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85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29203      Online Users : 89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528


    Title: 中共對台工作機制研究:政府過程的觀點
    A study on the Taiwan affairs mechanism of the CPC:“Process of Government” perspective
    Authors: 郭瑞華
    Kuo, Jui Hua
    Contributors: 陳德昇
    郭瑞華
    Kuo, Jui Hua
    Keywords: 中共對台工作
    政府過程
    利益表達
    利益綜合
    政策制定
    政策執行
    Taiwan affairs,
    Process of government
    Interest articulation,
    Interest aggregation,
    Policy mak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04-09 12:33:55 (UTC+8)
    Abstract: 中共對台工作組織研究是兩岸關係研究課題的核心,值得就此議題,投注心力予以關注。本論文旨在針對中共對台工作運作過程,透過理論的闡述和案例的實證,試圖掌握中共決策行為發生的規律、決策規則的選擇,以及政策的實施等過程,進一步找出影響中共對台決策績效的真實原因,為我國與中共交手尋求對策。因此,本論文以政府過程為研究途徑,關注下列問題:中共對台決策權由哪些組織及何人控制?哪些組織或人得以參與對台決策過程?有哪些因素、哪些人影響中共對台決策過程?台灣民眾的利益是如何輸入中共的決策中樞?對台政策如何制定?政策制定的法定程序如何?有哪些實際過程?制定出來的政策如何執行?哪些組織或人控制著對台政策的執行過程?對台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為何?政策制定與執行如何互動?
    政府過程(process of government)是對政府活動的行為、運轉、程序,和構成要素如政治利益團體之間,以及它們與政府之間的交互關係,進行實證性的分析、研究和闡述。政府過程研究,強調用一種動態的方法,對政府體系與制度進行觀察、分析。政府過程的核心功能是政府決策和決策實施。過程是指政治要求與支持的輸入,轉化成權威性政策輸出的過程,包括利益表達(interest articulation)、利益綜合(interest aggregation)、政策制定(policy making)、政策執行(policy implementation)等,其中政策制定或政策執行是政治過程的關鍵性階段。本文假設中共的對台政策的制定依據,都來自於聽到、看到、想到:聽到台灣領導人、朝野政黨、社會意見領袖、學者專家、大眾傳媒怎麼說,看到台灣平面媒體怎麼寫,民意調查怎麼反應,以及政治、經濟、社會如何變化,中共決策制定者進而思索如何據此制定適當的對台政策。因此,本論文以為中共對台工作的政府過程,始自訊息的蒐集、綜合研析。
    本論文探討的中共政府,有四個層次:一是狹義的政府,這是指中央政府的國務院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二是廣義的政府,除了國務院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還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三是更廣義的政府,也就是除了第二類,尚包括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軍隊組織,以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組織等;四是包含上述之外,同時涵蓋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甚至企業、社團等,也就是所謂的政府體系。就宏觀面來看,本論文其實就是在探討中共政府體系的對台工作。
    中共對台工作機制的建立,與其對台認知有關,當認知改變,對台政策隨即跟著改變,對台工作的方法,以及組織和人員也接著改變。因此,中共慣稱,政治路線決定組織路線,組織路線又決定幹部路線。政治路線是總方針、總政策,政策決定後,就須從其本質和需求,考慮何種組織體系以達成目標。同時,就政府過程探討中共對台組織結構,並不只是從規範層面就結構談結構,而是從實務運作上可以觀察到的功能進行分析,也就是以哪些政治結構實際上介入政府過程為標準。基本上,中共對台工作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是以台辦系統為主幹,再佐以黨、政、軍、群等其他相關部門,構成網絡關係結構。綜合而言,中共對台工作機制,是中共為進行國家統一過程而設置的一種制度安排,並具有下列特點:一、黨的領導;二、黨政共治模式;三、軍隊角色特別突出;四、領導與協調小組普遍設置;五、社群參與政府過程運作;六、多元、多層次的複雜工作體系。

    關鍵字:中共對台工作、政府過程、利益表達、利益綜合、政策制定、政策執行
    The research over Leading Group of Taiwan Affair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stud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pattern of China’s policy over Taiwan Affair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 within Leading Group. At least seven research questions can be listed in this thesis. 1) Who and which group control policy over Taiwan Affair in China? 2) Who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 3) Which element can influence the change of policy? 4) How does China consider the interest of Taiwan’s people? 5) How to implement Taiwan’s Policy in reality? 6) Who has power 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iwan’s Policy? Finally, 7) how do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making in China?
