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872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69050      Online Users : 9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29


    Title: 共榮的想像:帝國日本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
    Imagining Co-Prosperity:Imperial Japan and the Literary Sphere of Great East Asia,1937-1945
    Authors: 李文卿
    Lee, Wen Ching
    Contributors: 廖炳惠
    黃美娥

    李文卿
    Lee, Wen Ching
    Keywords: 大東亞文學
    文學者大會
    文學共榮
    文學報國
    跨界
    想像
    Greater East Asian Literature
    Assembly of Writers
    Literary Co-Prosperity
    Patriotic Literature
    Crossing Boundary
    Imagination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04-09 15:16:47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大東亞戰爭」時期為座標,透過考察大東亞共榮圈下的東亞經驗、記憶、文化與歷史的交錯問題。並試圖以宏觀的角度來檢視日本與亞洲各國的關係,從「跨界」的視域進行東亞文學與文藝體制之研究討論,探討關於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之建構概念及其欲型塑的東亞文學觀,與大東亞共榮圈各地域對於此文學建構所衍伸出的知識、權力、文化關係的接受與質變。從日本因應戰爭的動員過程以及帝國主義思潮的發展脈絡中,可以窺見透過國家機器的運作模式,日本企圖在內地、殖民地及各佔領區中塑造「共同體」之想像,並欲透過此「共同體」的想像型塑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東亞一體之翼贊結構。另一方面,大東亞共榮圈中的各地域對於此「共榮想像」也各有不同的對應態勢,從中可以觀看出大東亞文學圈中的文學者們認同的游移,同時對於大東亞議題在不同的統治模式下所衍生出的不同之「協力」圖像。
    本論文是以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之脈絡為東亞文學圈的論述中心,並擇取大東亞共榮圈下的五個漢字使用地域為個案討論對象,包括了殖民地:台灣、朝鮮、傀儡政權:滿洲國、中國(華北、華中),以此討論日本文學共榮的表象與實際,以及東亞地區在大東亞想像下的文學樣貌。大東亞的文藝運動可以說是日本國家主義發展的衍生,包括文學者統合團體的誕生、筆部隊的派遣、報國文學的創作乃至於徵用作家的紀行報導,全都受到國家機器的操弄。「八紘一宇」支撐了日本的國體論述,在各個地域中並以日語教育取代血緣的系聯,欲藉由語言型構出「東亞民族」的一體性,同時透過各地域的日本文學者之創作,也顯現了此大東亞的視野,透過戰爭文學、勤勞文學、增產文學、國民文學各種文學書寫模式與文學生產過程,日本文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展現出帝國想像。此外,透過統合文學者的文學報國會之串連,也建構了大東亞文學圈的文學者們的「交流」系譜,各地域的文學者也在此文學場域中各自展開「文學共榮」的命題。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the entanglement of memory, history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within 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or Greater East Asia War between 1937 and 1945. From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boundary crossing, th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study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a unified East Asian literary ideal and its literary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by examining the discourse of a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in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It further explores the rece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power, and cultural struggles shaped by this literary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cultural spher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rocess of wartime mob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erial ideology, this dissertation reveals that the Japanese Empire intended to implant the image of an imagined community in Japan, the Japanese colonies, and occupied areas. By enlisting this imagined community, the Japanese Imperial would forge a cooperative institution, 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within which “Asia is One.” On the other hand, intellectua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Japanese East Asia adopted different positions in response to the imposition of this imagined Co-Prosperity Sphere. By scrutinizing their responses, we will discern these writers’ shifting positions and diverse strategies of “collaboration”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rule and across various regions.
    The dissertation traces the progres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as the discursive center of the East Asia Literary Sphere. Five regions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using portions of the empire were chosen as case studies: Japanese colonies such as Taiwan, Korea, as well as puppet regimes like those in Manchukuo, and occupied North and Central China. By surveying the literary performances in these East Asian regions that were under the influenced of the discourse of Great East Asia, we could get past the surface and scrutinize the reality of the ideology of the Japanese Literary Co-Prosperity Sphere. The Greater East Asian Literary Movement was a by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nationalism. All literary activities were manipulated by the Japanese stat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writers’ alliance, the dispatching of the Pen Writers’ Brigade, the writing of Patriotic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reportage from Conscript Writers. The discourse of Hakkō ichiu (All the world under one roof) became the core of Japanese national ideology. Japanese became the sole language taught in schools throughout the Japanese empire in an attempt to replace ties of blood and ethnicity with a linguistic affiliation. Through this linguistiunity, Imperial Japan fostered the unity of an “East Asian ethnicity.” Writing in diverse genres such as War Literature, Labor Literature, Increasing Production Literature and National Literature, Japanese writ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East Asia manifested the imperialist dream of a Greater East Asia. Moreov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Association of Literary Patriotism, writers in the Greater East Asia Literary Sphere gained a legitimate channel to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their ideas on literature. In other words, East Asian writers constructed and developed their own discourses of “Literary Co-Prosperity” within this context.
