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81
|
Title: | 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永續校園推動之研究 |
Authors: | 徐雅鐘 HSU YA-CHUNG |
Contributors: | 湯志民 徐雅鐘 HSU YA-CHUNG |
Keywords: | 永續校園 sustainable |
Date: | 2007 |
Issue Date: | 2010-04-25 16:33:11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北區國民中學推動永續校園的「規劃內涵」、「實施成效」以及「面臨困境」。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研究對象為申請91-95年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之北區14所國民中學,調查表共寄出14份,回收14份,回收率100%;研究問卷共寄出490份問卷,回收384份,回收率為78.4%,有效問卷為362份;訪談對象為各縣市抽取一所學校訪談負責規劃人員。根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的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 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推動永續校園之規劃動機主要為爭取經費改善學校校園環境,並發展學校特色以實踐永續發展教育理念。 二、 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申請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主要項目為「生態景觀教學水池」、「多層次生態綠化」及「雨水回收再利用」。 三、 大部分教師對永續校園的設施項目之認同態度良好,且整體教師對永續校園規劃的整體設施項目評分的情形屬於中上;其中有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任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有參與規劃及小規模學校等背景之教師大部分較一般教師高。 四、 教師使用永續校園設施應用於教學活動中的動機為配合學校政策、提升學生環境生態教育觀念及營造示範永續發展教育基礎。 五、 教師將永續校園設施融入教學的主要項目為「生態景觀教學水池」、「多層次生態綠化」及「教學農園」;最常應用於教學活動的主要項目為「生態景觀教學水池」、「多層次生態綠化」及「教學農園」,且設施屬於大致可使用的狀況。 六、 教師因應永續校園規劃而研發課程教材的主要設施項目「生態景觀教學水池」、「教學農園」及「多層次生態綠化」。使用的教學方式主要為「校園觀察教學」、「講述教學」、「活動設計教學」。 七、 在規劃層面上主要困境為專業不足、教師參與意願不足、工程時程緊湊、欠缺專家學者協助及經費補助不足;在維護管理層面上主要面臨的困境為欠缺專職人員管理、專業能力及維修費用不足及設計不良亦造成後續維修困難;在融入教學層面上主要面臨的困境為教師專業與共識不足、學校環境資源不足、課程設計不易的問題;其他面臨的困境主要為發展學校特色問題、策略聯盟校際資源整合問題、人事更迭頻繁問題及工作負擔繁重問題。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當局、有心推動永續校園的國民中學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
關鍵字:永續校園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lanning connot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n implementing, and the predicament faced for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campus of junior schools in fiv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Northern Taiwan.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 Interview method is also used to assist in developing the research. 14 junior high schools in fiv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Northern Taiwan, which joined Taiwan Sustainable Campus Project subsid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rom 2002 to 2006, are the research objects. 14 copies of the survey and 490 copies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are distributed to the 14 schools. Out of the 14 surveys and the 490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14 surveys and 362 questionnaires are valid. The retrieval rates are 100% and 78.4% respectively. There are 5 interviewee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sustainable school environment planning.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have been made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terview’s results. Some findings are described as below: 1. The main motivations th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fiv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Northern Taiwan joined Taiwan Sustainable Campus Project are striving for funds to improv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2. The main projects of the application for Taiwan Sustainable Campus Projec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fiv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Northern Taiwan are“ecological pond,”“the multi-layers ecological green-making,”and “rainwater retrieving.” 3. There is high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sustainable campus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among most of the teachers. However, teachers who are school administrators, who participate in sustainable campus planning, who tea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 and who belong to small scale schools have higher identification than general teachers. 4. The main motivations that teachers incorporate sustainable campus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to teaching are cooperating to schools’ policies, promoting th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building the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5. The main projects that teacher incorporate sustainable school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to teaching are “ecological pond,”“the multi-layers ecological green-making,”and“agricultural garden for teaching.”Facilities that teachers use most frequently are “ecological pond,”“the multi-layers ecological green-making,”and “agricultural garden for teaching.” Moreover, they are in good condition. 