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45758      Online Users : 5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宗教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4986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67


    Title: 《卓瑪玉埵:度母破障》儀軌譯註及研究
    The Annotation and study on Tara Overcoming Obstacles Sadhana(sGrol ma g-yul bzlog)
    Authors: 施又仁
    Shih, Eugene
    Contributors: 許明銀
    許明銀

    施又仁
    Shih, Eugene
    Keywords: 度母
    西藏佛教
    度母破障
    金剛乘儀式
    密續
    儀軌
    Tara
    Sadhana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9 11:38:05 (UTC+8)
    Abstract: 佛教信仰中,儀軌是一種普遍性與多元性兼具的文本。近年來有關印藏佛教研究隨著國內學術環境及相關經典語文的學習人口增加,各種對於教義研究和譯註以及儀式觀察的論文乃至相關期刊,專書的數量與日俱增。但就成果而言,大部分作經典文本和哲學思想的學者對於儀式並興趣缺缺;同樣的從事儀式的研究學者或許不乏經典語言解讀能力,從人類學角度出發的田野調查和社會學觀點文章比比皆是,但是絕大多數是關注在儀軌的展演性和社會功能。
      
       美國學者麥爾福‧史拜羅(Melford E. Spiro) 指出,雖然佛經的教義,讓我們質疑自己對大多數的宗教所抱持的觀念是否正確,甚至質疑對人類本性的看法是否正確,但現代研究佛教信仰和儀式的人類學家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學者,除了少數特例外,大都忽略了信仰和儀式的經典根源(即規範性的根源),而且由於前者與後者幾乎沒有相近之處,因此,鮮少有人去釐清佛教的教義疑問。(Spiro.1996:36~37)
      
       此點殊為可惜,因為佛教乃具有深遠歷史根源的宗教,並非現在佛教徒所創立的。信仰的歷史根源(即佛經教義),有些成為信徒的信仰(或迷信);而某些部分教義,甚至是較核心的教義,則被信徒忽視或是排拒;更有一些教義則被非規範性及反規範性的信仰同化,而且使這些非規範性及反規範性的信仰也被合理化了。因此除非研究者了解宗教信仰者和規範性宗教教義層面及造成前述三種關係的動機和其認知的基礎,否則將難以真正了解宗教理念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Melford表示其研究嘗試要彌補經典學術研究與人類學田野調查間的差距。因為前者強調佛教的獨特性,而後者則想研究佛教置諸跨文化領域裡所呈現的多元化樣貌。這兩者各自強調之處雖然都有某程度的正確性,但分別探討時,也可能會造成誤導。

    而作者使用《卓瑪玉埵:度母破障》做為研究主體,除了本法乃台灣西藏佛教信仰圈多年來在教義養成發展之外普遍舉行的儀式,儀式中包含了豐富的韻文禱詞、唱腔、法器使用、壇場布置、彩線、穀物食子、禳災祈福的法事、替身贖命儀軌等等。
    Reference: 工具書:
    1.張怡蓀編《藏漢大辭典》北京版。民族出版社1999.12。
    2.高觀廬編《實用佛學辭典》,老古文化1986年再版。
    中文專書:
    1. 麥爾福‧史拜羅(Melford E. Spiro),香光書鄉編譯組譯,<佛教與社會::一個大傳統並
    其在緬甸的變遷>,(嘉義:財團法人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附設香光書鄉出版社,民國
    95年)。
    2. 土觀羅桑却吉尼瑪著,劉立千譯《宗派源流》福智之聲出版社,民94年2月。
    3. 平川彰,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初版,民91)
    4. 栂尾祥雲,《曼荼羅の研究》第一<曼荼羅通說>
    5. 宗喀巴,法尊譯,《密宗道次第廣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6. 法護譯,《噶當四尊識語》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2002.10.15。
    7. 法護譯,《白度母如意輪長壽導引月河實修攝要‧付予無死甘露吉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3年10月初版。
    8. 法護漢譯;指導者:仙多祖古仁波切《喀什米爾班智達釋迦室利傳規之綠度母成就法》
    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出版2003.10。
    9. 河合隼雄,鄭福明、王求是譯,《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2004。
    10.羅伯特‧比爾(Robert Beer)著,向紅笳譯《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The hand book of
    Tibetan Buddhist Symbols,時報文化出版。2007.9.17
    11.盧冠誌,〈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他耶傳記〉;《無死之歌─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集》,
    台北:寶鬘印經會,1996。
    12.圖敦耶喜喇嘛開示,釋妙喜恭譯《密乘入門》Introduction to Tantra:The Transformation
    of Desire/菩提心文化2005年8月。
    13.許明銀著,《西藏佛教史》(改訂增補版)佛哲書舍2006年10月初版。
    14.貝瑪仁增仁波切著,《世界心精華寶─札昂林巴大伏藏師的傳奇與教法》;橡樹
    林文化2009.1
    英文專書:
    1. Stephan Beyer : Magic and Ritual in Tibet-The Cult of Tara 1973 by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print:Delhi,1996,2001
    2.Garje Khamtrul Rinpoche : Memories of Lost and Hidden Land-The Life Story of Garje Khamtrul Rinpoche噶傑康楚仁波切自傳。Lozang Zopa藏譯英2009年寺院自行出版
    學術論文及期刊:
    1. 張昆晟,政大民族所論文《源自非佛教系統的藏族神靈信仰觀念研究:以寧瑪派常用祈祀典
    籍作為介質依據之探討》,民96
    2.喇嘛滇津於石碇達香寺講授《度母二資糧心要儀軌》之補充內容;確吉蔣措翻譯、《利生法
    訊》78期。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5156007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6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0701.pdf16769KbAdobe PDF21276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