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28792      Online Users : 92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951


    Title: 居民對休閒農業區推動生態旅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大崙自然生態休閒農業區計劃案為例
    Authors: 唐嘉才
    Contributors: 楊振榮
    唐嘉才
    Keywords: 居民
    休閒農業區
    生態旅遊
    認知
    態度
    local residents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ecotourism
    recognition
    attitude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8 16:28:28 (UTC+8)
    Abstract:   休閒農業區係具備了豐富的農業生產與農村文化特色,以及在地獨特農業自然環境資源,開啟其自然、生態與景觀美學潛力,並帶動居民自我認同的理想型農業園區。然各地休閒農業區與鄰近都會型城市相距不遠,加上休憩機會密集下,勢必衝擊休閒農業區環境資源的保育。農業型生態旅遊之推動,亦兼顧農業生態保育及休閒觀光發展等雙重效益,惟如何在休閒農業區內提供更佳的旅遊方式,其先決條件在於地方居民對「生態旅遊」的認知與接受程度。因此,本研究擬針對此一問題加以探討。
      本研究從居民面向切入,依據生態旅遊及認知與態度等理論之相關文獻探討,建立本研究居民之基本特性與生態旅遊認知與態度等變項間之架構,並以中壢市設籍居民為受訪對象,桃園縣中壢市大崙自然生態休閒農業區計劃案為研究範圍,探討地方居民對休閒農業區推動農業型生態旅遊之認知與態度,並分析不同屬性之居民對生態旅遊之認知與評價,以及其認知與態度間之差異與相關性,俾供政府於休閒農業區規劃政策中,注入生態旅遊活動模式之參考。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已回收有效問卷計300份。
      經本研究實證分析結果發現:
      休閒農業區亦適合發展成為農耕生態體驗與地方農業人文類之生態旅遊重地,並依受訪居民之問卷後瞭解,中壢居民對農業型生態旅遊之意涵與特性已有相當程度之認知,在接受態度上亦呈現正面與認同,故值得吾等儘早推廣與執行規劃。
      基於不同基本資料與屬性之居民,對本研究生態旅遊意涵及特性之認知與反應態度間均有些許差異,經營與管理者實應針對不同屬性之中壢居民進行個別教育,並增加相關活動及資訊傳輸,籲請大眾於區內確實負起環境保育之重責大任來。
      另外,中壢居民對於本研究之休閒農業區內推動生態旅遊之認知與接受態度各界面間是具有顯著相關性的,當認知面之效能愈高時,其反應評價之態度面亦呈現愈高,故印證兩者間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即居民透過宣導與教育亦愈能認同農業型生態旅遊涵義,必然能產生更積極與負責任之態度參與生態旅遊相關工作,進而共同努力提昇區內旅遊品質,朝永續性土地利用與精緻旅遊發展策略前進。
      Based on the trend of promoting ecotourism as well as the exploitation of an otherwise agricultural area,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nverting an agricultural area into a recreational one and its con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long with the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diversified residents in the area.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on those household-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ung-li City of Tao-yung County. Residents in this area were involved in a questionnaire, being questioned about setting a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in Da-lung Natural Ecosystem Resort Center of Chung-li City as a research field. This study collected opinions from diversified residents examines the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local residents, analyzes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about the ecotourism, and illustr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From the findings, local residents recognize and identify with the ecosystem, accept the idea of pulling out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reational arbitral area, and indicat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as well. Nevertheless, the instill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cotourism into the residents is necessary. By doing s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xploi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will be highly accepted.
