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9370      Online Users : 8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4987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74


    Title: 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
    Authors: 洪宜嫃
    Hung,Yi Cheng
    Contributors: 劉維開
    Liu, Wei Kai
    洪宜嫃
    Hung,Yi Cheng
    Keywords: 中國國民黨
    婦女工作
    婦女政策
    婦女組織
    婦女團體
    婦女部
    婦女運動指導委員會
    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
    何香凝
    宋美齡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0-12-09 11:42:59 (UTC+8)
    Abstract: 本文以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為探討重心。章節安排方面,除第一章緒論、第五章結論外,其餘章節,依時間為主軸貫串前後。分別探討1924年改組到北伐時期(1924-1928)、訓政前期(1928-1937)、抗戰時期(1937-1945)及戰後(1945-1949)等四個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內容方面,每章皆先討論婦女組織的成立、演變或沿革;其次,討論該時期婦女政策的制定,包括:婦女政策的內涵、理論依據、與時代背景的關係以及該政策對中國國民黨婦女觀的反映;最後,將分別討論中國國民黨推行之婦女工作並檢討其成效。希冀藉由上述的討論,系統性呈現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
    自1924年中國國民黨成立中央婦女部以來,便開始從事有計劃、有組織的婦女工作。因應不同時期的變化,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在組織、政策與工作推行等各方面皆有所變化,而其轉變的依據,皆與其當時的政治目標相關。需要動員婦女力量的時候,婦女組織相對完善,婦女政策也多將救國與婦女解放、地位的提升相聯繫,工作方面亦較積極。在訓政前期,建設國家是中國國民黨最高的政治目標,不希望民間有大規模的民眾運動,故廢除了婦女組織,並藉由確定地方法定婦女組織的方式,深入掌握地方婦女團體,且政策與工作方面均趨於和緩,傾向利用國家的公權力,主動賦予婦女法律上的權益,並推動婦女救濟工作。
    Reference: 徵引書目
    一、史料
    (一)檔案
    1.〈中央婦女部第一次部務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4385。
    2.〈中央婦女部第一次部務會議記錄〉,(1925.11.19),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4343。
    3.〈中央婦女部職員兼職表〉,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2411。
    4.〈中央婦女部職員統計表〉(1927.11.04),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1940。
    5.〈女農運動宣傳大綱〉(1927.10),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0277。
    6.〈黎沛華致中央執行委員會報告維持罷工女工情形〉(1925.8),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0580-1-2。
    7.〈中國國民黨婦女黨務訓練班章程〉,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985。
    8.〈援助海豐農民籌備委員會會議〉,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4697。
    9.〈貧民婦孺醫院〉,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4462。
    10.〈中央婦女部報告〉(1925.2.6),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5088。
    11.〈武漢三區婦女部聯席會〉,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307。
    12.〈中央黨部婦女部北伐工作團第一次報告〉,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五部檔11212。
    13.〈國民會議法規案(四)〉(1931.3.7-1931.5.5),國史館藏,國民政府檔,典藏號001012010009。
    14.〈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案〉(1925.9.2-1945.10.31),國史館藏,國民政府檔,典藏號001014100005。
    15.〈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五次會議案(一)〉(1940.4.27-1940.7.27),國史館藏,國民政府檔,典藏號001011130028。
    16. 蔣中正總統檔案,國史館藏,事略稿本(1945.2.19),典藏號002060100197019,光碟編號:06-00890。
    17.蔣中正總統檔案,國史館藏,事略稿本(1946.12.15),典藏號002060100219015,光碟編號:06-01005。
    (二)剪報資料
    1.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省婦協招待新聞記者〉,《國內婦女消息貼存簿》,1927。
    2.羨皮,〈湖北全省婦女運動〉,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剪報。
    3.中央通訊社徵集部(輯),《救亡運動:慰勞總會之工作情況與勞軍運動(1939.8-1942.1)》,剪報資料,臺北政大社資中心藏。
    (三)史料集
    1.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編),《五卅運動史料》(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山西村政處(編),《山西村政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3.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臺北:中央委員會秘書處,1954。
    4.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下),北京:檔案出版社,1986。
    5.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發行,1989。
    6.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二集上冊),北京:三聯書店,1979。
    7.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中華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37-1945)》,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9.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2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58。
    10.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輯),《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
    1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一)》(革命文獻 第79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9。
    1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二)》(革命文獻 第80輯) ,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9。