    The research over process of governm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behavior, performance, procedure and 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and government. It is a dynamic process over the investigation of governmental system. Process is defined as the input of political request and demand, as well as the output of authoritative policy, including interest articulation, interest aggregation, policy making,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last two elements, especially, are the essence of policy process. By assuming China’s policy on Taiwan is formed by hearing, listening and deliberating of Taiwan: hearing the voices of Taiwan’s leaders, scholar, media; listening to the poll of Taiwanese people; and deliberating the evolutions on Taiwan’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China’s decisions making in terms of Taiwan Affairs can be molded.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al process on Taiwan Affairs and discuss four levels of central governments in terms of decision making over this issue. The first and most narrow-defined level of central government refers to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s national branches. The second and less narrow-defined of central government refers to the first level governmental organs plus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its national branches. The third level of government is defined as the first and second levels of governmental organ plu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ilitary organization and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Whereas the fourth and widest-defined central government includes above organizations plus all kind of governmental bodies. From this aspect,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Taiwan Affairs from all sorts of governmental bo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cy on Taiwan Affairs is based on China’s perception on Taiwan issue. The change of perception will shift the direction of policy, which will also affect China’ attitude and arrangement of personnel. Therefore, China government used to argue—it is political direction determines organization direction, and it is organization direction decides cadre direction. Political direct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all kinds of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When political direction is decided, organization direction should be adjusted in order to achieve political direction. In the meantime, the discussion over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in terms of Taiwan Affairs should not be focused on the‘norm,’rather; it 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at matter. Basically, China’s affair on Taiwan Issue has formulated an enormous governmental network, which constitutes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olitic, military and many governmental divisions. All in all, six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Affairs can be found in this thesis: 1) the dominate of the ruling party; 2) a model of join-governance; 3) the emphasis of the role on military; 4) a wide establishment of coordination committee; 5) various participations within governmental process; and 6) multi-variate and multi-levels working system.

    Key words: Taiwan affairs, Process of government, Interest articulation, Interest aggregation, Policy mak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ference: 壹、中文資料
    一、專書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所組織編寫,與人大代表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上海市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編,統一戰線工作應用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上海交通大學編,憶念汪道涵(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
    山西省人事局、遠城地區人事局編著,縣級黨政機關職位規範(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編,《反分裂國家法》及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新時期統一戰線文獻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年)。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附卷一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七卷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編,黨的組織工作大事記1978-198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編,中共三代領導人談台灣問題(內部學習材料,2001年)。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新聞年鑒(一九九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一九九五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5年)。
    毛壽龍,政治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王邦佐等編著,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林生,中國地方政府決策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俊彥,廖承志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健英,中共中央機關歷史演變考察(1921-194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王健英編著,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彙編:領導機構沿革和成員名錄(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王敬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王銘義,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5年)。
    王廣堯,擁抱太陽:一個台辦主任的札記(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年)。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編,中國統一戰線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
    平可夫,外向型的中國軍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田弘茂、朱雲漢編,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公司,2000年)。
    共黨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共對台工作研析與文件彙編(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83年)。
    吉爾伯特‧羅茲曼主編,中國的現代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
