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920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41730      Online Users : 8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206


    Title: 臺北縣校園公共藝術規劃之研究 -以五所國高中為例
    Management of public arts on the campuses of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take five high schools for examples
    Authors: 陳玉鶴
    Cheng, Yu-Ho
    Contributors: 湯志民
    Tang, Chi-Min
    陳玉鶴
    Cheng, Yu-Ho
    Keywords: 學校校園
    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規劃
    campus
    public art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rt
    Date: 2005
    Issue Date: 2010-04-25 17:00:4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係探討臺北縣校園公共藝術規劃之構想、原則、程序、師
    生對規劃之認知與意見、教職員對規劃之滿意度等。研究方式採文獻
    探討、問卷調查、實地觀察、訪談進行,抽取臺北縣已規劃校園公共
    藝術,且施作完成之五所國高中師生572 名為問卷調查對象,以每校
    兩位學校教職員為訪談對象。資料採用描述性、以次數百分比統計、
    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Method 事後比較分
    析等方法研析,提出結論與建議。歸納本研究發現,獲致十二點結論,
    並提出建議,供校際經驗交流,以提高規劃實務品質。茲將研究結論
    摘要概述於后:
    一、校園公共藝術之規劃緣起、規劃構想大多結合各校教育理念
    與辦學目標,其中校長之教育理念最為關鍵。學校公共藝術規劃重要
    原則有:公共性、藝術性、經濟性、教育性等。
    二、臺北縣五所國高中校園公共藝術之規劃方式,多為邀請藝術
    家製作。其規劃程序,係依據臺北縣政府規定程序進行。
    三、臺北縣五所國高中所規劃完成之校園公共藝術,以具體類
    型、戶外形式、視覺性、可以多角度觀賞作品為主。
    四、學校師生較少參與校園公共藝術規劃;師生對問卷中有關校
    園公共藝術規劃之敘述,皆表示同意;其中男性同意平均數,高於女
    性;學生同意平均數高於教師。教職員年齡差異,則不影響教職員對
    各題項的同意平均數。
    五、不同學校規模,對問卷題項之敘述,學校班級數30班以下學
    校師生之同意平均數最高。
    六、創校歷史差距下,創校10 年以下學校師生,對各題項之同
    意平均數最高。
    ii
    七、對於有關校園公共藝術類型題項之敘述,其中「喜歡公共藝
    術類型」、「類型有地方特色」兩題項,以七年級學生之同意平均數最
    高。
    八、師生在問卷調查各層面中,同意平均數最低題項為:「校園
    公共藝術具有教學功能」,次低題項為「公共藝術作品的材料具有地
    方特色」。
    九、師生在各層面中,同意平均數最高題項分別為:「覺得校園
    公共藝術的類型很有創意」、「公共藝術使用了安全材料」、「覺得
    校園公共藝術作品美化了校園」、「覺得校園公共藝術作品的色彩很
    美觀」、「覺得校園公共藝術設置的地點很適宜」、「覺得很容易接
    近校園公共藝術」。
    十、臺北縣五所國高中在規劃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為,臺北縣可
    供參考諮詢具有規劃經驗學校案例較少,各校多向臺北縣文化局人員
    請教;部分學校在公共藝術設置後,因考量觀賞安全,要求藝術家更
    改藝術品造型或作品附近之裝置,因而改變校園公共藝術原貌。
    十一、學校教職員對訪談項目滿意程度最高之項目為「校園公共
    藝術的規劃程序」;對「規劃構想的宣導」及「作品完成後的宣導活
    動」兩項規劃之滿意程度最低。
    十二、臺北縣五所國高中教職員依其規劃經驗,給其他學校的建
    議:規劃時宜有專家學者、學校師生與家長代表參與;規劃宣導可結
    合領域課程與辦學理念;作品宜標示公共藝術之緣起、構想、主題意
    涵。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與文獻資料,對規劃單位、藝術創作者、
    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詞:學校校園、公共藝術、公共藝術規劃
    Thesis Abstrac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nagement of public arts on the campuses of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take five high schools for examples
    Yu-Ho, Chen
    Advisor: Dr. Chi-Min, Tang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amine the idea, principles, process, realization and suggestion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atisfaction of staff.