6. The main projects that teacher design lesson plans and materials due to sustainable school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re“ecological pond,” “agricultural garden for teaching,”and“the multi-layers ecological green-making.”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that teachers adopt are “campus observing,”“lecture,”and“activity-designed.” 7. The main predicaments for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campus are planner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ers’ low participation, too much time consuming, lack of experts’ assistance, and insufficient funds. The main predicaments for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campus facilities are shortage of the manpower for specific responsibility for maintaining,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administrators, insufficient expenses of maintaining, and inappropriate design of the facilities. The main predicaments that teachers incorporate sustainable campus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to teaching are teacher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mon consensus, schools’ insufficien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not easily planned curriculum. The other main predicaments ar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of the resource integrated in schools’ strategic alliance, problems of personnel frequent replacement, and problems of heavy work burd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junior schools, and those who go further studies.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1997)。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國家永續發展論壇。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內政部營建署(1984)。世界自然保育方略(內政部營建署譯)。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原著出版年:1984) 王文華(2005)。臺灣公立中小學校建築規劃的迷思與省思。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王佩蓮(2000)。國小環境教育檢核表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319-346。 王俊秀(2000)。環境臺灣社會化歷程的探討。載於李永展(主編),臺灣現況(頁155-191)。臺北市:看守臺灣研究中心。 王順美(2004)。社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師大學報,49(2),87-106。 王順美與梁明煌(2004)。綠色學校伙伴網站計畫。教師天地,132,22-28。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王鑫(2000)。環境教育與永續校園。2000年環境教育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王鑫(2006)。生態學校方案手冊。2007年5月24日,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取自: 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 /12938。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臺灣地球日出版社譯)。臺北市:臺灣地球日。(原著出版年:1987) 江哲銘(2000)。綠色校園環境規畫與安全衛生管理。環境教育科學技術專刊,18,75-87。 江哲銘(2004a)。永續校園中永續環境教育的契機。教育研究,128,43-54。 江哲銘(2004b)。永續校園與綠建築設計。「藝術和環境的省思」國際學術研習會。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江哲銘(2005)。永續校園與綠建築設計。環境教育研究所專題演講集刊。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江哲銘與蘇慧貞(2004)。教育部理想的永續校園。教育部網站。2007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mainpage_c/ introduction.asp。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0)。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2007年7月5日, 取自:http://sta.epa.gov.tw /NSDN/index.asp?cat=usual。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2)。全球永續發展的緣起與發展。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網站。2007年7月12日,取自http://sd.erl. itri.org.tw/nscd/chinese/glbtrend/sd_globe/ch5.htm。 行政院經建會(2003)。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行政院經建會網站。2007年7月5日, 取自:http://www.cepd.gov.tw/2008/ index.htm。 行政院環保署(1999)。臭氧層保護在中華民國1999。行政院環保署網站。2007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twdep. gov.tw/b/b0100.asp? Ct_Code=05X0001278X000 1286&L=。 行政院環保署(2007)。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行政院 環保署網站。2007年 6月30日,取自:http://ivy3.epa.gov.tw/ cp/education-announce/page/12-fco/12-fco-ok01.htm。 何晨瑛(2003)。臺灣綠色小學校園生態環境現況解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欣怡(1999)。我國國民中小學推行學校環境教育主題工作現況之研究-以臺灣北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建森(2004)。探討教育部補助環境教育推廣活動之成果報告分析—以民國九十一、九十二年補助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林永河(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實施學校環境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26-42。 林建棕(2006)。一所百年老校活化創新~永續校園經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憲德(1999)。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網站。2007年6月20日, 取自:http://www.abri.gov.tw/utc PageBox/CHIEDU.aspx?ddsPageID=CHIECA&&IdNo=1011。 林憲德(2004)。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臺北市;詹氏書局。 邱詩揚(1990)。臺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份(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永續校園成效及遭遇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薪育(2006)。臺北縣推動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胡麗卿(2006)。