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880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320063      在线人数 : 8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804


    题名: 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臺北市新移民照輔政策為例
    The Research of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Case Study in Taipei City Immigration Policy
    作者: 吳盈瑩
    贡献者: 吳瓊恩
    吳盈瑩
    关键词: 政策行銷
    新移民
    照顧輔導政策
    Policy marketing
    New immigrants
    Care and assistance policies
    日期: 2009
    上传时间: 2010-04-09 18:07:39 (UTC+8)
    摘要: 公部門服務的主要目標在於創造公共價值,公共政策制定過程重視民眾的偏好選擇,是民主社會基本價值之所在。因此,公共政策的執行除了強調政策方案制定的合理性與課責性外,政府主動積極地「行銷」政策,以贏得民眾對其認同,十分重要。
    政策行銷是「以議題為中心,以政策為本位」,從而可能會涉及到不同的組織,以達成政策目標或政治價值。政府愈來愈重視民眾的需求,為期政策制定符合民眾實際需要,政府要具有「公民導向」的觀念,為公民服務。本研究以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為中心,探討該方案施行之相關要素,包括政策目標、政策資源、政策夥伴、行銷通路、行銷策略和政策評估等項,藉以了解臺北市政府有關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方案之內涵,探討相關行銷作為對新移民照顧輔導工作推動的影響。
    本研究以公部門政策行銷概念為面向,分析近年來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之推動情形。主要目的在了解臺北市政府的政策行銷作為,對新移民生活適應的可能影響。透過文獻分析並佐以訪談內容發現,未來臺北市政府在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的推行上,對新移民資訊取得之可近性以及社會大眾對多元文化精神之尊重及移民社會觀念之倡導是行銷政策成敗的關鍵,並應藉由與民間團體良好的互動,共同達成族群融合、健康城市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志剛、陳正男(譯)(1989)。行銷學原理。臺北:華泰(Philp Kotler 原著)。
    王芃涵(2006)。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執行評估之探究-以民政局為例。臺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煌、潘中道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臺北:學富。
    王麗容等(2006)。臺北市新移民生活關懷與需求意見調查研究成果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研究報告。
    丘昌泰、余致力等人合著(2001)。政策分析。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朱鎮明(2003)。政治管理,臺北:聯經。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66-89。
    吳定(1999)。公共行政論叢。臺北:天一圖書公司。
    ─(2003a)。政策管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
    ─(2003b)。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4)。公共政策。臺北:空大。
    ─(2005)。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的評鑑與研究。嘉義市:濤石(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
    吳瓊恩(2006)。行政學,增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
    ─(2007)。建構無預謀的行政倫理:新公共服務五對概念的比較與檢驗。公共行政學報,第23期,頁1-28。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論文。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出版社(Earl Babbie原著)。
    李志郎(2006)。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花蓮縣民宿管理政策為例。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李秀珠(2005)。嵌入、扭曲、覺知與行動--善用社會網絡的越南籍跨國婚姻女性。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玫蓁(2002)。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民雄鄉的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論文。
    沈永嘉譯(1999)。速效行銷學。臺北:大展(江尻弘原著)。
    林本炫、齊力主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社會所。
    林正德(2008)。臺北市區公所如何營造民主參與的公民社會:新公共服務途徑。臺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姚美華、胡幼慧(2008)。一些質性法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二版,117-132頁)。臺北:巨流。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二版,133-144頁)。臺北:巨流。
    唐錦超(譯)(2006)。創新的擴散-為什麼有些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有些卻流行不起來。臺北:遠流(Everett M. Rogers 原著)。
    夏曉鵑等(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左岸。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臺北:一品。
    徐意淳(2004)。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臺北市國小補校為例。臺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徐震、李明政、莊秀美、許雅惠(2005)。社會問題。臺北:學富。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臺北:華泰。
    張世賢(2002)。〈電子化政府的政策行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1-059號。
    ─(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美慧(2006)。花蓮縣政策行銷之研究—以「洄瀾2010-創造花蓮永續發展願景規劃案」為例之分析。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畢恆達(2008)。詮釋學與質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問題的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05 期,頁55-65。
    陳大為(2004)。一次讀完十位行銷大師經典講義。台北:靈活。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冠瑋、顏雅萍(2009)。〈從標章認證談政策行銷理論研究-以花蓮無毒農業政策為例〉。2009TASPAA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全球化下新公共管理趨勢與挑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陳建成(2006)。大陸配偶社會適應問題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陳秋萍(2008)。非營利組織在政策網絡中角色功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為例。
    陳琇玲(譯)(2000)。行銷基本教練:為何行銷?如何行銷。臺北:臉譜(Paul Russell Smith原著)。
    陳敦源(2002)。〈公部門政策行銷五問〉。公訓報導,102:54-55。
    ─(2007)。〈公共政策行銷〉。公共政策,余致力等編,台北:智勝。
    陳敦源、魯炳炎(2008)。〈創造共識:民主治理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第264期,第32卷2期,頁67-77。
    黃俊英(1996)。行銷研究-管理與藝術。臺北:華泰書局。
    ─(1997)。行銷學。臺北:華泰文化。
    黃惠雯等(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臺北:韋伯(Benjamin F. Carbtree & William L. Miller原著)。
    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前程。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董敏珍(2005)。臺北市基層警察人員壓力之研究-眷屬的觀點。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雷淑娟(2006)。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點。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廖雪如(2007)。臺北市新移民會館對新移民社會網絡及生活適應之影響。臺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榮泰生(1997)。行銷管理學。臺北:五南。
    ─(2001)。行銷學。臺北:五南。
