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85368      Online Users : 8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47


    Title: 《四庫全書總目》詞曲觀研究
    Authors: 盧盈君
    Lu ,Yin Chun
    Contributors: 蔡芳定
    盧盈君
    Lu ,Yin Chun
    Keywords: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總目
    詞曲
    辨體觀
    雅俗觀
    通變觀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04-24 17:15:46 (UTC+8)
    Abstract: 清代自康熙開始,由朝廷大量纂修官書,其中又以乾隆時期所編纂的《四庫全書》為集大成之作。《四庫全書》的編纂可謂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大工程,歷時十五年,收錄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總計七萬九千餘卷,三萬六千餘頁,投入此項工程的文人學士超過四千人。因應《四庫全書》編纂的需要而產生《四庫全書總目》,其編纂歷時十六年,直至乾隆五十四(西元一七八九年)年才大功告成。《四庫全書總目》乃清代總結前代的文學批評巨著,代表了清代官方的文學觀;而集部的編纂內含一套值得吾人關注的文學批評意識於其中;再者,可與唐詩並稱的詞曲在《四庫全書總目》中何以被視為小道、館臣是否認同言志的傳統、以及被編為一類的詞曲二體為何卻有輕重之分?由以上種種觀之,詞曲兩類雖被評為小道、末流,在《四庫全書》中所佔比例也最小,但實際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詞曲類仍有許多待研究的問題,本文即試圖以集部詞曲類為範圍,對於之中含藏的文學批評觀點,以及其觀點形成的可能原因,加以探討分析。
    本文共分五章,首章緒論分四節:第一節陳述問題,第二節分析文獻,第三節界定研究範圍,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第二章分三節說明《四庫全書總目》之形成背景、編纂經過與學術價值:第一節論述《四庫全書總目》之形成背景,第二節說明《四庫全書總目》之編纂經過,第三節則陳述《四庫全書總目》之學術價值。第三章分三節說明《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提要〉之詞曲觀:第一節說明詞曲特質,第二節陳述詞曲流變,第三節論述詞曲價值。第四章分三節探討《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提要〉詞曲觀之形成:第一節探討辨體觀念,第二節探討雅俗觀念,第三節則探討通變觀念。第五章結論:綜合上述章節,總結論述成果,試圖還原館臣在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對詞曲兩類文體的價值觀。
    Reference: 一、專書
    (一)古籍
    王先謙纂修,《十二朝東華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王樹楷,《四庫全書簡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房玄齡等撰,《晉書‧樂志下》,臺北:鼎文出版社,1995年。
    紀昀等編,《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張元濟編,《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劉勰著、紀昀注,《文心雕龍》,臺北:世界書局,1956年。
    鄭樵撰、王樹民點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二)現代專著
    丁放,《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元化,《文心雕龍創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王昆吾,《中國早期藝術與宗教》,北京: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王彬,《清代禁書總述》,北京:中國書店,1999年。
    王偉勇,《詞學專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
    王雲五,《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王熙元,《悠游詞曲天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王樹楷,《四庫全書簡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編纂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任中敏編,《散曲叢刊》,臺北:復華書局,1963年。
    任中敏、青木正兒,唐圭璋,《元曲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安平秋、張培恒主編,《中國禁書簡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朱自清,《論雅俗共賞》,臺北:新潮社,1992年。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集》,台北:宏業書局,1993年。
    任松如,《四庫全書問答》,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江增慶,《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江標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部類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任繼愈等編,《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李正輝、李華豐,《中國古代詞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年。
    宋咸萃,《曲話》,臺北:黎明出版社,1983年。
    宋咸萃,《詞話》,臺北:黎明出版社,1983年。
    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何齡修、朱憲、趙放編,《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昌彼得,《中國目錄學資料選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2年。
    昌彼得、潘美月,《中國目錄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7年。
    吳哲夫,《清代禁燬書目研究》,臺北:嘉欣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
    吳哲夫,《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
    吳哲夫,《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文化特色考探》,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5年。
    吳梅,《曲學通論》,臺北:文星書局,1965年。
    吳梅,《詞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林慶彰主編,汪嘉玲、游均晶、侯美珍編輯,《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周積明,《紀昀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周積明,《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唐文基、羅慶泗,《乾隆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翁方綱,《翁方綱四庫提要稿》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年。
