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3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291274      Online Users : 8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318


    Title: 從國家安全觀點探討我國全民國防與軍備發展
    A study of the ROC`s all-out defense and armament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national security viewpoint
    Authors: 李永寧
    Contributors: 邱坤玄
    李永寧
    Keywords: 國家安全
    全民國防
    軍備
    國防工業
    動員
    National Security
    All -out Defense
    Preparedness/ Armament
    Defense Industry
    Mobilization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8 02:04:57 (UTC+8)
    Abstract: 任何國家在面對安全威脅時,其關鍵在於強盛的國防軍力,現代戰爭已由「單純武力戰」轉為「全民總體戰」,而且台海一旦發生戰事,其作戰縱深短淺,已沒有前方和後方的分別,囿於國際情勢使武器外購受限,國防工業發展成為關鍵因素,我們應發展「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國防武力,並建立全民國防理念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運用軍民一體的力量,共同來防衛我們的國土。本文將從「綜合性安全」的角度,以文獻分析法,透過國家安全的觀點,探討我國全民國防的建構、運用與軍備發展,並從中華民國國家安全遭受的威脅及全民防衛動員與軍備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探討「全民國防」與「軍備發展」之涵義與重要性,並區分政策面、執行面兩個構面加以說明。在「政策面」的層次分析在「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的基礎上,闡述「全民國防的理念」與「軍備發展」;在「執行面」上,則針對塑造軍民共用之「國防工業發展」,以為「全民國防軍備體系」之實行方向等,說明全民國防與軍備發展的關係。俾整合全國產、學、研資源,推動國防和民生合一,釋出國防科技轉為民用,並藉由民生產業技術的提升,戰時能支持國防的需求,支援軍事作戰。達成「平時國防支持經建」、「戰時經建支持國防」的國家戰略目標。
    First of all whenever a country faces a threat security, the decisive point relies on the strength of its national power. This critical element has evolved over time from tangible arms forces into spiritual “All -out Defense”. Secondly due to our country’s long and narrow geography , as long as hostility breaks out across the straits, short battlefield depth makes no distinct from the area to frontline. Furthermore our foreign procurement for military we apons is subject to th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Apparently “small but precise and strong” defense capability and All-out Defense Mechanism should be more suitable as the determining guidelines towards our defense industry. This study aims for the upcoming threats and challenges when it comes to our national security and is divided into 2 aspects: policy guidance and execution. 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ll-out Defense and Mobilization Law and sets forth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military preparedness. The latter direct at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ll -out defense and armament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we hope to consolidate efforts of the private sectors to develop defense 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public and civilian assets can be merged into a single whole; such combination can prompt the private sectors to support military missions in wartime and vice versa.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肇強。軍事戰略。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 年12 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 年12 月。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丘吉鶴、卜正球、黃宏光。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1 年12 月。
    丘昌泰。災難管理學。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 年。
    江佃謙介。世界紛爭日本防衛。東京:PHP 出版社,1999 年。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9 年海巡白皮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 年4 月。