永續校園環境教育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孫志鴻(1999a)。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網站。2007年7月23日,取自http://gis.tcgs.tc.edu.tw/research/ advenceed/9.%20Environmental%20Change(word).pdf。 孫志鴻(1999b)。永續發展研究。環境教育季刊,37,75-81。 國立中山大學(2002)。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網。2007年7月14日,取自:http://sdee.nsysu.edu.tw/mainlist.php?main=/ VCC/URL.php?VC_ID=9。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暨研究所(2004a)。教育部永續校園推廣獎勵與改造總督導團計畫。永續校園改造資訊網。 2007年7月6日取自:http://www.archilife.ncku.edu.tw/Gschool%20Webs/user/ data/教育部永續校園推行緣起公告版.pdf。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暨研究所(2004b)。教育部永續校園理念與實質推行。永續校園改造資訊網。2007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archilife.ncku.edu.tw/Gschool%20Webs/user/ data/教育部永續校園的操作手法公告版.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3)。環境與永續發展。環境與永續發展暨電子報第二期(2003.08.05)。2007年7月6日取自:http://www.giee.ntnu.edu.tw/seed/page_3.ht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5)。國外相關綠色學校計畫。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 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 greenschool.org.tw/node/1293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6a)。美國新罕布夏州立教育與環境協會(SEER)所發展的綠色學校指標。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 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greenschool.org. tw/node/1294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6b)。綠色學校伙伴網絡計畫發展點滴。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 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292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6c)。網絡計畫宗旨、目的及推動精神。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29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7)。如何推動全校式環境教育~澳洲永續學校經驗。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網站。 2007年6月30日,取自: http://www.greenschool.org.tw/enews。 張子超(2001)。學生環境覺知內涵之探討。九十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網站。2007年7月12日, 取自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paper.htm。 張子超(2003)。永續發展的教育觀點。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手冊。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網站。2007.07.12 取自http:// www.giee.ntnu.edu.tw/seed/index.htm。 張子超(2004a)。永續教育的意涵。教師天地,132,4-11。 張子超(2004b)。永續校園的理念與推廣。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手冊。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張玉蓮(2005)。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局推動環境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偉閔(2006)。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利用永續校園環境教學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凱評(2003)。九二一災後「新校園運動」回顧與重建小學校園調查研究。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張惠雯(2004)。中部地區環保有功中小學環境教育內容、成因及成效之探討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大學,臺中市。 教育部(199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網站。2007年6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 EDU5147002/9CC/9CC.html?open。 教育部(1997)。開端即目的-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81至85年成果報告書,153。臺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教育部(2002)。綠校園改造推廣及獎勵計畫。教育部網站。2007年6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 SECRETARY/EDU0835001/91publicnews/9108/B09.htm。 教育部(2004)。教育部理想的永續校園。教育部電子報11期(2004年3月12日)。2007年6月23日,取自:http://epaper.edu.tw/11/ storymain.htm。 教育部(2005)。臺灣綠色學校伙伴網絡計畫。教育部電子報139期(2005年6月3日)。2007年6月23日,取自:http://epaper.edu.tw/139/ storymain.htm。 教育部環保小組(2003)。執行案例介紹。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07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mainpag_c /casereprot-92.asp。 教育部環保小組(2004a)。永續校園之能源環保。臺南市永福國小環境教育網。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yfes.tn.edu.tw/ environment/main6.htm。 教育部環保小組(2004b)。綠色能源發展趨勢。臺南市永福國小環境教育網。。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yfes.tn.edu.tw/ environment/main6.htm。 教育部環保小組(2007a)。永續校園歷年執行成果。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07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 report /search_list.asp。 教育部環保小組(2007b)。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作業要點。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07年7月1日,取自http://www. esdtaiwan.edu.tw/index_c_context.asp?Display=NEWS&Pkey={834AE566-3402-42F6-88A3-3 A719526754C}。 莊智雄(2003)。國民小學教師永續發展概念認知與環境倫理價值觀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文尚(1999)。永續發展校園概念的意義。環境科學技術專刊,16, 7-18。 陳俐親(2006)。永續校園計畫的執行歷程研究:以九十二年度花蓮五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韋旭(2006)。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用後評估─以苗栗縣四校整合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惠娟(2003)。國小教師永續教育專業知能之調查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湜雅(2004)。