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05100      Online Users : 9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226


    Title: 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Authors: 顏弘欽
    Contributors: 張奕華
    顏弘欽
    Keywords: 組織學習
    組織創新
    學校效能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9 12:45:12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間的關聯性。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新竹縣、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預試階段共發出 24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 203 份,並以項目分析、二階驗證性分析、信度分析進行研究工具之發展;正式施測階段共發出 70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502 份,並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區別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直接效果、中介效果、調節效果)等統計方式對回收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組織學習量表、組織創新量表、學校效能量表之測量模式具有良好之品質。
    二、「團隊學習」、「資源運用創新」與「課程教學品質」分別最能呈現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效果。
    三、國民小學整體組織學習現況尚稱良好,就各層面而言,以「系統思考」較佳,而「團隊學習」較低。
    四、國民小學整體組織創新現況尚稱良好,就各層面而言,以「課程教學創新」較佳,而「行政管理創新」較低。
    五、國民小學整體學校效能現況尚稱良好,就各層面而言,以「教師工作表現」較佳,而「家長社區支持」較低。
    六、「擔任職務」是影響教師知覺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重要背景因素。
    七、「學校規模」是影響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的重要環境因素。
    八、「學校歷史」是影響學校組織學習的重要環境因素。
    九、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彼此之間具高度正相關。
    十、國民小學組織學習及組織創新可以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十一、組織學習可以透過組織創新的中介作用,正向影響學校效能。
    十二、組織創新對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間的關係具調節作用。
    十三、學校效能對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間的關係具調節作用。
    本研究分別就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實務應用方面
    (一)推動組織成員之團隊學習,奠定組織學習基礎。
    (二)活絡各項資源運用與改善舊有行政管理弊病,促進組織之創新。
    (三)重視課程教學品質,經營家長社區伙伴關係,確保學校效能之展現。
    (四)設立明確的機制及目標,系統性推動組織學習。
    (五)鼓勵成員勇於嘗試與改變,營造正向的創新氛圍。
    (六)檢核學校效能之展現,據以修正並推動革新。
    (七)提供資源以支援組織發展。
    (八)形塑學校為學習型組織。
    二、在未來研究方面
    分別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與研究方法等方面,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aims for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adopted. In pretest, 240 elementary-school teachers of Hsinchu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were chosen as samples and total 203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Item analysis, second-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were used to accomplish the research tools and other 502 sampl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700 teachers on the official test stage. Then this data base was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on statistics, ANOVA, MANOVA, discriminant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EM.
    13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
    1.The qualities of the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3 scal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good.
    2.“Team learning”, “the innovative use of resource” and “teaching quality” play the most key element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pectively.
    3.The current states of elementary-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re still good. Comparing all dimensions, “systematic thinking” is the best; “team learning” is the worst.
    4.The current states of elementary-school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re still good. Comparing all dimensions, “teaching innovation” is the best;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worst.
    5.The current states of elementary-school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still good. Comparing all dimensions, “teacher performance” is the best; “community support” is the worst.
    6.The “position of teach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ckground factor to affect teacher’s cognition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7.The “scale of sch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factor to affec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8.The “history of sch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factor to affec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9.The relations amo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ed.
    10.Elementary-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can predict school effectiveness validly.
    11.The positiv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could be moderated by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12.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would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13.School effectiveness would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Furthermore, practical and academic advices are addressed in this research. On practical,
    1.To promote the team learning among organization members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2.To loose the use of resource and correct the old mistakes on management to stimulate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3.To tak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eriously and build up the partnership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ty to make sure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4.To set the clear vision and mechanism to promo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ically.