    朱光磊,中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2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朱光磊主編,現代政府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朱旭達,中共對我心戰之研究——策略、技術作為演變之分析(台北: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朱建新、王曉東,各國國家安全機構比較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朱雲漢、明居正、楊志恆,中共對台智庫角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民國86年)。
    朱靜,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探析——以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為視角(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3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中共對台文教交流策略文件彙編(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4年)。
    何川,中共新聞制度剖析(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
    吳欣煦,我國政府過程中的政治溝通(南京:東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吳國光,趙紫陽與政治改革(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97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
    宋連生等編著,對峙五十年(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年)。
    李立,目擊台海風雲,2版(北京:華藝出版社,2005年)。
    李宏碩主編,海峽兩岸經貿關係(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金霞,當代中國思想庫:問題與對策(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李壽初,中國政府制度,2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
    杜聖聰,兩岸真相密碼——中共對台宣傳的政策、作為與途徑(台北:秀威資訊公司,2008年)。
    沈建中,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之研究(1991年-1998年)(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阮銘,中共人物論(美國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年)。
    周旺生,立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林佳龍主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智庫,2004年)。
    法務部調查局編,國人赴大陸投資的契機與風險(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3年)。
    邵宗海、蘇厚宇,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共決策機制: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台北:韋伯出版社,2007年)。
    金鳳,鄧穎超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俞可平,中國政治體制(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1年)。
    施九青,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2版(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施雪華,政治科學原理(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
    胡公展,兩岸關係縱橫(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胡偉,政府過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范重平主編,新時期對台工作(北京:華藝出版社,1991年)。
    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中國大陸綜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陸綜覽——97年版(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國97年)。
    徐湘林主編,漸進政治改革中的政黨、政府與社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浦興祖主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祝基瀅,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2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台灣問題外事人員讀本(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布會集(2000-2002年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局,台灣問題文獻資料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編,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2002年重要談話和文章選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張平夫主編,人民政協概論,2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
    張立榮,論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行政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張希林,歲月如碑: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接觸交往漫記(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張炳九譯,David B. Truman著,政治過程—政治利益與輿論(上、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
    張起厚,中共公安系統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國86年)。
    張琳,公民利益表達的制度創新——基於組織與轉變政府職能的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張逸群,當代中國政府過程中的非政府組織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張歷歷,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張讚和,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公司,1996年)。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82年)。
    郭立民,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下)(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1年)。
    郭瑞華,現階段中共對臺統戰策略與實務(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9年)。
    郭瑞華編著,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修訂1版(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8年)。
    郭瑞華編著,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修訂2版(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93年)。
    郭道暉,當代中國立法(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
    陳文壽主編,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兩岸關係大事記(1979-2005)(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陳建彬,信訪制度研究(華東政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陳紅太,中國政府體系與政治—概念、總結與探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紅太,當代中國政府體系與政治研究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年)。
    陳振明,政治學——概念、理論和方法,2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堯,當代中國政府體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斌發,地方對外宣傳概論(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
    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維持現狀,遏制台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
    陳德昇,兩岸政經互動(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3年)。
    陳慶,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9年)。
    彭懷恩編著,政治傳播與溝通(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4年9月)。
    景彬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
    童小鵬,風雨四十年(第二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費正清、麥克法夸爾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黃昭能,中共「海協會」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1991.12.16—1995.3.2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黃競,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研究(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宏山,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年)。