    Reference: 壹、戰前報紙、雜誌
    (一)、報紙
    《大阪每日新聞》(台灣版) 1935年6月~1944年9月
    《大阪每日新聞》(朝鮮版) 1935年6月~1944年9月
    《大阪每日新聞》(滿洲版) 1935年6月~1944年9月
    《中華日報》 1937年1月~1945年8月
    《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日日新報社 1936年12月〜1943年11月
    《台灣新民報》 1940年1月~1941年2月
    《台灣新報》台灣新報社 1944年7月16〜23
    《台灣日報》 1937年4月~1943年8月
    《東京朝日新聞》 1937年1月~1945年8月
    《國民精神總動員》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 1937年12月~1940年11月
    (從1940年9月開始改名《精動》)
    《國民新聞》 1940年3月~1945年7月
    《興南新聞》興南新聞社 1941年3月〜1944年3月
    《滿洲日日新聞》 1937年7 月~1944年4月
    (二)、雜誌、期刊、宣傳集
    《大東亜戦争と台湾》台灣總督官房情報課,1943年5月
    《中國文藝》中國文藝社 1939年9月~1943年11月
    《中國文學》華北作家協會 1944年1月~1944年11月
    《文友》 1943年 5月~ 1945年7月
    《文學報國》日本文學報國會 1943年8月〜1945年4月
    《文藝台灣》台灣文藝家協會 1941年1月~1944年1月
    《文學案內》文學案內社 1935年~1937年
    《日本學藝新聞》日本學藝新聞社 1935年11月〜1943年7月
    《北窗》 1939年5月~1944年3月
    《台灣文學》 啟文社 1941年5月~1943年12月
    《台灣公論》台灣公論社 1942年4月〜1944年2月
    《台灣文藝》台灣文學奉公會 1944年5月〜1945年1月
    《台灣時報》台灣總督府情報課 1936年1月〜1945年3月
    《台灣藝術》台灣藝術社 1940年3月〜7月
    《台大文學》台大文學會 1939年~1942年
    《民俗台灣》東都書籍台北分店 1941年7月〜1945年1月
    《旬刊台新》台灣新報社 1944年7月〜1945年2月
    《東亞文化圈》青年文化協會東亞文化圈社 1942年2月~1945年2月
    《東亞聯盟》東亞聯盟協會 1939年10月~1944年1月
    《明明》 1937年3月~1938年8月
    《週報》情報局編輯 1936年10月~1945年
    《新建設》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 1942年10月〜1945年4月(中缺1卷3號)
    《華文「大阪每日」》 大阪每日新聞社 1938年11月~1945年4月
    《華北作家月報》 華北作家協會 1942年10月~1943年8月
    《滿洲浪曼》 新京滿洲浪曼 1938年10月~1941年5月
    (復刻版),東京:ゆまに書房,2003年1月
    《魯迅風》 1939年1月~10月
    《藝文》 藝文社 1942年1月~1943年
    《藝文志》藝文聯盟 1943年10月~1944年9月
    貳、文集
    大政翼贊會文化部《詩歌翼贊朗讀詩集》,東京:目黑書店,1942年3月
    《大鹿卓作品集(樺太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文化奉公會編《大東亜戦争と支那事変》東京:川流堂, 1941年12月
    《牛島春子作品集(滿洲編)》(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平和への努力 近衛文麿手記》,東京:日本電報通信社,1946年4月
    《拓け行く皇民(高砂族兒童綴方選集)》 ,台北:南方圈社,1944年5月
    《野川隆‧今村榮治‧塙英夫作品集(滿洲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北窗》(復刻版)
    《讓原昌子作品集(樺太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大久保康雄《孤独の海(南洋群島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丸山義二《帆船天祐丸(南洋群島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大內隆雄譯《原野‧滿人作家小說集》(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大內隆雄譯《蒲公英‧滿人作家小說集第2輯》(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山田克郎《炎の島(南洋群島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山田清三郎編《日滿露在滿作家短篇選集》(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大村益夫‧布袋敏博編《近代朝鮮文學日本語作品集1901-1938》(第2期1回)共5眷,東京:まゆに書房,2004年6月
    大村益夫‧布袋敏博編《近代朝鮮文學日本語作品集1901-1938》(第2期2回)共3眷,東京:まゆに書房,2004年10月
    大村益夫‧布袋敏博編《近代朝鮮文學日本語作品集1939-1945》(第1期1回)共6眷,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12月
    大村益夫‧布袋敏博編《近代朝鮮文學日本語作品集1939-1945》(第1期2回)共3眷,東京:まゆに書房,2002年3月
    山部歌津子《蕃人ライサ》(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大鹿卓《野蠻人》(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川端康成ほか編《滿洲國各民族創作選集(1)》(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川端康成ほか編《滿洲國各民族創作選集(2)》(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大瀧重直《劉家の人々》(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中村地平《台灣小說集》(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日向伸夫《第八號轉轍機》(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日誌》(1919—1944年),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9月初版(復刻本)
    打木村治《光をつくる人々》(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石田耕造編《新半島文學選集第一輯》(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石田耕造編《新半島文學選集第二輯》(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北河賢三編《資料集 総力戦と文化 1 大政翼戦会文化部と翼戦文化運動》,東京:大月書店,2000年12月初版
