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66346      Online Users : 9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960


    Title: 俄漢姓名之對比研究
    Authors: 張雅妮
    Chang, Ya nee
    Contributors: 宋雲森
    Sung, Yun sen
    張雅妮
    Chang, Ya nee
    Keywords: 俄漢姓名
    姓名
    對比研究
    Russian names and surnames
    Chinese names and surnames
    names and surnames
    contrast research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6:37:26 (UTC+8)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
    姓名是人類生活中最常接觸,也最為特殊的一種語言符號。除了特指個人的區別功能外,它其中更隱含了深層的文化內涵。因此本論文將以文化的角度切入,藉由姓名這個跨文化、跨種族的現象,來了解、分析和比較俄漢兩民族在各個文化層面的異同。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參考
    姓名是語言和文化的複合體,它們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國情語言學、文化語言學以及社會語言學這三門研究語言與文化關聯的學科,將成為本論文的研究基礎之一。
    此外,本論文所探討的主題是姓名,自然也脫離不了專門研究姓名的俄國姓名學、專名學及中國百家姓、姓氏學、譜牒學等學科的範圍。而在比較俄漢兩民族姓名異同及其文化內涵的研究方面,又與對比語言學及對比文化學息息相關。因此,本章分成四節,就以上學科進行介紹與討論。

    第三章 俄漢姓名的歷史發展
    姓名這個跨文化、跨種族的社會現象,反映了各個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歷史背景、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及思考模式等。因此各民族姓名的發展過程,也各有異同。
    本章第一、二節將先分別介紹俄漢兩民族姓名的起源以及其發展過程。最後在第三節的部分,再加以整理歸納,比較兩國姓名發展與由來的異同現象。

    第四章俄漢姓氏的來源與異同
    由於中俄姓氏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差別,兩國姓氏的來源,自然會有所不同。例如:俄國有許多源自東正教節日或是教堂名稱的姓氏;我國卻很少有來自宗教的姓氏產生。但人類生活及思考模式,仍有一定的通性,這使得俄漢兩民族的姓氏來源,不乏相同之處。譬如:兩民族都有來自地名、職業的姓氏等。
    所以在本章第一、二節當中,將先分別深入探討及介紹俄國和中國兩個民族的姓氏來源。第三節中,再比較及整理歸納兩者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第五章 俄漢命名習俗及其異同
    姓名發展的歷程會反映各民族社會、文化的情況。特別是命名的習俗,更與人們的生活習慣、風俗民情,有切身的關聯。而每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差異,也都會反映在命名習俗中。如:俄國人習慣依據曆書,來為孩子取教名;中國人則常依照姓名學的學說,替小孩命名。然而,人類共通的心理狀態,及文明發展的相似歷程,卻使得各民族的命名習俗有雷同之處。如:中俄兩民族都常運用傳統美德來為孩子命名,但兩國所強調的美德,卻因宗教、文化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而本章第一、二節,將先分別討論中俄兩民族的命名習俗。第三節再將兩者做深入的分析與比較。

    第六章 俄漢姓氏之使用習慣與文化意涵
    人與人之間複雜的人際關係,很難透過一個姓名,完全的表達出來。因此在姓名實際運用之時,便產生了許多其他的形式,藉此表達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這也是造成姓名中內涵深層文化意義的主因之一。
    而在本章的第一節當中,將先從人們的生活著眼,探討俄漢雙方使用姓名習慣之異同。第二節再藉由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姓名,研究作家如何運用姓名的諧音、語意聯想及文化內涵,來塑造人物形象,激起讀者的情感與共鳴。

    第七章 結論(總結與建議)
    綜合前述各章節之理論與現象,為俄漢兩民族的姓名形式、來源、發展與文化內涵等,做整合的整理與比較。最後,再提出建議,希望未來的俄語學習者,能因此更了解俄國人運用姓名的習慣,避免溝通上的誤解。此外,今後在閱讀俄國小說作品之時,也可藉由姓名的變換及巧思,更清楚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他們的關係變化。
    1. 使得語言的學習者,能透過姓名這個普遍的現象,去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風俗和歷史背景等各方面。2. 對於學習俄語的人來說,透過姓名的研究,能夠更明白俄國人稱名道姓及表示交情遠近的習慣。將來在與俄國人交際、溝通的時候,便不會因為錯誤的表達,而導致誤解或是不愉快的經驗。3. 閱讀俄語之小說作品時,能更了解人物姓名的義涵,並體會作者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及作品中人物的關係變化。4. 在俄和姓名的發展歷程,以及影響姓名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本論文都做了詳細的探討。因此對於中俄社會、歷史與文化發展等方面有興趣的研究與學習者來說,本論文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參考資料。
    Languages, which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aily life of every people, are a part of culture. Surnames and names, which
    particularly belong to human beings, are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symbols and also a part of every culture.
    Researching names and surnames is a key to know about a people`s cul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culture and this diversity also influences on the form, meaning, development and applyment of Chinese and Russian names.

    In this thesis, we will study Chinese and Russian names through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e and find out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 places between them.
    Reference: Акишина А.А. Руссккий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Москва, 1975.
    Верещагин Е.В. и Костомаров В.Г.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Москва, 1990.
    Горбаневский М. Иван Дамарья-Рассказы о русских именах, отчествах, фамилиях,провищах, псевдонимах. Москва, 1987.
    Мечковская Н.Б. Социаль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Москва: АО Аспект пресс, 1994.
    Успенский Л.В. Ты и твоё имя. Волгоград, 1994.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руссого речевого этикета. Москва, 1982.
    Gerhart Genevra. The Russian’s world, life and language. New York, 1974. Unbegaun B.O. Russian Surnames. Oxford, Great Britain, 1972.
    王宗炎主編,戚雨村編著,《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王泉根著,《華夏姓氏之謎》。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王泉根著,《華夏取名藝術》。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
    李瑞華主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金良年著,《姓名與社會生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徐建順等。《命名-中國姓名文化的奧妙》。北京,中國書店,1999。
    鄭寶倩著,《華夏人名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研究所
    91554003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554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斯拉夫語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8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