    克勞塞維茲原著,鈕先鐘譯。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年。
    李英明。重構兩岸與世界圖像。臺北市:生智出版社,2002 年11 月。
    李德哈達原著,紐先鍾譯,戰略論。臺北:軍事譯粹社,民國74 年8 月。
    汪士淳等員。第一時間。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0 年。
    林正義。國防部八十八年度委託研究報告–如何落實全民國防。臺北:國防部,民國88 年5 月。
    林哲夫。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年11 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6 年。
    邱志祥等。建立固若磐石的國防─軍備整備觀點。桃園:國防大學,2009年9 月。
    姚國章。日本災害管理體系:研究與借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 月。
    政戰學校。心理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編,民國89 年。
    政戰學校編。從政治作戰構面析論美伊戰爭。臺北:政戰學校,民國92 年8 月。
    徐明善、方永綱主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8 月。
    息曙光。世界戰略大格局。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 年9 月。
    紐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年11 月。
    翁明賢。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臺北:新世紀智庫論壇,2003 年3 月。
    馬漢原著,蔡鴻斡、田常吉譯。海軍戰略。壹北:商務印書館,1994 年。
    國安會。2006 年國家安全報告。臺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 年5 月。
    國防部。國軍計畫預算制度—軍事戰略計畫作為手冊。臺北:國防部,96年6 月。
    國防部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反三戰系列之三--中共對臺法律戰。臺北:國防部,民國95 年4 月。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81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89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91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93 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編印,民國95 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民國98 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民國98 年。
    國防部編。國軍作戰指揮機制之研究。臺北:國防部,民國90 年6 月。
    國防部編。國軍軍語辭典92 年修訂本。臺北:國防部,民國93 年3 月。
    國家總動員委員會。美國國家安全管理學概論。臺北:國家總動員委員會,民國59 年4 月。
    張亞中。廿一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1 年4 月。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年。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高中軍訓。臺北市:幼獅文化公司,1988 年1 月。
    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臺北:五南書局,2009 年9 月。
    莫大華。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年。
    許江瑞、方寧,國防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 年3 月。
    許惠祐。臺灣海洋。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5 年8 月。
    陳以鋒。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赴美研習核生化反恐應變體系與災防體系結合整備案。臺北:內政部消防署,97 年6 月。
    陳必照、林正義、楊志恆等著。台灣的國防安全。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 年。
    陳明通等。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出版社,2005 年11 月。
    陳福成。防衛大臺灣:台海安全與三軍戰略大佈局。臺北市:金臺灣出版社,民國87 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情治單位的弔詭。臺北市:幼獅文化出版社,民國87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臺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9 年3 月。
    彭光謙。軍事戰略概述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年。
    曾章瑞主編。廿一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1 年4 月。
    程寶山主編。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 年9 月。
    馮昭奎、林昶。中日關係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 年4 月。
    賈英富。國家安全新思維。臺北:領航出版,1999 年5 月。
    劉書升、張亞才、劉軍。信息化條件下非線式、非對稱、非接觸作戰指揮探要。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 年4 月。
    劉慶祥。國家發展與國軍使命。臺北:軍管部編,民國90 年9 月。
    韓振華主編。我國南諸島史料匯編。北京:東方出版社,l988 年。
    羅慶生。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 年8 月。
    譚傳毅。戰爭與國防。臺北:時英出版社,1998 年。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出版社,民國92 年。
