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7550      Online Users : 8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558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84


    Title: 北宋黨爭對蘇轍文學創作的影響
    Authors: 李佩如
    Contributors: 王文顏
    李佩如
    Keywords: 北宋黨爭
    蘇轍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5:23:57 (UTC+8)
    Abstract: 本論文的切入點在於黨爭與蘇轍文學創作間的關係。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三者間的關係,不只是單向式的黨爭刺激蘇轍,蘇轍將刺激後的反應轉化為文學形式,寫成詩歌或文章(即: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三者間的影響關係有時會調換位置,例如,蘇轍藉由文學創作,影響黨爭的態勢(即:蘇轍→文學作品→黨爭),或者,文學作品激化黨爭,激烈的黨爭情勢波及蘇轍(即:文學作品→黨爭→蘇轍)。
    在「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個最基本的關係式裡,首先要處理的是黨爭對蘇轍的影響,因此,本論文的第一部份題為「蘇轍與北宋黨爭」,章目之所以將「蘇轍」置於「北宋黨爭」之前,緣於北宋黨爭時久事繁,本論文難以一一道盡,因為只討論與蘇轍相關的事件,故題為「蘇轍與北宋黨爭」。
    黨爭刺激蘇轍,蘇轍將接收的刺激轉化為文學創作,就形成了「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個關係式。但是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家的產物,除了消極的抒發,還可以積極的創造,因此,蘇轍意圖以文學創作為手段,評議政策、扭轉黨爭態勢,在這個意義上,「蘇轍→文學作品→黨爭」的關係式便成立了。在上述兩個關係式裡,蘇轍並非總是處於被動狀態,是以本論文的第二部份,題為「蘇轍文學的內涵與黨爭的互動」。內涵,概括了文學中難以分割的思想與情感。
    本論文的第三個部份,題為「黨爭對蘇轍文學書寫形式的影響」。文學的內涵可以不受黨爭的威脅,只要表達方式夠含蓄,書寫形式牽涉的就是表達方式的問題。在毫無黨爭威脅的狀態下,表達方式可以極度自由,要使讀者一目了然,抑或感覺朦朧,全由作者決定。但是作品內涵若有招來文禍的可能(文學作品→黨爭→蘇轍),作者在表達方式上便不能無所顧忌。基於表達方式幾乎全然受制於黨爭態勢,故題為「黨爭對蘇轍文學書寫形式的影響」。
    Reference: 一、蘇轍著作
    蘇轍集 宋•蘇轍著 陳宏天、高秀芳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欒城集 宋•蘇轍著 曾棗莊、馬德富點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詩集傳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春秋集傳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古史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1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老子解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5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龍川略志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37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龍川別志 宋•蘇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37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龍川略志 宋•蘇轍著 俞宗憲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龍川別志 宋•蘇轍著 俞宗憲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蘇轍佚著輯考 劉尚榮輯 《蘇轍集》附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二、群經、諸子
    周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論語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孟子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老子道德經注 魏•王弼注 錄於《王弼集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編 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三、史料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 漢•司馬遷著 台北•鼎文書局•1999年
    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 晉•劉 等著 台北•鼎文書局•2000年
    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 宋•宋祁、歐陽修等著 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
    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 元•脫脫等著 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附拾補 宋•李燾著 清•黃以周輯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宋•楊仲良 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年
    宋史紀事本末 明•陳邦贍 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宋會要輯稿 清•徐松原輯 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東坡志林 宋•蘇軾 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宋朝事實類苑 宋•江少虞 台北•遠流出版社•1982年
    鐵圍山叢談 宋•蔡絛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艇齋詩話 宋•曾季狸 歷代詩話續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詳
    明道雜志 宋•張耒 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陽山顧氏文房》 台北•藝文印書館
    寶晉英光集 宋•米芾 台北•學生書局•1971年
    師友談記 宋•李廌 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東京夢華錄 宋•孟元老 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東坡烏臺詩案 宋•朋九萬 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函海》 台北•藝文印書館