    楊尚昆,楊尚昆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
    楊波主編,中央民廣播電台簡史(續篇)(2001—2005)(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
    楊勝春,中國最高領導班子的左右手—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檔案(1949-1998)(台北:永業出版社,2000年)。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楊鳳春,中國政府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毅主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詹姆斯‧R‧湯森(James R. Townsend)、布蘭特利‧沃馬克(Brantly Womack)著,顧速、董方譯,中國政治(Political in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鄒錫明編,中共中央機構沿革實錄(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
    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
    廖承志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熊向暉,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熊華源、廖文心,周恩來總理生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8年)。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3年)。
    趙建民、張淳翔,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90年)。
    趙相明,當前中共「人民政協」之政治角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民國82年)。
    趙寶煦,政治學概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
    劉文斌,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台北:問津堂書局,2005年)。
    劉莘主編,法治政府與行政決策、行政立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智峰,中國政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蔡定劍,中國人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9年3月)。
    鄭宇碩、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香港:天地圖書,1992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鄧正來主編,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出版社,1992年)。
    蕭元愷,百年之結—美國與中國台灣地區關係的歷史透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戴琮,中國思想庫的現狀、問題及未來發展的探討(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謝岳,當代中國政治溝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謝明編著,公共政策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謝慶奎、燕繼榮、趙成根,中國政府體制分析(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
    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9月)。
    魏承思,兩岸密使五十年(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
    羅世宏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1年)。
    羅清俊、陳志瑋譯,湯瑪斯‧戴伊(Thomas R. Dye)著,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鐵竹偉著,廖承志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二、報刊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新華月報(北京),第593期(1994年3月),頁69-72。
    《台商》月刊,「國台辦主任王毅會見東莞台協代表」,台企聯通訊(北京),7期(2008年8月),頁34-35。
    《台商》月刊,「構築溝通橋樑,台企聯誕生」,台企聯通訊(北京),總1期,2007年8月,頁4-8。
    「大陸官方最新表述,錢其琛:大陸、台灣同屬一中」,聯合報,民國89年8月26日,第4版。
    「中共人大代表建議 立法促進兩岸統一」,聯合報,民國85年3月9日,第2版。
    「中共視對台經濟工作為兩岸統一基礎」,中國時報,民國83年4月16日,第2版。
    「中共視對台經濟工作為兩岸統一基礎」,中國時報,民國83年4月16日,第2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人民日報(海外版),1993年3月30日,第1版。
    「台企聯組織6個協會會長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台企聯通訊(北京),7期(2008年8月),頁33。
    「台商第一人黃紫玉獲選中共政協委員」,聯合報,民國87年2月11日,第9版。
    「台籍人代建議設特邀委員」,聯合報,民國84年3月10日,第10版。
    「全國台辦主任會議在京舉行」,台灣工作通訊(北京),1997年2期(1997年2月10日),頁4-5。
    「全國涉台公證工作座談會在貴州舉行」,台灣工作通訊(北京),1997年4期(1997年4月10日),頁23。
    「盼兩岸進行軍事交流」,中國時報,民國84年3月6日,第18版。
    「胡錦濤批示對台廣播入島、入戶、入腦」,聯合報,民國93年8月13日,第A13版。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就台灣當局《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發表談話」,新華月報(北京),第597期(1994年7月),頁55-56。
    「張漢文會長在台企聯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台企聯通訊(北京),總1期(2007年8月),頁12-14。
    「新聞局:暫不同意 CCTV4在台播出」,聯合報,民國92年2月28日,第13版。
    丁萬鳴,「中共台辦介入台資企業協會,企圖『吸資引台、以台引台』」,聯合報,民國84年8月30日,第6版。
    于兆波,「立法決策主體比較研究」,法商研究(北京),2002年第4期(總第90期),頁114-121。
    于建嶸,「信訪存在重大制度性缺陷」,改革內參(評論版)(北京),2009年第3期(2009年1月20日),頁49。
    大慶、兵傑,「保定成立台企協會」,人民日報海外版,1996年1月8日,第5版。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人民日報(北京),1979年12月24日,第1版。
    王玉燕,「中共中央新設兩個對台工作小組」,聯合報,2005年5月8日,第A13版。
    王玉燕,「中共台小組改組 胡錦濤任組長」,聯合報,2003年5月29日,第A4版。
    王立新,「試論我國社會分層中人民利益表達制度的建構」,社會科學(上海),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45-50。
    王景玉,「論政治溝通」,南都學壇,第26卷2期(2006年3月),頁108-115。
    王暉,「建立保護台胞投資的法律架構」,兩岸關係月刊(北京),1997年8月(第2期),頁10-12。
    王綽中,「台資企業協會,開創一片天空」,中國時報,民國85年8月12日,第9版。
    王銘義,「三黨中誰曾是江澤民座上客?」,九十年代(香港),總第320期(1996年9月),頁44-47。
    台企聯秘書處,「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台企聯通訊(北京),總第8期,2008年10月,頁32。
    本刊研究室,「中共的對台組織與人事」,潮流月刊(香港),第54期(1991年8 月15日),頁27-35。
    田習如,「透視中共台灣學 中共愈來愈不了解台灣」,財訊,185 期(1997年8月),頁176-179。
    任德厚,制度研究與當代政治學之發展,政治科學論叢,第1期(民國79年3月),頁1-30。
    江今葉,「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經濟日報,民國93年12月18日,第A2版。
    江湧,警惕部門利益膨脹,瞭望,2006年第41期(2006年10月12日),頁33-35。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人民日報(北京),1995年1月31日,第1版。
    宋華濃,「中共對台事務決策核心成員探秘 台灣商人開拓大陸關係有門道」,財訊,111期(1991年6月),頁182-186。
    李孟洲、李道成,「台資協會橫向交流有限度開放」,工商時報,民國84年10月11日,第9版。
    李怡,「丁關根將主管中共對台工作 鄧小平牌友將位居要津」,財訊,127 期(1992年10月),頁157-158
    李怡,「沈君山談『江沈談話』的前前後後」,九十年代(香港),總第320期(1996年9月),頁56-59。
    沈麗山,「國台辦杯葛,大陸台商總會籌設胎死腹中」,中國時報,民國84年10月3日,第9版。
    汪莉絹,「中共設投訴局,專責台胞服務」,聯合報,2005年7月7日,第A1版。
    周彥、林曉光,「20世紀50年代中美兩國圍繞台灣問題的博弈」,中共黨史資料(北京),總100輯(2006年4期),頁103-115。
    周恩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人民日報(北京),1975年1月21日,第1 版。
    周涵清,中共對台研究機構、團體簡介,共黨問題研究,19卷6期(民國82年6月),頁149。
    屈明、田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求是雜誌(北京),2003年第11期,頁30。
    邱近思,「台灣產官學素描江澤民」,九十年代(香港),總第320期(1996年9月),頁48-51。
    邰言,「兩岸四地專家學者聚首成都,共促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第二屆『北京台研論壇』側記」,台聲(北京),總275期(2007年10月),頁51。
    姚康、張凌,「鼓勵和保護台胞投資的前前後後回顧與展望(一)」,台聲(北京),1997年9月,頁14-16。
    唐風,「深切悼念汪道涵會長,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台聲(北京),總第255期(2006年2月),頁24-47。
    徐麟,「服務全局、推動發展、促進統一」,上海對台工作(上海),總第370期(2008年11月),頁6。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人民日報(北京),1993年9月1日,第1、2版。
    梁寶華、古碧玲,「大陸台商組織不能萬流朝宗?」,中國時報雜誌,,第164期(1995年2月19日-2月25日)。
