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03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18960      Online Users : 8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030


    Title: 香港、澳門在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對條約和政府間國際組織權限的變化
    Authors: 雷震宇
    Contributors: 趙國材
    雷震宇
    Keywords: 對外事務權限
    國際空間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8 20:33:32 (UTC+8)
    Abstract: 香港和澳門為非國家行為者,在英國和葡萄牙的統治下都享有部分的對外事務權限。兩地分別確定在1997年和1999年重新回到中國的統治下,然在過渡期間,中英、中葡都瞭解到國際聯繫對香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聯合聲明」與「基本法」中明確規範在回歸中國統治下的對外事務權限。整體而言,香港、澳門特區的國際地位在過渡期間有所提昇,但日後應會在框架內穩定發展。

    <br>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空間本質上不同於香港、澳門的對外事務權限,但都有深深受北京影響這個共通處,特別是在馬英九政府主張和對岸談判解決國際空間的情況下,香港、澳門的對外事務權限對我國有其參考價值。本文試著去分析和北京協商解決我國國際空間的利弊得失和預測將來可能的發展,期望能為這領域帶來一點建樹。
    Being non-state actors, Hong Kong and Macau enjoyed some degree of external autonomy under British rule and Portuguese rule respectively. The PRC Government resumed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in 1997 and over Macau in 1999.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PRC along with Great Britain and Portugal realized the international links were crucial to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both “Joint Declarations” and “ Basic Laws” provided that the 2 SARS ‘will enjoy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except in foreign and defense affairs which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verall,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2 SARS expanded amid this process and would be stabilized in the future.<br>ROC (Taiwa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Hong Kong’s and Macau’s external affairs. However, they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which is that they are all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PRC. Ma administration advocates expanding ROC (Taiw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via compromising with the PRC on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In this case, I think we can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2 SARS’s experience. In this thesis, I managed to analyze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negotiation with Beijing and predict the likely development of ROC (Taiwa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I hoped I can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is field of research.
    Reference: 壹、中文資料
    一、專書
    王西安。國際條約在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適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王泰銓。香港基本法。台北:三民,1995年。
    王鐵崖主編。國際法。台北:五南,1992年初版。
    司馬義著。榮耀全歸鄧小平的香港前途談判。香港:信報有限公司,1984年。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1992年。
    朱宗玉等著。從香港割讓到女王訪華。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後著。回歸的歷程。香港:三聯書店,1997年4月。
    李浩培。條約法槪論。北京:法律,1987年。
    肖蔚云主編。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律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0年5月第一版。
    肖蔚云、饒戈平主編。論香港基本法的三年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1第一版。
    周鯁生。國際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5月第1版。
    政府出版。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及其國際權利和義務常設專家小組的成就 :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〇年五月。香港 : Government Printer, 1990。
    胡祖慶譯,Frederic S. Pearson, J. Martin Rochester著。國際關係。台北:五南,1995年。
    港人協會編。香港法律十八講。香港:商務印書館,1987年。
    黃炳坤主編。「一國兩制」法律問題面面觀。香港:三聯,1989年。
    黃鴻釗編。中英關係史。香港:開明,西元1994年初版。
    陳治世著。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9月初版。
    陳治世著。條約法公約析論。台北:台灣學生,1992年初版。
    陳荔彤。台灣主體論。台北:元照總經銷,2002年。
    陳隆豐著。國家繼承與不平等條約。台北:三民,2003年。
    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台北:國家發展基金會,1997年初版。
    群策會主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台北縣淡水鎮:群策會,2003年。
    趙雨樂等主編。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香港:香港公開大學,1999年3月。
    澳門基本法文獻集編委會編。澳門基本法文獻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1993年7月。