    輿地廣記 宋•歐陽忞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輿地紀勝 宋•王象之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 清•永瑢等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欒城遺言 宋•蘇籀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4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蘇潁濱年表 宋•孫汝聽 《蘇轍集》附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元學案 明•黃宗羲著 清•全祖望補 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石州詩話 清•翁方綱 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宋大詔令集 宋•宋綬、宋敏求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上海•地圖出版社•1987年
    四、文學總集、別集、詩文評
    文選 梁•蕭統編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陶淵明詩箋注 晉•陶潛著 清•丁福保箋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 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范仲淹全集 宋•范仲淹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嘉祐集箋注 宋•蘇洵著 曾棗莊、金成禮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蘇軾文集 宋•蘇軾著 孔凡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蘇詩彙評 宋•蘇軾著 曾棗莊、曾濤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蘇文彙評 宋•蘇軾著 曾棗莊主編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
    蘇軾詞編年校注 宋•蘇軾著 鄒同慶、王宗堂編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詩選註 錢鍾書選註 台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
    三蘇全書 曾棗莊、舒大剛編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
    全宋詩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全宋文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 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全宋詞 唐圭璋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文心雕龍 梁•劉勰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藝概 清•劉熙載 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五、三蘇研究
    蘇軾評傳 曾棗莊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蘇洵評傳 曾棗莊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蘇轍評傳 曾棗莊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蘇轍 金國永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蘇轍年譜 曾棗莊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蘇軾年譜 孔凡禮 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蘇轍年譜 孔凡禮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三蘇文藝思想 曾棗莊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年
    三蘇後代研究 舒大剛 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三蘇傳──理想與現實 曾棗莊 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
    三蘇研究──曾棗莊文存之一 曾棗莊 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蘇軾論稿 王水照 台北•萬卷樓 1994年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 衣若芬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蘇轍學術思想述評 陳正雄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
    蘇轍文學研究 高光惠 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1988年
    蘇轍詩集傳研究 陳明義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3年
    蘇轍古文研究 王素琴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996年
    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 廖志超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97年
    蘇轍古史中的歷史思想 王治平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1997年
    蘇轍古史研究 桑海風 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2000年
    蘇軾「意」、「法」觀與其「古文」創作發展之研究 李貞慧 臺灣大學博士論文 2002年
    蘇轍史論散文研究 吳叔樺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2年
    蘇轍詩歌之風格與價值 林秀珍 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02年
    蘇轍史論文研究 郭宗男 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02年
    蘇轍老子解研究 林靜慧 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2003年
    六、文學理論、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體學 褚斌杰 台北•學生出版社•1991年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陳必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脩辭學 傅隸樸 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
    接受修辭學 譚學純、唐躍、朱玲著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修辭析論 董季棠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談美 朱光潛 台南•漢風出版社 1994年