    (二)中文譯著
    Brown, Harold. 1983. Thinking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Defense and Foreign Policy in a Dangerous World.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國防白皮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 年7 月。
    David Shambaugh 著,高一中譯。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 年4 月。
    Dennis M. Drew, Donald M. Snow 原著,王輝青等譯。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年。
    Douglas J. Murray and Paul R. Viotti 原著,史政編譯局譯。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 年。
    Frederic S. Pearson& J. Martin Rochester 原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臺北:五南書局,1991 年。
    Richard J. Ellings 編,國防史政編譯室編譯。2001-02 戰略亞洲:權利與目的。臺北:國防史政編譯室,民國91 年7 月。
    William J. Perry & Ashton B. Carter 原著,許綬南譯。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9 年7 月。
    布魯斯•華特森等(Bruce W. Watson)原著,楊金柱譯。波灣戰爭的教訓。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年3 月1 日。
    克勞塞維茲原著,鈕先鍾譯。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年。
    浦野起央原著。南海諸島國際紛爭史。東京:刀水書房,1997 年。
    魯登道夫(Eric Friedrich W. Ludendorff)原著,戴耀夫譯。總體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 年11 月。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原著,徐百齊譯。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 年7 月。
    (三)期刊
    「後勤戰力動員與整合之研究」,陸軍後勤季刊(臺北: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民國94 年7 月,頁32。
    「專業化,效率化—啟動全民防衛動員機制」,青溪雜誌(臺北),第469 期(臺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民國92 年7 月,頁7-10。
    Chris C. Demchak。「小國的國防現代化:以色列、台灣以及未來軍隊的『中庭模式』」。國防政策評論(臺北),第一卷第四期,民國90 年7 月,頁21-25。
    尹華誠,張育英,侯嵇聞。「以科技與創新策略管理之觀點探討軍事科技發展」。空軍學術月刊(臺北),第554-3 期。
    王傳照。「論全民國防的兵役制度」。國防雜誌(桃園),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國95 年1 月,頁102。
    王榮忠。「各國防救災通資指管系統之研究-以地震為例」。陸軍學術月刊(龍潭),第507 期,民國98 年10 月,頁118。
    朱豔芳,「從美軍後勤策略規劃探討國軍革新作為」。聯合後勤季刊(臺北),民國94 年7 月。
    吳孟俊。「從『全民國防教育』論國家安全」。國防雜誌(桃園),第二十四卷第二期,2009 年,頁20。
    沈明室、董遠飛。「從國土防衛作戰析論全民國防教育」。國防雜誌(桃園),第二十三期,2008 年10 月,頁80。
    沈明室、蔡政廷。「影響我國軍事組織與兵力結構規劃因素分析」。國防政策評論(臺北),第四卷第二期,2003-04 年,頁110-132。
    沈明室。「從戰略觀點看陳雲林訪臺的策略與意涵」。國防雜誌(桃園),第二十四卷第一期,2009 年,頁11。
    周建明、王海良。「國家大戰略、國家安全戰略與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4 期,2002 年,頁22。
    張文木。「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2 年第3 期,頁6。
    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臺北),第一卷第二期,1999 年4 月,頁110。
    陳漢華。「軍事武器系統籌建之環境評估與因素分析」。和平論壇(臺北),2003 年7 月,頁3。
    彭錦珍。「論析我國紀德艦採購政策」。復興崗學報(臺北),第83 期,民國94 年,頁223-257。
    黃世鑫。「戰爭、軍備、民主與國家財政預算:轉型正義的困境」。新世紀智庫論壇(臺北),第39 期,2007 年9 月),頁137。
    詹秋貴,「我國國防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產業與管理論壇(臺北),第4 卷,第1 期,2002 年7 月,頁1 -25。.
    廖文中。「美日安保合作對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臺北),第31 卷第11 期,1997 年11 月,頁89-90。
    劉立倫。「軍備體系的整合與發展」。國家政策論壇(臺北),第一卷第三期,民國90 年5 月,頁106。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臺北),第38 卷第2 期,民國88 年2 月,頁24-25。
    劉慶祥。「全民國防與心理防衛」,後備動員軍事學校學術月刊,第69 期,http://past_journal.mnd.gov.tw/後備部學術季刊/mag69/html/1-1.htm
    蔡海璋、程曦華、程芬蘭。「美、俄、中共全民國防教育之比較」。國防雜誌(桃園),第二十三卷第五期,民國97 年6 月,頁101。
    鄭舜元。「從危機管理個案探討『釣魚臺海域衝突』之防範與因應」。陸軍學術雙月刊(桃園),民國97 年10 月,頁10-13。
    謝台喜。「後備軍人教育召集及訓練方式之研究」。軍管部學術半年刊(臺北),第六十三期,民國90 年,頁9。
    謝建東,「發揚忠愛精神,開創嶄新願景」,青溪雜誌(臺北),民國92 年7月,頁11-13。
    譚澤有。「對政治工做作出戰鬥力問題的新解讀」。政工導刊(西安),第5 期,2004 年5 月,頁9。
