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206673      Online Users : 7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307


    Title: 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冊之發展
    Developing the handbook for teaching media literacy in preschool
    Authors: 賴慧玲
    Lai, Huei-Ling
    Contributors: 吳翠珍
    Wu, Sophia, T.
    賴慧玲
    Lai, Huei-Ling
    Keywords: 教學手冊
    學前幼兒
    媒體素養教育
    handbook
    preschool childre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04-07 21:47:3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發我國大班幼兒媒體素養教育教師教學手冊,以做為未
    來實施媒體素養教育課程之參考方向。藉由實際事件的舉例與可試行的教學活動解說,期望幼教老師在讀完教學手冊後,能瞭解幼兒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並且依照個人教學需求進行幼兒媒體素養相關概念的引導活動。

    本手冊發展歷程首先整理台灣、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國家幼兒階段的
    媒體素養學習內涵、訪談幼稚園教師以瞭解幼兒媒體經驗、教師感知媒體素養之現況,再根據文獻與訪談的分析結果撰寫手冊,初稿完成後分別以問卷與訪談的方式針對手冊內容進行專家評鑑,整體發現手冊初稿的設計,尤其是教學活動範例的部分,皆較適用於已經具備或熟稔媒體素養知能的幼教老師,對一般不具備傳播教育背景與未曾涉獵相關概念的老師來說使用性較低,最後根據修改建議完成修訂版手冊內容,主要以現場問題為導向,來說明與媒體素養可以連結的部分與可參考的活動及提問方式,涵蓋「閱聽人」、「媒體再現」與「媒體文本」三個面向的學習活動,此外更強調的是讓教師明瞭遇到哪些機會點可以進行媒體素養教育與需掌握的要領(詳見第四章第四節)。

    在手冊研發歷程中同時探討幼稚園教師感知幼兒使用媒體的情況、師生一同
    使用媒體的狀況、幼師對媒體素養理解狀況與態度。結果發現教師即使進行的教學內容有部分會談論到與媒體內容有關的議題,也鮮少涉及媒體素養的核心概念與面向,再則是如果要針對媒體訊息內容討論必是與原先課程主題極為相關,或是此訊息對幼兒產生不當的影響需要進行全班性的解說與勸導。而雖然教師多贊成可以在幼稚園進行媒體素養教學,但是包括教師本身的認知與態度、幼兒的能力與發展,還有家庭的配合都是需詳加考量的部分。

    最後根據本研究所探討的內容、研究結論與限制,提出研究建議,以供教育
    行政機關、媒體素養推動機構、師資培育機構、幼稚園與教師、家長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 handbook for teaching media literacy in preschool. By using examples of real events and feasible teaching activities, we hope teachers c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conduct media literacy activities on their own demands.

    This handbook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process. First of all, we compared the content of media literacy learning in preschool of five countries, including
    Taiwan, UK,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Canada. Besides, we interviewed seve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learn media usage of children and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 regarding media literacy. Then we used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ult of interviews to compose the handbook. Furthermore, the draft of handbook were evaluated by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we found the handbook might be more useful for teachers with some knowledge of media literacy, and not for those without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or media literacy. Therefore, the handbook was revised and re-designed by questions to explain the link between media literacy and relevant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consist of three main parts, audience, media representation and media texts, with the emphasis on som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skills necessary for teaching media literacy.