    文學是什麼 傅道彬、于茀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宋代文學思想通史 張毅 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北宋古文運動發展史 祝尚書 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宋代文學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總纂 孫望、常國武主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宋代文學通論 王水照主編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宋代詩學通論 周裕鎧 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唐宋文學研究──曾棗莊文存之二 曾棗莊 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兩宋文學史 程千帆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宋代文學研究 張毅主編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文學精神──宋元卷 王小舒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唐宋文學史 荊立民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年
    白居易年譜 朱金城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北宋文學家年譜 曾棗莊、舒大剛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七、宋代研究
    宋代文化史 姚瀛艇主編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北宋文化史述論 陳植鍔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北宋黨爭研究 羅家祥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宋代筆記研究 張暉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兩宋黨爭與文學 慶振軒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3年
    兩宋題畫詩論 李栖 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宋代科舉 賈志揚 台北•東大圖書•1995年
    兩宋御史中丞考 刁忠民 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宋代官員選任與管理制度 苗書梅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
    宋代監察制度 賈玉英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
    宋代蜀學研究 胡昭曦、劉復生、粟品孝著 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宋代地域文化 程民生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 鄧廣銘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宋代官制辭典 龔延明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北宋文人與黨爭 沈松勤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宋代臺諫制度研究 刁忠民 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諸葛憶兵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宋代文化 石訓、朱保書主編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 蕭慶偉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余英時 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
    八、其他
    飲食與中國文化 王仁湘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文人與茶 陳瑜 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 台北•東大圖書•1998年
    安靜的位置 周國平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九、期刊論文
    大陸地區(1984─2004年)
    三蘇合著《南行集》初探•曾棗莊•文學評論•1984年第1期
    蘇轍對北宋文學的貢獻•曾棗莊•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岐梁偶有往還詩•曾棗莊•人文雜誌•1985年第5期
    答策不堪宜落此•曾棗莊•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訊•1985年第3期
    三蘇後代考•曾棗莊•古籍整理與研究•1986年創刊號
    三蘇姻親考•曾棗莊•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第2輯
    蘇轍的文藝思想•曾棗莊•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第1期
    蘇轍的文藝觀•李凱•內江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蘇轍論杜•李凱•內江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3期
    蘇洵、蘇轍散文創作比較論•洪本健•江海學刊•1996年第4期
    蘇轍文論的價值及地位──兼論古代〝文氣說〞•李凱•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1期
    二蘇論杜詩比較•李凱•成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宋代眉山蘇氏家族經濟生活試探•馬斗成•臨沂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蘇轍的變法思想及其實踐•吳曉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浩然之氣一以貫之──蘇轍散文特色略論•唐驥•求索•1997年第5期
    從人學價值到詩學價值──論蘇轍養氣說的深層含蘊•李春青•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第3期
    眉山蘇氏家族教育探析──以三蘇時代為中心•馬斗成、李希運•史學集刊•1998年第3期
    文者氣之所形──蘇轍文章論•周楚漢•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4期
    蘇氏蜀學之經學考察•郝明工•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蘇轍的一首政治詩──八璽•孔凡禮•文史知識•1999年第1期
    論蘇轍和他的散文•孫虹•江南師院學報•1999年第1期
    論蘇氏蜀學的學派特徵•蕭永明•學術論壇•1999年第1期
    蘇轍《老子解》版本述略•李進•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1期
    三蘇與北宋進士科舉改革•李希運•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少公峭拔千尋麓──熙豐變法時期的蘇轍詩•唐驥•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蘇轍離開變法陣營的原因•吳琳•社會科學研究•1999年第3期