    The research adopts various ways such as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campus
    Assessment , and interview to examine the feedback of five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s which have set up public art. The research includes 572 teachers, students, and staff.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are made by carefully
    examination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rcentag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ing, and Scheffe  method. Hope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more chances in exchanging experiences from campus to campus thus raise the quality of further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 and detection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ed:
    1. The origin of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 public art is resulted from school goals and schools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ublic art is principal’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The key principles are publicity, beaux arts, economics, safet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access.
    2. The management of Taipei County public art is made by licensed artists. The plan is processing by rules made by Taipei County Hall.
    3. They are concrete, outdoor, multi-angled, visual, the campus public art works set up in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s.
    4. Not all students and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campus public art. They feel the most satisfi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campus public art. Male tend to agree to mos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an female do. Students show higher agreement than teachers do. The age discrepancy does not involve in the degree of agreement.
    5. Different school sizes affect the result. Students and staffs in the schools which have fewer than 30 classes show the highest agreement to the questionnaire.
    6. Different school history involves in the result. Students and staffs in schools with less than 10 years history show the highest degree of agreement about other items.
    7. Seven graders show the highest agreement than eight and nigh-graders in items “the art work ha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ndness of public art”.
    8. All the respondents show the lowest agreement toward item “campus public art contains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he second lowest item is “the materials of
    the public art contain local characteristics.”
    9. Among the six aspects of types, materials, realization, color, location, and access,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w the highest agreement toward “I feel the campus public art is creative”, “I feel the color of campus public art is beautiful”, “I feel our campus public art locates in proper location”, “It is easy to access our campus public art.”
    10. The difficulties occurred during the execu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aipei County high campus public art works are as bellows. First, there are fewer cases and experienced schools for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of campus public art management. Most schools try to counsel the members of Taipei County Cultural Bureau to solve this problem. Besides, for the safety side, a few schools will ask to remodel the art work or to change its surroundings which change its original design.
    11. The staffs show the most satisfied items toward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of campus public art”. They show the least satisfaction toward the item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idea of the public art”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ublic art after it has been set.”
    12. With their experiences, the five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s which have already own the public art work give suggestions to other schools that are processing to have their own public art. First, to have parent representative, students, teachers, and experts jo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rt. Second, the propagation could combin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ideal of the school. Last, the art work should mark the origi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opics of campus public art.
    To conclude with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en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schools which are interested in campus public art.
    Key words: campus, public art,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rt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丁榮生(2000)。公共藝術一九九九。載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
    編)。八十八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1991)。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
    臺北市:作者。
    王庭玫(2002)。公共藝術走著瞧。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王壽來、張書豹、林素霞(2002)。文建會二○○二年文化藝術年--