    陳廣勝,「將信訪納入法治的軌道」,浙江社會科學(杭州),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頁184-190。
    賀少明,「『統一台灣』有沒有時間表?」,爭鳴(香港),總158期(1990年12月),頁14-15。
    楊開煌,「中共『對台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取向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7期(1997年3月),頁67-103。
    賈志偉,「精禽銜石、鬥士抗流—懷念楊蔭東前輩」,統一論壇(北京),總第101期(2006年1月),頁53-54。
    褚朝新,「東莞百億廢品回收爭奪戰」,新京報(北京),2009年3月16日,第1 2版。
    趙宣常,「鄧小平拍板才能定案——透視中共對台政策的決策過程」,財訊,133 期(1993年4月),頁292-296。
    齊辛,「江澤民的自我素描」,九十年代(香港),總第320期(1996年9月),頁52-55。
    編者,「必須發表的談話記錄」,九十年代(香港),總第319期(1996年8月),頁48-99。
    編輯部,「我去交流就算『賣台』?——耿榮水參加中共國慶現身說法」,財訊,152 期(1994年11月),頁145-148。
    賴錦宏,「中共壓力加上內部意見分歧,大陸台商總會成立喊停」,聯合報,民國85年5月17日,第9版。
    閻安,「『文革』時期中共對台政策」,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1期(1999年),頁44-47。
    謝祥儒,「運用台灣媒體傳播大陸訊息」,台灣工作通訊(北京),1993年3期(1993年3月5日),頁29-30。
    羅冰,「台獨提案震驚中南海」,爭鳴(香港),總157期(1990年11月),頁18-19。
    羅嘉薇,「『四點意見、三個凡是』體現對台政策一貫性、穩定性,及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的務實和真誠」,聯合報,民國92年3月14日,第13版。
    蘇紹智,「中共對台政策口徑一致——沒有所謂『權力鬥爭』問題」,財訊,169期(1996年4月),頁190-194。
    貳、英文資料
    一、書籍
    Almond, Gabriel A. & G. Bingham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2nd ed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78).
    Barnett, Doak A.,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5).
    Bentley, Arthur F.,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A Study of Pressur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8).
    Chiu Hungdah ed.,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Taiwan: Document and Analysi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inc., 1973).
    Dahl, Robert A., 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 3r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76).
    Ditter, Lowell, China under Refor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4).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10th ed.( N. J.: Pearson Education, 2002).
    Dye,Thomas R., Top Down Policymaking( New York: Seven bridges Press, 2001).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65).
    Easton, David,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Wiley, 1965).
    Fairbank, John K. and Edwin O. Reishauer, China:Ttradition and Ttransformation,(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89).
    Flanagan, Stephen J. and Michael E. Marti,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Hamrin, Carol Lee, and Zhao, Suisheng, eds., Decision- Making in Deng`s China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1995).
    Harding, Harry, 0rganizing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Homewood,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85).
    Jonathan Unger, eds.,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 From Mao to Jiang (New York: M.E. Sharpe, 2002).
    Lampton, David M., ed., The Making of Chinese and Security Policyin the Era of Refor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Lampton, Davi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Lasswell, Harold D.,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New York:Meridian books, 1958).
    Laswell, Harold & Abraham Kaplan,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Liberthal, Kenneth & David Lampton, eds.,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 - Mao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Lieberthal, Kenneth &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Lieberthal, Kenneth,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 2nd edition( London: W.W. Norton, 2004).
    Lindblom, Charles E. & David K. Cohen, Usable Knowledge :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roblem Solvi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Rasmussen, Jorgen, The Process of Politics: A Comparative Approach(New York: Atherton Press, Inc, 1969).
    Sabatier, Paul A.,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ed(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9).
    Scott, W. Richard and Gerald F. Davis, 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ing: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Perspectives, 6th ed.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006).
    Shirk, Susan L., China:Fragile Superpower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Swaine, Michael D. “Chinese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Taiwan, 1979-2000,” in Lampton, David M. ed.,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 1978-2000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Swaine, Michael D.,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al Security,(Stanford, Calif.: RAND, 1998).
    Wang, John and Zheng Yongnian, eds., The Nanxun Legacy and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Post-Deng Era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l).
    二、期刊
    Bi, Jianhai,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he PRC Taiwan Policymaking: A Case Study of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of 1995~96.” Journal of Contemprorary China, vol.11, No.32(2002), pp.539-572.
    Chen, King C., “Peking’s Attitude toward Taiwan,” Asian Survey, Vol.17 No.10 (October 1977).
    Ditter, Lowell,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34, July 1995, pp.1-34.
    Gause, Ken E.,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Vol.7, No.12, (December 1995):561-566.
    Oksenberg, Michel,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hinese Bureaucracy,” The China Quarterly, No.57 (1974), pp.1-39.
    Shambaugh, David L.,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Research Bureaucracy,” China Quarterly, No.110, June 1987, pp.276-304.