    1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上)》(革命文獻 第76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1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宣言》,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6。
    15.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抗戰前教育政策與改革》(革命文獻 第54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1。
    1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抗戰前教育概況與檢討》(革命文獻 第55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1。
    17.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抗戰前教育與學術》(革命文獻 第53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1。
    18.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社會部(編印),《婦運法規方案》,出版地不詳: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社會部,1940。
    1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10)、(12)、(22)、(24)、(32)、(36)、(38),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0.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四編 戰時建設(四) ,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8。
    21.王亞權(總編纂)、李萼(編纂),《蔣夫人言論集》(上、下集),臺北:中國婦女反共聯合會,1977。
    22.杜元載(主編),《抗戰時期之青年活動》(革命文獻 第62、63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3。
    23.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24.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黨章政綱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25.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常務委員會黨務報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5。
    26.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婦女工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6。
    27.南方局黨史資料編輯小組(編),《南方局黨史資料》(第五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28.查建瑜(編),《國民黨改組派資料選編》,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9.秦孝儀(主編),《抗戰建國史料──社會建設(五)》,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30.最高法院(編輯),《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民國十七年至八十九年)》(上、下冊),臺北:最高法院,2001。
    31.蕭繼宗(主編),《新生活運動史料》(革命文獻 第68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5。
    32.廣東省檔案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纂委員會(編),《廣東婦女運動史料(1924-1927年)》,廣東:廣東省檔案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纂委員會,1988。
    33.蔡鴻源(主編),《民國法規集成》33、34、40、55、65、66、69冊,揚州:黃山書社,1999。
    34.繆全吉(編著),《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臺北:國史館,1989。
    35.羅家倫(主編),《革命文獻》(第8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55。
    36.羅家倫(主編),《革命文獻》(第23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60。
    37.《中央婦女部第一次部務會議紀錄》,影印本(不著出版項),收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
    38.《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39.《陪都各界婦女推行識字運動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紀錄》,影印本(不著出版項),收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
    二、專書
    1.Hilary Newitt(原著),董瓊南(譯),《大時代的婦女》,漢口:黎明書局,1938。
    2.丁衛平,《中國婦女抗戰史研究(1937-1945)》,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文砥(編著),《婦女問題的研究》,上海:太平洋書店,1928。
    4.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資料紀念專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中央社會部(編),《全國性質及各地重要人民團體一覽》,重慶:中央社會部,1938。
    6.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北京: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
    7.中央選舉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選舉簡介──民國七十二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983。
    8.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婦女運動史》,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9.中國婦女出版社(編),《婦女運動的先驅蔡暢》,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4。
    10.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民眾訓練委員會(編),《廣州市民眾團體一覽》,廣州: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民眾訓練委員會,1929。
    11.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編),《慰勞專刊》,重慶: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1941。
    1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24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61。
    1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張默君先生文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3。
