」,2001年,第七屆
    18. 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要。
    19. 李紀珠、簡永光,「台灣銀行業赴大陸發展之機會與挑戰」,2002年,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要。
    20. 李樑堅、陳彥彰,「探討銀行成功的經營策略--以花旗銀行為例」,2001年,第五屆財金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148-164。
    21. 朱浩民,「中國銀行業之開放與台資銀行進入策略」,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7年第一期。
    22. 李佳貞,「大陸銀行體系現況及外資銀行在大陸之發展:兼論國內銀行赴大陸發展之機會」,2002年,經濟研究第三期。
    23. 林祖嘉,「WTO與CEPA對台灣金融業海外與大陸投資影響分析」,國家政策論壇季刊,2004年。
    24. 林毅夫、胡書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挑戰與機遇」,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5月。
    25. 林進財,「台灣商業銀行前進中國商業銀行市場策略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26. 周明、王占軍,「中資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考量」,經濟導刊,2005年第12期,頁26-33。
    27. 周仲飛,「論中國外資銀行法的改革」,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第4卷第5期,頁55-64。
    28. 袁明仁,「大陸外資銀行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4年第五輯第三期。
    29. 陳永琦,「本國銀行改制與赴大陸設立辦事處之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一期,2004年。
    30. 陳福熒,「台灣銀行業赴中國大陸投資進入策略之關鍵成功因素–以ESSP觀點分析」,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6年。
    31. 陳麗鳳,「台灣銀行業與中國大陸銀行業策略聯盟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3年。
    32. 陳惠國,「中國大陸銀行業經營業務介紹及中外資銀行經營環境之探討」,今日合庫,2005年第31卷第1期,頁11-47。
    33. 陳瑞榮,「大陸地區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法令簡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2期,頁13。
    34. 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行業發展報告-銀行業,2004年,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35. 郭研、張立光,「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影響效應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05年第2期,頁58-66。
    36. 黃仁德、鍾建屏,「加入WTO後兩岸金融業的變革與挑戰」,經濟情勢暨評論,2003年第九卷第一期,頁79。
    37. 黃憲、熊福平,「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經營動機和經營策略分析」,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頁82-93。
    38. 張國訓,「台灣之銀行業登陸初期的經營策略」,台灣經濟金融月刊,2001年第8期37卷,頁13-22。
    39. 張佩琳,「台灣銀行業赴大陸設置分支機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0. 張磊、王小赫,「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監管問題及政策建議」,現代財經,2004年第24卷第3期,頁19-22。
    41. 張育寧,「化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中國銀行業股權國際化的戰略分析」,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2005年第71期,頁7-14。
    42. 彭靜、蔣煒,「完善中國外資銀行市場准入監管立法」,理論月刊,2004年9期,頁126-127。
    43. 楊紅、王培瑛,「國有商業銀行應對外資銀行的競爭戰略分析」,社科縱橫,2004年第19卷第1期,頁35-36。
    44. 萬方、劉松,「中國謹慎監管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統計與決策,2003年第1期,頁68-69。
    45. 鄭月遂,「台資銀行登陸與陸資銀行登台利弊評估」,今日合庫,2002年10月,頁58-65。
    46. 劉崇明,「大陸金融分業經營和監管的現狀與發展」,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要,台北:2001年。
    47. 簡永光,「大陸台商境內與境外籌資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4年第五輯第三期。
    48. 閻淬,「論外資銀行在中國之發展」,世界經濟月刊,2001年第6期,頁25。
    (三) 網路資料
    1. 中國銀監會網站,http://www.cbrc.gov.cn。
    2.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gov.cn。
    3. 中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
    4. 中國經貿法規網,http://big5.ec.com.cn。
    5.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http://big5.ec.com.cn。
    6.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http://www.safe.gov.cn。
    7. 中韓投資網,http://www.investkorea.cn。
    8. 世界電子商務網,http://cn.ecplaza.net/cnnews/04_02_13_1.asp。
    9.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二、 英文部分
    1. Barajas, A., R. Steiner, and N. Salazar (1999), “Foreign Investment in Colombia’s Financial Sector,” Working Paper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o. 99/150.
    2. Beck, T., R. Cull, and A. Jerome (2005), “Bank Privat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igeria,”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 2355-2379.
    3. Bhattacharaya, J. (1993), “The Role of Foreign Ban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urvey of Evidenc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ornell University.
    4. Boubakri, N., J.-C. Cosset, K. Fischer, and O. Guedhami (2005), “Privatiz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 8-9, 2015-2041.
    5. Chen, C. H. and H. L. Wu (2004),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Chinese Transitional Economy,” working paper.
    6. Chen, C. H. and H. L. Wu (2005),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32(5).
    7. Claessens, S., A. Demirgüc-Kunt, and H. Huizinga (2001), “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the Domestic Banking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891-911.
    8. Clarke, G., R. Cull, L. DAmato, and A. Molinari (1999), “The Effect of Foreign Entryon Argentina’s Domestic Banking Sector,” Working paper, The World Bank.
    9. Denizer, C. (2000), “Foreign Bank Entry in Turkey’s Banking Sector, 1980-1997. In: Claessens, S., Jansen, M. (Ed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Issues and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Kluwer Academic Press,Dordrecht.
    10. Hsiao, C. (1986), “Analysis of Panel Dat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New York.
    11. Kroszner, R. (1998),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Reform in Emerging Market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12. Lensink R. and N. Hermes (2004),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 Behaviour: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8, 553-568.
    13. Levine, R. (1996), “Foreign Bank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laude, E., Barfi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EI Press, Washington DC.
    14. Ma, Jun(2000), The China Economy in the 1990s,(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5. Terrel, H. (1986), “The Role of Foreign Banks in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 In: Cheng, H.(Ed.), Financial Policy and Reform in Pacific-Rim Countries,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MA.
    16. Unite, A. A., and J. M. Sullivan (2003), “ The Effect of Foreign Entry and OwnershipStructure on the Philippine Domestic Banking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7, 2323-234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93261020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102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6102001.pdf46KbAdobe PDF2829检视/开启
    26102002.pdf101KbAdobe PDF2766检视/开启
    26102003.pdf90KbAdobe PDF2720检视/开启
    26102004.pdf107KbAdobe PDF21187检视/开启
    26102005.pdf309KbAdobe PDF21468检视/开启
    26102006.pdf362KbAdobe PDF29698检视/开启
    26102007.pdf322KbAdobe PDF22642检视/开启
    26102008.pdf401KbAdobe PDF23972检视/开启
    26102009.pdf487KbAdobe PDF23516检视/开启
    26102010.pdf145KbAdobe PDF21099检视/开启
    26102011.pdf201KbAdobe PDF2114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