永續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準則及臺灣33所大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黃文煜(1996)。國民中學校園環境教育之研究-以臺北縣六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維賢(2003)。綠建築在校園建築中的具體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3)。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優質的學校環境。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4a)。學校建築:各國評估工具與案例。教育研究月刊,128,96-113。 湯志民(2004b)。學校綠建築的世界趨勢。國立政治大學網站。2007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tangcm/article / pdf/200403.pdf。 湯志民(2005a)。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28),435-467。 湯志民(2005b)。新世紀的優質校園-政大附中的規劃設計。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游秀華(2006)。永續校園環境改造之成效探討-以臺南市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游靜宜(2004)。營造綠色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竹市大湖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楊冠政(1995)。聯合國未來環境教育之規劃。環境教育,24,22-30。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1,1-11。 楊曜駿(2005)。策略聯盟運用於永續校園推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茂森(2003)。中部地區國小永續校園內涵之研究-以自然環境的觀點進行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大學,臺中市。 維京媒體基金會(2007)。京都議定書。維京百科網站。2007年8月1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A C%E9%83%BD%E8%AD%B0%E5%AE%9A%E6%9B%B8&variant=zh-tw。 臺北市永續發展委員會(2004)。永續發展Q&A。臺北市永續發展全球資訊網。2007年7月2日,取自:http://www.epb.taipei.gov. tw/tsd/qa/。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劉木賢(2006)。臺灣中小學校園規劃設計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45-164。 劉佳芝(2001)。學校行政人員參與臺灣綠色學校計畫之研究--推行環境教育的動機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懿萱(2005)。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學校行銷現況及其策略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權鑫(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綠色學校推動歷程與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大學,臺中市。 盧誌銘(1998)。永續發展概念的興起與其演變。載於李公哲(主編),永續發展導論(頁10-34)。臺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盧誌銘(1999)。國際永續發展的評估與展望。環境教育季刊,37,12-17。 盧誌銘與黃啟峰(1995)。全球永續發展的緣起與發展。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暨大氣物理研究所網站。 2007年5月30日,取自:http:// www.atm.ncu.edu.tw。 賴銀海(2005)。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大學,新竹市。 謝振華(2006)。校園永續行動方案與實務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藍韡婷(2005)。93暨94年度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整合案推動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清吉(2004年3月)。永續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水與綠交響曲-以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為例。教育部,永續校園學校本位課程2004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羅涵勻(2005)。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環境規劃與使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嚴佳茹(2004)。921災後重建小學與開放式小學生態節能環境現況解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蘇宏仁(2000)。從永續發展談永續校園。國教世紀,189,65-69。 二、英文部分 Abramson, P. (2000). How green are your schools?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39 (12), 68. Alliance to Save Energy. (2005). About green schools. Washington, DC: Alliance to Save Energy. Retrieved June 4, 2007, from http://www. ase.org/section/program/greenschl/aboutgs.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2007a). About AuSSI. WA: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Retrieved June 4, 2007, from http://www.environment.gov.au/education/aussi /about.html.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2007b). Key elements of the AuSSI in schools. W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Retrieved June 4, 2007, from http://www.environment.gov.au/education/aussi/key- elements.html. California 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Board. (2007).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 CA: Green Building. Retrieved June 15, 2007, from http://www.ciwmb.ca.gov/GreenBuilding/Schools /#Overview. Dorsey, J., & L` Esperance, C. (2000). Sustainable design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acilities and the renov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CO: Poudre School Distric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54 689) Edwards, B.W. (2006).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green" schools in Hampshire and Essex. Research in Education, 76, 14-32. Fickes, M. (2003).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Green schools that don’t cost too much. Retrieved August 3, 2007, from http://www.peterli. com/archive/spm/518.shtm. Green Building Council. (2003). Building momentum: National trends and prospects for high performance green building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7 687) Hall, E. M., & Wilczynski, S.J. (2005).