    參、網路資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008年5月12日下載,http://www.cppcc.gov.cn/gzzd/20070201012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政府網,2009年1月8日下載,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6/21/content_829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1997年3月14日),新華網,2008年5月10日下載,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03/content_264480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華網,2008年1月25日下載,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9/16/content_1990063_6.htm。
    《民政部關於對部分團體免予社團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年12月1日民政部民發〔2000〕256號),新華網,2008年12月24日下載,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2/17/content_4191954.htm。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10月25日),新華網,2009年1月12日下載,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10/17/content_3625526.htm。
    《信訪條例》(2005年1月17日),新華網,2008年9月14日下載,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7/content_2471065.htm。
    「1950年代中美兩國圍繞台灣問題的博弈」,春秋中文社區,2009年2月2日下載,http://www.blogchina.com/20090228674593.html。
    「人物: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2008年6月6日),新京報網,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deep/2008/06-04/021@090230.htm。
    「中央書記處」,百度百科,2009年3月28日下載,http://baike.baidu.com/view/331620.htm。
    「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社中國黨政資料庫,http://service.cna.com.tw/。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八屆海外統促會會長會召開」,央視網,2009年6月1日下載,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425/105145.shtml。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簡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網站,2008年10月19日下載,http://www.zhongguotongcuhui.org.cn/cjh/200804/t20080423_629991.htm。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大事記」(2008年9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8年12月9日下載,http://www.minge.gov.cn/txt/2008-09/05/content_2456025_8.htm。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大事記」(2008年9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8年12月9日下載,http://www.minge.gov.cn/txt/2008-09/05/content_2456025_4.htm。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大事記」(2008年9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8年12月9日下載,http://www.minge.gov.cn/txt/2008-09/05/content_2456025_5.htm。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大事記」(2008年9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8年12月9日下載,http://www.minge.gov.cn/txt/2008-09/05/content_2456025_2.htm。
    「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網站,2009年5月15日下載,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zh/bg_share.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2003年8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2904217991315456/20030901/1947.html。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章程」(2007年12月7日第八次全國台灣同胞代表會議通過),台胞之家網,2008年12月5日下載,http://www.tailian.org.cn/n1080/n1190/n3592/132813.html。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 台灣省體育工作聯絡處在京成立」(1976年6月26日),花都資料庫(人民日報五十周年庫),2007年12月14日下載,http://www.huadu.gov.cn:8080/was40/detail?record=443156&channelid=48004。
    「王毅在日三年不辱使命,冰已消融,道仍修遠」(2007年10月4日),你好台灣網,http://big5.am765.com/shouye/syxw/gj/200710/t20071004_294294.htm。
    「王毅掌管國台辦 分析家看法正面樂觀」(2008年6月3日),中央社網站,http://www.cna.com.tw。
    「主要社會團體」(2005年05月24日),中國政府網,2008年12月24日下載,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5/24/content_18314.htm。
    「司法部關於成立司法部對台工作協調小組和司法部台灣事務辦公室的通知」(1991年3月司發[1991]042号),浙江司法廳,2008年9月12日下載,http://www.zjsft.gov.cn/art/1991/3/1/art_179_4.html。
    「司法部關於成立司法部對台工作協調小組和司法部台灣事務辦公室的通知」(1991年3月司發[1991]042号),浙江司法廳,2008年9月12日下載,http://www.zjsft.gov.cn/art/1991/3/1/art_179_4.html。
    「台企聯名譽會長及顧問名單」(2007年11月14日),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http://www.qgtql.com/dsq/hzjgw/200711/t20071114_484590.htm。
    「台商協會怎樣當“保姆”?」(2006年11月22日),台海網,2008年12月24日下載,http://www.taihainet.com/news/intercoastal/txdt/2006-11-22/63561.shtml。
    「台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中國台灣網,2008年12月6日下載,http://www.chinataiwan.org/tsfwzx/qybh/gzjz/200712/t20071206_496457.html。
    「台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增加十個成員單位」,中國台灣網,2008年12月6日下載,http://www.chinataiwan.org/tsfwzx/qybh/gzjz/200808/t20080820_727913.html。
    「台盟攬要 歷史發展」(2006年11月8日),台盟網, http://www.taimeng.org.cn/tmly/lsfz/t20061108_151043.htm。