    伊藤富士雄《村の人々(樺太編)》(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西川滿編《台灣文學集》,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42年8月初版
    佐藤春夫《霧社》(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佐藤源治《台灣皇民鍊成講話》,台北:新高堂,1942年5月
    坂口れい子《鄭一家/曙光(台灣編)》(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呂赫若《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
    呂赫若《清秋》(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呂赫若ほか《台灣小說集》(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李南衡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五冊),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初版
    李無影《青瓦的家》(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李無影《情熱の書》(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林熊生(金關丈夫)《船中の殺人/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一輯、第二輯)(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牧洋《静かな嵐》(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青木洪《耕す人々の群》(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金聖珉《綠旗聯盟》(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香山光郎ほか《半島作家短篇集(朝鮮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宣傳部編印《大東亞戰爭言論集》(中文),南京:中國圖書印刷,1942年5月
    南富鎮‧白川豐編《張赫宙日本語作品選》,東京:勉誠出版,2003年 10月初版
    真杉靜枝《ことづけ》(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酒井武史編《日本文學報國會會員名簿》(1943以後),東京:新評論株式会社社,1992年5月,復刻本
    張光正編《張我軍全集》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
    張恆豪編《台灣作家全集—日據時代短篇小說卷》(10冊),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張毓茂編《東北現代文學大系‧1919-1949》(14冊),瀋陽:瀋陽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張赫宙《和戦何れも辞めせず》(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張赫宙《開墾》(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淺見淵編《廟會‧滿洲作家九人集》(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11冊),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0月初版
    野口正章《外地(南洋群島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野口稔(張赫宙)《岩本志願兵》(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陳芳明‧黃英哲等編《張深切全集》(12冊),台北:文經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陳萬益編《張文環全集》(8冊),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3年3月初版
    陳萬益編《龍瑛宗全集》(8冊),台北:南天書局,2006年11月初版
    寒川光十郎《草人(樺太編)》(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朝鮮文人協會編《朝鮮國民文學集》(復刻版),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湯淺克衛《鴨綠江》(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0年9月初版
    錢理群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7眷8冊),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檜山陸郎《哥薩克》(復刻版) ,東京:まゆに書房,2001年9月初版
    總督府情報課編《決戰台灣小說集》(乾、坤集),台北: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乾卷1944年12月初版,坤卷1945年1月初版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小說8冊),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7月初版
    鍾肇政編《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10冊),台北:文壇出版社,1965年12月初版
    鷲巢敦哉編《台灣保甲皇民讀本》,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1年6月
    参、日記、回憶錄
    呂赫若《呂赫若日記》(2冊)鍾瑞芳譯,台北:印刻出版社,2005年1月21日初版
    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太陽旗下風滿台》,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十三)1941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近史所, 2007年6月初版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十四)1942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近史所, 2007年6月初版
    周作人著《周作人文選--自傳‧知堂回想綠》,北京:群眾出版社,1999年1 月初版
    葉榮鐘《葉榮鐘日記(上)》,台北:晨星出版,2002年3月初版
    陳逸松《陳逸松回憶錄:台陽旗下風滿台,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6月
    肆、專著
    (一)、中文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年初版
