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98472      Online Users : 8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81


    Title: 非營利組織行政團隊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
    Authors: 陳香如
    Contributors: 江明修
    陳香如
    Keywords: 非營利組織
    社區大學
    團隊
    團隊建立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8 15:41:59 (UTC+8)
    Abstract: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竟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教育暨社會改革力量就此展開,社區大學就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在今日社會中社區大學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褔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社區大學的行政團隊為限縮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終於選定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做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型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現:
    1.文山社大行政團隊從以往的課務組、學務組、資訊組、總務組及社區組,演變到學程經理人制度,主要係考量作業流程的整合與對學程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文山社大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但以財務問題的解決最能夠引發組織的危機感,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由此來看,財務問題亦是文山社大的轉機。
    3.文山社大在每年的評鑑成績不是優等第一名就是特優,在社區經營方面,催生了一些社區團體,以及在協助與促成社區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有貢獻,至於在社區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員對社大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其次才是社區營造、社區本身的衝突所引起的緊張關係以及社大參與公共議題時,與其它團體間所產生的衝突等。雖然有上述困境,但不容置疑,文山社大在弱勢族群之課程規劃及關懷服務方面,是值得鼓勵與讚賞;另外,社區議題的參與以及對社區領導人及幹部的培訓,乃至於人文風貌的尋找、自然生態的關心以及對政策的監督等,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將理念落實在生活中,也是社區經營中一項很重要的特色。整體而言,文山社大辦學績效在課程學術性、師資優良、社區經營及弱勢關懷方面是頗具聲望。學校經營理念確實落實在辦學績效上,可謂是一所理念型的社大之最佳典範。
    4.文山社大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文山社大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社大領導者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在衝突管理這部分,過去文山社大是傾向採取一種避免衝突的方式;而目前文山社大對於衝突管理已能採取較積極方式來處理。另外,發現個別之間的衝突也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發現衝突與溝通有著密切的關係,彼此互為因果。
    5.從文山社大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之定義,其中文山社大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過去社大成員普遍比較有意願支持團隊建立的管理方式,認為這會使團隊有凝聚力,也是未來大家追求的目標。反觀現在文山社大成員支持團隊建立是比較以一種附有條件的接受方式。可見文山社大未來若要建立團隊不但要成員支持還要能獲得領導者支持,另外,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議等方面著手進行。
    7.過去文山社大成員年輕、充滿熱情、自主性較高,比較不喜歡被約束以及制式的東西,然而在彼此合作、情緒處理、成熟度等可能比較欠缺,未來文山社大行政團隊若能在這些方面加以改善,其實是蠻適合朝向自我管理團隊的類型發展。另外,在團隊人數方面也可在理想團隊人數中,視團隊狀況彈性調整。
    8.本研究運用學者Blanchard等人的意見,認為建立一個高績效團隊必須具備「PERFORM」等七項特質,包括對組織目標與價值具有共識、授能、良好的工作關係及溝通、彈性、追求最適的生產力、肯定與獎賞以及士氣等,內容可參閱本研究第四、五章的部分。
    9.未來文山社大可朝向社區大學經營專業化之路前進,包含對老師、學員及課程經營等方面,有條理、系統地整理與分析出一套成熟的做法,亦即經營的專業化,然後每年都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去做、逐步改善,才會有累積性。另外,在人的經營這部分,唯有使學員成為社大的志工,以及增加老師與學員在社大中角色的扮演,才能減少目前行政人員在庶務工作的量,以落實黃武雄教授當初倡議「以學員為主體,協同經營社區大學」的理念。
    10.另外,在過去文山社大行政團隊發展情形中的三個時期,可看出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團隊型態,分別為草創期、發展期及轉型期,至於目前文山社大行政團隊是希望在穩定中求成長。此外,為使學校能永續經營、均衡發展、回應學生需求及社會發展,例如美育、才藝等其它課程亦當兼顧,因此增設花木學院學程及肢體動能學程等,以開發新課程及開源節流方式,讓上述課程收入之盈餘能供應學術課程之支出,穩定財務基礎,有助於理想的實現、學校經營的永續發展。
    11.最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主任對於文山社大的誕生頗有貢獻,亦即將黃武雄教授提出社區大學的概念,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團隊、團隊建立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嘉源、王柏鴻、羅耀宗 譯(2003)。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王青編著。(2004)。團隊就是力量(技能篇)。台北縣:百善書房。
    文林 譯(1993)。建立團隊:合作就是力量(Robert B. Maddux原著)。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司徒達賢。(1981)。組織診斷與組織發展。台北:商略印書館。
    (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司徒達賢等著。(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江明修(1994)。 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82-0301-H-004-060)。
    (1997a)。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7b)。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總經銷。
    (1997c)。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SC87-2418-H-004-004-E21)。
    (1998)。非營利組織論叢 : 非營利組織管理之道。台北:編著者。
    (2003)。「國際非營利組織發展之析探」。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江明修主編。(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岷欽、林鍾沂編著。(1999)。公共組織理論(修訂再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朱柔若 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Lawrence Neuman原著)。台北:揚智文化。
    李粵強(2002)。團隊績效管理導向對組織信任及組織團隊績效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宛宜(2002)。團隊多元性對學習型組織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茂欣(2001)。推動團隊特質與全面生產管理施行績效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余佩珊 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吳芝儀、廖梅花 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法(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原著)。嘉義:石濤文化。
    吳定。(1998)。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2005)。公共政策辭典(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編著。(1998)。行政學(一)修訂四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編著。(2000)。行政學(二)修訂四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瓊恩。(1996)。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官有垣。(1997)。台灣地區非營利社會褔利機構的董事會研究:董事會角色功能之實證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振春(2002)。社區大學與學習型社區。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頁91-106。