    We also explored how children use media alone or with the teachers through the percep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a literacy and attitudes
    of these teachers. As a result, we found these teachers may mention media related issues in their teaching, but seldom refer to the core concept of media literacy. In addition, only when the media messa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courses subjects or they may
    have some bad influences on children will these teachers use them. Moreover, although most teachers agree that media literacy could be contained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attitudes and cognition of teachers, the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the support of family.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e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We hope this could be useful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institution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方逸芸(1999)。電視暴力對兒童的影響。生活科技教育,32(5),13-18。
    王家儀(2008)。大班幼兒對五味太郎不同類型圖畫書閱讀反應之研究。嘉義大
    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珮玲(2006)。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
    王純貞(1998)。新媒體時代的教育和保育。親子教育,81,10-12。
    白佳麒(2005)。媒體素養教育融入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與課程發展雛議。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伶莉(2004)。幼兒對圖畫書回應行為之探究。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巧姿、王健華(2006)。從電視新聞對兒童學習發展的影響談臺灣媒體素養教育。圖文傳播學報,6,18-32。
    何志中(1999)。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思靜(1999)。孩子可以看電視嗎?成長幼教季刊,38,26-30。
    吳知賢(1991)。電視與兒童。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4,171-198。
    吳知賢(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168。
    吳知賢(1996)。電視與兒童的語言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1996(12),27-28。
    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桂冠。
    吳知賢(1999)。電視廣告與兒童。視聽教育雙月刊,40(4),25-32。
    吳詠蘭(2006)。對話式與有聲書閱讀教學對幼兒聽覺詞彙理解能力與幼兒閱讀行為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時間因素之分析。新聞學研究,44,73-94。
    吳翠珍(1992)。電視形式特質對兒童與電視研究的啟示—從注意力與理解的研究發現談起。廣播與電視,創刊號,35-47。
    吳翠珍(1994)。兒童之電視釋義基模初探。新聞學研究,48,1-41。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39-59。
    吳翠珍(1998)。解毒媒體──我們需要媒體素養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11,17-19。
    吳翠珍(2000)。媒體、社會與教育。社教雙月刊,98,25-27。
    吳翠珍(2002a)。教孩子認識媒體--教育新觀念--資訊時代的媒體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57,40-41
    吳翠珍(2002b)。教孩子認識媒體--吳翠珍專欄--廣告,賣的不只是廣告。人本教育札記,157,42-43
    吳翠珍(2003)。媒體素養教什麼?師友,436,17-20。
    吳翠珍(2005)。媒體素養融入幼教主題教學之學習內涵發展。台北:教育部
    吳翠珍(2006)。媒體素養是什麼?--媒體素養的核心概念。北縣教育,58,23-26。
    吳翠珍(2007)。從媒體到素養─從書寫時間到配置空間。媒體素養與教育研討會。台北: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
    吳翠珍(2008)。破解電子童年的密碼—媒體與兒童成長。台北:信誼。
    吳翠珍、陳世敏(2004)。媒體素養教育核心概念之建立與實踐研究計畫報告。台北:教育部。
    吳翠珍、陳世敏編(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巨流
    李秀美(1996)。幼兒電視節目理解測試的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30,33-42。
    李宗薇、董建成(2007)。電視卡通對兒童認知及情意的影響。國民教育,47(5),80-87。
    李怡慧(2004)。台灣本土幼教電視頻道節目內容及時段編排對幼兒收視與模仿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研綺(2006)。互動式幼兒學習光碟圖像隱喻設計及幼兒對其認知態度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菁芸(2006)。卡通影片對幼兒繪畫圖像表達之探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嘉梅(2004)。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文婷(1997)。幼兒扮演遊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辛翠芸(2003)。兒童電視劇中的兒童形象,文化研究月報,28。2008年10月2日。取自於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28/journal_park221.htm。
    周芊、吳知賢、沈文英編著(2004)。媒介與兒童。台北:桂冠。
    林子斌(2005)。英國媒體教育之發展及其在國定課程中的角色。當代教育研究,13,115-148。
    林子斌譯(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台北:巨流。(原著:David Buckingham [2003].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林巧芳(2003)。大班幼兒對動畫訊息的解讀-以「企鵝家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儀(2008)。媒體素養教育之教學指引架構發展-以「轉化媒介再現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台北:空大。
    林宛霖(2002)。台北市幼兒對圖畫書及電子童書之調查與反應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岳蓉(2005)。幼兒閱聽電子童書之歷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玲(2006)。引導性圖像介面與幼兒認知關係研究-以互動遊戲光碟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係碩士論文,未出版。
    社論(1996)。幼兒的媒體素養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0(2),2。
    信誼基金會(2008)。媒體對幼兒早期發展的影響。第五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信誼。
    保心怡(2000)。從媒體教育及法令政策層面看兒童與電視--他山之石。明新學報,24,369-380。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2002)。媒體素養行動派—別小看我九年一貫互動教學手冊。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洪琳珺(2008)。學齡前家長親子共視互動過程與家長看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瑋珍(2007)。大班幼兒對電視卡通人物認同之研究-以多啦A夢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韶君(2007)。電子童書與幼兒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藝華(2003)。將媒體素養教育帶出學術殿堂-陳藹玲執行長談媒體素養的推動。師友月刊,436,8-11。