    蘇進強。「公民投票與國家安全戰略」。新世紀智庫論壇(臺北),第25 期,2004 年3 月,頁119。
    (四)研討會論文
    王高成、羅慶生。「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九十六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6 年8 月10 日。
    王崑義、李黎明。「想像的危機:反恐時代美國的危機建構與臺灣的戰略選擇」,「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
    臺北:2002 年11 月18-19 日。
    吳建德、李明正。「從中共武力威脅型態探討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的變革」。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 年7 月。
    李宗勳。「防救災協力體系之網絡治理與國外經驗」。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9 年。
    李炳友。「九一一事件後『全民國防』理念的新趨勢」。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之剖析。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 年8 月。
    沈明室。「從台澎防衛作戰探論『全民國防教育』」。97 年全民國防教育論文集。臺北:國防部,2007 年12 月。
    林文程。「全民國防的要義及其落實」。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
    高雄:南部地區師管部,民國90 年3 月21 日。
    林文程。「我國在落實全民國防上的挑戰與突破」。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 年7 月。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臺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2 年10 月20 日。
    林正義。「落實居安思危;鞏固國家安全」。2010 年社會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1 年12 月16 日。
    林哲夫。「論明日國家安全之需要」,「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錄。臺北: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民國90 年10 月。
    洪陸訓。「新世紀政治作戰的意義與範圍初探」。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06 年11 月。
    洪陸訓等。「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1 年。
    張中勇。「傳統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之區別」。2001 年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臺北:國家安全局,2002 年。
    張枝成。「強化國防科技體系,促進國防軍備發展」。第七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民國93 年9 月7 日。
    張錫模。「全民防衛機制平戰時功能探討」。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 年2 月。
    莫大華、陳偉華。「第四代戰爭的理論發展與研究議題-以戰略溝通活動為例」。第十二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民國98 年10 月15 日。
    莫大華、陳國亮。「全民國防的意涵—概念、戰略、公民教育與決心」。東吳大學第二屆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2005年12 月1 日。
    陳子平。「『全民國防』意涵演進與『國家安全』」。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之剖析。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 年8 月。
    陳子平。「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
    九十七年全民國防教育論文集。臺北:國防部,2007 年12 月。
    楊志恆。「全民防衛動員在兩岸交流中角色之探討」。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民國90 年5 月23日。
    楊聰榮。「人類安全與南中國海問題: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戰爭預防策略」。
    廿一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臺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1 年4 月。
    廖德智。「群眾性公民防衛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兼論戰爭未來之思考與準備」。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民國90 年。
    韓毓傑。「從法的觀點論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之關係—兼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民國90 年5 月23 日。
    (五)碩博士論文
    劉慶祥。我國政府遷台後國防政策的政經分析。政戰學校,博士論文,民國92 年。
    黃啟賓。我國後備動員事務相關議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 年6 月。
    陳詩武。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 年6 月。
    王銘福。我國派遣軍隊從事災害救援之執行現況與問題改善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 年1 月。
    徐材霖。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全民防衛機制平戰時功能探討。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3 年6 月。
    油朝鵬。縣(市)政府執行災害防救角色與能:以台中縣為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年3 月。