    1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32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
    15.中國文化建設協會(編),《十年來的中國》,上海:上海書局,1996。
    16.孔寒冰、許寶友,《國際婦女節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7.文砥(編著),《婦女問題的研究》,上海:太平洋書店,1928。
    18.王良卿,《三民主義靑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硏究(1938-1949)》,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
    19.史良,《史良自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
    20.石之瑜,《宋美齡與中國》,臺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21.永尾龍造(著)、婁子匡(增補),《支那民俗志》(第三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
    22.皮以書,《中國婦女運動》,臺北:婦聯畫刊社,1973。
    23.司法院參事處(編),《增訂國民政府司法例規》,南京:司法院,1931。
    24.江西省政府教育廳(編),《江西的婦女工作》,出版地不詳:江西省政府教育廳,1939。
    25.朱衣(編著),《民國女子陸寒波傳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
    26.行政院新聞局(編),《兒童保育》,出版地不詳:行政院新聞局,1947。
    27.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28.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29.呂雲章,《婦女問題論文集》,上海:女子書店,1933。
    30.呂雲章,《呂雲章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0。
    31.吳文蔚,《閻錫山傳》,臺中:著者發行,1982。
    32.李小江(主編),《讓女人自己說話:親歷戰爭》,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33.李景漢(編著),《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北京: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33。
    34.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
    35.尚明軒、余炎光(編),《雙清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6.尚明軒,《何香凝傳》,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7.汪祖華,《女性的偉大》,臺北:大眾時代出版社,1958。
    38.佟靜,《宋美齡全本》(上卷),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39.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40.金鳳,《鄧穎超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1.胡蘭畦(編),《戰地三年》,江西:出版地不詳,1940。
    42.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抗戰四年》,重慶:軍事委員會政治部,1941。
    43.林吉林,《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史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44.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45.林博文、師永剛(編著),《宋美齡全傳》,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46.姜濤,《中國近代人口史》,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47.陜西省政府秘書處(編),《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陜西:陜西省政府秘書處,1940。
    48.埃米莉‧哈恩(著)、李豫生、靳建國、王秋海(譯),《宋氏家族:父女‧婚姻‧家庭》,北京:新華出版社,1987。
    49.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50.婦女談話會(編),《婦女談話會工作報告》,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38。
    51.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編輯),《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三週年紀念特刊》,重慶: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1941。
    52.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編輯),《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七週年紀念特刊》,重慶: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1945。
    53.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編著),《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九週年紀念特刊》,重慶: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1947。
    54.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編著),《工作八年》,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出版年不詳。
    55.陳又新、楊瑞麐(合編),《新生活運動之理論與實際》,南京:警官高等學校,1935。
    56.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57.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58.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香港:三聯書店,1983。
    59.陳明遠,《文化人與錢》,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60.陳衡哲,《新生活與婦女解放》,南京:正中書局,1934。
    61.陳庭珍(編輯),《抗戰以來婦女問題言論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6。
    62.梅生(編),《中國婦女問題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
    63.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3。
    64.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國民大會統計彙報》,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1984。
    65.傅岩,《華美心聲》,臺北:中外雜誌社,1978。
    66.黃仁霖,《黃仁霖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
    67.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68.張文瀾(編),《女兵冰瑩》,重慶:獨立出版社,1940。
    69.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
    70.張朋園(訪問)、羅久蓉(紀錄),《周美玉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71.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臺北:聯經,2007。
