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50167      Online Users : 9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351


    Title: 農地集團化利用治理模式之比較分析
    Authors: 江璧帆
    Chiang, Pi Fan
    Contributors: 林森田
    江璧帆
    Chiang, Pi Fan
    Keywords: 農地集團化利用
    治理模式
    混合型治理模式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9 13:14:47 (UTC+8)
    Abstract: 為了克服農家農場土地面積細小且分散所導致的無效率農業經營,與提升台灣農業之競爭力,政府仍採取農地集團化利用之政策。本文基於治理理念,探討我國農地集團化利用之背景與四個治理模式,包括民國六十一年的農業生產專業區、民國七十三年的農地利用綜合規劃之組織、民國九十四年之稻米產銷專業區與民國九十五年農業經營專區,並比較上述四種農地集團化利用治理模式之特質,比較結果得知,於愈來愈競爭的環境下,農地集團化利用之治理模式,已由早期偏向官僚層級的混合型治理模式逐漸轉偏向市場之混合型治理模式,以適應市場上競爭之需要,更重要的是,動態環境與制度環境以及制度安排間是有交互影響關係。
    Reference: 一、 中文參考文獻
    1. 台灣省政府(1980),臺灣省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執行成果總報告(民國六十二年一月至六十八年六月)。
    2. 台灣省農林廳(1999),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十年成果報告。
    3. 江榮吉(1977),「小農經營現代化可行途徑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4(1):1-17。
    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85),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農村建設三年綜合考核評鑑報告。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1),農業綜合調整方案。
    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2),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六年(七五~八十年度)執行成果報告。
    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8),農業綜合調整方案期末(八一~八六年度)執行成果報告。
    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八六年七月~八九年十二月)執行成果報告。
    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4),農業產銷班設立暨輔導辦法。
    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06),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工作手冊。
    11.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1983),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執行報告(民國六十八年七月至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12. 余玉賢(1972),「農業生產專業區之規劃與經營」,『台灣土地金融季刊』9(4):33-39。
    13. 余玉賢(1978),「農產專業區設置績效之評估」,『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5(4):89-97。
    14. 吳明哲(2002),「台灣地區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0(1);81-97。

    15. 李瑞倉(1976),「台灣蔬菜專業區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李謀監(1997),「台灣農業產銷班營運類型、管理作為與績效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38:209-243。
    17. 林俊義、謝水來(1984),「台灣地區蔬菜生產專業區執行績效暨今後努力方向」,『台灣農業』20(6):48-51。
    18. 林梓聯(1985),「第二階段農地改革-輔導核心農戶推行農場共同及委託經營的作法」,『農業金融論叢』13:15-47。
    19. 林梓聯(1996),「台灣農業生產組織之課題與展望」,『農業金融論叢』35:99-119。
    20. 林森田(2005),農業經營專區內農地資源利用管理策略與農業設施設置原則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研究計畫報告。
    21. 林森田(2007),農業經營專區管理機制之推動與問題研析-以農業經營專區示範推動區為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研究計畫報告。
    22. 林煒煜(1987),「農地利用綜合規劃效益分析-雲林縣個案」,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林嘉瑋(2003),「農業產銷班生命週期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
    24. 金元泰(1986),「垂直整合的理論及農產運銷的應用」,『農業金融論叢』15:25-34。
    25. 柯淑美(1982),「台灣農場共同組織與農業機械利用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洪忠修(1998),「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與農村發展-后里鄉仁里村個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洪筆鋒(1973),「共同經營組織指導之理論原則」,『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0(1):69-79。
    28. 張文水(1975),「改進台灣農場經營面積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張昆崙(1982),「共同經營與委託經營推行成效與展望」,『台灣農業』18(2):17-22。
    30. 陳恆鈞、張國偉(2006),「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9:1-54。
    31. 陳昭郎、段兆麟、李謀監(2002),「農業產銷班法人化可行性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47:113-143。
    32. 陳連勝(1991),「集團農業的形成類型與特徵-東歐各國實例的探討」,『台灣土地金融季刊』,28(4):161-177。
    33. 陳靜鋒(2003),「結合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以達成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功能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4. 黃添財(1975),「加速農村建設計畫-西螺鎮蔬菜生產專業區及共同運銷成果報導」,『台灣農業季刊』11(2):55-68。
    35. 楊昇旻(2000),「蔬菜產銷班整合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葉錦松(1977),「台灣山坡地柑桔專業區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蔡宏進(1975a),「農產專業區的組織與功能的檢討(上)」,『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3:33-42。
    38. 蔡宏進(1975b),「農產專業區的組織與功能的檢討(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4:73-82。
    39. 蔡宏進(1997a),「農業生產組織問題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38:1-26。
    40. 蔡宏進(1997b),『臺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台北: 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
    41. 蔡耀中(1998),「台灣大規模稻作農家經營法人化需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
    42. 鄭詩華(1988),「台灣農業經營的發展方向-兼談日本的經驗」,『農業經濟』43:1-12。
    43. 鄭詩華(1993),「農業生產組織之形成、類型與發展條件-兼論日本的經驗」,『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0(2):155-168。

    44. 戴旭如(1984),「台灣農場經營型態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21(2):1-33。
    45. 謝森中(1987),「經濟發展的迷思-循序策略與整合作法」,『農業經濟』42:1-16。
    46. 羅明哲(1981),「農場組織型態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6:75-113。

    二、英文參考文獻
    1. Alchian, A. and Demsetz, H.(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December):777-95.
    2. Barnard, C.(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Commons, J. R.(1932), ”The Problem of Correlating Law, Economics and Ethics. ”Wisconsin Law Review 8:3-26.
    4. Davis, L. E and North, D. C.(1971), Institution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s Growt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Elster, J.(1994),”Arguing and Bargaining in Two Constituent Assemblie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Remarks give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6. Fama, E. F.(1980),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litical Economy 88:288-307.
    7. Frank, R.(1992), ”Melding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0(March):147-70.
    8. Hayek, F.(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September):519-30.
    9. Jensen, M. and William M. (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October):305-60.
    10. Koopmans, T.(1957), Three Essays on the State of Economic Science .New York:McGraw-Hill.
    11. Levitt, B and March, J. G.(1988), ”Chester I. Barnard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Learning.” Journal of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12. Menard, C.(2004), “The Economics of Hybird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Institution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vol.160: 345-376.

    13. Moe, T.(1984), ”The New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739-777.
    14. Simon, H.(1961),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2nd ed. New York:Macmillan.
    15. Williamson, O. E.(1994), ”The Institutions and Govern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nual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orld Bank.
    16. Williamson, O. E.(1996),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頁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8,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0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8,「新農業運動成果與展望」,『農政與農情』187。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355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5257005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700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00501.pdf41KbAdobe PDF2748View/Open
    700502.pdf106KbAdobe PDF21074View/Open
    700503.pdf58KbAdobe PDF2892View/Open
    700504.pdf70KbAdobe PDF2726View/Open
    700505.pdf130KbAdobe PDF2883View/Open
    700506.pdf185KbAdobe PDF21207View/Open
    700507.pdf266KbAdobe PDF21564View/Open
    700508.pdf216KbAdobe PDF2948View/Open
    700509.pdf153KbAdobe PDF2759View/Open
    700510.pdf121KbAdobe PDF2766View/Open
    700511.pdf114KbAdobe PDF2125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