    (六)網路資料
    「從台灣六千億軍備預算案看兩岸形勢」。世界日報。<
    http://www.tangben.com/WYluntan/News/tt0604.htm>(2010 年3 月2 日)
    「熊光楷:協力應對非傳統威脅新挑戰」。新華網。2005 年8 月18 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 - 08/18/content_3372168.htm>(2008 年1 月26 日)。
    Apollo12,「全民防衛動員厚植勝戰能量」,軍事-尖端科技軍武論譠,2008 年12 月30 日。<http://forum.dtmonline.com/leo/cgi -
    bin/printpage.cgi?forum=2&topic=660 >(2010 年3 月2 日)
    大公網。「奧巴馬巧實力對外政策成效幾何?」,<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12/24/_IN-1191881.htm>(2009 年12 月31 日)
    王崑義。「正視中共擴充軍備的戰略意圖」,<http://www.voh.com.tw/981102.htm>(2010 年1 月18 日)
    王崑義。「萬安演習與全民國防」。王崑義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417451.>(2007 年6 月29 日)。
    「台海風雲系列大陸擬加快台海軍事部署,2007 年取絕對優勢」,亞洲時報,2006 年4 月17 日。<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2010 年3 月2 日)
    行政院新聞局。「國防與外交」。<http://info.gio.gov.tw/fp.asp?xItem=19881&ctNode=2841&mp=1 >(2009 年4 月20 日)。
    宋學文。「全民國防確保國安唯一途徑」。青年日報。98 年12 月3 日。<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5&p=38722 >(98 年12 月3 日)。
    邱伯浩。「從國際現勢論全民國防教育」。青年日報。<http://www.youth.com.tw/una/Military/95/06/M95.06.30 -D.htm>(2008 年2 月20 日)。
    海巡署。「提昇軍備維修及技術轉移能力確保國防戰力品質」,<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8107&ctNode=1496&mp=study>(98 年12 月30 日)。
    國防部,「國防部第三五九次例行記者會答詢資料」2005 年9 月27 日。<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9&p=7611 >(2007 年8 月13 日)
    陳建仲。「美國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海峽評論,219 期-2009 年3 月。<http://www.haixiainfo.com.tw/FF/219-7459.html>(2009 年12 月1 日)
    楊志恆。「國家安全戰略的整合與發展」。<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30 -9/no139.htm>(2008 年12 月17 日)。
    董立文。「解析國土安全概念—國土與安全如何銜接?」,國土安全電子季刊,第一卷第一期。<http://cpuweb2.cpu.edu.tw/hsc/asp/>(2007 年10-12 月)
    鄭大誠。「軍備局之定位與建立」,<http://tw.myblog.yahoo.com/jw!0RhCSD.LHwIcZmpXnmtWD_6tdQ/article?mid=19&prev=20&next=18&page=1 >(2006 年3 月18 日)
    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總統參加政府團隊研習營講話」,民國90 年6 月30 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n105295.htm>
    (2005 年12 月11 日)
    (七)報紙週刊
    「李總統勉國軍:提高憂犯意識,落實建軍政策」。青年日報,民國85 年7月10 日,第3 版。
    「伍部長:全民共塑『安全文化』國防願景,以『全民國防的建軍願景』為題專題講演」。青年日報,民國89 年10 月15 日,第3 版。
    「九十年度施政方針:強化國防、外交,推動兩岸對話」。青年日報,民國90 年2 月1 日,第1 版。
    「施行一甲子,國家總動員法將廢止」。中國時報,民國90 年11 月15 日,第6 版。
    「民防體系架構,立院三讀通過」。青年日報,民國90 年12 月7 日,第3版。
    湯曜明。「全民國防的理論與實踐」,青年日報,民國91 年11 月18 日,第3 版。
    王崑義。「實踐全民國防凝聚保衛國家意志」,青年日報,民國91 年11 月18 日,第2 版。
    孔繁定。「全民國防是總體國力綜合表現」,青年日報,民國88 年5 月5 日,第3 版。
    楊孝濚。「萬安整合演練、有利防災應變作為」。青年日報,民國92 年8 月6 日,第2 版。
    趙建中。「整合部門統籌戰力,成立反情報中心」。聯合報,民國92 年8 月8 日。第A15 版。
    湯曜明。「湯部長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國防業務報告』全文」。青年日報,民國92 年10 月9 日,第3 版。
    楊志恆。「強化全民國防、護衛民主自由」,青年日報,民國93 年1 月29日,第2 版。
    廖文中。「國防安全與國家安全戰略密不可分」。青年日報,民國93 年3 月2 日,第2 版。
    王高成。「加強軍備,預防戰爭必要手段」,青年日報,民國93 年6 月8 日,第3 版。
    「大陸民兵訓練升級,防台海生變」。聯合報,民國93 年6 月9 日,第13版。
    「主動防禦,不等於好戰」。聯合報,民國93 年6 月10 日,第15 版。
    許文漢。「從國防專業角度談軍購與公投之爭議」,青年日報,民國93 年6月10 日,第3 版。
    「堅強國防是國家安全最大保障」。青年日報,民國93 年12 月15 日,社論。
    沈明室。「整合全民國防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青年日報,民國95 年3 月26 日,第5 版。
    廖天威。「新加坡全民國防」。青年日報,民國96 年11 月4 日,第4 版。
    鄒景雯、謝文華。「中央失能、八掌溪翻版」,自由時報,民國98 年8 月10日,第7 版。
    林新輝。「災害防救將設署國軍列任務」,聯合報,民國98 年8 月19 日,第3 版。
    「國軍早該將災害防救列為中心任務了」。時論廣場,民國98 年8 月26 日,第15 版。
    施楚材。「國軍與各縣市首長建立直接溝通管道」,青年日報,民國98 年10月4 日,第2 版。