    劉仲冬(2008)。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二版,頁145-162)。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劉亭妤(2006)。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之社會支持網絡與其教養就學子女經驗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秀莉(2006)。外籍配偶接受創新程度、生活適應與教養子女態度之研究。臺東: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祈賢(2006)。〈行銷管理及其在公務機關的應用〉。研習論壇月刊,第70期,頁16-26。
    蔡進雄(2004)。〈教育政策行銷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106-117。
    鄭美華(2008)。〈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政府治理模式的轉型-政府與文化關係的再思考〉。公共行政學報,第27期,頁111-159。
    魯炳炎(2007a)。〈政策行銷理論意涵之研究〉。中國行政。78:31-53。
    ─(2007b)。〈政策行銷理論模式建構之初探〉。第六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暨公共事務與公共行政青年論壇,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7c)。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臺北:韋伯。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簡禎富(2007)。決策分析與管理。臺北:雙葉。
    蘇偉業(2004)。〈公共政策行銷:理論、政治研究途徑與限制〉,2004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關鍵年代與多元政治」學術研討會,高雄: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
    二、 英文部分
    Bagozzi, Richard P.(1975). “Marketing as Exchange,”Journal of Marketing, 39(October):32-39.
    Burton, S. (1999). “Marketing for Public Organizations: New Ways, New Method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3):373-385.
    Buurma, H. (2001).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Marketing Ex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1/12): 1287-1302.
    Cravens, D. W., and R. B. W. (1986)Marketing,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Crompton, J. L., and Charles W. Jr. L. (1986). Marketing Govern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Drucker, P.(1994).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Harper Perennial.
    Dunn , W. N.(1994), Public Analysis : An Introduction , (2nd ed). Englewood cliff ,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 Inc.
    Fox, Karen F. A. and Kotler P. (1980), The marketing of social causes: The first 10years. Journal of Marketing, 44(3):24-33.
    Jones, D. G. B., and Monieson, D.D.(1990).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hilosophy of Marketing Thought,” Journal of Marketing, 54(January): 102-13.
    Kim, Ilchul, Han D. and Don E. S.(2004). “Understanding the Diffus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44.
    Kitchen, Philip J., and Patrick D. P. (2004).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 Primer, London: Routledge.
    Kotler﹐P., and Zaltman﹐G.(1971).“Social Marketing: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r”, Journal of Marketing , vol.35, pp.3-12.
    Kotler, P., and S. J. L.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January): 10-15.
    Kotler, P., and Gary A. (2005).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11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otler, P., and Nancy L. (2007). Marke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A Roadmap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Kotler, P., Chandle, P.C., Brown, L., and S. A. (1994). Marketing: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3rd Edition, Sydney: Prentice Hall.
    Kotler, P.(1982).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 J:Prentice-Hall.
    Levitt, T., (1975).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3(September-October):26-44.
    Levy, S. L. (2002). “Revisiting the Marketing Dom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3):299-304.
    Levy, S. L., and J. C. (1974). “Marketing and Aesthetics,” in Curhan, R. C. (ed.), Combined Proceedings, Series 36, pp. 386-391,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McCarthy, G. (1960).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Inc.
    McCarthy, G., and W. P., Jr. (1987). Basic Marketing, Homewood, IL: Irwin.
    Nevett, T., and L. N. (1987). “The Origins of Marketing: Evidence from Classical and Early Hellenistic Greece,” in T. Nevett and S.C. Hollander (eds.), Marketing in Three Eras, Lansing, MI: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Novatorov, E. V., and John L. C.(2001). “A Revised Conceptualization of Marketing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Leisure Servic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3(Summer):160-185.
    Sargeant, A.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Don E., and Heidi Schultz, (2003). IMC, the Next Generation: Five Steps for Delivering Value and Measuring Financial Returns, New York: McGraw-Hill.
    Schultz, D. E., and Philip J. K. (1997). “A Response to “Theoretical Concept or Management Fash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0(5):17-21.
    Snavely, K. (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1(4):311-326.
    Titman, L. (1995). Marketing in the New Public Sector,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Walsh, K.(1994). “Marketing and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8(3):63-7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592107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2107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32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