    5.To encourage members to try and change
    6.To inspect the outcom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to correct and urge school transformation
    7.To offer resource to suppor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8.To shape school become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On academic,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some future advices on research subject, elements and methodology.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丁福慶(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8)。InnoSchool 2008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2008年6月15日,取自 http:// 140.122.79.246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慧秋(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伍孝春(2006)。學校組織創新作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余朝權(2006)。現代管理學。台北:五南。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三靈(2004)。探究學校組織學習的有效作法。研習資訊,21(1),1-13。
    吳百祿(2004)。學校領導—願景、領導與管理。高雄市:復文。
    吳育綺(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佩珊(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怡佳(2008)。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昌期(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烈(2003)。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清(200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王文霖(2004)。高級中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2,11-23。
    吳明隆(2006)。結構方程模式-SIMPLIS的應用。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多變量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采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私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勁甫(2005)。學校競值組織效能量表之發展。初等教育學刊,22,39-62。
    吳勁甫(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建華(2003)。國民小學推動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23-41。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新議題研究。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5。
    吳清基(1992)。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芝靜(2008)。中小學校長領導風格、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1,125-152。
    李皓光(199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18,45-59。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卓秀冬(1995)。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崇儒(199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孟瑜(2007)。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學校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金穗(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慣性、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林信志(2006)。國民中學行政團隊知識導向文化、知識分享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保良(2004)。學校組織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建煌(2003)。管理學。台北市:智勝。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英峰(2000)。跨世紀經營管理的新趨勢。紡織月刊,44 ,6-20。
    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1981)。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東華。
    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三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貴芬(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本位管理、組織氣氛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逸青(2002)。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新發、邱國隆、王秀玲(2004)。學習型組織在國民中小學之應用。國民教育,44(3),62-79。
    林煥民(2008)。知識管理在學校創新經營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4,73-93.
    林靖倫(2007)。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創新經營能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顯正(200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ISO評鑑模式。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皓政(2000)。組織創新環境的概念建構與測量工具發展。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主辦之國科會整合計畫:創新與創造力---技術創造力的涵養與開發研討會,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雙葉。
    侯世昌(2001)。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志平(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雅欽(2006)。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秀熒(2004)。高雄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啟昌(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啟昌(2005)。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家凱(2007)。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政達(2006)。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行政績效指標體係建構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8,43-62。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秦夢群、濮世緯(2007)。學校創新經營,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353-388)。台北市:五南。
    高希均(1985)。經濟學的世界。台北:經濟與生活。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商永齡(2007)。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與省思。教育學術彙刊,1(2),41-56。
    張妙琳(2006)。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宏毅(2002)。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革新。台北:五南。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7。
    張奕華(1997)。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倪甄(2008)。台北市幼稚園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添洲(2003)。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市:五南。
    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嘉原(2008)。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市:五南。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張錫輝(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校效能指標與其權重之建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梁正宏(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組織運作、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易昌(2007)。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欣華(2006)。影響學校組織學習歷程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信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春風(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春蓮(200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香(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添財(2002)。綜合高中學校效能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華(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瑜沂(2007)。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知能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未出版,台北市。
    陳慶安(2001)。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學習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慶瑞(1996)。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慕華(2002)。國民中學家長參與校務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燕嬌(200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彭永裕(2007)。組織學習、知識分享、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彭佳儀(2002)。學校組織學習機制對學校學習表現與學校效能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榮祥(2007)。學校經營效能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管理策略為依據。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未出版,台北市。
    曾增福(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進年(1990)。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 ,59-72。
    黃芳銘(2002)。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黃怡雯(2008)。組織學習理論與其在學校行政的運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5,15-31。
