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18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30348      在线人数 : 9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183


    题名: 美國專利審查品質對產業競爭影響的研究-實例研究與批判
    The impact of patent quality to industrial competition-Case study and critic
    作者: 姜成巨
    贡献者: 陳起行
    Chen, Chi Shing
    姜成巨
    关键词: 專利審查
    產業競爭
    patent examination
    Industrial Competition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10-12-08 02:01:00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研究美國專利審查品質對產業競爭的影響,以探討專利申請案的審查品質是否對會對產業競爭產生影響。
    從企業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手段的選擇與思考的研究中可發現,企業對於無形資產的保護手段經常不選擇專利權,可能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企業不願公開創新成果、企業無法實際自專利權交易中獲利及企業透過法院行使專利權經常遭受挫折。根據學者的研究,透過法院行使專利權的權利人只有少數能取得有利判決,同時近半的專利權被法院認為無效。本文以為,專利權的有效性不易透過法院證實是使企業不願以專利權保護企業創新成果的主因。
    美國近年興起的專利改革運動企圖藉一連串專利制度的改革而改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專利審查品質。在美國的專利改革運動中,各利益團體的影響、競爭法主管機關的意見及各律師協會的意見都使專利改革運動有更充分的討論及更廣泛的思考,但也使整個改革運動的修法程序發生遲滯的現象。
    為證明美國專利審查品質的瑕疵會影響產業競爭,本文第三章舉出曾實際發生在電子連接器產業的一實例──Alan專利,以該Alan專利為例說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核准的專利權對產業的影響。該Alan專利核准後,產業中各競爭者分別採用不同的迴避設計,而這些迴避設計大多是不易製造或不可靠的設計。同時,美國專利商標局另核准近百個專利權都以Alan專利為審查基礎,但美國聯邦法院最後卻因申請前的習知技術而判決Alan專利無效。
    本文第四章研究美國專利改革運動中的習知技術相關議題,包括是否改採先申請主義、專利申請人的申請案相關資訊揭露及專利核准後的異議程序等。
    由於美國專利改革草案2009及2010均未通過美國國會審查,因此無法取得實證資料驗證是否能改善目前美國專利制度的缺失。雖然美國專利改革草案是企圖修正現行制度中的缺失,但未來仍待實證研究證據驗證是該專利改革草案的成效。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提出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專利改革之緣起 13
    第一節 專利制度與競爭法的關係 13
    第一項 專利制度的功能 14
    第二項 對於發明保護的競租行為 17
    第三項 競爭法對專利制度的羈絆 19
    第二節 美國專利權改革運動之目的及背景 22
    第一項 烏拉圭回合協議法(URAA) 22
    第二項 美國發明人保護法(AIPA) 24
    第三項 專利商標局授權法案2002 26
    第三節 政府機關對專利改革運動的計畫及願景 29
    第一項 USPTO的「第21世紀策略計畫」 29
    第二項 FTC的「促進創新:競爭與專利法及政策的適當平衡」 31
    第三項 NAS的「一個第21世紀的專利系統」 34
    第四節 小結 39
    第三章 專利品質不良的個案實例 41
    第一節 電連接器產品簡介 41
    第一項 電連接器的領域範圍 43
    第二項 導電端子基本工程原理 44
    第三項 絕緣殼體基本工程原理 48
    第二節 美國第4,978,317號專利 49
    第三節 競爭者的競爭設計 54
    第一項 美國第5,700,157號專利 54
    第二項 美國第5,704,802號專利 57
    第三項 美國第5,741,152號專利 60
    第四項 美國第5,876,239號專利 63
    第五項 美國第5,885,100號專利 66
    第六項 美國第6,142,822號專利 69
    第七項 美國第6,319,051號專利 72
    第四節 美國法院對Alan專利的判決 74
    第一項 解讀專利權項 75
    第二項 第一次簡易判決 77
    第一款 單件導線 v. 二件導線 78
    第二款 要約銷售 79
    第三項 第二次簡易判決 80
    第一款 習知技術-AMP裝置 80
    第二款 Alan專利有效性 83
    第三款 Maxconn公司是否故意侵權 84
    第四項 其他法院見解 85
    第五節 小節 86
    第四章 專利改革草案中對於習知技術的主要建議 89
    第一節 習知技術標準的修正 90
    第一項 目前美國習知技術標準 92
    第一款 習知技術的預知範圍 92
    第二款 新穎性優惠期間 94
    第三款 衝突程序 97
    第四款 習知技術對非顯而易知性的影響 99
    第二項 改革草案的建議及爭議 102
    第一目 國會研究報告的建議 103
    第二目 NAS報告的建議 105
    第三目 AIPLA的建議 107
    第四目 改革草案的反對建議 107
    第二節 取得習知技術管道加寬 109
    第一項 目前的申請人資訊揭露陳述 110
    第二項 目前的專利申請案早期公開 112
    第三項 改革草案的建議及爭議 113
    第一目 USPTO的建議 113
    第二目 FTC報告的建議 114
    第三目 AIPLA的建議 115
    第四目 其他的建議 116
    第三節 申請案核准後的異議程序 116
    第一項 目前的再審查制度 118
    第一款 單方再審查 119
    第二款 雙方再審查 122
