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16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4/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37529      在线人数 : 9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7167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67


    题名: 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之知識性研究
    作者: 查蕙琳
    Cha, Hui Lin
    贡献者: 吳彩娥
    查蕙琳
    Cha, Hui Lin
    关键词: 山水詩
    知識性
    清代
    乾嘉時期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09-09-19 12:35:06 (UTC+8)
    摘要: 清代山水詩以知識性最能展現其獨特的風貌,所謂知識性主要根源於乾嘉時期重視知識學問的學術思想,具體而言則可析為兩端,一是對應於實事求是的方法,採取歷險考察山水的觀點,二是對應於博學多識的涵養,融入富厚的山水知識。清人重智崇學的傾向在乾嘉時期達到高峰,山水詩之知識性也以此時最為光采耀目,故本論文以乾嘉時期山水詩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知識背景、觀點、知識內涵、藝術特色等方面探討其知識性。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對山水詩及知識性提出明確定義,並且說明研究旨趣、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從學術風尚、詩學流派與社會背景三方面,探究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富涵知識性的原因。
    第三章為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的知識性觀看。第一節分析乾嘉詩人如何以親歷、探險、求真的心態與方式來觀看山水。第二、三節分別探討清代乾嘉詩人觀看山水的特殊面向:第二節著重於乾嘉詩人如何以帝國知識分子的視野觀看山水,第三節則著重於詩人如何在圖書典籍與現實山水之間相互印證。
    第四章為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的知識內涵。第一、二節分別從山水的空間知識與時間知識兩方面,分析乾嘉詩人如何將自然地理知識與人文地理知識融入山水詩中,並且運用史地掌故與人物故實,營造與古人古事同遊山水的情境。第三節為山水紀實,探討乾嘉詩人如何透過名山大川與僻遠山水的辨證,展現其為山水紀實的企圖,呼應前述空間、時間知識的運用。
    第五章為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的知識藝術特色。乾嘉山水詩在背景、觀點、內涵皆具有知識性特點,更有一套相應的藝術表現方法,具體而言,則為長篇組詩的形式、客觀精細的描繪、典故逸事的融入、類比映襯的運用。
    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清代乾嘉時期山水詩知識性的因緣背景,與清代乾嘉時期富涵知識性的山水詩之內涵旨趣與藝術特色。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一)詩文集(依出版年代排序)
    厲鶚:《樊榭山房全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
    王昶:《湖海詩傳》(台北:臺灣商務,1968年9月)
    沈德潛:《清詩別裁》(台北:臺灣商務,1978年2月)
    王新霞選注:《山水田園詩派選集》(北京:北京師範,1993年4月)
    袁枚著;王英志點校:《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1993年9月)
    翁方綱:《復初齋文集》,見《續修四庫全書》第1455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3月)
    徐世昌編:《清詩匯》(北京:北京,1996年3月)
    趙翼著;華夫主編:《趙翼詩編年全集》卷二十八(天津:天津古籍,1996年11月)
    洪亮吉著;劉德權點校:《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0月)
    姚鼐撰;姚永樸訓纂:《惜抱軒詩集訓纂》(合肥:黃山書社,2001年10月)
    丁成泉輯注:《中國山水田園詩集成》(武漢:湖北教育,2003年10月)
    沈德潛:《沈歸愚詩文全集》,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影印室輯:《清代文字獄史料彙編》第8-14冊(北京:北京圖書館,2007年12月)
    (二)山水詩研究與山水美學(依出版年代排序)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1987年1月)
    張秉戍:《中國山水詩鑑賞辭典》(北京:中國旅游,1989年10)
    李文初:《中國山水詩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1991年5月)
    余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台北:新地文學,1991年9月)
    謝凝高:《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台北:淑馨,1992年9月)
    王新霞:《山水田園詩派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1993年4月)
    任仲倫:《游.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1993年6月)
    鄭祖安、蔣明宏主編:《徐霞客與山水文化》(上海:上海文化,1994年5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民1995年8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三民,1996年6月)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1996年7月)
    李文初等著:《中國山水文化》(廣州:廣東人民,1996年9月)
    王力堅:《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台北:臺灣商務,1997年12月)
    李亮:《詩畫同源與山水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2月)
    陶文鵬、韋鳳娟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2004年4月)
    朱曉江:《山水清音:晉宋山水詩的藝術世界》(杭州:浙江古籍,2004年6月)
    高人雄:《山水詩詞論稿》(上海:上海古籍,2005年5月)
    王凱:《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北京:人民,2006年9月)
    時志明:《山魂水魄——明末清初節烈詩人山水詩論》(南京:鳳凰,2006年7月)
    (三)文學理論與文學史料(各依出版年代排序)
    (1)詩學
    沈德潛:《說詩晬語》(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6月第2版)
    洪亮吉:《北江詩話》(台北:廣文,1971年9月)
    翁方綱:《石洲詩話》(台北:廣文,1971年9月)
    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明倫,1971年12月)
    宋長白:《柳亭詩話》(台北:西南,1973年1月再版)
    鄭靜若:《清代詩話敘錄》(台北:學生,1975年5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1982年5月)