    「台灣聽眾作客中央電台」(2001年8月27日),中央電視台網站,2007年7月12日下載,http://big5.cctv.com/lm/523/51/51742.html。
    「全國台聯各業務部門簡介」,台胞之家網,2008年12月5日下載,http://www.tailian.org.cn/n1080/n1190/n3691/178726.html。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章程」(2007年4月15),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2008年12月24日下載,http://www.qgtql.com/dsq/zc/200711/t20071107_480318.htm。
    「全國台灣研究會章程」,全國台灣研究會網站,2009年4月14日下載,http://tyh.chinataiwan.org/benhuizhangcheng/200902/t20090225_835706.htm。
    「全球華僑華人反獨促統大會將首次在美舉行」(2009年2月18日),人民網,2009年4月8日下載,http://chinese.people.com.cn/GB/8827882.html。
    「江澤民參加政協民革台盟台聯聯組會時的講話」(2000年3月4日),華夏經緯網,2009年3月14日下載,http://www.huaxia.com/lasd/stfzzc/zggc/2003/06/474468.html。
    「汪道涵會見辜振甫談話提綱」,國台辦網站,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www.gwytb.gov.cn/lasht/lasht0.asp?last_m_id=236。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南寧市涉台突發事件處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的通知」(2007年1月19日),南寧政府網,2009年2月10日下載,fc.nanning.gov.cn/n722103/n722150/n722871/n723368/n738394/905715.html。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2004年8月23日),台江黨建,2008年3月17日下載,http://tj.fjcn.net/tjdjshowinfo.asp?PartID=337&InfoID=950。
    「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港澳台僑委員會工作總結」(2008年2月3日),人民網,http://big5.people.com.cn/gate/big5/cppcc.people.com.cn/GB/34961/114947/114949/6861493.html。
    「津市涉台教育工作見成效」,常德統一戰線,2009年4月5日下載,http://syh.changde.gov.cn/cdtyzx/5047694055887077376/20071031/1018493.html。
    「胡錦濤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基本方針 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奮鬥」(2003年3月11日),國台辦網站,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634。
    「胡錦濤參加政協民革、台盟、台聯聯組會」(2005年3月4日)新華網,2009年3月14日下載,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3/04/content_2649290.htm。
    「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四點意見」(2005年3月4日),新華網,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769/Uwucan/A72238.html。
    「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2005年4月29日),新華網,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769/Uwucan/A84366.html。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台旅遊」(2008年6月13日),你好台灣網,2009年4月3日下載,http://big5.am765.com/zt1/ztfl/jlzt/LAFT_LASY/TPCS/200806/t20080613_363807.htm。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民國94年1月),行政院陸委會,2009年1月12日下載,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9401.htm。
    「浙江省委對台工作辦公室對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第16號提案的答復」(2003年6月30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2009年4月5日下載,http://buy.invest.china.cn/chinese/pplrevo/intro/17068.htm。
    「陝西『兵馬俑——秦文化特展』赴台引起轟動」,博寶網,2001年9月21日下載,http://www.artxun.com/class_artxun_com/article/02cf/cf0e3813fccb0c3a9b2c494a8c9c9209.shtml。
    「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蒞臨我市考察對台經貿工作」(2006年2月20日),南安農網,2009年5月8日下載,http://www.nany.gov.cn/hyj/new/newx.asp?ID=1894。
    「國台辦:54項惠台政策措施均已落實推動」,新華網,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9/05/content_6667579.htm。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與普及」,(中共)教育部網站,2009年2月10日下載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5/info1223602232107255.htm。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旅遊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95號),甘肅政報2008年第22期(總361期),2009年4月12日下載,http://www.gansu.gov.cn/ZfgbZxzbItemNr.asp?Id=1625。
    「深圳:警方召開座談會認真傾聽在深台商意見」(2006年12月31日),南粵員警網,2009年5月4日下載,http://www.gdga.gov.cn/xwtd/sg/t20070111_120864.htm。
    「深圳市台辦處置涉台突發事件的具體行動方案(試行)」(2008年10月29日),深圳政府在線,2009年2月10日下載,http://www.shenzhen.gov.cn/rmzftwswbgs/yjgl/yjya/200810/t20081029_215369.htm。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簡況」(2000年12月8日),中國人大網,2008年12月28日下載,http://www.npc.gov.cn/npc/cwhhy/content_5912.htm。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簡況」(2000年12月8日),中國人大網,2008年12月28日下載,http://www.npc.gov.cn/npc/cwhhy/content_5912.htm。
    「華夏經緯網簡介」,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wzjj.html。
    「黃埔軍校同學會簡介」,黃埔軍校同學會網站,2008年11月29日下載,http://www.huangpu.org.cn/bhjs/200805/t20080513_639422.htm。
    「新華社駐國外分社」,新華社,2008年9月12日下載,http://203.192.6.89/xhs/zwfs.htm。
    「新華通訊社簡介」,新華社,2008年9月12日下載,http://203.192.6.89/xhs/2005-09/29/content_5257636.htm。
    「鳳凰評論:反分裂法,中國『攻勢』變『守勢』」(2005年2月24日),雅虎資訊,http://news.cn.yahoo.com/050224/346/29a5k.html。
    「劉煥立:抓住機遇 奮發有為 實現對台工作新跨越」,德州理論學習網,2008年12月12日下載,http://www.dzllxx.com/news_view.asp?newsid=1039。