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Student-centered design sustainable design. Retrieved August 3, 2007, from http://www.peterli.com/ archive/spm/939.shtm. Illinois Protection Agency. (2003). Green school checklist: Environmental actions for schools to consider. IL: Illinois Protection Agenc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9 733) Kennedy, M. (2001). Going green.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3(11), 14-16. Kollie, E. (2004). What makes green building green?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3 (4), GB3-GB8. Lally, M. (2007). High-performing schools: Why do they matter?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6 (2), 30,32, 34-35. McKeown, R. (2002).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olkit. TN: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trieved August 5, 2007, from http://www. esdtoolkit.org. Moore, D. (2006). School building week.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5(5), 9. Moore, D.P. (1999). Sustainable schools: An investment in our future.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38 (5), 10. Moore, D.P. (2002a). Learning environments.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1 (11), 12. Moore, D. P. (2002b). School building day.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1(5), 12-13.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2006). Global learning and observations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 Virgini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trieved July 4, 2007, from http:// www.nsf.gov/pubs/ 2006/nsf06515/nsf06515.txt. Peele, K. N., & Malone, S. (2002). Schools that sustain: Lessen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ew construction. Learning By Design, 11, 18-19. Sims, J. K. (2001). Green schools: A design fad or a trend worth embracing?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0 (3), 25. State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Roundtable (SEER). (2005a). The EIC MODEL is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CA: State Education & Environment Roundtable. Retrieved July 5, 2007, from http://www.seer.org/pages/ system.html. State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Roundtable (SEER). (2005b). National networks of EIC MODEL demonstration schools. CA: State Education & Environment Roundtable. Retrieved July 5, 2007, from http://www. seer.org/pages/networks.html. The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CAR & CSU). (2007a). The GLOBE program. CO: The GLOBE Program. Retrieved July 24, 2007, from http://www. globe.gov/fsl/html/aboutglobe.cgi?intro&lang=en&nav=1. The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CAR & CSU). (2007b). Who is involved in GLOBE? CO: The GLOBE Program. Retrieved July 24, 2007, from http://www.globe.gov/fsl/html/aboutglobe.cgi?intro&lang= en&nav=1. The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CAR & CSU). (2007c). The GLOBE program. CO: The GLOBE Program. Retrieved July 24, 2007, from http://www. globe.gov/fsl/html/aboutglobe.cgi?vision&lang=en&nav=1.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IUCN, UNEP, & WWF). (1991). Caring for the earth. Retrieved July 5, 2007, from http://coombs. anu.edu.au/~vern/caring/care-earth1.txt.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IUCN, UNEP, & WRI). (1992).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Washington, D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Retrieved July 5, 2007, from http://www.wri.org/biodiv/pubs_ description.cfm?pid=2550. Turckes, S., & Engelbrecht, K. (2002). Elements of green.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1 (8), 20.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DESA). (1999). 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Documentation Centre. Retrieved July 15, 2007, from http://www.un.org/documents/ga/res/42/ares42-187.htm.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1994). Eco-schools. UNESCO International Science, Technology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sletter(1994, June), 19, Issue2, p8. Weiss. (2000). Sustainable schools. Scottadle, AZ:Council of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s International. Retrieved June 28, 2007, from http:// www.cefpi.org.pdf.issuell.pdf. Wheeler, K., & Lewis, L. (1997). School-community links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case studies from GREEN.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2 (4), 469-472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4911009 9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1009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