    蘇文擢:《說詩晬語詮評》(台北:文史哲,1985年10月第2版)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台北:學生,1986年1月第2版)
    胡幼峰:《沈德潛詩論探研》(台北:學海,1986年3月)
    王英志:《清人詩論研究》(南京:江蘇古籍,1986年11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1987年4月)
    杜松柏:《清詩話訪佚初編》(台北:新文豐,1987年6月)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1989年4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1990年2月)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1993年5月)
    宋如珊:《翁方綱詩學之研究》(台北:文津,1993年8月)
    朱自力:《說詩晬語論歷代詩》(台北:里仁,1994年10月)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北京:東方,1997年)
    楊仲義:《中國古代詩體簡論》(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5月)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1998年9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孫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1999年6月)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11月)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2001年1月)
    劉誠:《中國詩學史》(清代卷)(廈門:鷺江,2002年9月)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台北:文津,2003年4月)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郭紹虞:《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台北:華正,2005年2月第2版)
    (2)其他文學理論與文學史料
    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清代文學評論史》(台北:開明書店,1969年12月)
    王利器校注:《文心雕龍校證》(台北:明文,1982年4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
    黃保真、成復旺、蔡鐘翔:《中國文學理論史》(台北:紅葉,1993年12月)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1994年7月)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台北:文津,1994年11月)
    逢甲大學中文系所編輯:《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台北:新文豐,1995年8月)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台北:文津,1995年11月)
    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0月)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4月)
    嚴迪昌:《清詩史》(台北:五南,1998年10月)
    謝正光、佘汝豐:《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南京:南京大學,1998年12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1999年1月)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2000年5月)
    顧易生、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2004年7月第2版)
    宋開玉:《杜詩釋地》(上海:上海古籍,2004年12月)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2005年4月)
    薛天緯、朱玉麒主編:《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北京:學苑,2005年12月)
    (四)清代學術、社會與文化(依出版年代排序)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臺北:谷風,1986年12月)
    全漢昇:《明清經濟史研究》(台北:聯經,1987年11月)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與文化》(瀋陽:遼寧教育,1993年10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臺灣商務,1996年7月第2版)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台北:東大,1996年11月)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12月)
    馮爾康:《清人生活漫步》(北京:中國社會,1999年1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1999年5月)
    呂元驄、葛榮晉:《清代社會與實學》(香港:香港大學,2000年)
    陳居淵:《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文藝,2000年6月)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湖南人民,2002年6月)
    張研:《清代經濟簡史》(台北:雲龍,2002年9月)
    黃愛平:《樸學與清代社會》(石家莊:河北人民,2003年1月)
    張研、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社會》(台北:雲龍,2003年3月)
    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板橋:稻香,2003年7月)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2004年11月)
    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
    鍾彩鈞、楊晉龍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台北:三民,2005年1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2005年4月)
    陳祖武、朱彤窗:《乾嘉學派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2005年10月)
    (清)江藩;漆永祥箋釋:《漢學師承記箋釋》(上海:上海古籍,2006年2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4月)
    關愛和:《中國近代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
    楊旭輝:《清代經學與文學——以常州文人群體為典範的研究》(南京:鳳凰,2006年7月)
    劉墨:《乾嘉學術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11月)
    (五)地理、旅遊與其他(各依出版年代排序)
    (1)地理類專著
    黃葦:《方志學》(上海:復旦大學,1993年6月)
    周迅:《中國的地方志》(台北:臺灣商務,1994年2月)
    謝凝高:《中國的名山與大川》(台北:臺灣商務,1994年2月)
    來新夏:《中國地方志》(台北:臺灣商務,1995年6月)
    胡欣、江小群:《中國地理學史》(台北:文津,1995年12月)