      This study shows the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ecotourism in Chung-li City. I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fine an ecotourism plan in transforma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and resources.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論文類
    1.丁力清,1993,「台灣地區製造業聚集經濟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2.丁茂栓,1999,「鄉鎮遊憩資源特色建立及發展策略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3.朱芝緯,2000,「永續性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4.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5.江香樺,2002,「北投居民對觀光再發展之認知與態度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6.吳郁萍,莊翰華,2004,「鹿港鎮地方文化業空間競爭策略之研究」,收錄於2004年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會-鹿港研究論文集,彰化縣文化局編印。
    7.李佳倫,1996,「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評估與策略研擬」,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8.李瓊玉,1994,「遊客對農村景觀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9.林琬菁,2004,「從資源永續觀點探討休閒農場與土地利用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10.邱廷亮,2003,「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鄒族住民對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11.邱紀寧,2005,「遊客對農業旅遊認知與滿意度研究─以台北市農會舉辦之農業旅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12.邱魏志瀕,2000,「苗栗縣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13.柯惇貿,1999,「社區居民對社區總體營造的認知與態度」,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14.洪振超,2002,「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15.洪常明,2004,「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16.崔玉霞,2002,「農村居民對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興社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17.張紫菁,1998,「行銷組合策略在休閒農場經營上之應用─以頭城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18.張舒雅,1993,「由農民及遊客觀點探討本省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逢甲大學建都所碩士論文:台中。
    19.張溪南,2000,「台南縣地方創新之規劃與運作」,第一屆南華公共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頁77,南華大學:嘉義。
    20.莊啟川,2002,「地方居民對觀光影響的知覺與態度之研究-以山美社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21.郭建池,1999,「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22.陳平軒,2003,「遊客對休閒農場住宿設施與服務的認知及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縣庄腳所在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23.陳宏維,2003,「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成功因素之研析─以嘉義縣梅山鄉休閒農漁園區計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24.陳佩鈺,2004,「建構休閒農漁園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25.陳明川,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26.陳金原,2003,「休閒農業園區發展策略之探討-以台中縣石岡鄉與新社鄉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27.陳昭郎,2003,「休閒農業經營合法化問題探討」,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壇論文集(上),2-B5-1-5,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28.陳美芬,2002,「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29.曾彥蓉,2002,「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評估與策略研擬」,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30.湯幸芬,2001,「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對當地居民的知覺與態度影響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31.黃尹鏗,1996,「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遊客與居民之態度分析」,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32.黃桂珠,2003,「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
    33.黃翠梅,1996,「九份現地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台北。
    34.楊振榮,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199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頁227-247。
    35._____,2002,「台灣農村旅遊發展之研究」,第四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印。
    36.楊智安,2004,「國姓鄉居民對社區營造永續發展態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37.葉冠瑩,2001,「原住民對其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38.葉美秀,1998,「農業資源在休閒規劃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39.廖秀梅,2001,「生態旅遊的地方認知─以台南七股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40.蔡宏進,198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的策略」,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論文集。
    41.蔡宏進、王俊豪,2003,「德國整合鄉村發展計畫對台灣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發展之啟示」,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理論、政策與實務論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42.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43._____,2000,「策略聯盟在農業旅遊之應用」,台灣農業旅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農業旅遊策進會發行。
    44.鄭智鴻,2001,「北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45.賴威任,2002,「環境態度、生態觀光認知、人口統計變數對生態觀光產品選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46.賴宣愷,1998,「休閒農業區土地使用目標規劃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47.戴旭如,1993,「休閒農業規劃與經營管理」,國立屏東技術學院農村規劃系碩士論文:屏東。
    48.顏宏旭,1994,「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中興大學園藝學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二、期刊類
    1.王育群,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頁19-30。
    2.朱芝緯、王鑫,2000,「扮演保育的實踐者」,『科學月刊』,31(7),頁597-603。
    3.江榮吉,1999,「休閒農漁業發展」,『興大農業』,31期。
    4.江榮吉、江建宏、林國仕,1994,「台灣農業的發展,台灣農業」,第30 卷,4期,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第27-37。
    5.宋秉明,2000,「永續觀光發展的原則與方向」,『觀光研究學報』,6(2),頁1-14。
    6.李榮雲,1996,「休閒農業、農政與農情」,第45期,行政院農委會編印,頁53-56。
    7.沈進成、林玉婷,2002,「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營造永續觀光發展沿革之分析」,『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中華民國永續生態協會。
    8.汪靜明,2001,「生態旅遊的生態觀」,『生態旅遊推廣講義』,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30-33