    公共藝術論壇實錄。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八十七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
    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八十八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
    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八十九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
    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九十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九十一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
    者。
    朱惠芬(2002)。浴火鳳凰展翅—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新建工程公共
    藝術圖錄。臺北市: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朱惠芬(2003)。對臺灣優質公共藝術的我思我見。藝術家雜誌,57(3),
    180-18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3)。文化藝術獎助條例。94 年6 月1 日,
    取自www.cca.gov.tw/law/html/3-2.html - 30k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公共藝術施行細則。94 年11 月22 日,
    取自www.6law.idv.tw/law3/ 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施行細則.doc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公共藝術設置辦法。94 年11 月22 日,
    取自www.culture.gov.tw/art/book/law.htm - 20k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百分比公共藝術示範(實驗)計畫執行
    及審議作業要點。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公共藝術設置作業參考手冊。台北市:
    作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a)。文建會二ΟΟ二年文化環境年—公共
    藝術論壇實錄。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b)。公共藝術系列論壇。陳郁秀(主持人)。
    公共藝術十年回顧與前瞻。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無日期)。公共藝術Q & A 。94 年5 月24 日,
    取自http://publicart.cca.gov.tw/database/qa_01.php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公共藝術資料庫。94 年9 月1 日,
    取自http://publicart.cca.gov.tw/database/people_01.php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圖
    書。
    吳財順、侯世昌主編(2002)。學校工程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的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
    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革新與展
    望(頁1-15)。臺北縣:作者。
    吳嘉陵(1998)。二十世紀臺北市公共藝術的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清夫(1997)。臺灣公眾藝術的諸問題。載於帝門藝術教育基金(主
    編) 。公共藝術研習會實錄。臺北市:作者。
    李文賢(主編)(1992)。臺灣青少年的美術記憶。雄獅美術月刊,258,
    14-15。
    李乾朗(1994)。台灣近代建築之風格。臺北市:室內雜誌。
    李意銘(2003)。校園公共藝術推動與設置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山太(1995)。探討校園規劃對現階段教育之影響。載於臺北縣政府
    (主編) 。臺北縣教育改革研討會論文(頁1-6)。臺北縣:作者。
    林素霞(2003)。臺灣公共藝術政策執行力之分析。國立臺北大學公共
    行政計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進益(1992)。都市公共空間景觀規劃研討會。空間雜誌,36,77-91。
    林澄枝(1997)。序。載於藝術家出版社(主編)。和青少年談公共藝術(頁
    1)。臺北市:作者。
    林樂健(1992)。校園美化之理念與技巧。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
    編)。校園綠化美化。臺北市:作者。
    林熺俊(2001)。公共藝術執行與理論的差距。美育雙月刊,120,34。
    邱永裕(2003)。兒童對校園公共藝術的美感判斷之個案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逸傑(2003)。公共藝術作品在校園開放空間設置之研究-以臺北市
    南湖、中崙、育成高中與建成、雙園國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
    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肇煒(1980)。國民中學學校建築之再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學院
    工業教育系。
    施並宏(1999)。臺灣省國民小學校園建築景觀蒐探。臺北縣:臺灣省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倪再沁(1997)。臺灣公共藝術的探索─臺灣公共藝術的理念與發展紀
    事。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倪再沁(1999)。十年磨劍-臺灣公共藝術的荊棘之路。載於行政院文
    建會(主編)。九十年公共藝術年鑑。臺北市:作者。
    倪在沁(2002)。遠觀、近看、公共藝術。載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編)。
    公共藝術走著瞧(頁1)。臺北市:作者。
    倪在沁(2004)。走/看臺北公共藝術-創作形式與環境之呼應。載於臺
    北市政府文化局(主編)。解放公共藝術破與立之間(頁68-79)。
    臺北市:作者。
    夏鑄九(1994)。公共空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夏鑄九(2004 年10 月)。公共空間環境與公共藝術。陳其南(主持人)。
    公共空間環境與公共藝術—2004 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臺北市。
    夏鑄九、吳思慧(2001)。創作者如何讓使用者表達意見-公共藝術生
    產的使用者參與操作模式及心法。美育雙月刊,120,25。
    康台生(2000)。臺北市公共藝術的設置與居民互動關係之研究。臺北
    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畢恆達(1994)。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設計。臺北市: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張宏旻(1992)。再探建築經費1%藝術基金。雄獅月刊,258,20-28。
    教育部(2004) 。教育部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作業要點。臺北市:作
    者。
    教育部(無日期)。校園公共藝術。民93 年6 月18 日,取自http:
    //Epaper.edu.tw/教育小辭典/教育部電子報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郭少宗(1997)。認識環境雕塑。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郭木蒼(2003)。學校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以臺北市福星國小公共藝
    術設置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郭中端(2002,11 月)。「整體規劃策略中的校園公共藝術」。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員會(主持人)。民國九十一年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校
    園規劃與公共藝術,臺北市。
    郭瓊瑩(1993)。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陳木金(1997)。從美感教育談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載於中華民國學校
    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頁213-229)。
    臺北市:作者。
    陳明秀(1992)。藝術的法治時代來臨—對「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的省
    思。雄獅美術月刊,258,14。
    陳明竺(2004)。都市的發展願景與公共藝術。載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編),解放公共藝術破與立之間(頁28)。臺北市:作者。
    陳倬民(1991)。序。台灣省教育廳(主編),國民中小學校園規劃(頁1)。
    南投縣:作者。
    陳格理(1993)。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
    例。臺中市:捷太。