    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HelenTiffin著《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劉自荃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初版
    Bryan S.Turner《地位》慧民、王星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5月初版
    Clifford Geertz《文化的解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版
    David Mclellan《意識型態》顧曉鳴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Edward M.Gunn著,張泉譯《被冷落的謬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初版
    Edward W.Said《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Elleke Boehmer、盛寧、韓敏譯《殖民與後殖民文學》,遼寧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1998年11月初版
    Ernst Cassirer《國家的神話》,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
    Eric J.Hobsbawm,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6月初版
    Frantz Fanon,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5年4月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陳永國譯《政治無意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譯《快感:文化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3月初版
    Hannah Arendt、林驤華譯《極權主義的起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
    Hannah Arendt著,竺乾威等譯《人的條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
    Jacques Derrida著,張正平譯《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台北:桂冠圖書,2000年8月初版
    John Kenneth Galbraith《權力的剖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年初版
    Kirsten Hastrup編、賈士蘅譯,《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初版
    Max Weber《支配社會學Ⅰ》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
    Max Weber《支配社會學Ⅱ》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
    Terry Eagleton《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欲》馬海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
    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5年
    王文英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 月
    王詩琅編《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12月初版
    王曉波編《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初版
    王向遠《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北京:崑崙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王向遠《日本右翼言論批判》,北京:崑崙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王向遠《「筆部隊」和侵華戰爭》,北京:崑崙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等編《抗戰時期的西南大後方》,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
    北京檔案館編《日偽北京新民會》,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古蒼梧《今生此時今世此地—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初版
    史桂芳著《同文同種的騙局—日偽東亞聯盟運動的興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台灣文學研究會編《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江自得編《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4年3月
    呂元明《被遺忘的在華日本反戰文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余子道‧曹振威等著《汪偽政權全史》(上、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
    林正芳譯《台灣的日本殖民教育:1895—1945》,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初版
    林美容《人類學與台灣》,台北:稻鄉出版社,1989年初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7月初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7月初版
    林衡哲等編《復活的群像—台灣三十年代作家列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9月
    柳書琴‧邱貴芬編《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台灣文學場域》,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4月初版
    岡田英樹著,靳叢林譯《偽滿洲國文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2 月
    柯靈《文苑漫游錄》,香港:三聯書店,1988年出版
    柯靈《浮塵小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出版
    荊子馨(Leo T.S.Ching)《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
    垂水千惠《台灣的日本語文學》涂翠花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初版