    「劉澤民在對台宣傳工作指導協調會上要求加強對台宣傳推進和平統一」,山西日報,2009年4月5日下載,http://www.daynews.com.cn/mag6/20011109/colart63167.htm。
    「徵求台商意見保障經濟發展」(2009年3月4日),徐州日報(徐州),2009年5月4日下載,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304140144/。
    「調研充分針對性強 人大台灣團交出63份亮麗成績單」(2009年3月12日),中國台灣網, 2009年3月14日下載,http://www.chinataiwan.org/zt/szzt/lianghui/taibaoxinsheng/200903/t20090313_848613.htm。
    「縣台辦」,宜春市人民政府網站,2009年3月12日下載,http://xxgk.wanzai.gov.cn/xxgk/xdtb/xxgk/gkxx/jgzn/2008-04/200804071506584065.html。
    「韓生民任中國軍科院台海問題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4月13日),大紀元網站,2004年10月12日下載,http://www.epochtimes.com/b5/4/4/13/n508559.htm。
    「瓊台少數民族發展研討會在瓊舉行」(2003年7月3日),華夏經緯網,2007年7月10日下載,http://big5.huaxia.com/2003811/00061063.html。
    「關於成立天津市對台經貿工作協調小組的通知」(2004年12月29日),津政人〔2004〕48號,www.tjzb.gov.cn/system/2005/01/21/000054179.shtml。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我區對台宣傳工作的意見」(2002年7月25日),中國法律服務網,2009年4月5日下載,http://www.falv360.com/falvfagui/difangku/guangxizhuangzuzizhiqu/2007-05-19/38511.html。
    台盟中央、全國台聯,「構建『海峽經濟區』 探索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2009年3月10日),台盟網,2009年3月14日下載,http://www.taimeng.org.cn/zt/2009lh/tafy/t20090310_261375.htm。
    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港澳台僑委員會簡介」(2007年2月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009年2月10日下載,http://www.cppcc.gov.cn/gzjg/200702010120.htm。
    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國政協的主要職能」(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008年12月15日下載, http://www.cppcc.gov.cn/zxjj/200902190093.htm。
    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國政協的性質和地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008年12月15日下載,http://www.cppcc.gov.cn/zxjj/200902190091.htm。
    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國政協的構成」(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009年2月10日下載,http://www.cppcc.gov.cn/zxjj/200902190092.htm。
    池建宇、楊軍雄,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的供求分析——從農村經濟改革角度作出的一種解釋(2003年9月10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12月15日下載,http://www.sass.cn/news.asp?NewsID=721。
    李姿姿,「試論中國政策過程中的『內輸入』問題――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出為個案」,學苑,2008年12月7日下載,http://www.cmr.com.cn/publication/xueyuan/50000053.htm。
    季風,「聽伯父講那過去的事情」(2005年11月24日),凌水歡歌,2007年12月20日下載, http://zhangyifan.16789.net/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452131。
    柳哲,「曹聚仁為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畢生精力--訪原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徐淡廬」(2005年3月14日),蜀山論壇,2007年12月14日下載,http://www.lxshushan.com/bbs/show.asp?bid=4&sid=8&id=116。
    胡錦濤看望政協民革台盟台聯委員(2008年3月5日),中共晉城市委,2009年3月14日下載,http://www.jcei.gov.cn/big5/Contents/Channel_4094/2008/0305/67864/content_67864.htm。
    夏林,「傳媒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從國際戰略的視角看媒體的跨國境傳播」(2003年4月25日),中華傳媒網,2009年1月25日下載,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1274。
    國務院新聞辦,「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2000年2月),新華網,2008年7月1日下載,http://big5.china.com.cn/ch-book/taiwan/itaiwan.htm。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政黨制度(2007年11月),新華網, 2008年5月12日下載,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1/15/content_7078939_2.htm。
    張昆,「對外宣傳的辯証思維」,傳媒學術網,2004年11月12日下載,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lw_view.jsp?id=175。
    逢先知,李捷,「毛澤東與抗美援朝」,解放軍報(網絡版), 2000 年10 月25 日,http://www.chinamil.com.cn/item/kmyc50/news/news085_kmyc.htm。
    詹中原,「中共黨政的互動關係」(民國92年2月27日),憲政(研)092-009號,國政研究報告,2009年1月8日下載,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09.htm。
    賈慶林,「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繼續爭取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在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國台辦網站,2007年12月10日下載,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1010。
    趙天誠,「江澤民時代的兩岸密使」(2006年1月4日),價值中國網,2009年4月5日下載,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1/4/17654.html。
    薛理泰,「錦濤掌握了黨政軍大權(中共中央辦公廳簡介)」(2007年9月24日),聯合早報網,2008年9月12日下載,http://www.zaobao.com.sg/yl/yl070924_508.html。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9260506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605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East Asi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506101.pdf2094KbAdobe PDF23039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