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07
|
Title: | 求職勞工個人資訊揭露合法性與範圍之研究-以隱私權理論實踐為中心 A study on legality and scope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job candidates:Focusing on practice of privacy rights theory |
Authors: | 傅煒程 Fu, Wei Cheng |
Contributors: | 黃程貫 Hwang, Cheng Guan 傅煒程 Fu, Wei Cheng |
Keywords: | 隱私權 個人資訊 求職者 勞工 privacy rightspersonal information job candidate labor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0-12-08 17:29:43 (UTC+8) |
Abstract: | 勞工於求職過程中,經常面臨雇主要求其必須揭露個人資訊之情形。為使自己能更順利獲得錄取,勞工通常僅能放棄其個人資訊自主的權利而同意揭露。因此,在取得個人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今日,如何在求職過程中兼顧勞工的隱私權以及雇主錄用合適員工的經濟利益,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問題。 本文將先就雇主所要求勞工揭露個人資訊的類型與目的以及因為揭露個人資訊而可能發生的爭議等議題,加以分析。另外,本文將剖析隱私權的發展過程,並藉此進一步瞭解保障隱私權的目的。此外,亦透過國內外法制與司法實務的介紹,以理解平衡勞工與雇主二者之間權利發展之趨勢。最後本文將從介紹資訊移轉模式與反思法理論內涵,論述國家應如何落實建構程序性保障,使求職勞工於揭露個人資訊時,能夠平等地與雇主充分、實質地溝通其揭露個人資訊的目的、範圍與其他權利義務關係。 Employers usually ask job candidates disclose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before they receive offers of employment. Labor who confront the ask from employers often aband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utonomy and accept to disclose just for increasing opportunity of being employe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labor privacy rights and employer business benefit to employ somebody fit workplace in society that technologies of access information develop rapidly.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information that employers need during preemployment, researches why employers need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andidates and what disputes are caused probably. The article analyzes development of Privacy Rights theory and purpose of protecting Privacy Rights.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tendency toward balancing rights of labor and employers by introducing legal institutions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Taiwan and foreign country. Finally, the article recommends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the procedure to promote employers communicating with job candidates for purpose, scope and othe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disclo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by introducing information-shifting model and reflexive law theory. |
Reference: | 一、國內參考文獻與資料 (一)中文書籍(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初版,元照,2000。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二)-特殊侵權行為,初版,三民,2006年3月。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 增訂版,三民, 2003年10月。 王麗玉,我國僱用人責任與英美髮上代理人侵權本人代位責任,收錄於融整法學的經驗與見證-邱聰智 張昌邦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初版,元照,2006年9月。 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初版,2002年5月。 林振賢,修正勞動基準法釋論,初版,捷太,1999年2月。 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修訂四版,三民,2003年10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三版,元照,2006年9月。 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初版,月旦,1997年。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初版,元照,2000年2月。 李震山,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初版,五南,2000年。 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初版,元照,2004年5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三民,2004年6月。 吳光明,仲裁文化之探討,收錄於新世紀宏觀法學之研究與展望-劉鐵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初版,元照,2008年10月。 洪鎌德,21世紀社會學,初版,揚智,1999年。 洪鎌德,法律社會學,二版,揚智,2001年11月。 約翰•羅斯(John Rawls)著,李少軍等人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初版,2003年11月。 許志雄,人權的概括性保障與新人權-現代憲法論,元照,1999年9月。 高光義,論日本憲法上之隱私權,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初版,月旦,1997年。 孫森焱,民法債偏總論上冊,三民,修訂版,2005年12月。 陳慈陽,憲法學,初版,元照,2004年。 陳猷龍,民法債篇總論,四版,五南,2005年10月。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五版,三民,2008年10月。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初版,2001年3月。 黃程貫,勞動法,二版,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2月。 黃程貫等人,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1版,新學林,2005年5月。 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增訂版,三民,1997年9月。 理察.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著,蔣兆康譯,商務,法律的經濟分析(上)(下),1997年6月。 理察.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著,朱蘇力 譯,正義/司法的經濟學,初版,元照,2002年11月,頁239。 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初版,三民,2003年1月。 詹森林,德國勞工法上僱主對於求職者之詢問權,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初版,翰蘆,2001年 焦興鎧,勞工法論叢(二),初版,元照,2001年。 勞倫斯 S.克雷曼(Lawrence S. Kleiman)著,劉秀娟 湯志安譯,人力資源管理-取得競爭優勢之利器,揚智,初版,1999年3月。 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初版,月旦,1997年12月。 