    72.張默君(等著),《婦女與時代》,出版地不詳:中央組織部,1942。
    73.張默君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編印),《張默君先生紀念集》,臺北:張默君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1970。
    74.褚問鵑,《往事漫談》,臺北:作者自刊,1970。
    75.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1975。
    76.程謫凡,《中國現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華書局,1936。
    77.湖南省政府秘書處公報室(編),《湘政二年──湖南省政府二十九年度政治檢討》,湖南:湖南省政府秘書處公報室,1941。
    78.葛一虹(主編),《中國話劇通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79.趙玉明,《中國現代廣播簡史(1923-1949)》,天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7。
    80.趙鳳喈(編著),《民法親屬篇》,臺北:國立編譯館,1958。
    81.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附補篇》,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
    82.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編),《民國二十三年新生活運動總報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
    83.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編),《民國二十四年全國新生活運動》,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
    84.蓋軍(主編),《中國共產黨白區鬥爭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5.廖夢醒,《我的母親何香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6.劉巨才,《政治女強人:一代風流宋美齡》,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
    87.劉寧元(主編),《中國女性史類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88.劉王立明,《中國婦女運動》,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89.劉紅、劉光永,《婦女運動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90.劉鐵錚,《職婦團體代表選舉制度之研究》,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985。
    91.厲謝緯鵬,《天涯憶往──一位大使夫人的自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5。
    92.綠荷(編),《中國婦女生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34。
    93.談社英,《婦運四十年》,臺北:出版者不詳,1952。
    94.談社英(編著),《中國婦女運動通史》,上海:上海書店,1990。
    95.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
    96.蔣永敬,《胡漢民先生年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97.潘君祥(主編),《中國近代國貨運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
    98.潘君祥(主編),《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99.錢用和,《浮生八十》,臺北:婦聯畫刊社,1975。
    100.錢用和,《半世紀的追隨》,臺北:撰者自刊,1976。
    101.錢用和,《難童教育叢談》,臺北:暢流半月刋社,1956。
    102.錢劍秋,《中國國民黨婦女政策及婦女工作之研究》,臺北:作者自印,1965。
    103.戰時兒童保育會宣傳委員會(編),《戰時兒童保育》,漢口:戰時兒童保育會,1938。
    104.謝冰瑩,《從軍日記》,上海:光明書局,1937。
    105.謝冰瑩,《女兵自傳》,臺北:力行書局,1974。
    106.謝冰瑩,《我的回憶》,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
    107.羅久蓉(訪問)、丘慧君(紀錄),《姜允中女士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108.蘇平,《蔡暢傳》,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0。
    109.《民眾運動與訓練》,北平:北平特別市黨部指導委員會民眾運動訓練委員會,1928。
    110.《臨時政府公報》(第37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83。
    111.《新運十四週年紀念特輯》,臺灣省:臺灣省新生活運動促進會,1948。
    三、日誌、年鑑
    1.內政部年鑑編纂委員會(編),《內政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2.劉紹唐(主編),《民國大事日誌》(第二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3.實業部勞動年鑑編輯委員會(編纂),《民國二十一年中國勞動年鑑》,臺北:文海出版社,1990。
    四、名錄、名鑑
    1.中央幹事會第一處調製,《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幹事、監察暨候補幹事、監察簡歷冊》,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1946。
    2.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編),《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1953。
    3.國民大會秘書處(編),《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名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1961。
    4.監察院秘書處(編印),《監察院第一屆監察委員名鑑》,臺北:監察院秘書處,1954。
    5.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
    五、期刊論文
    1.凡,〈「男女有別」的怪禁令〉,《婦女文化》,1:2(南京,1936.9),頁56。
    2.山椒,〈全國代表給予婦女們的失望〉,《婦女共鳴》,7:6(南京,1938.4),頁2-3。
    3.王正華,〈何香凝與廣東婦運(西元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國史館館刊》(復刊),12(臺北,1992.6),頁129-150。
    4.王孟梅,〈抗戰時期的婦女工作〉,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12月。
    5.王道一,〈國大制憲內幕趣談〉,《中外雜誌》,52:2(臺北,1995.9),頁14。
    6.孔寒冰,〈國際婦女節在中國的傳播〉,《婦女研究論叢》,1(北京,1994.01),頁47-50。
    7.尤美女,〈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法律雜誌》,313(臺北,2005.10),頁73-82。
    8.公度,〈中國女工問題〉,《婦女雜誌》,15:9(北京,1929.9),頁30-39。
    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戰時兒童保育會史料一組〉,《民國檔案》,4(南京,1996.4),頁47-59。
    10.石之瑜,〈蔣夫人與美國媒體的中國印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轉變〉,收入: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頁244-261。