    陳光貽:《中國方志學史》(福州:福建人民,1998年9月)
    趙榮、楊正泰:《中國地理學史:清代》(北京:商務,1998年12月)
    馬大正主編:《中國邊疆經略史》(鄭州:中州古籍,2000年10月)
    (宋)祝穆撰;祝洙增訂;施和金點校:《方輿勝覽》(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蕭樾:《中國歷代的地理學和要籍》(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年10月)
    趙榮:《中國古代地理學》(北京:商務,2004年7月)
    王成組:《中國地理學史》(北京:商務,2005年1月)
    唐曉峰:《人文地理隨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1月)
    余定國著、姜道章譯:《中國地圖學史》(北京:北京大學,2006年8月)
    (2)旅遊文化與文學
    章必功:《中國旅游史》(昆明:雲南人民,1992年8月)
    劉德謙:《中國旅游文學新論》(北京:中國旅游,1997年7月)
    王淑良編:《中國旅游史古代部分》(北京:旅游教育,1998年)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1998年7月)
    邵驥順:《中國旅游歷史文化概論》(上海:上海三聯,1998年9月)
    王子今:《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台北:臺灣商務,1998年11月)
    葛曉音:《中國名勝與歷史文化》(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1月二版)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2000年1月〉
    龔鵬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2001年11月)
    劉昭明 主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書林,2001年12月)
    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游記文學史》(上海:學林,2004年12月)
    謝彥君:《旅游體驗研究》(天津:南開大學,2005年12月)
    王立群:《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開封:河南大學,2007年5月)
    (3)其他
    Geroge Nelson著;胡致薇、許麗淑、覃月娥譯:《如何看》(台北:尚林,1985年10月第2版)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蕭瓊瑞:《觀看與思維:台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5年)
    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柏,2004年1月)
    葉青:《應物傳神——中國畫寫實傳統研究》(南昌:江西人民,2004年4月)
    孟健、Stefan Friedrich主編:《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上海:復旦大學,2005年10月)
    吳琼、杜予編:《形象的修辭——廣告與當代社會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12月)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戴行鉞譯:《觀看之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年1月)
    趙志軍:《作為中國古代審美範疇的自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5月)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2006年7月)
    劉紀蕙主編:《文化的視覺系統Ι:帝國——亞洲——主體性》(台北:麥田,2006年9月)
    劉紀蕙主編:《文化的視覺系統Ι: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台北:麥田,2006年9月)
    二、 期刊論文
    (一) 學位論文(依出版年代排序)
    (1)台灣學位論文
    宋如珊:《翁方網詩學之研究》,文化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林天祥:《范成大山水田園詩研究》,成大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1990年
    林珍瑩:《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洪秀萍:《清代詩話用事理論研究》逢甲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宋天瀚:《論章學誠的方志理論與「方志學」》,文化史學所碩士論文,1996年
    賴弘文:《清代方志地圖的研究》,文化地學所碩士論文,1996年
    許緗瑩:《韋應物的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黃雅歆:《清初山水詩研究》,輔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8年
    張滿足:《晉宋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文化史學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敏祥:《李白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汪美月:《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遠志:《盛唐山水詩研究》,高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楊淑玲:《翁方綱肌理說研究》,成大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陳美足:《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玄奘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黃明莉:《明代江南的遊觀文化與社會心態》,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2002年
    塗怡萱:《清代邊疆輿地賦研究》,暨南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黃偉正:《王維山水詩之研究》,玄奘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蘇美璇:《晚明文人旅遊生活研究》,南華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陶玉璞:《謝靈運山水詩與其三教安頓思考研究》,清大中文所博士論文,2005年
    謝迺西:《蘇軾山水詩研究》,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忠和:《晚明山水小品美學研究》,高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6年
    (2)大陸學位論文
    鄭紅群:《起視萬花開,一花一天地——試論魏源的詩歌創作》,安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4月
    胡小林:《論魏源山水詩的人格建構》,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孫紅梅:《論袁枚的山水詩》,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二) 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排序)
    Paolo Santangelo著;呂健忠譯:〈明清文學中的自然〉,《當代》第104期,1994年12月