    姜林祥著《儒學價值傳統與現代化》,濟南:齊魯書社出版,2002年3月初版
    姜念東等著《偽滿洲國史》,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初版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
    張泉《抗戰時期的華北文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張健‧王金林編《日本兩次跨世紀的變革》,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
    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
    許俊雅《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10月初版
    連溫卿《台灣政治運動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
    陳永興編《台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985年3月初版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11月初版
    陳青生《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
    陳明台《台灣文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
    陳芳明《左翼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陳芳明《殖民地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陳芳明編《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年8月初版
    曾建民、陳映真編《台灣文學問題論議集》,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曾建民編《噤啞的論爭》,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曾健民編《清理與批判:台灣鄉土文學‧皇民文學的》,台北:人間出版社,1998年初版
    黃昭堂《台灣總督府》黃英哲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4月,新修訂版
    黃英哲編《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涂翠花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黃英哲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共4冊),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0月初版
    黃東蘭主編《身體‧心性‧權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
    馮為群、王建中等編《東北淪陷時期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瀋陽:瀋陽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葉石濤《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4月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87年2月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困境》,台北: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悲情》,台北:派色文化出版社,1990年1月
    葉石濤《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4月初版
    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6月初版
    葉石濤《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初版
    葉石濤《展望台灣文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
    劉紀蕙、周英雄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初版
    樂黛雲、張輝主編《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羅鋼、劉象愚主編,《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初版
    (二)、日文
    フエイ‧阮‧クリーマン,林ゆうこ譯《大日本帝国のクレオール--殖民地期台湾の日本語文学》,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07年11月初版
    「占領と文学」委員会編《占領と文学》,東京:オリジン出版センタ1993年10月初版
    Edward W.Said,大橋洋一譯《知識人とは何か》,東京:平凡社,1995年5月初版
    Lee Yeounsuk(李妍淑)《国語という思想--近代日本の言語認識》,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12月初版
    Lynn Hunt著,筒井清忠譯《文化の新しい歴史学》,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1月初版
    Mark R.Peattie,浅野豊美譯《植民地—帝国50年の興亡》,東京:読売新聞社,1996年12月初版
    三谷博、金泰昌編《東アジア歴史対話-国境と世代を越えて》,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7年4月初版
    上山春平《大東亜戦争の遺産》,東京:中央公論社,1972年10月初版
    山本有造編著《「満洲」記憶と歴史》,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7年3月初版
    山本武利等編《岩波講座 「帝国」日本の学知4メデイアの中の「帝国」》,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3月初版
    山田敬三‧呂元明編《十五年戦争と文学—日中近代文学の比較研究》,東京:東方書店,1991年2月
    子安宣邦《アジア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近代日本のオリエンタリズム》,東京:藤原書店,2003年4月初版
    子安宣邦《近代知のアルケオロジー--国家と戦争と知識人》,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4月初版
    大江志乃夫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殖民地 1 植民地帝国日本》,東京:岩波書店,1992年11月初版
    大江志乃夫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殖民地4 統合と支配の論理》,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3月初版
