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I、中文部分 1.女性學學會,1995,«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 化。 2.內政部統計處,1992,«中華民國八十年台灣地區社區建設與活動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編印。 3.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4.王雅各,1999,<展望新世紀的性屬關係>,收錄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台北:心理。 5.--------,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 6.王美文,2001,<『增權』觀點之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季刊»第30期。 7.<台北市政府第七九二次市政會議記錄>,1995/1/11,http://intra.taipei.gov.tw/internetMIS/mreclist.asp。 8.<台北市政府第八oo次市政會議記錄>,1995/3/7,http://intra.taipei.gov.tw/internetMIS/mreclist.asp。 9.<台北市政府第一二0八次市政會議記錄>,2003/3/24,http://intra.taipei.gov.tw/internetMIS/mreclist.asp。 10.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6,<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空間雜誌»第82期。 11.江明修,1995,<公共行政社區主義的理論與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0期。 1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台灣地區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文化環境基金會編。 13.李小江編,1992,«婦女研究運動中國個案»,牛津大學出版社。 14.李清如,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的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何明修,1998,<後馬克思主義者的市民社會理論>,«思與言»第36卷第4期。 16.社區改造聯盟,1998,<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總體檢報告與四大訴求建議書>,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today/tmm/98/09/tmm980927.html。 17.-----------------,1999,«社區聯盟市議會召開公聽會,體驗新市府社區環境改造政策»,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 18.呂秀蓮,1990,«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社。 19.吳玉鈴,2001,<女性主義認識論與婦女學習>,«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刊»第30期。 20.范碧玲,1990,«解析台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性格之研究»,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周碧娥 & 姜蘭虹,1996,<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收錄於徐正光 & 宋文里編,«解嚴前後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22.空間雜誌編輯部,1998,<市民主義試金石:重新檢視台北市政府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空間雜誌»第103期。 23.林欽榮,1999,<社區的出路>,«空間雜誌»第119期。 24.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第129期。 25.高樹哲,1991,«民眾參與鄰里開放空間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6.徐佳青,1998,<台灣婦女處境分析與改造力量>,«曠野雜誌/跨世紀小百科12»。 27.徐世榮,1999,<新社會運動、非營利組織、與社區意識的興起>,«中國行政»第66期。 28.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1998,«「建立我家後花園」:榮星花園環境改善規劃總結報告書»。 29.游鑑明,2000,<台灣地區的婦運>,收錄於鮑家麟等著,«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 30.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31.--------,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32.曹愛蘭,1996,<女性與社會運動>,«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40期。 33.婦女新知基金會,1999,<1999台灣女權報告>,«婦女新知通訊»第209期。 34.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社區改造聯盟,1999,<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執行成果評估與機制強化策略規劃(摘要)>,«空間雜誌»第119期。 35.都市改革派通訊6-2,2001,<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的經過與省思—訪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第二科督導梁世興先生>,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912179800.A.M.923508519.A/M.984395246.A.htm。 36.都市改革組織,1997,<落實市民主義,由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做起>,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912179800.A.M.912179926.A/1-15.htm。 37.-----------------,1997,<落實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社區體驗列車發動>,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today/tmm/98/11/tmm981107-2.html。 38.-----------------,2000,<家園再造: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專業技術與機制建立座談會紀錄>,«OURs通訊2000-6»,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912179800.A.M.923508519.A/M.958224721.A.htm。 39.陳惠雯,1997,«城市、店、家與婦女—大稻埕婦女日常生活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40.張輝潭,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 一個歷史的觀點»,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張淑貞,1997,«都市公園環境特質對使用者犯罪恐懼之影響---以中山公園科博館綠地為例»,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42.張晉芬,1999,<思索婦運團體與女人之間的關係>,«婦女新知»第205期。 43.張玉法,2000,<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的回顧--«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導言>,«近代中國»,第139期。 44.富士谷篤子(編),1988,«女性學導論»,台北:南方叢書。 45.黃懿梅,1999,<對”女性主義認識論”的哲學反省>,«台大哲學論評»第22期。 46.黃瑞茂,2000,<社區行動重構「生活地圖」:台北福林社區社區參與公園改造經驗(1993-98)>,«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1期。 47.曾旭正,1999,«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執行成果評估與機制強化策略規劃研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48.--------,2000,<社區更加自主,市府機器有待調整>,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912179800.A.M.948002918.A/M.948002976.B.htm。 49.楊長苓,1997,<性別意識與婦女空間>,«社區發展季刊»第79期。 50.劉可強,1996,<新台灣社區建築意識:社區參與的社會價值與專業意義>,«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第22卷第10期。 51.劉阿榮,1997,<科技與意識形態的辨証發展>,«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4期。 52.劉蕙苓,2000,«重見家園:社區再造的故事與省思»,台南:大千文化。 53.賴國洲主編,1998,«閱讀社區:台灣24個社區營造故事»,台北:文化總會青社會 54.蕭新煌,2002,«台灣社會文化典範的轉移»,台北:立緒。 55.謝慶達,1994,<社區參與式公園規劃中參與者關係之探討—新店市七號公園個案>,«建築學報»第10期。 56.謝小芩,2001,<台灣的性別教育:回顧與前瞻>,«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http://taiwan.yam.org.tw/nwc/nwc6/education/08.htm。 57.謝園,2001,<探索男女差異>,«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高雄: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58.蘇國勛,1989,«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台北:桂冠。 59.蘇景輝,1996,<社區工作的社會行動模式實務>,«社區發展季刊»第73期。 60.