    周怡君審訂。(1998)。建立優質團隊(Ralph Lewis原著)。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公司: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
    范瑞薇 譯(2005)。杜拉克談領導未來(Peter F. Drucker & Peter Paschek原著)。台北:知識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思穎 譯(1996)。追求卓越的團隊趨勢(Carl E.Larson&Frank LaFasto原著)。台北:業強出版社。
    施威年(2003)。高階主管轉化型領導、團隊型組織與員工服務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非營利組織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姜占魁。(1989)。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作者自印。
    孫本初編著。(1998)。公共管理(初版)。台北:智勝文化。
    (2001)。公共管理(三版)。台北:智勝文化。
    (2005)。公共管理(四版)。台北:智勝文化。
    孫本初。(2000)。團隊建立的途徑與步驟。游於藝雙月刊,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第20期,第3版。
    孫本初、吳復新、夏學理、許道然編著。(1999)。組織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孫本初、呂育誠。(1996)。從分析單元論團隊的意義及其對公共管理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下冊),73期,頁168-170。
    徐宗國 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原著)。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徐正芳。(2005)。體驗式教學訓練成效之因素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南雄。(2000)。行政學術語。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金鑑。(1966)。行政學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2)。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譽騰等 譯(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Dr. James P. Gelatt原著)。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清溪等著(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翰蘆圖書出版。
    張麗君(2002)。團隊管理在非營利組織運用之研究—以社會褔利機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翠娥(2001)。社區大學建構公民意識之研究—以台北市四所社區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保緒(2003)。團隊建立應用於提昇警察機關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德禹編著。(1996)。行政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陳惠民等合著。(1998)。高效率團隊:實務操演手冊。台北:科技圖書公司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郭進隆 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Peter M. Senge原著)。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頁30-35。
    曾介宏(1997)。團隊式組織之研究:設計與文化創造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德宜(2003)。電子化政府對行政治理的影響-經濟國際貿易局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懷真(1998)。團隊高績效,台北:希代出版。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第27輯,頁105-125。
    黃嘉嘉(1999)。團隊建立之研究:一個組織的觀點,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煌雄、黃勤鎮、趙榮耀(2003)。社區大學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台北:監察院。
    游琬娟 譯。(1998)。致勝團隊(Steve Morris,Graham Willcocks,Eddy Knasel原著)。台北:中天出版。
    楊紹強(2003)。團隊10項修練。台北:原動力國際開發出版。
    楊俊雄(1994)。組織中團隊特性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以我國國營事業民營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岱容(1998)。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葛中俊 譯(1996)。團隊工作的原理:經理工作指南(Jerry Spiegel&Cresencio Torres原著)。台北:業強出版社。
    齊若蘭 譯(1995)。團隊出擊(Deborah Harriagton-Mackin)。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齊力、林本炫 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九十四年度第二期 選課手冊。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九十四年度自評報告書。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潘明宏、陳志瑋 譯(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hava 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原著)。台北:韋伯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瓊芳(1999)。團隊建立法應用於非營利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惠丹 譯(2004)。如何管理你的團隊(Ros Jay原著)。台北:晨星。
    蔡千惠(1998)。非營利組織遊說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家鴻(2001)。團隊運作對團隊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新煌(1992)。我國文教基金會發展之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簡瑜君(2002)。工作團隊特性與團隊效能之關係:以訓練與管理者支持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信如(1985)。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臺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左岸文化出版。
    (二)英文部分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1990).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1998)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Second Edition》,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Bauer,M.W.,&Gaskell,G.(eds.)(2000).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with Text, Image and Sound. London,UK:Sage Publications.
    Brook field, S.(1984). Adult learners,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British: Open University.84-89
    Brudney,J.L.(1991).Volunteerism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L. Perry(ed.)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Cecil Bell , Jr and J. Rosenzweig(1978).“Highlights of an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in a City Government,”in Wendell French, Cecil Bell, Jr. and R.A. Zawacki,eds.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Dallas, Taxas :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P392.
    Davis,K.(1967,1972).Human Relations at Work,2nd,4th ed.,N.Y.:McGraw-Hill.
    Dale,B&Cooper,C.(1992).Total Quality and Human Resource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Denhardt,R.B(1991).Public Administration:An Action Orientation,2nd ed.Belmont,Ca:Wadsworth.