    翁方綱等撰、吳格樂怡標校,《四庫提要分纂稿》上海:上海書店,2006年。
    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夏承燾、吳熊和,《讀詞常識》,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孫致中等人校點,《紀曉嵐文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徐師曾,《文章明辨序說》,臺北:泰順書局,1973年。
    夏紹堯,《詞學漫談》,臺北:文森印刷有限公司,1981年。
    高路明,《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杭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馬積高、黃均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章太炎,《檢論》,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戚世雋、董上德,《明清文學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少康,《文心雕龍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張少康,《中國文學批評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水雲,《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陳兆秀,《文心雕龍術語探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張宏生編《清詞珍本叢刊》,臺北:鳳凰出版社,2007年。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陶東風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建業、李勤印,《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郭英德,《癡情與幻夢──明清文學隨想錄》,臺北:錦繡出版,1992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
    崔章富,《四庫提要補正》,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舜徽,《四庫提要講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張傳鋒,《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
    曾守正,《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喬治忠,《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葉嘉瑩、缪鉞,《靈谿詞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葉嘉瑩,《葉嘉瑩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部,1999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
    葉嘉瑩,《風景舊曾譜-葉嘉瑩說詩談詞》,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4年。
    葉嘉瑩,《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出版部,2007年。
    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編輯,《傳世寶藏》,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鄔國平、王鎮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趙為民、程郁綴,《詞學論薈》,臺北:五南出版社,1989年。
    劉文忠,《正變、通變、新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
    劉兆祐,《四庫著錄元人別集提要補正》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7年。
    蔣伯潛、蔣祖怡,《詞曲》,上海:上海書店,1997年。
    蔡宗陽,《文心雕龍探賾》,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蔣述卓等著,《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論學術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0月。
    劉致中、侯鏡昶,《讀曲常識》,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
    劉新華,《四庫全書總目類敘注》,臺北:作者自刊,1975年。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中華書局,1972年。
    鄭騫,《由詩到曲》,臺北:科學出版社,1961年。
    錢大昕,《潛研堂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盧元駿,《曲學》,臺北:黎明出版社,1980年。
    燕京大學圖書館,《四庫全書總目及未收書目引得》,北平:燕京大學,1932年。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盧冀野,《詞曲研究》,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
    羅根澤,《周秦兩漢文學批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羅錦堂,《中國散曲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顧炎武,《亭林文集》,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龔詩堯,《《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學批評標準》,臺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年。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二、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
    王新鳳、傅劍、曹繼春,〈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結晶-《四庫全書》及其《總目》〉,《延安大學學報》,1996年6月,頁100-102。
    王璞,〈柳永詞的雅與如──從中國古典文論的雅俗之辨說起〉,《中國文化月刊》,2001年7月,頁98-106。
    王競,〈學識淹貫率真成性的紀曉嵐〉,《圖書館建設》,2001年1月,頁105-106。
    包根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代詞家評論析探〉,《輔大國文學報》,1993年6月,頁53-108。
    伏滌修,〈清代詞學由辨體向尊體的批評轉向〉,《煙臺大學學報》,2004年10月,頁428-432。
    朱曉海,〈《文心雕龍》的通變論〉,《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7年7月,頁1-36。
    車行健,〈紀昀與《四庫全書總目》的關係〉,《歷史月刊》,1998年8月,頁120-122。
    沈治宏,〈《四庫全書》集部存目研究〉,《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41-47。
    李春光,〈四庫存目書的特點與輯印四庫存目書的意義〉,《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37-40。