    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建翔(2007)。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昱瑋(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團體動力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哲彬(2004)。國民小學校長賦權增能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權松(2002)。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懿嬌(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文達(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玉蘭(2003)。國民中學推展組織學習活動之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宏達(2007)。國中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楊智雄(2007)。國民小學校長授能領導與組織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瑞麟(2006)。國小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葉明華(2001)。國民小學運用團隊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松海(2008)。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學習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鄒惠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趙志揚(2002)。學校效能研究。載於張銀富主編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頁283-323)。台北:五南。
    劉玉珍(2005)。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春芳(2006)。臺北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姵君(2005)。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幼稚園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復苓譯(2001)。組織學習能力。台北市:聯經。
    劉靜文(2008)。高雄縣小型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組織創新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 ,138-153。
    潘慧玲(2002)。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台北:學富。
    潘慧玲(2006)。彰權益能評鑑之探析。當代教育研究,14(1) ,1-23。
    蔡文杰(200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組織特性發展與學校效能展現關係之研究-以有機化組織觀點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志隆(2005)。雲林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明田、莊立民、劉春初(2002)。組織創新衡量之研究。產業論壇,3(2),83-105。
    蔡明謙(2005)。公部門組織創新之研究:以臺北市垃圾減量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姿純(2004)。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炳坤(2007)。高中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師大書苑。
    蔡慧雅(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組織慣性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德旺(2007)。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志隆(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金治(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運作實施之研究--以校長觀點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台北:心理。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姿蓉(2000)。二十一世紀變革的新趨勢--組織創新。人事月刊,30(1) ,26-36。
    盧彥賓(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南市。
    盧美文(200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盧偉斯(1987)。組織學習理論之研究-行動理論觀點與行政組織應用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佳純(2007)。學校成員整體創造性與學校創新關係之研究—以團隊學習及團隊創新氣候為中介變項。當代教育研究,15(1),77-110。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薛東埠(2004)。國中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忠武(2004)。政府人力資源發展機構組織創新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傳崇(2007)。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候評鑑量表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嘉瑩(2006)。特殊教育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顏秀如、張明輝(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顏童文(2007)。國民小學組織動態能耐、組織健康氣候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童文(2007)。優質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7,92-112。
    顏麗琴(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台北:五南
    魏惠娟(2007)。學校組織全員學習:規劃架構與成效指標。教育研究月刊,153,52-80。
    魏惠娟、林怡禮(2006)。學校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9,1-22。
    魏惠娟、林怡禮、潘慧玲、張明輝、陳嘉彌(2003)。驅動學校組織學習的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9(4),153-189。
    羅國誠(2006)。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西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nt. Cumnor Hill Oxford, UK: Westview Press.
    Anderson, N., Hardy, G., & West, M. (1992). Management team innov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30(2), 17-21.
    Argyris, C., & Schon, D. A. (1978). Organization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Baldwin, L., Coney, F., & Thomas, R. (1993). School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Bates, R., & Khasawneh, S. (2005).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learning transfer climate and perceived innovation in Jordanian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9(2), 96-109.
    Beare, T. (2001). Creating the future schoo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haradwaj, M. (2000).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 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17, 424-434.
    Brown, L. I. (2002). Issue in schoo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 focus on Trinidad and Tobag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9291)
    Burgess, G. H. (198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ayla, D. (200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process between equilibrium and evolu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42(2), 553-559.
    Cheng, Y. C.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ondon: Falmer.
    Corrie, G., & Andy, H. (2006).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novative schools as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during standardized refor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2, 124-145.
    Crossan, M. M., Lane, H. W., & White, R. E. (1999).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 From intuition institu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 522-537.
    Daft, R. L., & Weick, K. E. (1984). 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s as interpretation syst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284-295.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nultiple models. Management Reviewr, 42(5), 43-75.
    Damanpour, F., & Wischnevsky, J. D. (2006). Research on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Distinguishing innovation-generating from innovation-adopting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3, 269-291.
    Davis, G. A., & Thomas, M. A. (1989). 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ougherty, D., & Bowman, E. H. (1995).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7(4), 28-44.
    Dougherty, D. (2001). Reimagin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k for sustained product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Science, 12(5), 612-631.
    Dowd (2000).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health care. Hospital Management Quarterly, 21(3), 1-3.
    Drucker, P. F. (1969).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Guidelines to our changing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rucker, P.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London: Heinemann.
    Dixon, N. M. (1995).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 How we can learn collectively. London: McGraw-Hill.
    Fco, J. L. M., Moreno, A. R., & Morales, V. G. (2005).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and teamwork cohesion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Technovation, 25, 1159-1172.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5), 122-132.
    Henderson, R. M., & Clark, K. B.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 286-316.
    Hodge, B. J., Anthony, W. P., & Gales, L. M. (1996). Organization theory-Astrategic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opkins, D., & Ellis, P. D. (1991). The effective small primary school: some significant factors. School Organization, 11(1), 115-121.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uber, G. 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1-19.
    Jerez-Gomez, P., Cespedes-Lorente, J., & Valle-Cabrera, R. (2005).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A proposal of measur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8(6), 715-725.