    第二項 改革草案中新增的核准後審查 123
    第一款 改革草案的建議 123
    第二款 各界建議的建議 124
    第一目 USPTO的建議 124
    第二目 FTC的建議 125
    第三目 NAS報告的建議 126
    第四目 AIPLA的建議 127
    第四節 小節 129
    第五章 結論 131

    "
    參考文獻: 英文資料
    AIPLA, AIPLA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Academies Report entitled “A 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4.
    AIPLA, AIPLA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Academies Report entitled “A 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Oct., 2003.
    AIPLA, AIPLA Response to the October 2003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Report: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Proper Balance of Competition and Patent Law and Policy”, Apr. 21, 2004.
    Alexander Poltorak, First-to-File vs. First-to-Inv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day, Apr., 2008.
    AMP INCORPORATED, Golden Rule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Gold On Connector Contacts, Technical Report, Jul. 29, 1996.
    Donald S. Chisum, Craig Allen Nard, Herbert F. Schwartz, Pauline Newman, F. Scott Kieff,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 2004.
    Douglas N. Modlin & Michael A. Glenn, International Patent Strategies for Individual Inventors, 6 J. High Tech L. 129, Jul., 2006, 142.
    Edward R. Ergenzinger Jr., THE AMERICAN INVENTOR’S PROTECTION ACT: A LEGISLATIVE HISTORY, Wake Forest Intell. Prop. L.J., Vol. 7, No.1.
    FTC, FTC Facts for Consumers, Invention Promoting Firm, Oct. 2003.
    FTC,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Proper Balance of Competition and Patent Law and Policy, Oct., 2003.
    Janice M. Mueller, An Introduction to Patent Law, ASPEN, 2003.
    Janice M. Mueller, Antitrust Issu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Section of Antitrust Law, Antitrust Fundamentals Program, Mar. 2005.
    JAY P. KESAN and GWENDOLYN G. BALL, HOW ARE PATENT CASES RESOLVE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DJUDICATION AND SETTLEMENT OF PATENT DISPUTES,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UME 84, Nov., 2006.
    JEFFREY J. ELTON, BAIJU R. SHAH, AND JOHN N. VOYZE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rtnering for profit,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002 SPECIAL EDITION: TECHNOLOGY, Dec. 2002.
    John R. Allison and Mark A. Lemley,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VALIDITY OF LITIGATED PATENTS, 26 AIPLA Q. J. 185, Jul, 1998, 187-275.
    John R. Thomas, Patent Law Reform: An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Inventors Protection Act of 1999 and Its Effect on Small, Entrepreneurial Firms, CRS report RL 30451, Feb. 29, 2000.
    John R. Thomas, Patent 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 for Innovative Firms in Domestic Market, CRS Report RL31281, Jan. 28, 2002.
    Joseph L. Ebersole,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y plant: USPTO’s adjustment to the future,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ELSEVIER, 25, 2003.