    李健超:〈中國近代地理學的發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2期,頁225-242
    許周鶼:〈清代吳地旅游消費與旅游業的勃興〉,《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頁163-198
    陳建勤:〈論明清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活動及其社會意義〉,《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5期,頁22-28
    王英志:〈吳梅村山水詩略論〉,《齊魯學刊》1996年第2期,頁115-120
    王英志:〈論清中葉嶺南二家山水詩〉,《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頁58-64
    王英志:〈查慎行山水詩〉,《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1996年9月,頁1-7
    王英志:〈試論屈大均的山水詩〉,《文學遺產》1996年第6期,頁78-86
    王英志:〈張問陶山水詩簡論〉,《臨沂師專學報》第18卷第5期,1996年10月,頁46-48
    王英志:〈錢謙益山水詩初探〉,《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63-70
    王英志:〈山水的性靈化——論袁枚的山水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2期,1997年,頁209-214
    王英志:〈常州「二俊」山水詩論略——洪亮吉的無我之境與黃景仁的有我之境〉,《齊魯學刊》1997年第6期,頁101-107
    王文進:〈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年11月,頁74-82
    王英志:〈厲鶚山水詩特點初探〉,《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1998年6月,頁36-42
    馬德富:〈杜詩地名使用的藝術〉,《杜甫研究學刊》1998年第2期,頁1-7
    柯慶明:〈從「亭」、「臺」、「樓」、「閣」說起——論一種另類的遊觀美學與生命省察〉,《臺大中文學報》第十一期,1999年5月,頁127-184
    王文進:〈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以《文選》為主的觀察〉,《東華人文學報》,1999年7月,103-113
    陳建勤:〈論「游道」─明清文士旅游觀研究之一〉,《旅游學刊》2000年第4期,頁64-68
    陳建勤:〈明清江南地區的文人遊風〉,《旅遊科學》2000年第4期,頁43-46
    李亮偉:〈中國古代游觀說略——古代「游觀.人生.文學」論之一〉,《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4卷第1期,2001年3月,頁1-6
    鈔曉鴻:〈近二十年來有關明清「奢靡」之風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0期,頁9-20
    李亮偉:〈游觀文學:人生詩意化符號系統——古代「游觀.人生.文學」論之二〉,《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5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3-17
    時志明:〈其人與筆兩風流 綠水青山伴白頭——清代詩人袁枚山水詩論〉,《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02年3月,頁76-81
    王雪梅:〈論清代成都地區的旅游休閒活動及其影響〉,《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3年3月,頁44-49
    李亮偉:〈游觀於人生之價值——古代「游觀.人生.文學」論之三〉,《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6卷第1期,2003年3月,頁1-4
    陳建勤:〈風尚.環境.文士——明清江南游風熾盛初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頁15-19
    陳建勤:〈議景觀─明清文士旅游觀研究之二〉,《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4期,2003年7月,頁92-96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9月,頁87-141
    黃雅歆:〈清初遺民詩人吳嘉紀的山水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3期,2003年9月,頁49-64
    王英志:〈魏源游山詩論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2004年3月,頁103-109
    王英志:〈龔自珍山水詩與準山水詩初探〉,《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頁119-127
    王英志:〈黃遵憲山水詩論略〉,《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4期,頁14-19
    王英志:〈林則徐西部山水詩論略〉,《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頁184-187
    陳建勤:〈明清時期的旅游消費及其支出——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消費經濟》2004年4月,頁63-65
    黃金元:〈試論田雯的山水田園詩〉,《德州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4年6月,頁66-107
    黃雅歆:〈王士禎的山水詩(上):遊歷與山水〉,《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4年9月,35-64
    王英志:〈鄭珍山水詩簡論〉,《齊魯學刊》2005年第4期,頁77-82
    王英志:〈譚嗣同山水詩論略〉,《文學評論》2005年第5期,頁176-180
    王學玲:〈在地景上書寫帝國圖像——清初賦中的「長白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七期,2005年9月,頁91-121。
    巫仁恕:〈清代士大夫的旅遊活動與論述——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0期,2005年12月,頁235-285
    黃雅歆:〈王士禎的山水詩(下):神韻與山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2006年3月,頁23-5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00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0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5100201.pdf92KbAdobe PDF2783检视/开启
    15100202.pdf142KbAdobe PDF2881检视/开启
    15100203.pdf154KbAdobe PDF2950检视/开启
    15100204.pdf154KbAdobe PDF2860检视/开启
    15100205.pdf1552KbAdobe PDF21705检视/开启
    15100206.pdf1697KbAdobe PDF21395检视/开启
    15100207.pdf2232KbAdobe PDF22115检视/开启
    15100208.pdf2284KbAdobe PDF21589检视/开启
    15100209.pdf2140KbAdobe PDF21650检视/开启
    15100210.pdf411KbAdobe PDF21303检视/开启
    15100211.pdf505KbAdobe PDF2193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