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1.石文典、陸劍清、宋繼文、陳菲編著(2002),「市場營銷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2.江榮吉(1989),「休閒農業的經營與管理」,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 3.吳存和(2001),「休閒農場核心資源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5.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 : 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6.吳國順(1993),「國人出國旅遊市場區隔及消費者行為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李文龍(2003),「抓住3000億老人商機」,台北市:知本家文化。 8.林于稜(2002),「台灣地區休閒農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9.林勇信(2000),「休閒農場全面品質管理指標之研究-國家品質獎評審指標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林儷蓉(2000),「休閒農場資源與國小校外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以學童及教師之觀點」,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邱展謙、柯重焜、吳佳穎(2003),休閒農業競爭優勢之探討,「大漢學報」第十八期:第193頁-第213頁。 12.香港管理專業發展中心編(2001),「市場學概論:附香港個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3.孫樹根(1989),「休閒農業概念的探討」,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 14.徐訓新(2002),「休閒農場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陳文鏞(2003),「從休閒需求觀點探討休閒農業發展養生農場之可行性-以台中市民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6.陳宗明(1980),「國人赴歐觀光之市場區隔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工作手冊」,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編輯。 18.陳昭郎(2002),「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 19.曾慧枝(1994),「銀髮族市場區隔與消費型態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黃奇賢(1990),「渡假俱樂部市場區隔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黃芳敏(2005),「花蓮縣休閒農業市場區隔、行銷策略之研究-消費者利益追求之觀點」,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黃美玉(1998),「隔週休二日國內自助旅遊市場區隔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黃振恭(2004),「休閒農業區發展潛力評估模式之建立」,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楊孝爃、趙碧華、李明政(1993),「社會統計學」,臺北市:黎明文化。 25.楊孟義(1995),「旅遊業新產品設計與市場開發之研究-以半自助旅遊市場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楊振榮(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27.葉仲民(1985),「出國旅遊者心理區隔及其偏好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劉舉弘(1995),「休閒住宅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30.鄭智鴻(2001),「北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1.蕭崑杉(1991),「休閒農業區的教育宣導與解說標籤」,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台灣省農會編印。 32.賴文彬(2004),「台北都會區銀髮族住宅的市場區隔與定位分析」,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薛主堅(2002),「渡假生活型態於澎湖旅遊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謝瑞琄(1982),「園藝治療在休憩利用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韓培爾(1998),「社會科學方法論:量化與質化Q&A」,台北市:風雲論壇。 36.饒錦河(1991),「戶外休憩業消費者行為分析及廠商競爭策略擬定」,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Darden,W.R. and Pereault,D.W.,”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Media Exposure and Vacation Life Style Covariat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Vol.2,1975, pp.93-103. 38.Frank,R.E.,Massy,W.F. and Wind,Y., Market Segmentation, (Englewood Cliff:Prentice-Hall,Inc.,1972), pp.25-29. 39.Kotler,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Planning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Inc.,1984), pp.250-251. 40.Lazer ,W.,“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Stephen Greyser (e.d.)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Chicago: A.M.A.1963), pp.143. 41.Plummer,J.T.,”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38,(Jan,1974), pp.64-66. 42.Solomon,M.R.,Consumer Behavior, Allyn and Bacon,1992. 43.Washlers,R.G.. and Etzel,M.J.,” Vacation Preference As a Manifestation of Optimal Simulation and Lifestyle Experien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17,1985, pp.155-166. 44.Wells,W.D.,”Psychographic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2,(May,1975), pp.196-213. 45.Wind ,J. & Green,P.,”Some Conceptual,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ells,W.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A.M.A.1974), pp.100-125. 46.Wind,Y.,”Issues and Advances in Segment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Vol.15(Aug,1978), pp.321-323. 47.Young,S.,Ott,L.,and Feigin,B.,”Som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Market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Vol.15(Aug,1978), pp.405-412. 4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www.coa.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