    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劃參與式設計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惠婷(2002)。新校園運動下的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簡訊,41,1。
    陳朝興(2002)。公共藝術十年回顧與前瞻。陳郁秀(主持人)。公共藝
    術論壇。臺北市。
    陳碧琳(2001)。九○年代臺灣公共藝術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市。
    陳慧玲(2004)。打造孩子的創意頭腦。臺北市:悅智出版。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健敏(1997)。生活中的公共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彭春蘭(2001)。經營中等學校校園空間生活機能。載於中華民國學校
    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 世紀校園新貌(頁101)。臺北市:作者。
    曾啟雄(1993)。公共設施與藝術結合的思考。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曾漢珍(1997)。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參與原則」之探討。
    載於學校建築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頁
    179-211)。臺北縣:作者。
    黃才郎(1994)。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湯志民(1986)。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湯志民(1991)。學校建築規劃的理論基礎。載於臺灣書局(主編)。學校
    建築規劃的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頁32)。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6,143-196。
    湯志民(200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圖書。
    湯志民(2004)。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教
    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評鑑,29,381-411。
    湯志民、廖文靜(2000)。教學革新與空間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
    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65-66)。臺
    北市:作者。
    黃世孟(2000)。回歸教育本質的校園美學-談校園戶外教學資源區幾
      則故事之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
      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1-13)。臺北市:作者。
    黃世孟(1988)。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
      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
      設備專題研究(頁47-62)。臺北市:作者。
    黃健敏(1997)。生活中的公共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
    黃健敏(2004)。公共藝術在校園。載於臺北市文化局(主編)。解放公共
      藝術破與立之間(頁81-88)。臺北市:作者。
    黃茜芳、黃健敏(2002)。八十九年度公共藝術評析。公共藝術簡訊,
      30(1),1-3。
    董振平(2002,)。校園公共藝術的推展。顏綠芬(主持人)。地方教育輔
      導之學校藝術教育論壇。學校主管藝術經營能力之提昇座談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程中心。
      臺北市政府(無日期)。公共藝術管理維護操作手冊。93 年11 月9
      日,取自   http://www.culture.gov.tw/culture/art/spec/handbook.doc
    臺北縣政府(2004)。公共藝術規劃設置程序。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1)。臺灣省國民中小學校園的規劃程序。臺北市:作者。
    劉永仁(1997)。米蘭公共藝術綜覽。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伯樂(1997)。和青少年談公共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春榮(2003)。教師績效評鑑的教育品質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53,
      13-19。
    劉俊毅(1995)。公共藝術在都市環境中運用之探討—以建築物外部留
      設之開放空間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新圓(2001)。回歸公共藝術本質。中央日報公論,公論版。
    劉瑞如(2002)。文建會推動公共藝術經驗之回顧與前瞻。臺北市:行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鄭乃銘(1997﹚。藝術家看公共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賴小秋主編(2001)。國立清華大學綜二綜三館廣場公共藝術示範﹙實
      驗﹚計畫實錄。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閻振興、高明(監修)(1987)。中文百科大辭典。臺北市:百科文化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佩璇(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空間規劃之研究。政治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鳳香(2005)。新竹縣國民中學校園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政治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永森(2004)。「校園公共藝術做為空間美感教育媒介之研究-以臺
      北市福星文昌及士東國小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中壢市。
    Miles, M.(2000/2003).Art,space and the city: Public art and   urban furures.簡逸姍(譯)。藝術.空間.城市公共藝術與都市遠景。  臺北市:創興出版社。
    英文部分
    Gorton, R. A., Schneider, G. T., & Fisher, J. C. (Eds.).    (1988). Encyclopedia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       supervision. NY: Oryx Press.
    Langton, S. (1978).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      Essays on the stateof the art.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Owens, R. G. (198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osenberg, E. (1992). Architect`s choice: Art
    inArchitecture in GreatBritain since 1945.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Sanoff, H. (1994) School design.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Assche, C. V. (2006). Historical and museologist an aspect
    of new mediaworks: Essays on the new media collection
    1965-2005 centrePompidou. France: Art and Collection
    Group Ltd.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1911014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1101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of Education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1014101.pdf42KbAdobe PDF2579View/Open
    11014102.pdf69KbAdobe PDF2895View/Open
    11014103.pdf81KbAdobe PDF2884View/Open
    11014104.pdf66KbAdobe PDF2746View/Open
    11014105.pdf120KbAdobe PDF2959View/Open
    11014106.pdf202KbAdobe PDF21079View/Open
    11014107.pdf432KbAdobe PDF22674View/Open
    11014108.pdf218KbAdobe PDF21709View/Open
    11014109.pdf1082KbAdobe PDF2837View/Open
    11014110.pdf257KbAdobe PDF2749View/Open
    11014111.pdf213KbAdobe PDF21247View/Open
    11014112.pdf11502KbAdobe PDF295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