    11.本社,〈五年來的現代婦女〉,《現代婦女》,12:1(上海,1948.1),頁5。
    12.玉白,〈談英國排斥女教員運動〉,《婦女月報》,2:3(上海,1936.3),頁1。
    13.朱高秀,〈談當前需要的婦運組織與婦運領袖〉,《婦女共鳴》,5:12(南京,1936.12),頁16。
    14.合丰,〈三十年來的中國職業婦女〉,《浙江婦女》,6:1(浙江,1942.1),頁17-20。
    15.李本義,〈論孫中山的男女平權思想〉,《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1(湖北,2003.1),頁90-95。
    16.李澤珍,〈建國三十年與中國婦女運動〉,《東方雜誌》,38:2(臺北,1941.1),頁5-10。
    17.李又寧,〈北伐時期的婦女〉,收入:教育部(主編),《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三篇 統一與建設(二))(臺北:國立編譯館,1989),頁768-797。
    18.李南海,〈制憲時期婦女爭取代表名額始末──以國民大會代表之選舉為例〉,《近代中國》,123(臺北,1998.2),頁170-190。
    19.李雲漢,〈介紹孫文主義學會及其有關文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下冊)(臺北,1974.12),頁497-522。
    20.沈智,〈辛亥革命時期的女知識分子〉,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上)(北京:中華書局,1994),頁358-377。
    21.沈成飛,〈金貴銀賤下的廣東國貨運動〉,《學術研究》,7(廣州,2006.7),頁105-110。
    22.李純青,〈戰時兒童的救護與教養〉,《教育雜誌》,28:3(長沙,1938.3),頁41。
    23.克里斯蒂娜‧吉爾馬丁(柯林清) (著)、易先飛(譯),〈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的性別、政治文化和婦女動員〉,收入: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頁3-37。
    24.何香凝,〈國民革命是婦女唯一的生路〉,《人民週刊》,3(廣州,1926.2),頁14-16。
    25.何思瞇,〈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之研究(民國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國史館館刊》(復刊),9(臺北,1990.12),頁141-182。
    26.何黎萍,〈中國近代婦女職業的起源〉,《婦女研究論叢》,3(北京,1997.3),頁37-42。
    27.何錦洲,〈大革命時期的婦女運動講習所和婦女運動人員訓練所〉,《黨史研究》,2(北京,1983.2),頁75-76。
    28.宋美齡(演講詞),〈新生活與婦女〉,《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2-5。
    29.宋美齡,〈卷頭語:婦女新生活應有的精神〉,《婦女新運》,1(重慶,1938.12),頁1。
    30.谷鳴,〈宋美齡領導搶救抗戰中的難童〉,《炎黃春秋》,6(北京,2003.6),頁36-38。
    31.宋淑章,〈評介湯姆森著「國民政府時期在華的美國改革派」〉,收入: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八輯 十年建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頁291-300。
    32.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一)〉,《新知雜誌》,4:1(臺北,1974.2),頁102-119。
    33.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二)〉,《新知雜誌》,4:2(臺北,1974.4),頁81-96。
    34.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三)〉《新知雜誌》,4:3(臺北,1974.6),頁69-86。
    35.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四)〉,《新知雜誌》,4:4(臺北,1974.8),頁63-75。
    36.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五)〉,《新知雜誌》,4:5(臺北,1974.10),頁85-108。
    37.呂芳上,〈抗戰時期婦女期刊敘目選輯(六)續完〉,《新知雜誌》,4:6(臺北,1974.12),頁77-98。
    38.呂芳上,〈娜拉出走以後──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收入: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五輯)(臺北:中華民國史料中心,1993),頁612-655。
    39.呂芳上,〈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後的宣傳刊物〉,收入:李雲漢(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史論文選集》(第四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頁。
    40.呂芳上,〈抗戰時期中國的婦運工作〉,《東海大學學報》,1(臺中,1977.4),頁159-176。
    41.呂芳上,〈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臺北,1994.6),頁81-115。
    42.呂芳上,〈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婚姻與家庭問題初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臺北,1995.8),頁97-121。
    43.呂芳上,〈「好女要當兵」: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的創設(1927)〉,《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1(臺北,2006.10),頁183-208。
    44.呂美頤、鄭永福,〈近代中國:大變局中的性別關係與婦女〉,收入: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性別與婦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頁417-506。
    45.呂儒貞,〈1927年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收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1924-1927》(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頁400-402。
    46.辛真,〈工合運動與婦女解放〉,《婦女新運》,3:1(重慶,1941.3),頁43-44。
    47.吳克屏,〈漢口市婦女會內的「十姊妹」〉,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選輯)(1986年第2輯)(總第24輯)(漢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1986),頁181-184。
    48.吳圳義,〈抗戰前十年國民政府之國內宣傳〉,《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5(臺北,1998.5),頁159-197。
    49.吳弱男,〈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收入: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資料紀念專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頁5-10。
    50.杜君慧,〈保育院兒童逃亡的研究〉,《婦女新運》,2:8(重慶,1940.9),頁3。
    51.易家楨,〈湘西工作一年回憶〉,《婦女新運》2:6、7(合刊本)(重慶,1938.7),頁51。
    52.林澤震,〈新生活運動──理論與實踐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1月。