    李玲瓏,〈無俗不成曲〉,《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5月,頁29-31。
    李萬堡,〈詩歌辨體論〉,《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1月,頁124-129。
    李劍亮,〈試論《四庫全書總目》詞籍提要的詞學批評成就〉,《文學遺產》,2001年10月,頁86-93。
    杜澤遜,〈《四庫存目》書探討〉,《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48-56。
    吳承學、何詩海,〈論《四庫全書》的文體學思想〉,《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7月,頁85-93。
    周彥文,〈論提要的客觀性、主觀性與導引性〉,《書目季刊》,2005年12月,頁23-38。
    吳哲夫,〈現存《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目錄整理後記〉,《故宮文獻》,1970年6月,頁29-44。
    吳哲夫,〈清代禁書中關於詆譭「夷狄」暨「清室」文字蠡測〉,《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1年7月,頁41-45。
    吳哲夫,〈世界上最大的一部書:談《四庫全書》〉,《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5月,頁61-67。
    吳哲夫,〈《四庫全書》的兄弟:《四庫薈要》〉,《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8月,頁127-131。
    吳哲夫,〈紀曉嵐與《四庫全書》〉,《故宮文物月刊》,1986年1月,頁112-118。
    吳哲夫,〈《四庫全書》缺失考略〉,《故宮學術季刊》,1988年12月,頁1-15。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動機的探討〉,《故宮文物月刊》,1989年1月,頁44-45。
    吳哲夫,〈從《四庫全書》談古籍整理的重要性〉,《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90年12月,頁103-115。
    吳哲夫,〈《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文化特色考探〉,《故宮學術季刊》,1994年12月,頁1-20。
    吳哲夫,〈《四庫全書》補正工作之回顧與前瞻〉,《故宮學術季刊》,1998年9月,頁1-17。
    吳哲夫,〈四庫館臣處理叢書方法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999年6月,頁19-40。
    吳哲夫,〈《四庫全書》的歐西文明曙光〉,《中文學報》,2004年12月,頁35-46。
    吳哲夫,〈四庫館臣對文獻取用原則的剖析〉,《故宮學術季刊》,2005年6月,頁1-9。
    吳哲夫,〈談紙書文獻資產的保存──以《四庫全書》為例〉,《淡江中文學報》,2006年6月,頁219-234。
    季羨林、任繼愈、劉俊文,〈四庫存目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15-21。
    周慶華,〈傳統雅俗文學觀念的定性與定量問題〉,《東師語文學刊》,1999年6月,頁53-74。
    周積明,〈「四庫學」通論〉,《故宮學術季刊》,2000年9月,頁1-21。
    胡建次,〈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雅俗論〉,《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6月,頁9-13。
    侯美珍,〈「四庫學」相關書目續編〉,《書目季刊》,1999年9月,頁77-129。
    姚愛斌,〈論中國古代文體論研究範式的轉換〉,《文學評論》,2006年12月,頁42-48。
    侯寬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文獻價值〉,《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7月,頁126-127。
    孫克強,〈清代詞學的雅俗之辨〉,《學術月刊》,2000年6月,頁15-20。
    夏長樸,〈《四庫全書總目》與漢宋之學的關係〉,《故宮學術季刊》,2005年12月,頁83-128。
    孫紀文,〈《四庫全書總目》對歷代詩歌的批評〉,《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年9月,頁5-10。
    高遠、汪受寬,〈近三十年來《四庫全書》研究現狀與思考〉,《圖書與情報》,2008年12月,頁119-125。
    涂謝權,〈論《四庫全書總目》文學批評的經世價值取向〉,《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6月,頁65-69。
    索寶祥,〈元代韻文創作中的「破體」研究〉,《杭州大學學報》,1997年6月,頁101-105。
    郭文瑞,〈四庫鈐鍵 古籍津逮──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其他〉,《河北大學學報》,1987年6月,頁74-83。
    張利群,〈中國古代辨體批評論〉,《湛江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12月,頁72-77。
    張利群,〈劉勰「辨體」的文體論意蘊及批評學意識〉,《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4月,頁145-152。
    曹明升,〈清代詞學中的破體、辨體與推尊詞體〉,《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9月,頁51-56。
    曹明升,〈清代詞學批評中的「周柳」合論〉,《晉陽學刊》,2006年12月,頁104-108。
    陳恆嵩,〈利用《四庫全書》治學時應注意的問題〉,《昌彼得教授八秩晉五壽慶論文集》,2005年2月,頁105-116。
    郭金樹,〈《四庫全書》的形成和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12月,頁42-46。
    陳啟仁,〈《文心雕龍》「通變」釋義〉,《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6月,頁71-100。
    崔富章,〈二十世紀四庫學研究之誤區-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例〉,《書目季刊》,2002年6月,頁1-19。
    陳貽琳,〈詞的雅俗演變〉,《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10月,頁93-96。
    趙瑾,〈北宋前中期詞學批判的雅俗之辨〉,《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9月,頁14-16。
    張寶三,〈《詩經》詮釋傳統中之「風雅正變」說研究〉,《文史哲學報》,2000年6月,頁1-40。
    程千帆、鞏本棟,〈也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出版〉,《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25-27。
    黃永年,〈修《四庫全書》時用什麼標準把書抑為存目書〉,《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10月,頁34-36。
    黃海,〈宋詞學批評中雅與俗的思考〉,《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年6月,頁128-134。
    葉高樹,〈乾隆皇帝「稽古右文」的圖書編纂事業〉,《故宮學術季刊》,2003年12月,頁59-105。
    馮淑然,〈論《四庫全書總目》的詞體美學觀〉,《河北大學學報》,2006年6月,頁118-123。
    黃雅莉,〈宋代詞論「自是一家」到「別是一家」的歷史發展──蘇軾與李清照詞學觀之比較〉,《淡江中文學報》,2006年6月,頁177-218。
    黃雅莉,〈「辨體」與「破體」兩種尊詞指向的交融──宋代詞體的建構〉,《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6年6月,頁3-40。