    高沐晴(2002)。認識孩子的視聽世界。學前教育,24(10),10-11。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的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75,9-10。
    張秀雄(2000)。應把媒體素養融入公民教育。社教雙月刊,98,23-24。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純毓(2006)。平面文本與幼兒的邂逅-幼稚園團討活動中,幼兒對平面文
    本的回應。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
    張淑華(2006)。媒體近用之觀念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應用:以臺北
    縣石碇鄉蚯蚓坑為例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琦敏(2006)。兒童觀看電視節目「運書機13 號」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倫(2006)。我國國小媒體素養教育能力指標之建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粹文、林宇旋、蔡秀鳳、張新儀、吳浚明(2006)。臺灣地區幼兒及兒童
    靜態活動與日常生活行為問題初探--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研究簡訊,5,1-12。
    張憲庭(2008)。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與落實。研習資訊,25(1),85-90。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梁瀚云(2009)。幼兒家庭生活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莫季雍(2001)。兒童、青少年與傳播媒介:我們所知與不知的閱聽行為。廣電人,80,14-19。
    莊美珍(2005)。卡通情節對學齡前兒童遊戲行為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怡珮(2002)。電視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教育文粹,31,44-48。
    許毓容(2001)。臺灣地區3∼18歲閱聽眾廣電媒體使用行為大調查。廣電人,82,24-29。
    許碧月(2004)。國小教師對媒體識讀教育之認知與實踐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佳穎(2006)。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媒體素養教育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正乾譯(2006)。西方社會對兒童期的洞見:從洛克到史巴克具有影響力的
    兒童模式。台北:文景。(原書:Cleverly, J. & Phillips, D. C. [1986]. Visions of Childhood: Influential Models from Locke to Spock.)。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秀萍、陳美惠(2005)。百獸王和我們的幻想世界。幼教資訊,175,21-24。
    陳育淳(2000)。大眾文化對兒童繪畫發展的影響。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尚蕙(2006)。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若含(2007)。不同年齡幼兒於不同圖畫書所反映的幽默理解與幽默欣賞之差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偉仁、許嘉萍、陳曉萍、張馨文(1998)電視卡通影片的潛在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影響—以台北市龍安國小為例。傳習,16,1-28。
    陳淑芳、謝韻諭(2000)。從幼兒看卡通的研究談如何讓電視教學更有效。幼
    教資訊,111,19-22。
    陳淑芬(2008)。幼兒觀看動畫電影之閱讀觀點研究以《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怪獸電力公司》、《史瑞克》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瑩娟(2004)。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霞(2004)。幼教老師的新教育觀--理解與評量幼兒的方法。親子教育,114,6-7。
    章五奇(2001)。電視文化批判課程之研究─從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雯莉(2005)。國民小學教師媒體使用行為及媒體識讀課程內涵理解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伊瑩(2005)。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弘(2005)。學習的科技-媒體素養融入教學活動的理論與實作。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 : 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 。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課程設計 。台北:台灣東華。
    黃淑霞(1990)。淺談電視對兒童發展及其生活之影響性。育達學報,4,196-201。
    黃藍瑩(2005)。幼兒觀看卡通的樂趣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馨慧(2003)。媒體素養教育融入國小五年級課程之研究─探討教學方案設計與資源教材分析及網站建構。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國洲(2001)。我把遙控器變聰明了。台北: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楊佩真(2004)。尋訪童語的秘密花園--幼兒同儕私下言談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洲松(2004)。解放與賦權--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灣教育,629,2-8。
    楊婉怡(2002)。電視廣告對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之影響--兼論媒體教育之重要性 。國教新知,49(2),38-47。
    楊雅婷譯(2003)。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孩童。台北:巨流。(原著:Buckingham, D. [2000]. After the death of childhood; Growing up in the age electronic media.)。
    漆梅君(1999)。學齡前幼童接觸電視廣告之研究。中國廣告學刊,4,131-146。
    趙金婷(2007)。幼兒對不同版本故事書的文本交織反應之探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1-28。
    劉玉玲編(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 = Curriculum develop and design。台北:新文京開發。
    劉愛真(2007)。幼兒對卡通的解讀及成人講解的影響-以迪士尼卡通「獅子王2」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瑀軒(2007)。電子繪本教學及其對提升幼兒詞彙與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
    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春美(1999)。電視對幼兒的影響。幼教資訊,100,50-53。
    蔡玲津(2003)。電視幼兒節目中偶的運用分析與幼兒對偶的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淑瑜(2003)。涵化理論與認知研究。媒體識讀教育月刊,27。2008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tvcr.org.tw/life/media/media27.htm
    蔡蓉蓉(2008)。學齡前幼童對兒童電視廣告的認知。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如雯(2004)。媒體素養是什麼?-核心概念與教學原則簡介。2008年10
    月10日,取自於http://www.pts.org.tw/~web02/education/mediadata/what.ppt
    鄭智仁(2006)。媒體素養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佩玲(2006)。不同性別幼兒觀看各類卡通幽默類型下之幽默反應研究。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美貴(1988)。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蕭昭君(1996)。傳播科技下的兒童 。學前教育,21(2),64-65。