    53.林秋敏,〈近代中國的不纏足運動(1895-193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硏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1月。
    54.林秋敏,〈抗戰前十年間的放足運動〉,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二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3),頁313-342。
    55.林佳樺,〈戰時兒童保育會之研究(1938-1946)〉,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56.林維紅,〈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頁296-345。
    57.林維紅,〈清季的婦女不纏足運動(1894-1911)〉,收入: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375-420。
    58.林增華,〈「五四」運動後至大革命時期廣州學生運動中的左右派鬥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24(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61),頁86-91。
    59.牧夫人,〈家庭衛生之傳染病預防〉,《婦女新生活月刊》,7(南京,1937.6),頁24-25。
    60.牧夫人,〈食物與健康〉,《婦女新生活月刊》,8(南京,1937.7),頁25-30。
    61.卓心美,〈新生活運動與倫理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62.周琇環,〈蔣夫人與新生活運動的開展(1934-1937)〉,收入: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頁394-420。
    63.姚真,〈趕快籌辦婦女報〉,《浙江婦女》,3:3、4(合刊)(浙江,1940.11),頁11-12。
    64.段瑞聰,〈抗日戰爭時期之新生活運動〉,《近代中國》,131(臺北,1999.6),頁57-81。
    65.胡蘭畦,〈一段難忘的曲折的女兵生活〉,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選輯)(1983年第4輯)(總第14輯)(漢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1983),頁118-155。
    66.洪世明,〈黨權與民權之間:訓政時期立法院之試行(1928-1937)〉,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4月。
    67.洪宜嫃,〈《萬國公報》對清末戒纏足運動的提倡〉,《政大史粹》,8(臺北,2005.6),頁1-33。
    68.洪振強,〈1928年中華國貨展覽會述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5:3(武漢,2006.5),頁83-88。
    69.柯惠鈴,〈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s-192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1月。
    70.首都新運婦女工作委員會,〈家庭衛生應注意之點〉,《婦女新生活月刊》,6(南京,1937.5),頁20-23。
    71.侯杰、李釗,〈《大公報》女記者蔣逸霄與二十世紀中期上海女性〉,《婦研縱橫》,78(臺北,2006.4),頁50-85。
    72.峙山,〈賢夫賢妻的必要條件〉,《婦女共鳴》,4:11(南京,1935.11),頁7-10。
    73.孫昌樹,〈德國獎勵結婚的原因〉,《女子月刊》,2:4(上海,1935.5),頁2324-2325。
    74.徐慧,〈中國國民黨的婦女政策〉,《婦女月刊》,1:6(重慶,1942.2),頁24-25。
    75.夏蓉,〈宋美齡與抗戰初期廬山婦女談話會〉,《民國檔案》,1(南京,2004.1),頁122-130。
    76.夏蓉,〈新生活運動與取締婦女奇裝異服〉,《社會科學研究》,6(廣東,2004.12),頁114-121。
    77.夏蓉,〈「省新運婦委會」與戰時廣東婦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廣東社會科學》,6(廣東,2004.11),頁114-120。
    78.馬沈慧蓮,〈當前中國婦女應有得覺悟〉,《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7。
    79.馬若孟、蔡玲,〈西方之旅:蔣夫人宋美齡美國演說行程(1943年2月18日至4月5日)〉,收入: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頁298-313。
    80.曹孟君,〈兒童保育工作之實踐〉,《婦女生活》,6:1(漢口,1938.4),頁19。
    81.梅子,〈三年來婦女工作報告〉,《婦女新運》,2:8(重慶,1940.8),頁8。
    82.茲,〈婦女的新生活〉,《婦女生活》,3:1(上海,1936.12),頁2。
    83.唐國楨,〈怎樣救濟戰時婦孺〉,《婦女共鳴》,7:2(漢口,1938.2),頁8。
    84.梁惠錦,〈抗戰時期婦女戰地服務工作〉,收入: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硏討會籌備委員會(編輯),《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8),頁278-291。
    85.梁惠錦,〈北伐期間國民黨領導下的婦女運動(1926-1928)〉,收入: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臺北: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1988),頁492-516。
    86.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婦女工作幹部訓練〉,《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期)(臺北,1987.12),頁125-158。
    87.梁惠錦,〈民國二十三年婦女爭取男女平等科刑之經過──以通姦罪為例〉,《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3期(臺北,1997.12),頁143-168。
    88.梁惠錦,〈婦女爭取參政代表保障名額的經過〉,收入: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頁519-547。
    89.梁惠錦,〈戰時兒童保育會〉,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一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1),頁653-700。
    90.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廣東兒童教養院〉,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二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2),頁347-364。
    91.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婦女組織〉,《國史館館刊》,2(臺北,1987.6),頁169-188。
    92.梁惠錦,〈婚姻自由權的爭取及其問題(1920-1930)〉,收入: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1):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103-127。
    93.陳志文(憶述)、陳炳衡(整理),〈大革命時期廣州婦女運動片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頁1-18。
    94.陳逸雲,〈戰時服務隊之前後〉,《婦女新運》,2:3(重慶,1940.3),頁4-7。
    95.陳獨秀,〈一九一六年〉,《新青年》,1:5(上海,1916.1),頁1-4。
    96.郭見恩,〈訓練組兩年來的工作〉,《婦女新運》,2:6、7(合刊本)(重慶,1938.7),頁24-30。
    97.郭秀儀,〈回憶戰時兒童保育會〉,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1984年第4輯)(總第18輯)(漢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1984),頁77-80。