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二版,元照,2004年10月。 葉俊榮 雷文玫 楊秀儀 牛惠之 張文貞,天平上的基因-民為貴 Gene為輕,元照,初版,2006年7月。 蓋瑞•戴斯勒(Gary Dessler)著,李茂興 譯,人事管理,初版,曉園,1992年4月。 蓋瑞•戴斯勒(Gary Dessler) 著,方世榮 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初版,華泰,2001年8月。 趙其文,人力資源管理-理論 策略 方法 例證,初版,華泰,2002年6月。 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初版,元照,2004年5月。 謝哲勝等,法律經濟學,初版,五南,2007年5月。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月旦,1995年1月。 魏千峰,勞動基準法上之勞工,收錄於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初版,元照,1998年9月。 (二)中文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郁琦,資訊時代隱私權理論基礎初探,世新法學,1期,2004年5月,頁283-305。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96期,2007年7月,頁29-33。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97期,2007年8月,頁27-51。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14期,2004年,頁35-82。 李建良,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雜誌,153期,2008年2月,頁185-207。 李昂杰,德國DNA採樣規範修正草案之簡析,科技法律透析,2002年9月,14卷9期,頁19-23。 林佳和,大量解僱勞工保護的法政策選擇-行政權的管制介入與協商機制的雙重核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大量解僱勞工保護研討會」論文,2003年7月31日。 林佳和,台灣勞動爭議的行政調解-國家性認知、勞動法貫徹困局與ADR本質的微妙既緊張關係,月旦法學,173期,2009年10月,頁79-102。 林安邦,德國「資訊自主權」之概念在我國法律上之應用,公民訓育學報,12期,2002年7月,頁109-121。 林素鳳,日本現行個人資訊保護法制初探,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0期,2005年3月,頁35-65。 林素鳳,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之展望與課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8期,2003年8月,頁81-101。 林錫堯,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學叢刊,36卷4期,1991年,頁1-18。 邱駿彥,勞動契約訂定階段之相關法律問題,華岡法粹,30期,2003年12月,頁207-237。 范姜真媺,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之立法--基本原則之介紹,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期,2003年11月,頁45-74。 洪鎌德,從反思法到自生法--屠布涅法律社會學之解析,41卷3期,2002年5月,頁1-43。 陳秀峰,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以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成大法學,4期,2002年12月,頁71-123。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2000年12,頁297-341。 黃程貫,德國勞動法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29卷1期,2003年7月,頁69-94。 黃程貫,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月旦法學,100期,2003年9月,頁91-106。 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9期,2003年7月,頁64-73。 張凱娜,著作權限制的法律經濟分析,月旦民商法雜誌,15期,2007年3月,頁76-90。 張憲政,勞資爭議仲裁制度中仲裁者的資格與條件,勞工行政,147期,2000年7月,頁54-59。 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律師雜誌,233期,1999年2月,頁30-40。 焦興鎧,工作場所基因檢測在美國所引起之勞動法爭議,法制論叢,40期,2007年7月,頁1-37。 焦興鎧,論美國推動積極行動方案以消弭就業歧視問題之努力,長庚人文社會學 報,2卷1期,2009年,頁53-99。 焦興鎧,建構有效的勞資爭議處理機制-論美國相關制度所能提供之啟示,勞工行政,134期,1999年6月,頁35-40。 程明修,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3)--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19期,2003年7月,頁1-9。 程法彰,中美間對於基於僱用關係中之雇員隱私權的探討,法令月刊,56卷,10期,2005年10月,頁5-11。 馮震宇,企業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85期,2002年6月。 劉士豪,網路資訊社會勞工人格權的保護,政大勞動學報,12期,2002年7月,頁187-218。 劉定基,資訊時代的職場隱私權保護--以臺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字第一三九號判決為中心,律師雜誌,307 期,2005年4月,頁52-64。 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46期,2006年8月,頁40-50。 劉靜怡,隱私權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50期,2006年12月,頁39-49。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45期,88年2月。 鄭津津,我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現況與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6期,2002年,頁65-104。 謝祥揚,論「資訊隱私權」,東吳法研論集,3期,2007年4月,頁123-156。 (三)學位論文 何建志,基因歧視與法律對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何耀庭,員工甄選工具效標關聯效度驗證之研究─以 A 電子公司員工為實證樣本,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林孟玲,就業基因歧視防止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政緯,美國禁止身心障礙就業歧視制度之研究-兼論對我國制度建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林佳和,勞動關係去管制的憲法界限以德國法為中心之國家學嘗試,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金仲明,不動產仲介紛爭處理機制之研究-以屠布涅的反思法理論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洪毓良,求職過程中使用基因資訊之正當性—僱用差別待遇之防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所,2003年。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義德,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研究-以日本與我國之「不利益待遇」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7年。 段美玉,台灣市面販售用於人事甄選之心理測驗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柏宇,美國最高法院處理就業上積極行動方案爭議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惠琪,美國禁止身心障礙歧視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未來之發展,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頁48。 