    鄧小平。「我們對臺灣問題的解決採取現實態度」。人民日報。1979 年1 月3 日。
    「全民國防與軍備現代化應兼籌並顧加速落實」。青年日報,91 年11 月6日,第3 版。
    廖天威。「新加坡全民國防」。青年日報,96 年11 月4 日,第4 版。
    施君玉。「日本挑起釣魚島事端危及亞洲穩定」。香港大公報,2005 年2 月13 日。
    「美日安保提升對台海關切美若軍援台海日願參與」。蘋果日報,2005 年02 月21 日。
    高凌雲。「抗旱會議馬英九:有效做到節水」。聯合晚報,2009 年12 月19日。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Amos A. Jordon and Willian J. Taylor, J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nd Pres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84.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Christopher W. Hughes, Japan`s Security Agenda: Militar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Denv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4.
    Jan Kooiman, Social-Political Governance: Introduction, in J.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 -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 Sage, 1993.
    Harlan Ullman, In Iron:U.S. Military Might in the New Century ,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1995.
    Michael D. Swaine ,The Military Challenge to Taiwan, Paper delivered at IISS/CAPS Conference on Rethinking the Taiwan Problems,Washington D.C., 1998.
    Morton Berkwitz and P. G. Bock(eds),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1965.
    Paul R. Viotti & Mark V. Kaupp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Strategic Surve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 New York: Brass`s, 1996.
    S.K. Schneider, Flirting With Disaster:Public Management in Crisis Situation , New York:M.E.Sarpe, 1995.
    Thomas L. Friedman, 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New York : Farrar, Status and Girous, 1999.
    Theodor W. Galdi,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Dec. 1995.
    (二)期刊
    “The Swedish Total Defense” , The Pointer (Singapore), Vol. 10, No. 3 , April – June, 1984.
    Andrew Jr. Mark,“Why Big Nations Lose Small Wars: The Politics of Asymmetric Conflicts”, World Politics, Vol.27, No.2, January, 1975.
    David A. Baldwin, “Security Stud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 World Politics, Vol. 48, No.1, Oct, 1995.
    Karin Dokken, “Environment, Security and Regionali sm in the Asia-Pacific: Is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 useful concept? ”, The Pacific Review, Vol. 14,4, 2001.
    Paul M. Evans, “Reinventing East Asia: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Order”,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XVIII, No. 2, Spring 1996.
    (三)網路資料
    David R. Griffin,“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September 30, 2002, cited in. <http://whitehouse.gov/news/ release/ 2002/09/20020930 -8.html. >
    Michael D. Swaine,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 Defense Policy, and Weapons
    Procurement”, from RAND’s News Release. <http://www.rand.org/hot/Press/taiwan.12.14.html >
    William B. Vogele, “Defense, Deterrence and Nonviolent Action ”. <http://www.wcfia.harvard.edu/ponnsacs/DOCS/Struggle/defense.htm >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21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8102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Program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inland Chin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