    鍾士元著。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2001年。
    戴裔煊等著。澳門歷史綱要。北京:知識,1999年。
    譚志強著。澳門主權問題始末。台北:永業,1993年。
    二、期刊及專論文章
    水青山。「澳門回歸後對外關係的新發展」。今日港澳,2003年第2期,頁39-40。
    王德華。「試論『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對外關係」。社會科學,1997年第8期,頁24-27。
    丘志喬。「論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條約締結及適用」。福建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4期,頁37-41。
    宋洋。「國際條約在中國內地與港澳適用的比較」。中國檢察官,2006年第8期,頁38-40。
    宋連斌、寧敏。「略論多邊國際條約在香港繼續適用之方式」。港澳經濟,1994年第9期,頁23-26。
    宋連斌、寧敏。「1997年後多邊國際條約在香港繼續適用的方式探析」。河北法學,1994年第1期,頁33-36。
    卲宗海。「兩岸的國際空間:從對立到理解」。交流,2008年10月第101期,頁17-20。
    肖鋒、王娟。「目前適用於香港的條約之繼承」。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頁19-22。
    宗泊、尹勃。「CEPA若干法律問題研究」。河北法學,2004年9月第22卷第9期,頁150-153。
    姚壯。「香港與國際組織」。中國國際法年刊,1989年,頁321-335。
    袁古洁。「論條約在香港的適用」。學術研究,2002年第8期,頁74-80。
    袁古洁。「條約在中國內地與港澳台適用之比較」。法學評論,2002年第5期,頁129-137。
    袁古洁、丘志喬。「香港、澳門回歸後的部分締約權及條約適用」。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頁17-22。
    陳一新。「我國務實外交的理論依據與作法」。理論與政策,1990年7月第4卷第4期,頁27-38。
    陳荔彤。「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法人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2000年第47期,,頁285-321。
    陳雪梅。「論香港特別行政區參加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的權力和限制」。法學雜誌,2007年第4期,頁152-154。
    陳華、朱炎生。「論國家對國際條約繼承」。南昌大學學報,1995年12月第26卷第4期,頁65-69。
    許志嘉。「兩岸外交休兵的意義與可行之道」。交流,2008年10月第101期,頁14-16。
    梁淑英。「淺析條約在香港的適用」。政法論壇,1999年第1期,頁104-109。
    黃嘉樹、林紅。「台灣對外交往權相關問題研究」。同濟大學學報,2005年第16卷第3期,頁82-88。
    張莉。「香港特別行政區適用、締結國際條約的若干思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頁46-51。
    曾華群。「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芻議」。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1 期,頁75-91。
    曾華群。「論內地與香港CEPA之性質」。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頁29-37。
    趙國材。「論香港特區對外事務之權限」。中共研究,第31卷5期,1997年5月,頁68-81。
    趙國材。「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後所產生之國際法問題」。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第十卷,1998年11月,頁61-151。
    劉文宗。「論『九七』回歸後國際條約在香港的適用」。外交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頁5-8。
    編輯部。「什麼是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海基會兩岸經貿月刊,2009年3月號207期,頁2-6。
    賴慧蓉。「專家學者探討兩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卓越雜誌,2004年2-3月234/235,頁76-79。
    韓婷。「淺析CEPA的法律性質」。科技信息,2008年第8期,頁83。
    鍾京佑。「台灣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因素」。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05年12月第13卷2期,頁147-169。
    三、學位論文
    王聖淳。從「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探討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硏究所91碩士論文。
    黃巧敏。國家在條約方面繼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硏究所88碩士論文。
    陳智菡。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與挑戰́ : 三次人大釋法案例硏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硏究所96碩士論文。
    陳德正。港、澳基本法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硏究所88碩士論文。
    四、研討會論文
    潘彥弘。「澳門之國際法律人格」,澳門過渡期法律問題研討會,主辦單位:中國政法大學,1995年11月10日至11日,北京。
    五、報刊
    「胡:願意給台灣國際空間 強調『會找到解決辦法』,可優先討論台灣參與WHO的議題」。工商時報,2008年5月29日,版A02。
    「外交休兵 內容沒說清重大轉折 取決北京 兩岸都在且戰且走 我應有完整方案 預作談判準備」。聯合報,2008年8月24日,版A11。
    「我爭取成WHA觀察員」。台灣時報,2009年1月23日,四版焦點。
    「中與世衛密商『台灣地區』參與世衛」。自由時報,2009年2月12日,A04。
    「兩岸簽CECA?學者:應先確保中國無政治意圖」。中央社社稿,2009年2月18日。
    「江丙坤:兩岸經合協定 不能再拖 憂心東協經貿體帶來衝擊 盼年底前先完成協定架構 綠質疑根本是一中市場 王金平:應先送立院審議」。聯合報,2009年2月25日,版A4。
    「架構性協議 先談好的先上路」。聯合報,2009年2月28日,版A2。
    「經部擬妥兩岸經合協議強調洽簽必要性說帖 」。中央社社稿,2009年3月1日。
    「馬政府萬變不離其『中』」。自由時報,2009年3月6日,版A03。
    「劉揆:兩岸經合架構協議不涉政治」。青年日報,2009年3月11日,重要新聞。
    「台灣加入WHA 王毅:審慎樂觀」。中國時報,2009年3月12日,版A13。
    「涉台學者:兩岸今年底前有機會簽ECFA」。中央社社稿,2009年3月13日。
    「歐鴻鍊:進不了WHA就推動入聯」。中國時報,2009年3月20日,版A14。
    「馬雙重承認 不切實際 指參與世衛若涉主權爭議『解決方案就是九二共識』府:這是馬、扁時代的明確切割」。聯合報,2009年3月21日,版A1。
    「馬總統:兩岸經貿合作正常化是世界趨勢」。青年日報,2009年3月21日,重要新聞。
    「民進黨立院黨團:不接受用主權換WHA觀察員」。中央社社稿,2009年3月23日。
    「台對外簽自由貿協 中仍不讓」。中國時報,2009年4月15日,版A14。
    「葉金川報喜 王金平:38年來重大突破」。聯合晚報,2009年4月29日,版A3。
    貳、西文資料
    一、英文專書
    Ash, Robert et al (eds). Hong Kong in Transition : The Handover Years. Basingstoke : Macmillan Press ;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2000.