    Delors, J. et al.(1996).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UNESCO
    Drucker,Peter F.(1990).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Dyer,W.G.(1987).Team Building: Issues and Alternatives,2nd.ed.,Menlo Park,Cal: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1995).Team building : Current Issues and New Alternatives,3rd ed.Menlo Park,C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Edwards,R.(1995).Behind the Banner: Whither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 Learning.Vo.6.No.6. P.187-189
    Eric S., Kenneth P.D., &David F.(1990).Work Teams. American Psychologist, 125.
    French,W.,&Bell C.Jr.(1995).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Fif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1999).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Six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Fisher,B.&Thomas,B.(1997).Real Dream Teams: Seven Practices Used by World-class Team Leaders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Result. Boca Raton,Florida:St.Lucie Press.
    Filer, John M.(1990).The Filer Commission Report, in David L.Gies, J. Steven Ott and Jay M.Shafritz(eds.).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 Belmont, CA.: Wadsworth Inc.PP.70-88.
    Geringer,L.J.(1993).The Total Quality Approach to Stat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In Connors(ed.),pp.229-253.
    Glaser,B.(1978). Theoretical sensitivity, Mill Valley, CA: Sociology Press.
    Glaser, B., & Strauss, A.(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Chicago :Aldine.
    Glaser,B.(1992).B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Emergence versusforcing. Mill Valley, CA: Sociology Press.
    Gold,Raymond(1969).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 In George McCall and J.L.Simmons,J.L.(eds.), Issues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PP30-39,Menlo Park:Addison-Wesley.
    Huse,E(1975).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 . 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 Co.
    Hayes,Nicky(1997).Successful Team Management.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Hamilton,E.(1992).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Hansmann,Henry(1980).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Yale Law Journal, vol.89, no.5, p835-901.
    J.K. Fordyce &Raymond Weil(1992).Managing with People-A Manager’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Kramer,R.M.(1981).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vett,T.(1983). Adult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Action, London&/Canberra: Croom Helm.
    M. Afzalur Rahim(1992). Managing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2nd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Master,W.(1992).Introduction to Forum: Challenges for Today’s Public Manager, The Public Manager,Fall.
    Mears,Peter&Voehl,Frank(1994).Team Building: A Structured Learning. Delray Beach, FL: St. Lucie.
    Miura, S. et al.(1992).Lifelong Learning in Japan: An introduction. Japan: 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McLaughlin,Curitis P.(1986).Th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New York:John Wiley&Sons
    Montebello,A.R.&Buzzotta,V.R.(1993).Work Team That Work, Training & Development,Vol.47,No.3,P.62.
    Parsons,T.(1960).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feffer,J.,and Salancik,G.(1978).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Harper & Row.
    Ricards Ramireg(1990). The Applic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Vae.25 No.2, April 1990; Brit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salie H.Wax(1968).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Macmillan,p.238
    Schram,Vicki R.,in Moore.Larry F.(ed)(1985).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s of Unpaidwork Can Meet People’s Needs. Vancouver Volunteer Publication,p.13-29
    Sell,G.R.(1978).A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for Class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honk,J.H.(1982).Working in Teams: A Practical Manual for Improving Work Groups, New York :AMACOM Press.
    Stephen P. Robbins(1974).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A Nontraditional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pp.13-14.
    Strauss,A.(1987)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Cambridge,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Smither, Robert d.&John M. Houstion &Sandra A. McIntire(1996).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Environmen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
    Thomas H. Patten,Jr.(1978).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eambuilding(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p1.
    Tutty,M.L.,Rothery,M.,&Grinnell R.M.(eds.)(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Allyn and Bac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8). Lifelong Learning and Public Policy. Report Prepared by the Lifelong Learning Project. Washington, D. C. :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Van Dersal , W. R .(1962).The Successful Supervision i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N.Y.:Harper &Row.
    Walker,Robert.(1985).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Robert Walker(eds.).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ldershot. England: Gower.
    Wolf,Thomas(1990).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Y. : Prentice Hall Press.
    Wolch,Thomas(1990).The Shadow State: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Sector in Transition.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Weisbrod,Burton A.(1986).Toward A Theory of the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 in S. Rose-Ackerman(ed.)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21-24
    Weisbord,M.(1987).“Toward Third-Wave Managing and Consulting,”Organizational Dynamics15 (winter) ,pp.19-20
    Weisbrod,Burton A.(1988).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iss,J.H.(1986). Douations: Can They Reduce a Donor’s Welfare? ,in S. Ackerman(ed.).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45-5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89256002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560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6002101.pdf42KbAdobe PDF2736View/Open
    56002102.pdf90KbAdobe PDF2816View/Open
    56002103.pdf148KbAdobe PDF21016View/Open
    56002104.pdf86KbAdobe PDF2718View/Open
    56002105.pdf554KbAdobe PDF21380View/Open
    56002106.pdf686KbAdobe PDF21926View/Open
    56002107.pdf577KbAdobe PDF21488View/Open
    56002108.pdf722KbAdobe PDF2904View/Open
    56002109.pdf553KbAdobe PDF2912View/Open
    56002110.pdf524KbAdobe PDF2733View/Open
    56002111.pdf553KbAdobe PDF21738View/Open
    56002112.pdf960KbAdobe PDF210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