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95502      Online Users : 8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54


    Title: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Authors: 林陽明
    Contributors: 黃志民
    林陽明
    Keywords: 文心雕龍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0-04-24 17:27:01 (UTC+8)
    Abstract: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押韻的詩賦是文。也就是說筆是有文采的體裁,經典只是敘事說理的言,而不是筆;傳記是有文采的筆,而不是單純的言。這種說法太過籠統。劉勰反對這種三分法,提出另一種分類法,認為經書都是文,只有說話是言;寫成文字的,有韻是文,無韻的是筆,文和筆總稱為文,論文需宗經才有著落。
    南朝宋初的詩文,體式風格已經在變化,當時的作者努力在詩篇與文章的對偶中來顯示文采,作品多半是匹對成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內容上要求逼真地刻劃景物的微妙,文辭上追求新奇采藻。劉勰為了要救弊,使作品內容能夠寫得:「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所以提出宗經,而要宗經須以經書為文,因此,他的文包括「言」、「筆」、「文」三部分,就是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是文的廣義。他以為:
    發口為言,屬翰曰筆,常道曰經,述經曰傳。經傳之體,出言入筆,筆為言使,可強可弱。六經以典奧為不刊,非以言為優劣也。
    由此可見經傳之體,雖是發之於口的「言」,更是記於書的「筆」,筆既為「言」所驅使,它的語勢可以為質地,也可以有文采,最後以六經典雅深奧,是我國百世不刊的寶典,不可以拿「言」、「筆」來衡量它的優劣價值,化解了「文」、「筆」、「言」三分的支離,肯定了六經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在由文體論轉入文術論時,劉勰指出當時人只注意追求辭藻,不注重寫作方
    法,進而說明寫作方法的重要。他認為文學創作和音樂一樣,樂師不一定能掌握一切樂器和曲調,但必須懂得音樂的基本方法,所以說:「文之能通,必資曉術」,只有全面研究各種體裁,明白寫作基本法則,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
    〈總術〉篇可以和〈體性〉篇互相補充,說明研術的必要。最後又指出掌握創作方法,要「舉要治繁」。不僅要抓住根本,而且要注重細微末節,根本是指〈神思〉、〈體性〉、〈風骨〉等,細節是指〈章句〉、〈練字〉等。
    〈總術〉篇的寫作方式,是先論文體,後由文體轉談文術,劉勰在篇中
    強調從事文學創作,必須「圓鑑區域,大判條例」,先研究創作技術,然後才能「控引情源,制勝文苑。」隨機應變,寫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研究創作方法上,既要在有關寫作各方面做作整體觀察,又要作深入分析,寫出各種條例,劉勰的文學創作論就是這樣全面而深入剖析的。由此可見〈總術〉篇揭示諸多創作方法,本論文循著篇中的字句,來探索其思慮之周全、創作之精巧。
    關鍵詞:文心雕龍、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總術、序志。
    Reference: 一、文心雕龍類
    文心雕龍輯注 清 黃叔琳注 紀昀評 台北 臺灣中華書局四部被要本
    文心雕龍通識 張嚴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2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 黃師錦鋐等 臺北 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 1970年11月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 臺北 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
    文心雕龍析論 李中成 臺北 大聖書局1972年2月
    文心雕龍的樞紐與區分論 藍若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 黃春貴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4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粹 王更生編 臺北 育民出版社1980年9月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沈謙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5月
    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 王金凌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6月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10月
    文心雕龍斠詮 李曰剛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會1982年5月
    文心雕龍新書 王利器 臺北 宏業書局1983年8月
    文心雕龍注釋 周振甫 臺北 里仁書局1984年5月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
    文心雕龍校注拾遺 楊明照 臺北 崧高書社1985年5月
    文心雕龍論叢 蔣祖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 王夢鷗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7年1月
    文心雕龍與佛教關係之考辨 方元珍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3月
    文心雕龍美學 繆俊杰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6月
    文心雕龍譬喻研究 劉榮傑 臺 北前衛出版社1987年11月
    文心雕龍研究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臺北 學生書局1988年5月
    文心雕龍臆論 陳思苓 成都 巴蜀書社1988年6月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 詹瑛 臺北 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文心雕龍義證 詹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文心雕龍研究(重修增訂本)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設1989年10月
    文心雕龍論集 曹順慶編 成都出版社1990年6月
    文心雕龍比喻技巧研究 黃亦真 臺北 學海出版社1991年2月
    文心雕龍新論 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5月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
    文心雕龍研究 穆克宏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沈謙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
    文心雕龍研究薈萃 饒芃子主編 上海 上海書店1992年6月
    劉勰文學思想建構與精髓 吳聖昔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0月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 韓湖初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新譯文心雕龍 羅立乾 臺北 三民書局1994年4月