    Bowett, D.W. 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Publish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London 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1982.
    Brown, Judith M., and Foot Rosemary (eds). Hong Kong`s Transitions, 1842-1997.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Macmillan Press ; New York, N.Y. : St. Martin`s Press, 1997.
    Hannum, Hurst. Autonomy, Sovereign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Accommodation
    of Conflicting Rights. Philadelphia, [P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0.
    McNair, Arnold Duncan. The Law of Treati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c1961.
    Mushkat, Roda. One Country, Two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ies : The Cas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7.
    Neves, Miguel Santos and Bridges Brian (eds). Europe, China and The Two SARS : towards a New Era. Basingstoke : Macmillan ;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2000.
    Nijman, Janne Elisabeth.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 : an Inquiry into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T.M.C. Asser Press, c2004.
    Wesley-Smith, Peter, and Chen Albert H.Y. The Basic Law and Hong Kong`s Future. Hong Kong : Butterworths, 1988.
    二、英文期刊
    Hsiung, James C. “Hong Kong as a Nonsovereign International Actor.” Asian Affairs,
    Vol. 24, No. 4 ( Winter, 1998): 237-244.
    Korman, Sari T. “The 1978 Vienna Convention on Succession of States in Respect of Treaties: an Inadequate Response to The Issue of State Succession.” Suffolk Transnational Law Review, Vol.16 (1992): 174-199.
    Mushkat, Roda. “Hong Kong’s Exercise of External Autonomy: A Multi-Faceted Appraisal.”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Vol. 55 (2006): 945-961.
    Mushkat, Roda. “Jurisdictional Issues in a “Highly Autonomous Region”-The Case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Vol. 42 (1993): 11-47.
    Mushkat, Roda. “Macau’s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 Hong Kong Law Journal, Vol. 24, Part 3 (1994): 328-341.
    Henders, Susan J. “So What If It’s Not a Gamble? Post-Westphalian Politics in Macau.” Pacific Affairs, Vol. 74, No. 3 (Fall, 2001): 342-360.
    Xu, Xiaobing & Wilson George D.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s a Model of Regional External Autonomy.” Case Western Reser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32, No. 1 (Winter, 2000): 1-38.
    參、網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1.fmprc.gov.cn/chn/default.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http://www.locpg.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mo/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http://www.gwytb.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網站
    http://www.gov.mo/egi/Portal/index.jsp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http://www.taiwan.net.tw/
    新華網港澳台頻道
    http://www.xinhuanet.com/tai_gang_ao/xwfb.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治及內地事務局
    http://www.cmab.gov.hk/tc/issues/external4.htm
    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
    http://www.hku.hk/ccpl/hktreaty/database.html
    香港政府一站通
    http://www.gov.hk/tc/about/abouthk/index.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
    http://www.legislation.gov.hk/cinterlaw.htm
    華夏經緯網
    http://big5.huaxia.com/gd/csdh/xg/00263625.html
    澳門特區政府入口網站:
    http://www.gov.mo/egi/Portal/rkw/public/view/area.jsp?id=21
    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法事務辦公室
    http://www.gadi.gov.mo/docs/tratadoscn.htm
    澳門印務局
    http://cn.io.gov.mo/
    美國在台協會
    http://www.ait.org.tw/zh/about_ait/tra/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4253020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3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Diplomac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2001.pdf92KbAdobe PDF2934View/Open
    302002.pdf120KbAdobe PDF2837View/Open
    302003.pdf105KbAdobe PDF2905View/Open
    302004.pdf62KbAdobe PDF2841View/Open
    302005.pdf578KbAdobe PDF21148View/Open
    302006.pdf1302KbAdobe PDF21287View/Open
    302007.pdf2468KbAdobe PDF22159View/Open
    302008.pdf2798KbAdobe PDF21129View/Open
    302009.pdf2476KbAdobe PDF21586View/Open
    302010.pdf619KbAdobe PDF21185View/Open
    302011.pdf881KbAdobe PDF21250View/Open
    302012.pdf420KbAdobe PDF216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