殷玉龍,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以刑法第315 條之1 及第315 條之2 規定為重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盧中玲,反就業歧視法理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育雯,資訊社會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四)法院判決 最高法院十八年上字第二0四一號判例 最高法院十九年上字第三0二五3025號判例 最高法院二十年上字第五六八號判例 最高法院七十六年台上字第二0一一號判決 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一四0號判決 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台上字第一二七六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度勞上易字第一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二年度重勞上字第六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三年度勞上易字第一一0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四年度勞上易字第四六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五年勞上字第八八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重勞上字第二十三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三三四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七年勞上字第一七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八十九年度重訴字第三十五號民事判決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八十九年勞小上字第二號民事裁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八十九年度竹勞小字第四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一年度勞訴字第一三九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勞簡上字第九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三年度小上字第七八號民事判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九十四年勞訴字第二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六年度訴字第六六二五號民事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簡字第四九八號判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八六四號判決 (五)行政機關函釋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民國 88 年 6 月 11 日(88) 台勞職業 字第 025548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 94 年8 月 8 日勞動 3 字第 0940043595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 93 年 11 月 11 日勞職業 字第 0930204733 號 臺北縣政府民國 93 年 11 月 23 日北府勞福 字第 0930772776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 95 年6 月 19 日勞職業 字第 0950028879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 96 年 3 月 15 日勞安3字第0960064040號 二、國外參考文獻 (一)外文書籍 Allen, Robin, QC and Crasnow, Rachel , Employment Law And Human Right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Blanpain, Roger, Labour Law,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1. Davis , Frederick, What Do We Mean By "Right to Privacy"?, 4 S.D.L.REV, 1959. Finkin, Matthew W., Privacy in Employment Law, Washington, D.C :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2003. Finkin, Matthew W. and Goldman, Alvin L. and Summers, Clyde W.,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Individual Employee, Untied States of America, 1996. Geest, Gerrit de and Siegers, Jacques J. and Bergh, Roger van den, Law And Economics And The Labour Market, Cheltenham, Glos, U.K. ;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1999. Goldberg. Menachem, ed by Roger Blanpain, Privacy of The Employee As A Human Rights-Labour Law,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1., at 176. Law Society of Ireland, Discrimination Law : Professional Practice Guide, London : Cavendish, 2005. Painter, Richard W. and Holmes, Ann E.M. , Cases And Materials On Employment Law,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layer, Mack A.,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St. Paul, Minn. : West, 1988. Rothstein, Mark A. and Craver, Charles B. and Schroeder, Elinor P. and Shoben, Elaine W., Employment Law, St. Paul, Minn. : West, 1999. Trowers and Hamlins, European Employment Law, London : Pitman Publishing, 1992. Wasserstrom ,Richard A., Privacy: Some Argument and Assumptions. ,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of Privacy: An Ant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4. Westin, Alan F., Privacy and Freedom, New York: Atheneum, 1967. (二)外文期刊 Befort, Stephen F., PreEmployment-Screening And Investigation: Navigating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14 Hofstra Labor Law Journal, 365-422(1997). Black, Kimberli R., Personality Screening in Employment, 32 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 69-124 (1994). Blanck, Peter. and Adya, Meera. and Myhill, William N. and Samant, Deepti. and Chen, Pei-Chun, 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wenty-Five Years Back And Ahead, 25Law and Inequality: A 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 323-353(2007). Blanck, Peter David. and Marti, Mollie Weighner, Attitudes, Behavior And The Employment Provisions Of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42 Villanova Law Review 345-406(1997). Boehmer, Robert G., Artificial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Of Employees The Fine Line Dividing :The Prudently Managed Enterprise From The Modern Sweatshop, 41 DePaul Law Review, 739-819(1992). Byrnside, Ian., Six Clicks Of Separation: The Legal Ramifications Of Employers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o