    98.許慧琦,〈一九三○年代「婦女回家」論戰的時代背景及其內容──兼論娜拉形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東華人文學報》,4(花蓮,2002.7),頁99-136。
    99.許慧琦,〈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大文史哲學報》,62(臺北,2005.5),頁277-320。
    100.陳衡哲,〈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獨立評論》,159(北平,1935.7),頁6。
    101.華航,〈新運史話〉(二),《新運導報》,14:5(南京,1947.10),頁38。
    102.張天任,〈抗戰時期的新生活運動(1937-1945)〉,《近代中國》,48(臺北,1985.8),頁56-66。
    103.張玉法,〈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婦女參政權的演變〉,收入: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1):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39-71。
    104.張法祖,〈西北婦女工作部領導下的教育推廣運動〉,《教育雜誌》,30:7(香港,1940.7),頁20-21。
    105.張純,〈「戰時兒童保育會」的保育事業及歷史意義〉,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106.張錦堂,〈動員婦女:國共兩黨在廣東省的婦女運動(1924-192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3月。
    107.游鑑明,〈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的婦女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8(臺北,1990.6),頁343-398。
    108.黃存養,〈工合運動與婦女運動〉,《廣西婦女》,19.20(合刊本)(廣西,1941.12),頁14-15。
    109.黃金麟,〈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0(臺北,1998.6),頁163-203。
    110.黃競白,〈江蘇省立南京民眾教育館母教運動一瞥〉,《婦女新生活月刊》,7(南京,1937.6),頁6-15。
    111.蜀龍,〈新賢良主義的基本概念〉,《婦女共鳴》,4:11(南京,1935.11),頁7-10。
    112.楊宗麗,〈抗戰初期國民黨政策的演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黨的文獻》,5(北京,2005.9),頁48-52。
    113.楊興梅,〈南京國民政府禁止婦女纏足的努力及其成效〉,收入:薛君度、劉志琴(主編),《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觀念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頁255-280。
    114.熊芷,〈戰時兒童保育總會六年來工作總報告〉,收入:秦孝儀(主編),《抗戰建國史料──社會建設(五)》(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頁219-244。
    115.褚問鵑,〈優待抗屬的理論與實踐〉,《婦女新運》,2:2(重慶,1940.2),頁6-8。
    116.蒙光勵,〈何香凝與大革命時期的婦女運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3(廣州,1986.7),頁65-71。
    117.劉清揚,〈回憶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訓練組〉,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29卷)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頁49-82。
    118.劉紅,〈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女權運動〉,收入:國父紀念館(編),《第二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父紀念館,1999),頁235-249。
    119.劉紅,〈謙讓之美──1920年代何香凝與宋慶齡一段辭職隱情〉,《近代中國》,156(臺北,2004.06),頁29-43。
    120.劉靜、蕭揚,〈抗戰初期的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武漢文史資料》,3(武漢,1994.3),頁58-75。
    121.劉麗威,〈淺議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論爭〉,《婦女研究論叢》,3(北京,2001.3),頁39-43。
    122.管梅瑢,〈視察報告〉,《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36-39。
    123.毅明,〈南京市婦女在救亡工作中之貢獻〉,《婦女文化:戰時特刊》,5(重慶,1938.2),頁6。
    124.衛,〈談談奇裝異服(座談會紀錄)〉,《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12-16。
    125.養愚,〈為長沙婦女請命〉,《婦女共鳴》,5:6(南京,1936.6),頁24-25。
    126.談社英,〈婦女運動三年計劃〉,《婦女共鳴》,2:12(南京,1933.12),頁12。
    127.鄧元忠,〈新生活運動之政治意義闡釋〉,收入: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編),〈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硏討會論文集(1928-1937)〉(上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84),頁29-42。
    128.鄧元忠,〈抗戰初期蔣中正先生強調「精神」一詞的真意所在〉,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集(1937-1945)》(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頁1099-1109。
    129.鄧蕙芳,〈辛亥革命前廣東參加革命工作之婦女〉,《廣東文獻》,6:3(臺北,1976.9),頁48-49。
    130.廣鑄,〈從婦女解放運動聲中說到抗戰期間的女童軍訓練的問題〉,《婦女共鳴》,11:2(南京,1942.4),頁8。
    131.戰時兒童保育會,〈保育工作中的教與養〉,《婦女新運》,4:4(重慶,1942.4),頁5-8。
    132.蔣永敬,〈三民主義青年團與抗戰建國〉,《近代中國》,92(臺北,1992.12),頁51-67。
    133.謝緯鵬,〈堅苦卓絕的墾荒工作〉,《婦女新運》,5:7(重慶,1943.7),頁12。
    134.謝早金,〈新生活運動的推行〉,收入: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11輯 十年建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頁247-289。
    135.戰時兒童保育會,〈保育工作中的教與養〉,《婦女新運》,4:7(重慶,1942.4),頁7。
    136.鍾復光,〈黃埔軍校女生隊的一段回憶〉,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33輯)(合訂本)(第45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頁1-11。
    137.藍淑文,〈回憶湖北省婦女協會及其活動片斷〉,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選輯)(1984年第1輯)(總第15輯)(漢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1984),頁129-132。
    138.關瑞梧,〈托兒所與戰後社會建設〉,收入:陳庭珍(編輯),《抗戰以來婦女問題言論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6),頁167-168。
    139.寶生,〈關於國民會議的女代表問題〉,《女青年》,10:3(上海,1931.3),頁3-4。
