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1. 林幸華、連麗真,2002,導入線上學習的第e步,台北︰漢智電子商務出版社。 2. 邱皓政,2001,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3. 洪榮昭,1991,人力資源發展 : 企業培養人才之道,台北︰師大書苑。 4. 陳沁怡,2004,訓練與發展,雙葉書廊。 5. 郭芳煜,1986,怎樣做好員工訓練,現代管理發展中心。 6.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三民書局。 7. 樂為良譯,2001,Rosenberg, M.J.著,提升個人競爭力、強化企業優勢的終極學習策略,美商麥格爾。 (二)中文期刊 1. 田耐青、洪明洲,1998,「電腦中可溝通與高等教育教學革新」,台北師院學報第十一期。 2. 吳忠吉等,2004,數位時代產業及就業問題之探討,研考會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的研究報告。 3. 林振裕,2006,「勞委會推動勞工數位學習與縮短數位落差」,台灣勞工第4期。 4. 周瑞貞,2006,「迎接e時代的來臨-談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研習論壇第71期。 5. 劉秀瑛,2004,「從數位學習探討人力資源發展的可行性」,就業安全半年刊2004年第2期。 6. 鄒景平,2000,「e-learning是知識企業致勝的不二法門」,資訊人通訊第59期。 7. 鄒景平,2000,「全球電子學習市場蓄勢待發」,管理雜誌第312期。 8. 張基成、莊智明,1997,「科技化企業訓練新趨勢下的網路化訓練-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在企業教育訓練上的應用」,遠距教育第8期。 9.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專題分析專輯,民國89年10月---96年2月」,2007。 10. 勞工如何化數位壓力成戰力--「勞工數位落差座談會」實錄,資訊與電腦雜誌,2004年1月。 11. 蔡美華,2006,「韓國職業訓練實施現況及特色」,就業安全半年刊2006年第2期。 (三)碩博士論文 1. 王尹伶,2005,《數位學習產業線上學習輔助者專業職能與培養訓練規劃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 巫靜宜,2000,《比較網路教學與道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rd2000之教學為例》,淡江大學訊息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 沈禎娥,2005,《商職會計教育學生學習成效分析-以E-learning 融入教學為例》,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4. 林智遠,2005,《數位博物館內容之學習效益可行性評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5. 林榮彬,2001,《影響企業建構網路化訓練相關原素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邱宏益,1996,《員工培養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姜榮哲,2001,《網路化訓練環境學習成效之影響要素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徐旌舫,2005,《企業實施網路化訓練評估模式之建構與實證》,大同大學資訊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9. 許峰銜,2005,《網路學習之適性化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訊息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姿予,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薰蘭,2004,《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知識導向文化對e-Learning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2. 陳韻竹,2001,《企業發展電子學習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陳麗慧,2006,《金融業推展數位學習關鍵成功原素探討 ~ 以國內J金控為例》。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4. 曾小玲著,2001,《企業推展e-learning 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楊偲敏,2005,《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高雄師范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楊寶華,2006,《企業數位學習成效評鑒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國立彰化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董興國,2003,《從學習理論探討影響網路學習績效原素之研究--以銘傳大學學生為例》,銘傳大學訊息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8. 劉通國,2003,《學習風格與電腦自我效能對非同步遠距學習成效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9. 蔡尚瑩,2004,《企業員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電腦態度與e-learning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 戴淑媛,2001,《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1. 蘇雅頌,2006,《物業管理業運用線上學習系統輔助在職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外文文獻 (一)外文專書 1. Clarke, A. (2002). Online learning and social exclus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 2. Horton, W.( 2001). Evaluating e-Learning. Alexandria: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ASTD). 3. Knowles, M. S.(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4. Noe, R. A.,(1998),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rwin: Mcgraw-Hill. 5. Peterson, R. W., Marostica, M. A., and Callahan, L. M. (1999), E-learning: Helping Investors Climb the E-learning Curve, USA: U.S. Bancorp Piper Jaffray Equity Reasearch. 6. Rossett, A. (2001). The ASTD e-Learning Handbook : Best Practices,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 for an Emerging Field. McGraw-Hill Companies. 7. Rosenberg, M. J. (2001). E-learning: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NY:McGraw-Hill. 8. Tough, A. (1982). Intentional Changes, Chicago: Folett. (二)外文期刊 1. Baldwin, T. T. and J. K. Ford (1988),“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future research,”Personnel Psychology, pp. 63-101. 2. Cappel, J. J., & Hayen, R. L. (2004). Evaluating e-learning: A case study. The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44(4), pp.49-56. 3. Kirkpatrick, D.L.(November 1959a),“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Training & Development), volume 13, number 11, pp.3-9. 4. Kirkpatrick, D.L.(December 1959b),“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Training & Development), volume 13, number 12, pp.21-26. 5. Kirkpatrick, D.L.(November 1960a),“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Training & Development), volume 14, number 1,pp.13-18. 6. Newstrom, John W.(1978),“Catch-22︰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Evaluation of Training,”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ov , pp.22-24. 7. Pantazis, C. (2002). Maximzing e-learning the 21st century workforce.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13(1),pp.21-26. 8. Rovai, A. P.“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munity in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Vol. 3, 2000, pp.285-297。 9. Vaughan, K., & MacVicar, A. (2004). Employees’ pre-implementation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 e-learning: a banking case study.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8(5), pp.400-413. 10. Waller, V. (2004).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E-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Training Journal, Apr, pp.30-35. 三、網站資料 1. 2005-2006數位學習白皮書,http://www.elearn2.org.tw/iiiwiki/index.php?title=2005-2006%E6%95%B8%E4%BD%8D%E5%AD%B8%E7%BF%92。 2. ASTD (2001).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1,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html。 3. Cisco (2001a),“E-Learning at Cisco.”, Retrieved October 20, http://www.cisco.com/。 4. Cisco (2001b),“Internet learning solutions group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October 20, http://www.cisco.com/。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http://www2.evta.gov.tw/evta/index.asp。 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就業市場情勢月報2007年第6期,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ubStat/MarMon/market9606@400746.48158567835@.pdf。 7. 吳明烈,2006,「全球數位落差的衝擊及終身學習因應策略」,http://cllr.ccu.edu.tw/files/18.pdf。 8. 黃雅慧,2003,「教師資訊素養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三十三期,http://mail.nhu.edu.tw/~society/。 9. 資策會,2007,「06年全球網路普及率成長一成,新興國家發展更神速」,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x?news_id=4726&SearchString=&title=&article=。 10. 資策會,2007,「南韓網路使用普及率緩步成長 中高齡人口為成長動力」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736。 11. 資策會FIND 網站,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12.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http://elnpweb.ncu.edu.tw/a/a2.htm。 13. 學習券線上學習網,http://www.et.nat.gov.tw/TSVTC/index.j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