    9.林英彥,1991,「論鄉土旅遊、休閒農業、觀光農場與市民農園之理念」,『人與地』,91期,頁5-7。
    10.林晏州、沈立,2001,「台灣地區農業旅遊發展與展望」,『海峽兩岸二十一世紀觀光學街研討會』,第B-1~16頁。
    11.林國慶、楊振榮,2003,「加入WTO農地政策調適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補助研究計畫,92農科-1.5.4-企-Q1。
    12.高永謀,2004,「台灣的香格里拉」,收錄於『桃園觀光季刊』創刊號內,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局)發行,頁5。
    13.張永進,1999,「台南縣產業文化政策的形成與落實」,『社教雙月刊』,94,頁18-29。
    14.曹勝雄、林裕強,2002,「永續觀光指標之建立」,『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永續生態協會,頁107-119。
    15.陳昭明,1989,「發展休閒農業之經驗及方向」,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專集,台大農推系編印。
    16._____,1996,「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資源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第50期,頁8-10。
    17.陳昭郎,2002,「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第2期,第5卷,頁21-28。
    18.陳瑋玲譯,Lankfor, S.V.原著,1992,「當地居民參與觀光遊憩發展過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5(3/1),頁91-107。
    19.黃宗成、吳忠宏、郭建池,2001,「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2),頁91-122。
    20.楊文燦、黃琬珺,1994,「遊憩問卷調查中問項選擇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7(2),頁13-24。
    21.劉吉川,1997,「生態觀光與社區發展」,『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7(2),頁1-12。
    22.劉家明,1998,「觀光旅遊的另類革命─生態旅遊及其規劃的研究進展」,『大自然』,58期,頁92-97。
    23.劉富善,1996,「台灣休閒農場之設立、輔導及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35輯,中國農民銀行發行。
    24.歐聖榮、蕭芸殷,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頁35-58。
    25.鄭健雄,1999。「休閒農業發展的幾個關健性議題」,『興大農業』,31期,頁1-4。
    26.鄭詩華,1994,「農村休閒農業發展之理念與作法」,『台灣農業』,第30卷,3期,頁19-25。
    27.鄭蕙燕、劉欽泉、陳慧秋,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之輔導措施與所遭遇之問題」,『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2卷1期,頁99-118。
    28.嚴勝雄,1975,「經濟區位之分析」,『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11卷,9期,頁60-63。
    三、書籍類
    1.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六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2.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二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股)公司。
    3.李永展,1999,『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_____,2004,『永續發展策略』,台北:詹氏書局。
    5.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八版),台北:大洋出版社。
    6.林師模、陳苑欽,2004,『多變量分析─管理上的應用』,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7.林惠玲、陳正倉,2002,『應用統計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出版。
    8.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9.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出版
    10._____,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11._____,2006,『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二版十刷),台北:五南出版社。
    12.張春興,1985,『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3._____,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14.張春興、楊國樞,1984,『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15.張華葆,1994,『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16.郭岱宜,2001,『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初版二刷),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黃安邦,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8.楊振榮,1999,『台北市休閒農業發展之探討』,『現代地政理論』,殷教授章甫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
    19.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市:東華書局。
    20.劉安彥,1993,『社會心理學』(五版),台北:三民書局。
    21.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2.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23.饒見維,1994,『知識場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四、規劃報告書
    1. 交通部觀光局,1997,「台灣潛在生態觀光及冒險旅遊產品研究與調查」,交通部觀光局。
    2. 交通部觀光局,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交通部觀光局。
    3. 行政院農委會,2001,九十年度「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輔導團輔導手冊。共27頁。
    4. 吳堯峰,1991,「休閒農業與民俗文化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行政院農委會編印。
    5. 林晏州,2001,「馬公生態園區遊憩系統暨遊程規劃」。澎湖縣: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6. ______,2003,「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路線及解說規劃」。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7. 桃園縣中壢市公所,2003,「大崙地區自然生態休閒產業發展規劃設計報告書」,方極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編製。
    8. 黃書禮,1993,「台灣地區都市生態系統之比較分析與永續性都市策略擬議」,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9. 楊文燦,2000,「原住民保留地永續經營模式之研究─以發展生態旅遊為例(I)」,計畫編號:NSC89-2621-Z-035-007,國科會專案報告。
    五、網站資源
    1.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
    http://www.ecotour.org.tw
    2.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3. 行政院農委會。
    http://bulletin.coa.gov.tw/index_intro.php
    4. 周若男,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修正簡介。
    http://www.coa.gov.tw/magdazine/farming/9103/004.htm
    5. ______,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簡介。
    http://www.coa.gov.tw/magdazine/farming/8910/003.htm
    6. ______,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推動情形。
    http://www.coa.gov.tw/magdazine/farming/9106/009.htm
    7. 埤塘水圳新生整體發展計畫全球資訊網
    http://gistest.tyhg.gov.tw/apmap

    貳、英文部分
    1. Ahn, B. Y., Lee, B. K., & Shafer, C. S. (2002). Operationalizing Sustainability in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s of Acceptabe Change Framework. Toursim Management, 23(1),1-15
    2. Allcock, A., Jones, B., Lane, S., & Grant, J. (1994). National Ecotourism Strategy.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3. Ap, J. (1992). Residents’ Perception on Tourism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 665-690.