    蕭昭君譯(1994)。童年的消逝。台北:遠流。(原書:Postman, N. [1982].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謝美芳(2005)。電視兒童-究竟是愛因斯坦還是過動兒。琉離光養生世界,54,12-15。
    謝韻諭、陳淑芳(1999)。大班幼兒對卡通的認知、喜好、及理解程度之研究─以一部卡通為例。1999年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師範學院。
    簡佩瑋(2003)。台灣本土幼教頻道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梅瑩(2005)。媒體識讀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考流程與實例介紹。視聽教育雙月刊,46,1-16。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9). Media education. Pediatrics, 104, 341-343. Retrieved October 3,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aappolicy.aappublications.org/cgi/reprint/pediatrics;104/2/341.pdf
    BFI (2003). Look Again! A teaching guide to using film and television with three-to eleven- year-olds. London: BFI education.
    Burton, L. (2006). Getting started! Media education in the early years. Screen Educations, 44, 90-96.
    Christakis, D. A. & Zimmerman, F. J. (2007). Violent television viewing during preschool is associated with antisocial behavior during school age. Pediatrics, 120, 993-999
    Christakis, D. A. (2008a)。TV`s role in childhood behavior and obesity. 第五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33-34。台北:信誼
    Christakis, D. A. (2008b)。TV`s effect on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spans.第五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22-23。台北:信誼
    CML(2005). MediaLit kit. Retrieved October 3,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dialit.org/bp_mlk.html
    Hesse, P. & Lane, F. (2003). Media literacy starts you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approach. Young Children, 58, 6, 20-26.
    Hobbs, R. (2004). A review of School-Based Initiatives i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Retrieved July 21,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abs.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48/1/42
    Jackson, P. (2003). New initiatives to promote media literacy in children. Nutrition Bulletin, 28(1), 47 - 52.
    Lacina, J.(2006). Media literacy and learning. Childhood Education, 82(2), 118-120.
    Luke, C.(2000). What next? Toddler netizens, playstation thumb, techno-literacie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1(1), 95-100. Retrieved October 3,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wwords.co.uk/pdf/freetoview.asp?j=ciec&vol=1&issue=1&year=2000&article=Luke
    Moses, A. M. (2006). Impacts of television viewing on young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Moses, A. M. (2009). What television can (and can`t) do to promote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64(2), 80-89.
    Pungente, J. (1993). The second spring : Media education in Canada’s secondary schools. Canada Journal of Education, 22(1), 47-60.
    Rideout, V. J., & Hamel, E. (2006). The media family: Electronic media in the lives of infants, toddlers, preschoolers and their Parents. Menlo Park, CA: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Rideout, V. J., Vandewater, E. A., & Wartella, E. A. (2003). Zero to six: Electronic media in the lives of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 Menlo Park, CA: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Rogow, F. (2002). ABC` s of media literacy: What can preschoolers learn? Retrieved
    October 3,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dialit.org/reading_room/article566.html
    Silverblatt, A. (1995). Media literacy : keys to interpreting media messages.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Singer, D. G., & Singer, J. L. (1998). Developing critical viewing skills and media literacy in children.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77, 164-179.
    Strasburger, V. C., & Wilson, B. J. (2002). Children, adolescents, & the media. Thousand Oaks, CA: Sage.
    Thoman, Z., & Jolls, T. (2004). Media literacy-A national priority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8(1), 18-29.
    Wadsworth, L. A., & Thompson, A. M. (2005). Media literacy: A critical role for dietetic practice. Canadian Journal of Dietet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66(1),30-36.
    Wang, D. W. (2007). A study on media culture`s negative influence on childre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4 (4), 65-70.
    Zimmerman, F. J. & Christakis, D. A.(2005) Children’s television viewing and cognitive outcom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5(159), 619-62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4157019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70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01901.pdf4159KbAdobe PDF2543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