    文心雕龍研究 孫蓉蓉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文心雕龍學綜覽 文心雕龍綜覽編委會 上海 上海書店1995年6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 王更生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 1995年7月
    文心雕龍研究(第一〜六輯)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5年〜2005年
    文心雕龍辭典 周振甫 北京 中華書局1996年8月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6月
    文心雕龍析論 王忠林 臺北 三民書局1998年3月
    文心雕龍綜論 李平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2月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師大國文系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3月
    文心雕龍闡釋 馮春田 濟南 齊魯書社 2000年4月
    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2月
    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 黃端陽 臺北 國家出版社2000年6月
    文心雕龍探賾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
    臺灣近50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 劉渼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3月
    劉勰評傳 楊明 南京 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劉勰與文心雕龍 王守信 孔德志 濟南 齊魯書社2001年9月
    文心雕龍系統觀 石家宜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 臺灣 花神出版社2002年8月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論與批評論探微 王義良 高雄 復文出版社2002年9月
    魏晉文論與文心雕龍 呂武志 臺北 樂學書局 2006年1月
    文心雕龍精讀 卓國浚 臺北 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2007年5月
    二、文章學、散文、駢文類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
    六朝麗指 清 孫德謙 臺北 新興書局1963年12月
    文章作法全集 胡懷琛等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1966年
    駢文概論 金秬香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管1967年
    駢文衡論 謝鴻軒 臺北 廣文書局 1973年10月
    文鏡秘府論 王利器注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74年1月
    實用文章義法 謝簸量 臺北 華正書局1974年6月
    古文破題技巧及修辭方法之研究 徐芹庭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4月
    文章學篡要 蔣伯潛 臺北 正中書局 1976年6月
    評註文法津梁 宋文蔚 臺北 蘭臺書局1977年10月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 臺灣 普天出版社1969年11月
    中國駢文析論 張仁青 臺北 東昇出版社1980年10月
    駢體文作法 王承之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作文百法 許恂儒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文章學概論 張壽康主編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
    古代文章學概論 王凱符等 武昌 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10月
    駢文與散文 蔣伯潛 臺北 世界書局1983年12月
    齊梁麗辭衡論 陳松雄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3月
    古文範 吳闓生 臺北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
    古文法篡要 朱任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9月
    藝概 清 劉熙載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9月
    駢文學 張仁清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3月
    駢文史論 姜書閣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文氣與文章創作之關係 朱榮智 臺北 師大書苑1988年3月
    散文鑑賞入門 魏怡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11月
    四六叢話 清 孫梅 臺北 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
    六朝駢文聲律探微 廖志強 臺北 天工書局 1991年12月
    陳騤文則新論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中國散駢文概論 方孝岳 瞿兌之 臺北 莊嚴出版社1993年8月
    文章學史論 張會恩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設1993年11月
    文章章法論略 羅廣德 呼和浩特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文章學史 周振甫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4年12月
    文章寫作學 劉世劍主編 高雄 麗文文話事業公司 1996年4月
    散文技巧 李光連 臺北 洪業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5月
    散文鑑賞藝術探微 馮永敏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
    文章章法論 仇小屏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11月
    文章結構分析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5月
    辭章學辭典 鄭頤壽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0年7月
    章法學新裁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
    章法學論粹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10月
    三、經學類
    經學歷史 皮錫瑞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59年
    十三經注疏 臺北 大化書局 1977年10月
    易程傳․易本義 程頤、朱熹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4月3版
    四、史學類
    (一)
    史記 漢 司馬遷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漢書 漢 班固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高僧傳 釋慧皎 臺北 廣文書局 1976年