    大江志乃夫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殖民地7 文化のなかの植民地》,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1月初版
    下村作次郎、中島利郎、藤井省三、黃英哲編《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1995年10月初版
    大村益夫《朝鮮近代文学と日本》,東京:綠蔭書房,2003年10月初版
    川村湊《「大東亜民俗学」の虛実》,東京:講談社,1996年7月初版
    川村湊《文学から見る「満洲」--「五族協和」の夢と現実》,東京:吉川弘文館, 1998年12月初版
    川村湊《生まれたらそこがふるさと- -在日朝鮮人文学論》,東京:平凡社,1999年9月初版
    川村湊《作文のなかの大日本帝国》,東京:岩波書店,2000年2月初版
    川村湊《海を渡った日本語--殖民地の「国語」の時間》,東京:青土社,1994年12月初版
    川村湊《滿洲崩壞--「大東亜文学」と作家たち》,東京:文藝春秋,1997年8月初版
    大林宗嗣《余暇‧娛樂研究基礎文獻集第29卷—共榮圈民族の厚生文化政策》,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44年10月初版
    小林英夫《「大東亞共榮圈」の形成と崩壞》,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75年12月初版
    小林英夫編《帝国という幻想—大東亞共榮圈の思想と現実》,東京:青木書店,1998年8月初版
    久松潛一編《日本文學史近代Ⅰ》,東京:至文堂,1977年4月初版
    小森陽一‧酒井直樹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の文化史7 総力戦下の知と制度 1935-55年》,東京:岩波書店,2002年9月初版
    仁井田陞《東洋とは何か》,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8年9月初版
    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關與と台灣》,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2月初版
    中島利郎、黃英哲編《周金波日本語作品集》,東京:綠蔭書房,1998年3月6日
    日本文藝家協會編《日本文藝家協會五十年史》,東京:文藝春秋事業出版,1971年4月初版
    日本社會文學會編《近代日本と「偽満洲国」》,東京:不二出版,1997年6月初版
    日本社會文學會編《殖民地と文学》,東京:オリジン出版センター,1993年5月初版
    日本植民地教育史研究會運營委員會編《「文明化」による殖民地支配 殖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東京:皓星社,2003年5月出版
    木島始《日本語のなかの日本》,東京:晶文社,1980年3月初版
    今村冬三《幻影解「大東亞戰爭」》,東京,葦書房,1989年8月
    尹健次《民族幻想の蹉跌—日本人の自己像》,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8月初版
    尹健次《孤絶の歴史意識--日本国家と日本人》,東京:岩波書店,1990年8月初版
    白川豐《植民地期朝鮮の作家と日本》,岡山:大學教育出版,1995年7月初版
    白川豐《朝鮮近代の知日派作家、苦闘の軌跡-廉想涉、張赫宙とその文学》,東京:勉誠出版,2008年10月初版
    任展慧《日本における朝鮮人の文学の歴史》,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1994年1月初版
    多仁安代《大東亜共栄圏と日本語》,東京:勁草書房,2000年4月初版
    安田敏朗《帝国日本の言語編制》,神奈川:世織書房,1997年12月初版
    朴春日《増補近代日本文学における朝鮮像》,東京:未來社,1969年11月初版
    竹內好《内なる中国》,東京:筑摩書房,1987年2月初版
    竹內好《竹內好全集第8卷》,東京:筑摩書房,1980年10月初版
    池田浩士《「海外進出文学」論‧序說》,東京:インパクト出版会,1997年 3月初版
    池田浩士編《大東亜共栄圏の文化建設》,京都:人文書院,2007年1月初版
    吳密察‧黃英哲‧垂水千惠編《記憶する台湾 --帝国との相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5月初版
    尾崎秀樹《近代文學の傷痕—舊殖民地文學論》,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6月初版
    杉山平助《日本文化と社會》,東京:教材社,1940年12月初版
    李修京《帝国の挾間に生きた日韓文学者》,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2月初版
    杉野要吉編《「昭和」文学史における満洲の問題第二》,東京: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杉野要吉研究室,1994年5月初版
    杉野要吉編《「昭和」文学史における満洲の問題第三》,東京: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杉野要吉研究室,1996年9月初版
    杉野要吉編《淪陷下北京1937-45—交争する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東京:三元社,2000年6月初版
    赤澤史朗、北河賢山編《文化とファシズム—戰時期日本における文化の光芒》,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1993年12月初版
    岡田英樹《文学に見る満洲国の位相》,東京:硏文出版,2000年3月初版
    板垣直子《事変下の文學》,東京:第一書房,1941年5月初版
    林浩治《在日朝鮮仁日本語文學論》,東京:草風館,1991年7月初版
    林鐘國著、大村益夫譯《親日文學論》,東京:高麗書林,1976年12月初版
    松田道雄編《昭和思想集Ⅰ》,東京:筑摩書房,1974年10月初版
    河原功《台灣新文學運動の展開—日本文學との接點》,東京:研文出版,1997年11月
    芦谷信和‧上田博等編《作家のアジア体験--近代日本文学の陰画》,京都:世界思想社,1992年7月初版
    青木保等編《岩波講座 文化人類學13 文化という課題》,東京:岩波書店,1998年2月初版
    金石範《転向と親日派》,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7月初版
    南富鎮《文学の殖民地主義--近代朝鮮の風景と記憶》,京都:世界思想社,2006年1月初版
    後藤乾一《近代日本と東南アジア》,東京:岩波書店,1995年1月初版
    柄谷行人《〈戦前〉の思考》,東京:文芸春秋,1994年2月初版
    倉沢愛子等編《岩波講座 アジア‧太平洋戦争3 動員‧抵抗‧翼贊》,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1月初版
    倉沢愛子等編《岩波講座 アジア‧太平洋戦争4帝国の戦争経験》,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2月初版