    論歐蘇文人集團對〝文統〞建設的貢獻•羅立剛•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3期
    略論宋代眉山蘇氏家學•李希運、馬斗成•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略論三蘇出處進退的思想矛盾•閆笑非•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4期
    魂牽夢繞,情有獨鍾──三蘇在河南平頂山的活動和創作•賈彩雲、劉繼增、王盤根•中州今古•1999年第5期
    論蘇門門風•楊勝寬•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2期
    韓愈與三蘇干謁書信辨異•李強、李霞•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三蘇葬河南緣由及三蘇墳的變遷•李杰虎•中州今古•2000年第6期
    宋代眉山蘇氏婚姻與黨爭•馬斗成•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宋代眉山蘇氏家法試探•馬斗成•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論紹聖以來元祐黨人的心態特徵•蕭慶偉•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論蘇氏蜀學對佛道之學的汲取•蕭永明•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2期
    論蘇門之立•蕭慶偉、陶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歐陽修與蘇轍《詩》學研究比較論•郝桂敏•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3期
    蘇轍的齊魯情節•劉乃昌•東岳論叢•2001年第5期
    蘇氏蜀學文藝思想的巴蜀文化特徵•李凱•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論蘇轍的佛家思想•王煜•韶關學院學報•2001年第8期
    文同與二蘇的交游及交往詩文繫年考•羅琴•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0期
    從二蘇題畫詩看元祐文人心態•酈波•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洋洋鉅制,巍巍豐碑──讀《三蘇全書》•李冬梅•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從少公之客到長公之徒──論張耒與二蘇的關係•崔銘•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
    蘇轍《詩集傳》的成書及版本考•李冬梅•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蘇轍研究綜述•李冬梅•許昌師專學報•2002年第3期
    試論三蘇蜀學的思想特徵•冷成金•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 期
    小說家的蘇轍和他的小說•蕭相愷•學海•2002年第4期
    從蘇轍對《毛詩序》的辯駁論其詩學思想•李冬梅•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蘇轍與李贄《老子解》的對比研究•佐藤嶙太郎•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蘇轍與《古史》•張偉•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3期
    評蘇轍對熙豐變法的態度•陳安麗•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蘇轍和他的《詩集傳》•向熹•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蘇轍佚文二篇:《詩說》、《春秋說》輯考•舒大剛、李冬梅•文學遺產•2004年第1期
    淺談蘇轍的養氣說•張麗君•集寧師專學報•2004年第2期
    蘇轍佚文兩篇疏證•顧永新•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
    臺灣地區(民國80年以後) :
    從三蘇墓祠談到蘇轍的儒家思想•王煜•哲學與文化•民國80年8月
    蘇子由的道家思想•王煜•中道•民國81年
    新脩蘇子由年表(上)•邱德修•國立編譯館館刊•民國81年6月
    新脩蘇子由年表(下)•邱德修•國立編譯館館刊•民國81年12月
    蘇轍的養氣說•張靜二•中外文學•民國81年6月
    蘇轍題靈岩寺詩碑考•韓明祥•龍語文物藝術•民國81年8月
    三蘇三篇同名作比較•李李•文化大學中文學報•民國84年7月
    蘇轍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析論•張健•明道文藝•民國84年10月
    蘇轍之仕宦及其政績•吳武雄•興大中文學報•民國85年1月
    蘇轍《詩集傳》評介•趙制陽•孔孟學報•民國85年3月
    論宋代的三大詩案•曾棗莊•故宮學術季刊•民國85年12月
    蘇轍〈韓幹三馬〉及其次韻詩•衣若芬•宋代文學研究叢刊•民國86年7月
    蘇軾「中秋月」詩賞析──兼述蘇軾、蘇轍兩人的一段中秋緣、手足情•李怡芬•中國文化月刊•民國86年12月
    蘇轍《應詔集》試析•吳武雄•興大中文學報•民國87年6月
    論蘇軾與蘇轍的同題分詠詩•蔡秀玲•台中商專學報•民國88年6月
    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看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捲)•方元珍•空大人文學報•民國88年6月
    手足之愛,平生一人──蘇軾、蘇轍兄弟情深•陶晉生•歷史月刊•民國90年7月
    我年十九識君翁──蘇轍與歐陽修的友誼•王素琴•中國文化月刊•民國90年8月
    蘇轍「墨竹賦」及其論文同繪竹之理境•劉淑娟•中國語文•民國91年6月
    蘇轍崇道思想及其文論•林秀珍•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民國91年6月
    蘇轍題畫詩研究•林秀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民國91年6月
    蘇轍的佛、道思想•涂美雲•東吳中文研究集刊•民國91年9月
    蘇轍《歷代論》的歷史詮釋與意義•陳秉貞•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民國92年4月
    蘇轍《論語拾遺》試探•陳昇輝•問學集•民國92年6月
    蘇轍《孟子二十四章》研析•吳武雄•台中技術學院學報•民國93年6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006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10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06101.pdf87KbAdobe PDF21046View/Open
    51006102.pdf166KbAdobe PDF21294View/Open
    51006103.pdf481KbAdobe PDF22122View/Open
    51006104.pdf1222KbAdobe PDF23115View/Open
    51006105.pdf1402KbAdobe PDF22985View/Open
    51006106.pdf1359KbAdobe PDF22341View/Open
    51006107.pdf308KbAdobe PDF21735View/Open
    51006108.pdf357KbAdobe PDF22230View/Open
    51006109.pdf342KbAdobe PDF2279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