    Karen E. Simon, THE PATENT REFORM ACT’S PROPOSED FIRST-TO-FILE STANDARD: NEEDED REFORM OR CONSTITUTIONAL BLUNDER?, 6 J. MARSHALL REV. INTELL. PROP. L. 129 (2006).
    Lenore Sek,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Uruguay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Talks Economic Effects, CRS Report 94-7422, Aug. 30, 1994.
    MARK A. LEMLEY & COLLEEN V. CHIEN, Are the U.S. Patent Priority Rules Really Necessary?, UC Berkeley Public Law and Legal Theory Research Paper No. 124, 2003.
    Michael A. Carrier, UNRAVELING THE PATENT-ANTITRUST PARADOX,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50, 776.
    Michele Boldrin, and David K. Levine, Rent-seeking and innov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1, 2004.
    Paul M. Janicke & LiLan Ren, WHO WINS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S?, 34 AIPLA Q. J. 1, 2006.
    Paul R. Michel, WHERE ARE WE NOW ON PATENT SYSTEM IMPROVEMENTS AND HOW CAN WE BEST MAKE FURTHER PROGRESS?, FTC Evolving IP Marketplace Hearing, Dec. 5, 2008.
    Piet van Dijk, Critical Aspects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s, Proc. 21th Conf. On Electrical Contacts ICEC, Zurich, 2002.
    Richard A. Posner, The Law & Economic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adalus, Mar., 2002.
    Robert L. Harmon, Patents and the Federal Circuit, 7th ed, BNA, 2005.
    Stephen A. Merrill, Richard C. Levin, & Mark B. Myers, A 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4.
    Toshiko Takenaka, The Best Patent Practice or Mere Compromis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Draft of the Substantive Patent Law Treaty and a Proposal for a "First-To-Invent" Exception for Domestic Applicants, 11 Tex. Intell. Prop. L.J. 259.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ntitrust Guideline for the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r., 1995.
    USPTO, 21st Century Strategy Plan Updated, Mar. 04, 2003.
    USPTO, 21st Century Strategy Plan, Jun. 03, 2002.
    Wendy H. Schacht & John R. Thomas, Patent Reform: Innovation Issues, CRS Report RL32996, Jul. 15, 2005.
    Wendy H. Schacht, Patents and Innovation: Issues in Patent Reform, CRS Report 97-599, Aug. 24, 1999.
    Wesley M. Cohen, Akira Goto, Akiya Nagata, Richard R. Nelson, John P. Walsh, R&D spillovers, patents and incentives to innovat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Policy 31, 2002.
    中文資料
    Gere & Timoshenko,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nd SI Edition, 朱紹鎔譯,材料力學(上冊),台北,國際單位版,東華書局,1986年09月。
    Walter Nicholso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 and It’s Application, 9th edition,許景翔、歐俊男譯,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湯姆生,2005年。
    王文宇、鄭中人,從經濟觀點論智慧財產權的定位與保障方式,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08月。
    王承守、鄧潁懋,美國專利訴訟攻防策略運用,元照,2004年11月。
    李育慶,KSR案後美國法院非顯而易知判決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06月30日。
    孫寶成,談美國專利改革法案,科技法律透析,2007年09月。
    喻幸園,智慧財產權之策略與管理,元照,二版,2001年01月。
    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政大法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5,元照,2004年08月。
    楊子德,連接器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2003回顧及2004年展望,工業技術研究院經資中心,2003年01月。
    廖承威、葉雪美、王萬榮、徐嘉鴻、陳宏茂,2005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研習,公務出國報告,系統識別號:C09404810,2006年02月14日。
    廖義男等,謝銘洋及陳人傑主筆,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三)第二十五條至第四十九條,公平交易委員會94年委託研究報告(二),2005年12月。
    劉孔中,以關鍵設施理論限制專利強制授權之範圍,公平交易季刊,第15卷第1期,2007年01月。
    蔡永強,非彈性X光散射,物理雙月刊第26卷第2期,2004年04月。
    賴芯蘋,應用於微流體元件之射出成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06月。
    魏國忠,多芯光纖連接器之機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精密與自動化工程學程碩士論文,2008年09月。
    蘇文台,連接器產業之競爭策略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06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4961058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58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1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