    4. Boo,E.(1990).Ecotourism:The Potentials and Pitfall.(Vols.Ⅰ&Ⅱ).Washington,D.C.:World Wildlife Fund Report.
    5. Butler,R.W.(1989).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Canadian Geographer,24(1),5-12.
    6. Dymond, S. J.(1997).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Toursim in New Zealand: A Local Govern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5(4), 279-293.
    7. Fennell, D. (1999). 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8. Hetzer,N.D.(1965).Environment,Tourism,Culture.Links(July):Reprint in Ecosphere(1970)1(2),1-3.
    9. Lankford,S.V.,&Howard,D.R.(1994).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1(1),121-139.
    10.Miller,M.L.,&kaae,B.C.(1993).Coastal and Marine Ecotourism:A Formul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s,30(1),35-41.
    11.Oliver,R.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7,460-469.
    12.Perdue, R. R., Long, P. T., & Allen, L. (1987). Rural Resident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4(3), 420-429.
    13.Rosenberg,M. J. (1984).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4.Ross, S., & Wall, G. (1999a). Ecotourism :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20,123-132.
    15._________________ (1999b).Evaluating Ecotourism: The Case of North Sulawesi, Indonesia. Tourism Management,20,673-682.
    16.Scheyvens, R. (1999). 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Tourism Management, 20(2), 245-249.
    17.Stewart,W.P &Sekartjakrarini,S.(1994).Disentangling Eco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1(4),840-841.
    18.Turner, R.K. (1993). Sustainability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Turner, R.K.(E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Principle and Practice(pp. 3-36) London: Velhaven Press.
    19.Van der Merwe,C.(1996).How It All Began:The Man Who ‘Coined’Ecotourism Tells Us What It Means.African Wildlife,50(3),7-8.
    20.Vincent, V. C., & Thompson, W. (2002). Assessing Community Support and Susta-inability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1(2), 153-160.
    21.Wall, G. (1997). I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1(4), 483-491.
    22.Wallace, G. N., & Pierce, S.M. (1996). An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in Amazonas, Brazi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4), 843-873.
    23.Ward, N.K. (1997)Ecotourism : Reality or Rhetoric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State of Quintana Roo, Mexico.2003.8.7 from
    http://www.planeta.com/ecotravel/mexico/yucatan/ward/ward2.html
    24.Wight,P.A.(1996).North American Ecotourism Markets:Motivations,Preferences,and Destination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5(1),3-10.
    25.Ziffer,K.(1989).Ecotourism:The Uneasy Alliance,Working Papers Series.Washington,DC: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2923009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300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3009101.pdf49KbAdobe PDF21090View/Open
    23009102.pdf126KbAdobe PDF21037View/Open
    23009103.pdf88KbAdobe PDF21019View/Open
    23009104.pdf83KbAdobe PDF21065View/Open
    23009105.pdf311KbAdobe PDF21724View/Open
    23009106.pdf377KbAdobe PDF23706View/Open
    23009107.pdf919KbAdobe PDF24485View/Open
    23009108.pdf567KbAdobe PDF22356View/Open
    23009109.pdf450KbAdobe PDF21192View/Open
    23009110.pdf193KbAdobe PDF21678View/Open
    23009111.pdf199KbAdobe PDF22432View/Open
    23009112.pdf120KbAdobe PDF2139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