    倉沢愛子等編《岩波講座 アジア‧太平洋戦争6 日常生活の中の総力戦》,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4月初版
    倉沢愛子等編《岩波講座 アジア‧太平洋戦争7支配と暴力》,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5月初版
    宮田節子《朝鮮民衆と「皇民化」政策》,東京:未來社,1985年7月初版
    宮嶋博史‧李成市等編《殖民地近代の視座--朝鮮と日本》,東京:岩波書店,2004年10月初版
    神谷忠孝、木村一信編《南方徵用作家》,京都:世界思想社,1996年3月
    浦田義和《占領と文学》,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2007年2月初版
    荒川幾男《昭和思想史—暗く輝ける一九三O年代》,東京:朝日新聞社,1989年8月初版
    酒井哲哉等編《岩波講座 「帝国」日本の学知1 「帝国」編成の系譜》,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2月初版
    高見 順《昭和文學盛衰史》東京:講談社,1965年9月初版
    高見順《昭和文學盛衰史》,東京:講談社,1965年9月初版
    高崎宗司《殖民地朝鮮の日本人》,東京:岩波書店,2002年6月初版
    高綱博文編《戰時上海—1937-45年》,東京:硏文出版,2005年3月初版
    崔元植著,清柳優子譯《韓国の民族文学論》,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5年8月初版
    鹿島守之助《鹿島守之助外交論選集12》,東京:鹿島研究所出版會,1973年2月出版
    國際善鄰協會編《滿洲建國の夢と現実》,東京:國際善鄰協會,1975年11月初版
    植民地文化研究會編《滿洲國文化細目》,東京:不二出版,2005年6月初版
    貴志俊彥‧川島真等編《戦争‧ラジオ‧記憶》,東京:勉誠出版,2006年3月初版
    溝口雄三等編《アジアから考える(1)交錯するアジア》,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3年9月初版
    旗田 巍《朝鮮史》,東京:岩波書店,1951年12月初版
    遠山茂樹、今井清一、藤原彰《昭和史》,東京:岩波書店,1959年8月初版
    廣松涉《〈近代の超克〉論--昭和思想史への一視角》,東京:講談社,1989年11月初版
    駒込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初版
    磯田一雄《「皇国の姿」を追って》,東京:皓星社,1999年3月初版
    藤井省三、黃英哲、垂水千惠編《台湾の「大東亜戦争」--文学‧メデイア‧文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2年12月初版
    藤井省三《台灣文學この百年》,東京:東方書店,1998年5月初版
    藤井省三等編《岩波講座 「帝国」日本の学知5東アジアの文学‧言語空間》,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6月初版
    蘇峰 德富猪一郎《宣戦の大詔》,東京:東京日日新聞社,1942年3月初版
    櫻本富雄《文化人たち大東亞戰爭—PK部隊が行く》,東京:青木書店,1995年6月初版
    櫻本富雄《日本文学報国会―大東亜戦争下の文学者たち》,東京:青木書店,1995年6月初版。
    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4月初版
    (三)英文
    Timothy Brook,”Collaboration:Japanese Agents and Local Elites in Wartime Chin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叁、單篇論文
    中島利郎〈『西川滿』備忘錄〉涂翠花譯,《台灣文藝》,創新號18號,1993年8月15日
    王曉波〈把抵抗深藏在底層—論楊逵的「『首陽』解除記」和「皇民文學」〉,《文星》復刊3號第101期,1986年11月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上)〉,《台灣風物》,第37卷第1期,1987年3月
    周婉窈〈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新史學》第6卷2期,1995年6月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年6月
    林瑞明〈不為人知的龍瑛宗—以女性角色的堅持和反抗〉,收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民族國家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1995年6月
    林瑞明〈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新文學運動〉,《文訊》第29期,1987年4月
    林瑞明〈騷動的靈魂—決戰時期的台灣作家與皇民文學〉,收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6月
    河原功〈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日本統治在台灣的文學活動〉葉石濤譯,《文學台灣》,第3期,1992年3月
    邱貴芬〈「日本」記憶與台灣新歷史想像〉,《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2期香港號,2006年2月,頁80-95
    近藤正己〈西川滿札記‧上、下〉,《台灣風物》第30卷第3、4期,1980年9、12月
    星名宏修〈「氣候と信仰と持病と」論—周金波の台灣文化觀〉,收於下村作次郎、藤井省三、黃英哲編《よみがえる台灣文學—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1995年10月初版
    施淑〈「大東亞文學」在「滿洲國」〉,《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頁589-631
    施淑〈認識台灣—西川滿文學現象:評《西川滿小說集1、2》〉,《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7年7月31日
    柳書琴〈被動員去動員:張文環與殖民地的戰時動員〉,「第一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靜宜大學中文系、台杏文教基金會、台灣日報台灣副刊主辦,1998年12月19、20日,頁8
    柳書琴〈謎一樣的張文環—日治末期張文環小說中的民俗風〉,收入《第二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頁1—18
    島田謹二〈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葉笛譯,《文學台灣》第22期春季號,1997年4月
    島田謹二〈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葉笛譯,《文學台灣》第23期夏季號,1997年7月
    徐秀慧〈陰鬱的靈視者:龍瑛宗——從龍瑛宗的小說藝術表現看齊在台灣文學史上的歷史意義〉,《台灣新文藝》第7期,1997年4月。
    秦賢次〈新文學運動以來的文學社團(1921—1949)上〉,《文訊雜誌》,第29期,1988年4月
