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一、書籍及研究報告(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王文宇,《公司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8月。 2.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社,2003年1月。 3.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2000年12月。 4.林國全,《證券交易法之研究》,元照出版,2000年9月。 5.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2008年1月。 6.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2007年11月。 7.洪貴叁,《關係企業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1999年3月。 8.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社,2006年8月。 9.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 》,元照出版,2007年10月。 10.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元照出版,2001年11月。 11.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2003年3月。 12.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2009年10月。 13.劉連煜,《現在公司法》,新學林出版社,2007年2月。 14.葉銀華、李存修,《健全台灣公司治理機制-從台灣出發》,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準則委員會研究計畫報告,2003年4月。 二、期刊文章(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丁克華,〈「非常規交易」之簡介〉,《財稅人員進修月刊》第105期,1991年4月 2.王文宇,〈法律移植的契機與挑戰-以公司法的受託、注意與忠實義務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3.王文宇,〈論董事會、常董會與委員會之權責劃分〉,《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2005年8月。 4.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與類型〉,《政大法學評論第》第66期,2001年6月。 5.王志誠,〈「我國公司治理之實務發展及檢討—以並列制經營機關之改革為中心」〉,《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2005年8月。 6.王志誠,〈公司負責人之概念與地位〉,《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 7.任書沁、林佳慧、陳冠潔、黃湘榆,〈公平原則在董事自我交易中的適用-從Weinberger v. UOP, Inc.一案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8.李禮仲,〈美國公司法上「經營判斷原則」之法律效果與判例〉,《民事法學新思維之開展》,元照出版,2008 年5 月。 9.林國全,〈董事會決議成立要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8期,2005年3月。 10.林國全,〈董事禁業禁止規範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 11.林國全,〈股東會決議解任董監事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 12.林仁光,〈論公開發行公司取得處分資產之規範¬-由防範掏空資產與利益輸送出發〉,《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2005年8月。 13.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法為範圍〉,「企業經營者與投資人保護」學術研討會,2006年12月15日。 14.林建良、李韋誠、黃郁嵐、劉怡婷、劉懿德,〈米老鼠的陰影-由迪士尼案看董事之注意義務〉,《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15.沈瑞畿、林維徳,〈我國關係人交易行為規範與財務報表表達之研究〉,《今日會計》第93期,2003年12月。 16.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第33期,2005年6月。 17.陳錦隆,〈新修正公司法董事忠實義務解析(一)〉,《會計研究月刊》第200期,2002年。 18.陳錦隆,〈美國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寰瀛法訓》第10期,2002年9月。 19.陳錦隆,〈美國法上董事「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2〉,《會計研究月刊》第195期,2002年。 20.陳錦隆,〈美國法上董事「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3〉,《會計研究月刊》第196期,2002年。 21.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第38期,2002年9月。 22.黃銘傑,〈經營者支配與股東支配外的第三條路-公司治理對未來公司法制革新之啟示〉,《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革心》,2006年9月。 23.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第205期,2005年2月。 24.黃銘傑,〈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論〉,《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元照出版,2001年。 25.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特刊,2007年12月。 26.葉銀華、蘇裕惠、柯承恩、李徳冠,〈公司治理機制對於關係人交易的影響〉,《證券市場發展》第60期,2004年1月。 27.楊德庸,〈「銀行法」關係人交易限制之比較與檢討〉,《基層金融第》37期,1996年9月。 28.劉連煜,〈超越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原則〉,《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 》,三民書局,1995年1月。 29.劉連煜,〈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及其實務運用〉,《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元照出版,2002年5月。 30.劉連煜,〈公司經營者之裁量權與公司社會責任-「其他利害關係人條款」之檢討〉,《公司監控與空司社會責任》,五南出版,1995年9月。 31.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 期,1997 年7 月。 32.劉連煜,〈公司利益輸送之法律防制〉,《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5月。 33.劉連煜,〈公司合併態樣與不同意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 34.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 期,2004 年3 月。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林怡伸,《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董事責任之避風港?》,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2.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3.郭心瑛,《董事義務之類型化》,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4.陳盈錦,《公司利益輸送刑事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5.陳介山,《論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6.黃司熒,《控制股東之義務建立及管控手段》,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7.魏子凱,《控制股東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龐元琪,《控制股東地位的形成與規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林明謙,《股權結構、董事組成對大股東介入股市行為影響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英文部分 一、書籍 1.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St.Paul,Minn.,American Law Institute Publishers,1994. 2.Robert Clark, Corporate Law, New York, Little Brown, 1986. 3.Alan R. Palmite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New York, Aspen Publishers, Inc., 2006. 4.Adolf A. Berle, JR. & Gardiner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Williams S. Hein & Co., Inc. Reprint Edition, 1982. 二、期刊文章 1.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2.Kerry Shannon Burke, Regul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the Market: Comparing the Approach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27 J. Corp. L. 341(2002). 3.Stephen M. Bainbridge, Star Lopez & Benjamin Oklan, The Convergence of Good Faith and Oversight, 55 UCLALR 559(2008). 4.Daniel Attenborough, The Company Law Reform Bill: An Analysis of Directors` Duties 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Company, Comp. Law. 2006, 27(6) , 162-169(2006). 5.Saleem Sheikh, Company Law Reform: Part 1, ICCLR 2006, 17(1)), 13-21(2006). 6.Demetra Arsalidou, Shareholder Primacy in Cl.173 0f The Company Law Bill 2006, Comp. Law. 2007, 28(3), 67-69(2007). 7.David J. Brown, When Opportunity Knocks: An Analysis of The Brudney and Clark and Ali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posals for Deciding Corporate Opportunity Claims, J. Corp. L. 255, (1986). 8.Constance Frisby Fain, Corporate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18 U. Ark. Little Rock L.J. 417, (1996). 9.Charles Hansen, The Duty Of Car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ject, 48 Bus. Law. 1355,(1993). 10.Melvin Aron Eisenberg , Self-Interested Transactions In Corporate Law, 13 J. Corp. L. 997, (1988). 11.Melvin Aron Eisenberg, The Divergence Of Standards Of Conduct And Standards Of Review In Corporate Law, 62 Fordham L. REV. 437,(1993). 12.William T. Allen, Jack B. Jacobs & Leo E, Strine, Jr., Functions Over Form: A Reassessment of Standard of Review in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26 DEL. J. CORP. L. 859, (2001). 13.Alison Grey Anderson, Conflicts of Interests: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Corporate Structure, 25 UCLA L. REV.738,(1977). 14.Ronald J. Gilson and Jeffrey N. Gordon,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 152 U. Pa. L. Rev., 785, (2003). 15.Yeh, Y. H. and T. Woidtke, Commitment or Entrenchmen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Board Composition, 29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857, (2005). 16.Gerard Hertig And Hideki Kand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In Reinier R. Kraakman, The anatomy of corporate law:a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