    三國志 晉 陳壽 臺北 鼎文書局1978年11月
    後漢書 南朝 宋范曄 臺北 鼎文書局 1978年11月
    魏書 北齊魏收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晉書 唐 房玄齡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宋書 梁 沈約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南齊書 梁 蕭子顯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梁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陳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南史 唐 李延壽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隋書 唐 魏徵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宋史 元 托克托等 臺北 鼎文書局1983年11月
    人物志注․名家佚書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2000年4月
    (二)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仁青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12月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 臺北 大林出版社 1981年11月
    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 羅聯添編 臺北 學生書局1985年2月
    辭賦流變史 李曰剛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臺北 華正書局1990年5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6月
    中國修辭學史 周振甫 臺北 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 臺北 商務印書館1996年3月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臺北 學生書局1997年6月
    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臺北 頂淵文化 2002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 臺北 五南出版社 2003年1月
    五、子學類
    楊子法言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55年11月
    莊子集解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67年10月
    荀子約注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77年10月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臺北 華正書局1979年5月
    抱朴子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79年10月
    潛夫論集釋 胡楚生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79年11月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3月
    老子、周易王弼校釋 樓宇烈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9月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 臺北 華正書局1984年9月
    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 黃水雲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5月
    顏氏家訓 北齊 顏之推 臺北 三民書局1993年10月
    六、集學類
    詩品注 汪中選注 臺北 正中書局 1971年10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2月
    六朝文論 廖蔚卿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5年9月
    論衡選注 蔣祖怡 臺北 長安出版社 1987年10月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陶建國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人間詞話 王國維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5月
    文體與文體的創造 童慶炳 雲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西京雜記 葛洪編纂 成林、程章燦譯注 臺北 地球出版社 1994年9月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臺灣 商務印書館 1994年12月
    文苑馳走 周慶華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3年3月
    七、學位論文
    劉勰文心雕龍與經學 蔡宗陽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89年6月
    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 劉渼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98年5月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金民那 臺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 1988年
    文心雕龍通變觀考探 胡仲權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0年
    八、期刊、論文
    《文心雕龍》的文術論 周弘然《幼獅學誌》12卷2期 1976年
    《文心雕龍》的文體論 周弘然《大陸雜誌》53卷6期 1976年
    《文心雕龍》的修辭方法論 廖玉惠 《東吳大學中文系刊》3期 1977年
    《文心雕龍․神思》篇賞析 沈謙《明道文藝》41期 1979年
    文學創作與批評的哲學考察 曾昭旭《古典文學》第二集 1980年
    《文心雕龍》文體論 彭慶環《逢甲學報》14期 1981年
    〈神思〉與〈養氣〉-《文心雕龍》論文學創作 沈謙《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卷11期 1981年
    《文心雕龍․總術》篇題述-劉勰文術論二十篇結穴之探微 李曰剛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卷7期(184號)1983年
    《文心雕龍》創作論「總術」探微 李曰剛《師大教與學研究》 1984年
    劉勰《文心雕龍》的基本觀念 林明德《古典文學》第七集上冊 1985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3912023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202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1202305.pdf62KbAdobe PDF2855View/Open
    91202306.pdf154KbAdobe PDF21519View/Open
    91202307.pdf103KbAdobe PDF2969View/Open
    91202308.pdf1418KbAdobe PDF2514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