    Jones, G. R. (2004). Organiza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nge: Text and cases (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Hall.
    Kanter, R. N. (1988). 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er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69-211.
    Kim, D. H. (1994).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s. In K . T. Wardman (Ed.), On creat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pp.43-52). Cambridge, MA: Pegasus Communications.
    Leithwood, K. (1995).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 an school response to central policy initiative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5932)
    Lumpkin, G. T., & Dess, G. G. (1996).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1), 135-172.
    Madaus, G. F., Airasian, P., & Kellaghan, T. (1980). School effevtiveness – A re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New York: McGraw- Hill.
    Marsick, V. J. & Watkins, K. E.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cGill, M. E., Slocum. J. W., & Lei, D. (1992).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1(1), 5-17.
    McGourty, J., Tarshis, L. A., & Dominick, P. (1996). Managing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world class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 11(3/4), 354-368.
    Meyers, P. W. (1990). Non-linear learning in the technological firms. Research Policy, 19, 97-115.
    Miner, A. S., & Mezias, S. J. (1996). Ugly duckling no more: Pasts and future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search. Organization Science, 7, 88-99.
    Morgan, G., & Ramirez, R. (1983). Action learning: A holographic metaphor for guilding change. Human Relations, 37(1), 1-28.
    Murphy, J., Hallinger, P., & Mesa, R. R. (1985). School effectiveness: Checking progress and assumptions and developing a role for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86(4), 615-641.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pper, M., & Lipshitz, R. (2000).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echanisms, culture and feasibil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Learning, 31, 181-196.
    Purkey, S. C., & Smith, M. S. (1983). School reform: A review.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427-452.
    Reid, K., Hopkins, D., & Holly, P. (1987). Towards the Effective School: The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s.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Reynolds, D., Bollen, R., Creemers, B., Hopkin, D., Stoll., L., & Lagerweij, N. (1996). Making good schools. New York: Routledge.
    Reynolds, D., & Teddlie, C. (2000).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New York: Falmer Press.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it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Ablex Publishing.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ed). New York: Free Press.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Currency.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cribner, J. P., Cockrell, K. S., Cockrell, D. H., & Valentine, J. W. (1999). Creating 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in schools throug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 evaluation of a school improvement proces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5(1), 130-160.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Needham, MA: Allyn and Bacon.
    Stoll, L., & Fink, D. (1992). Effecting school change: The halton approach.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3(1), 19-41.
    Storck, J., & Hill, P. A. (2000). Knowledge diffusion through strategic comm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1(2), 63-74.
    Swieringa, J., & Wierdsma, A. (1992). Becom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Beyond the learning curve. Wokingham, UK: Wesley.
    Thornton, B., Shepperson, T., & Canavero, S. (2007). A systems approach to school improvement: Program 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ducation, 128(1), 48-55.
    Ulrich. D., Lick,T., & Von-Glinow, M. A. (1993). High impact learning: building and diffusing learning capabilit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52, 66-78.
    Victor, J., Fernando, M. R., & Nuria, H. T. (2008). Influenc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21(2), 188-212.
    Wick, C. W., & Leon, L. S. (1995). From ideas to action: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4(2), 299-311.
    Wohlstetter, P., Van-Kirk, A. N., Robertson, P. J., & Mohrman, S. A. (1997). Organizing for successful school-based management. L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 Jounal of Mangament Studies, 31(3), 405-430.
    Wolfendale, S., & Bastiani, J. (2000). The contribution of parents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94171007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71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701.pdf109KbAdobe PDF21201View/Open
    100702.pdf144KbAdobe PDF21346View/Open
    100703.pdf129KbAdobe PDF21321View/Open
    100704.pdf165KbAdobe PDF21191View/Open
    100705.pdf356KbAdobe PDF21173View/Open
    100706.pdf470KbAdobe PDF22576View/Open
    100707.pdf350KbAdobe PDF21739View/Open
    100708.pdf586KbAdobe PDF21348View/Open
    100709.pdf228KbAdobe PDF21376View/Open
    100710.pdf245KbAdobe PDF22155View/Open
    100711.pdf342KbAdobe PDF211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