Research Applicants, 10 Vanderbilt Journal of Entertainment and Technology Law, 445-477(2008). Castagnet, Marisa., A. Preemployment Drug Testing, As Part Of A Required Medical Examination, Is Valid Under Both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And The California Constitution, Whereas Prepromotional Drug Screening Is Unconstitutional Udner The Fourth Amendment`s Reasonableness Clause: Loder V. City Of Glendale, 25 Pepperdine Law Review , 204-223(1997). Chin, Ching Wah., Protecting Employees And Neglecting Technology Assessment: The Employee Polygraph Protection Act Of 1988, 55 Brooklyn Law Review, 1315-1358(1990). Davidson, John Edward., Reconciling The Tension Between Employer Liability And Employee Privacy, 8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Civil Rights Law Journal, 145-196(1997). Deyerle, Kristie A., Genetic Testing In The Workplace: Employer Dream, Employee Nightmare--Legislative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18 Comparative Labor Law Journal, 547-598(1997). Dorf , Michael C., Review Essay The Domain Of Reflexive Law, 103 Columbia Law Review, 384-402(2003). Florencio, Patrik S. and Ramanathan, Erik D. , Secret Code: the Need for Enhanced Privacy Prot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o Preven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Genetic and Health Information, 39 Osgoode Hall Law Journal, 77-116(2001). Gavison, Ruth., 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Law, 89 Yale Law Journal, 421-471(1980). Hudock, Michael J., Behind The Hysteria Of Compulsory Drug Screening In Employment: Urinalysis Can Be A Legitimate Tool For Helping Resolve The Nation`s Drug Problem If Competing Interests Of Employer And Employee Are Equitably Balanced, 25 Duquesne Law Review, 597-95(1987). Hoffman, Sharona., Preplacement Examinations And Job-Relatedness: How To Enhance Privacy And Diminish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49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 Review, 517-592(2001). Kim, Pauline T., Privacy Rights, Public Policy, And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57 Ohio State Law Journal, 671-730(1996). Kalven, Harry Jr., Privacy in Tort Law--Were Warren and Brandeis Wrong?, 31 Law & Contemp.Probs, 1966. Lorenz, Eva., Predictive Testing In The Workplace Could The German Model Serve As A Blueprint For Uniform Legis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7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 487-527(2006). Pincus, Laura B. and Trotter, Clayton, The Disparit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Employee Privacy Protections: A Call For Legitimate Privacy Rights For Private Sector Workers, 33 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 51-89(1995). Rector, Anne M., Use And Abuse Of Urinalysis Testing In The Workplace: A Proposal For Federal Legislation Limiting Drug Screening, 35 Emory Law Journal, 1011-1071(1986). Rothstein, Mark A., Employee Selection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To Occupational Illness, 81 Michigan Law Review, 1379-1496(1983). Reuben , Richard C., Democracy and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s Design and the New Workplace,10 Harvard Negotion L., 101-156(2005). Stein, Michael Ashley.,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Disability Accommodations, 53 Duke Law Journal, 79-190(2003). Smith, Victor H., To Test Or Not To Test: Is That The Question? Urinalysis Substance Screening Of At Will Employees, 14 William Mitchell Law Review, 393-441(1988). Schoenbaum, Naomi, Its Time That You Know The Shortcomings Of Ignorance As Fairness In Employment Law And The Need For An Information Shifting Model, 30 Harvard Journal of Law & Gender, 99-149(2007). Teubner, Gunther., Substantive and Reflexive Elements in Modern Law, 17 Law and Society Review, 239-85 (1983). Taube, Ruth Silver., Drug Testing Is Preemption The Answer?, 33 Santa Clara Law Review, 657-700(1993). Thomson, Judith J., The Right to Privacy, 4 PHIL. & PUB. AFF., 295-314(1975). Teubner, Gunther, Substantive And Reflexive Elements In Modern Law, 17 Law & Society Review, 239-281(1983). Wilborn, S. Elizabeth, Revisiting The 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Employee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 32 Georgia Law Review, 825-887(1998).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5961107 9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107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10701.pdf | 12375Kb | Adobe PDF2 | 2473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