顧忠華,1998,<民主社會中的個人與社群>,收錄於石元康等著,«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61.--------,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6期。 62.顧燕翎,1985,<從週期理論與階段理論看我國婦女運動與女性意識的發展>,«律師通訊»第170期。 63.--------,1998,<婦運的策略、路線與組織:婦女新知基金會「家變」的檢討>,«當代月刊»第127期。 64.--------,2000,<變遷的兩性關係:檢驗二十世紀婦運成果>,«歷史月刊»第144期。 II、翻譯 1.Friedan, B., 1983, The Feminine Mystique, U. S. A.: Curtis Brown。(李令儀譯,2000,«覺醒與挑戰:女性迷思»,台北:新自然主義)。 2.Friedan, B., 1991, The Second Stage, U.S.A: Curtis Brown。(謝瑤玲譯,2000,«第二階段:兩性的試煉•解放•真平等»,台北:新自然主義)。 3.Forester, John, 1989, 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江明修、劉梅君譯,1995,«面對權力的規劃»,台北:五南)。 4.Hymowitz, C. & Weissman, M., 1993, A History of Women in America。(彭婉如譯,1993,«女性沈默與抗爭»,臺北:揚陞文化)。 5.Mulkay, Michael., 1979,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Georgo Allen & Unwin Ltd. (蔡振中譯,1991,«科學與知識社會學»,台北:巨流)。 6.Miles, Rosalind, 1988, The Women’s History of the World, Michael Joseph Ltd.。(刁筱華譯,1998,«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 7.Therborn, Goran, The ideology of power and the power of ideology。(陳墇津譯,1990,«政權的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的政權»,台北:遠流)。 8.Weisman, L. K., 1992, Discrimination by Design: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Man-Mad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譯,1997,«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 III、英文部分 1.Boys, J., 1985, “ Women and Public Space, ” In Making Space, Ed., Matrix, London: Pluto Press。 2.Friedmann, John, 1996. “ Feminist and Planning Theories: The Epistemological Connection, ” In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Eds., Cambell, S. & Fainstein, S. 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3.GlenMaye, Linnea, 1998, “ Empowerment of Women, ” In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Sourcebook, Eds., 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4.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1998, “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Empowerment-Oriented Program, “ In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Sourcebook, Eds., 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5.Hartsock, Nancy, C. M., “ The Feminist Standpoint: Developing The Ground for a Specifically Femin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In Feminist Standpoint Revisited and Other Essay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6.Harding, Sandra, 1991, Whose Science? Whose Knowledge? Thinking from Women’s Liv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7.-------------------, 1992, “ The Trajectory: From Exclusion to Empowerment,” In Empowerment: The Politics of Alternatives Development,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8.Kelly, Liz, 1996, Women, Violence and Male Power: Feminist Activism, Research, and Practice,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9.Liggett, H., 1996, “ Knowing Women/ Planning Theory, ” In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Eds., Cambell, S. & Fainstein, S. 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0.Milroy, B. M., 1996, “ Some Thoughts About Difference and Pluralism, ” 1996, In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Eds., Cambell, S. & Fainstein, S. 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1.Parson, J. & Cox, Enid Opal, 1998, “ A Model For Empowerment Practice, ” In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Sourcebook, Eds., 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2.Parsons, Ruth J., 1998, “ Evaluation of Empowerment Practice, ” In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Sourcebook, Eds., 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3.Ristock, Janice L. & Pennell, Joan, 1996, Community Research as Empowerment: Feminist Links, Postmodern Interrup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Sandercock, L., 1998, “The Death of Modernist Planning: Radical Praxis for a Postmodern Age,” In Cities for Citizens, Eds.,Douglass, Mike & Friedmann, Joh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5.Sandercock, L. & Forsyth, A., 1996, ”Feminist Theory and Planning Theory: The Epistemological Linkages,” In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Eds. S. Cambell & S. S. Fainste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6.----------------------------------, 1992, ”A Gender Agenda: New Directions for Planning Theory,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8 (Winter)。 17.Smith, Dorothy E., 1996, “ Women’s Perspective As a Radical Critique of Sociology, ” In Feminism and Science, Eds., Keller, Evelyn Fox & Longino, Helen 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Sohng, Sung Sil Lee, 1998, “ Research as An Empowerment Strategy, ” In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Sourcebook, Eds., Gutierrez, Lorraine M. & Parsons, Ruth J. & Cox, Enid Opal,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IV、剪報資料 1.李艾佳,2002/12/27,<從社運流氓到第三部門>,中國時報。 2.李丁讚,2002/12/30,<我們距離市民社會還多遠?>,中國時報。 3.陳祖輝,2002/6/5,<解讀李明依現象>,中國時報。 4.劉可強 & 王鴻楷 & 黃麗玲,2002/11/22,<把市政議題端上來>,中國時報。 5.劉可強 & 王鴻楷 & 黃麗玲,2002/11/25,<在市長選戰中找回民眾參與的議題>,中國時報。 6.<落實社造,打造自主新故鄉會議記錄>,2002/12/30,中國時報。 7.聯合報,2000/9/13/,2002/11/14,2002/11/4。 V、訪談記錄代碼說明(一) 編號代碼(第一位數字) #1 #2 #3 #4 #5 #6 說明 參與動機 意見調查 參與困境 參與情形 溝通情形 參與貢獻 V、訪談記錄代碼說明(二) 編號代碼(第二、三位數字) 受訪者簡要背景 時間 地點 紀錄方式 01-06 女,主婦聯盟成員 2002/12/312003/02/17 主婦聯盟會議室 文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