    黃雅莉,〈李之儀詞學觀在宋代詞論中的位置〉,《東華中文學報》,2006年7月,頁135-176。
    黃雅莉,〈明代詞學主要論題辨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7年6月,頁55-99。
    楊有山,〈論《四庫全書總目》的文體研究〉,《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6月,頁44-46。
    楊有山,〈試論《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學批評觀念〉,《江漢論壇》,2003年4月,頁107-109。
    楊晉龍,〈王士禎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地位初探〉,《中國文學研究》,1993年7月,頁1-31。
    楊晉龍,〈「四庫學」研究的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3月,頁349-394。
    楊晉龍,〈《四庫全書》版本是非與「新四庫全書」體例擬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8年12月,頁217-231。
    楊晉龍,〈《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0年3月,頁523-585。
    楊訥、李曉明,〈《四庫全書》文津閣文淵閣本總集類下、詩文評類及詞曲類錄異〉,《北京圖書館館刊》,1997年3月,頁55-66。
    廖宏昌,〈《文心雕龍》紀評的折中思維與接受〉,《文與哲》,2005年6月,頁169-189。
    蔣長棟,〈韻文文體演變中的文樂雅俗離合〉,《中南大學學報》,2007年4月,頁214-218。
    鄭明璋,〈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文學批評學〉,《唐都學刊》,2005年5月,頁94-97。
    劉貴華,〈論《四庫全書總目》中的詞學思想〉,《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6月,頁62-64。
    鄭喬彬,〈中國韻文發展規律臆說〉,《中國韻文學刊》,1987年創刊號,頁33-40。
    樊德三,〈中國古代的文學發展論〉,《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2月,頁1-5。
    錢建狀、劉尊明,〈尊詞與辨體:宋詞獨特風貌形成中的一對矛盾因子〉,《湖北大學學報》,2000年5月,頁58-62。
    顏崑陽,〈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2000年7月,頁33-67。
    顧關元,〈《續修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國文天地》,2000年12月,頁35-36。
    (二)學位論文
    石惠美,〈《四庫薈要》與《四庫全書》集部著錄書版本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李威侃,〈《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易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師曾志,〈論《四庫全書總目》〉,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碩士論文,1991年。
    莊清輝,〈《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張維屏,〈紀昀與乾嘉學術〉,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慷玲,〈宋詞「雅化」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曾紀剛,〈四庫全書之纂修與清初崇實思潮之關係研究—以經史二部為主的觀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聖益,〈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楊曉雲,〈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分類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薛建發,〈《四庫全書總目》文學鑑賞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龔詩堯,〈《四庫全書總目》之文學批評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三)會議論文
    包根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評析論〉,《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11月
    劉少雄,〈超乎雅俗──論東坡詞境的取向〉,《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年,頁277-309。
    徐信義,〈論詞之格律與音樂的關係〉收於《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11月。
    淡江大學中文系、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主編,《昌彼得教授八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2005年。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楊晉龍,〈《四庫全書》處理《經義考》引錄錢謙益諸說相關問題考述〉,收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編,《第七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1998年5月,頁31-48。
    楊晉龍,〈《四庫全書總目》〈詩演義提要〉問題探究〉收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6月,頁181-197。
    楊晉龍,〈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收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市: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頁441-477。
    顏崑陽,〈論「典範學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作用」與「鍊接作文」〉收於《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頁814-81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3912004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200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1200401.pdf90KbAdobe PDF2991View/Open
    91200402.pdf112KbAdobe PDF21001View/Open
    91200403.pdf348KbAdobe PDF21940View/Open
    91200404.pdf516KbAdobe PDF22670View/Open
    91200405.pdf524KbAdobe PDF22476View/Open
    91200406.pdf605KbAdobe PDF22452View/Open
    91200407.pdf196KbAdobe PDF21213View/Open
    91200408.pdf229KbAdobe PDF21463View/Open
    91200409.pdf215KbAdobe PDF2247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