    張良澤〈台灣「皇民文學」作品拾遺〉,《民眾日報》19版,1998年5月10日
    張良澤〈台灣皇民文學作品輯譯〉,《台灣日報》副刊,1998年6月7日
    張良澤〈正視台灣文學史上的難題—關於台灣「皇民文學」作品拾遺〉,《聯合報》副刊,1998年2月10日
    張良澤〈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徘徊:又見一場以皇民文學為焦點的論戰〉,《聯合報》37版,1998年7月24日
    張良澤〈新垣宏一先生自述〉,《淡水牛津文藝》第7期,2000年4月
    張恆豪〈比較楊逵、呂赫若的決戰小說—「增產之背後」與「風頭水尾」〉,《台灣文學研討會》,台北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台灣文學系籌備處,台灣文學研究室主辦,1995年11月4、5日
    張恆豪〈超越民族情節,重回文學本位—楊逵何時卸下「首陽農園」?〉,《文星》復刊號第99期,1986年9月
    許南村〈談西川滿與台灣文學〉,《文學季刊》第6期,1984年3月
    連溫卿〈台灣文化的特質〉,《台北文物》第3卷第2期,1954年8月
    陳壬葵〈日據末期台胞抵制「皇民化」運動之探討〉,《台灣文獻》第351期,1984年3月
    陳火泉〈關於「道」這篇小說〉,《民眾日報》,1979年7月7日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第8章——殖民地傷痕即其終結〉,《聯合文學》191期,2000年9月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第七章——皇民化運動下的四O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90期,2000年8月
    陳映真〈精神的荒蕪—張良澤皇民文學論的批評〉,《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4日
    陳培豐〈日治時期的漢詩文、國民性與皇民文學—在流通與切斷過程中走向純正歸一〉,《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3月,頁457-498
    陳萬益〈去除污名,重建精神家園—戰後有關「皇民文學」爭議的醒思〉,《近代日本與台灣》研討會宣讀論文,1998年12月25、26日
    彭小妍〈皇民文學與歷史論述〉,《近代日本與台灣》研討會宣讀論文,1998年12月25、26日
    彭瑞金〈呂赫若與「風頭水尾」〉,《台灣文藝》11期,1995年10月
    彭歌〈醒悟吧!回應陳映真《精神的荒蕪》一文〉,《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2日
    賀淑瑋〈空間與身份—論「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身份危機〉,《當代》,1995年9月
    黃得時〈日據時代的那道宰門〉,《中央日報》長河副刊,1988年8月2日
    黃得時〈台灣新文學運動概觀〉,《台北文物》第3卷第2期,1954年8月
    黃得時〈日據時期的台灣報紙副刊——一個主編者的回憶錄〉,《文訊雜誌》,第21期,1985年12月
    黃蘊綠〈試析呂赫若的「皇民文學」〉,《台灣新文藝》第7期,1997年4月
    楊雅慧〈日據末期的台灣女性與皇民化運動〉,《台灣風物》第43卷第2期,1993年6月
    溫振華〈日本殖民統治下台北社會文化的變遷〉,《台灣風物》第37卷第4期,1987年12月
    葉石濤〈光復前台灣的文學雜誌〉,《文訊雜誌》第27期,1986年12月
    蔡錦堂〈日據末期台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聽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第29卷4期,1991年12月
    鍾肇政〈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聯合報》副刊,1979年6月1日。鍾肇政〈問題小說「道」及其作者陳火泉〉,《民眾日報》,1979年7月7日
    藤井省三,張季琳譯〈台灣異國情調文學的敗戰預感—論西川滿〈赤崁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7年12月
    肆、碩博士論文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6年
    王建國《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王昭文《日據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年
    王惠珍《龍瑛宗研究—台湾人日本語作家の軌跡》,日本‧關西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論文,2004年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江智浩《日治末期(1937—1945)台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7年
    吳玥瑜《日據時期台灣同化政策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日本所碩士論文,1990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柳書琴《荊棘的道路 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以《福爾摩沙》系統作家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年
    楊智景《日本領有期の台灣表象考察—近代日本における植民地表象》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2008年
    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509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150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509113.pdf286KbAdobe PDF21913View/Open
    51509112.pdf330KbAdobe PDF21695View/Open
    51509111.pdf294KbAdobe PDF21626View/Open
    51509110.pdf554KbAdobe PDF22559View/Open
    51509109.pdf876KbAdobe PDF25414View/Open
    51509108.pdf828KbAdobe PDF23858View/Open
    51509107.pdf1157KbAdobe PDF23960View/Open
    51509106.pdf1025KbAdobe PDF25018View/Open
    51509105.pdf380KbAdobe PDF22379View/Open
    51509104.pdf102KbAdobe PDF21495View/Open
    51509103.pdf123KbAdobe PDF21232View/Open
    51509102.pdf148KbAdobe PDF21401View/Open
    51509101.pdf95KbAdobe PDF2137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