    140.鐸,〈廢物利用辦法草案〉,《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45-50。
    141.〈一年來本會工作概況〉,《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20-21。
    142.〈文化事業〉,《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26。
    143.〈中外婦女動態〉,《婦女文化:戰時特刊》,5(重慶,1938.2),頁12。
    144.〈中外名人傳(106)任培道(1893-1988)〉,《中外雜誌》,75:3(臺北,2004.3),頁77-87。
    145.〈生活指導組的工作計劃與工作過程〉,《婦女新運》,創刊號(重慶,1938.12),頁31-36。
    146.〈生活指導組的工作〉,《新運婦女》,2(重慶,1939.3),頁37。
    147.〈本會二十六年度工作計劃大綱〉,《婦女新生活月刊》,3(南京,1927.1),頁47。
    148.〈本會五年來工作之回顧〉,《婦女新運》,5:7(重慶,1943.7),頁28。
    149.〈本會指導長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兩次播音演講新運〉,《婦女新生活月刊》,4(南京,1937.3),頁4。
    150.〈各地婦女新運工作報告摘要〉,《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1),頁44。
    151.〈各省婦女工作委員會動態〉,《婦女新運》,1:3(重慶,1939.6),頁63。
    152.〈尚未實現的中央婦女部〉,《婦女共鳴》,11:1(南京,1942.3),頁1。
    153.〈訓練組工作的前前後後〉,《婦女新運》1:3(重慶,1939.6),頁12。
    154.〈訓練組四月來的工作──第四期新運婦女幹部訓練班〉,《婦女新運》2:2(重慶,1940.2),頁9-10。
    155.〈訓練組一年來工作概況〉,《婦女新運》,4:7(重慶,1942.4),頁40-42。
    156.〈第五期幹訓班開班以來〉,《婦女新運》,4:1(重慶,1942.1),頁25。
    157.〈第五期幹訓班辦理經過〉,《婦女新運》,4:3(重慶,1942.3),頁30。
    158.〈婦女動態〉,《婦女月刊》,1:1(重慶,1941.9),頁28。
    159.〈婦女動態〉,《婦女月刊》,3:6(重慶,1944.8),頁63。
    160.〈婦女動態〉,《婦女月刊》,4:2(重慶,1944.12),頁44。
    161.〈婦女動態〉,《婦女新運》,5:10(重慶,1943.12),頁26。
    162.〈婦女服務在鄉村〉,《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22-25。
    163.〈婦女指導委員會工作概況〉,《婦女新運》,5:1(重慶,1943.1),頁25-26。
    164.〈新運工作建議──母親會辦法草案〉,《婦女新生活月刊》,2(南京,出版年月不詳),頁38-39。
    165.〈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生活指導組工作概況〉,《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29。
    166.〈鄉村服務組三月來工作報告──民國二十九年九、十、十一月分〉,《婦女新運》,2:9、10(合刊本)(重慶,1940.12),頁33-34。
    167.〈發刊詞〉,《婦女新生活月刊》,1(南京,1936.10),頁1。
    168.〈會務概要──本會二十六年度工作計劃大綱〉,《婦女新生活月刊》,3(南京,1927.1),頁46-48。
    169.〈會務概要──本會一年來工作簡報〉,《婦女新生活月刊》,4(南京,1927.3),頁32-34。
    170.〈會務概要──附會長新頒本會組織大綱〉,《婦女新生活月刊》,5(南京,1927.5),頁30-31。
    171.〈榮譽軍人服務隊工作概況〉,《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30-31。
    172.〈對於婦女利用廢物的幾項建議(廣播稿)〉,《婦女新生活月刊》,2(南京,出版年月不詳),頁17-19。
    173.〈粵省約束女職員服裝〉,《婦女共鳴》,2:7(南京,1933年8月),頁12-13。
    174.〈福建省婦女提倡國貨委員會章程〉,《婦女與國貨》,1(福建,1935.3),頁25-27。
    175.〈福建省婦女提倡國貨委員會第一次委員談話會〉(1935.2.23),《婦女與國貨》,2(福建,1935.4),頁9-10。
    176.〈調查統計工作〉,《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頁38-40。
    177.〈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大綱〉,《新運導報》,17(重慶,1938.8),頁49-50。
    178.〈蔣委員長取締婦女奇裝異服〉,《女鐸》,23:3、4(上海,1934.8-9),頁88-89。
    179.〈戰地服務組工作之開展〉,《婦女新運》,創刊號(重慶,1938.12),頁48-53。
    180.〈戰地服務組三月來的工作──民國三十年一月至三月〉,《新運婦女》,3:1(重慶,1941.3),頁51。
    181.〈戰時兒童保育會工作一年〉,《婦女新運》,4:7(重慶,1942.7),頁26。
    182.〈戰地服務統計圖〉,《婦女新運》6:7(重慶,1944.7),附圖32。
    183.〈蘿蔔的功用〉,《婦女新生活月刊》,2(南京,出版年月不詳),頁39。
    184.《司法公報》,3、5、7、8、12期。
    185.《內政公報》,1:1、2:8、9:12。
    六、報紙
    1.《大公報》(天津),1931、1934年。
    2.《中央日報》(南京),1931、1934-1936年。
    3.《中央日報》(重慶),1939-1944年。
    4.《中央、掃蕩聯合版》(重慶),1943年。
    5.《申報》(上海),1919-1920、1928、1934年。
    6.《民國日報》(上海),1924年。
    7.《民國日報》(廣州),1924-1926年。
    8.《民國日報》(漢口),1927年。
    9.《世界日報》(北平),1934年。
    10.《益世報》(天津),1934年。
    11.《時報》(上海),1934年。
    12.《商務報》(重慶),1944年。
    七、英文書目
    (一)專書
    1.Glosser, Susan, Chinese Visions 0f Family and State, 1915-1953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2.Croll, Elisabeth, “’The Feminine Mystique’: Guomindang China”, in Feminism and Socialism in China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78).
    (二)期刊論文
    1.Edwards, Louise, ” Policing the Modern Women in Republican China”, in Modern China, Vol.26,No.2, April 2000, pp.115-14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2153015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301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15101.pdf40KbAdobe PDF21177View/Open
    53015102.pdf170KbAdobe PDF21484View/Open
    53015103.pdf68KbAdobe PDF21665View/Open
    53015104.pdf156KbAdobe PDF21242View/Open
    53015105.pdf338KbAdobe PDF23067View/Open
    53015106.pdf907KbAdobe PDF23642View/Open
    53015107.pdf869KbAdobe PDF23047View/Open
    53015108.pdf1120KbAdobe PDF26390View/Open
    53015109.pdf210KbAdobe PDF21438View/Open
    53015110.pdf284KbAdobe PDF28163View/Open
    53015111.pdf258KbAdobe PDF224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