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54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054491      線上人數 : 9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5547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47


    題名: 晚明的男色小說:《宜春香質》與《弁而釵》
    作者: 蕭涵珍
    Shiau,Han-Chen
    貢獻者: 陳良吉
    黃克武

    Chen,Liang-Chi
    Huang,Ko-Wu

    蕭涵珍
    Shiau,Han-Chen
    關鍵詞: 男色
    男風
    同性戀
    同性情欲
    文本結構與詮釋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09-09-18 15:18:01 (UTC+8)
    摘要: 晚明受到政治、經濟與文化思潮多方因素所影響,男男同性情欲關係興盛一時,並展現在商業文本創作中,而出現以此為題材的小說專書。這樣具有先驅意義的作品所涵蓋的時代價值在近代研究中已經受到關注。諸多學者在歷史背景釐清與部分內容均有重要的成果呈現,但有鑑於在文本結構探討上的空缺,以及現有研究中對於「男色」、「同性戀」、「同性情欲」語彙指涉上的歧異,乃引發本論文進行分析討論的主要動機,並成為研究的課題。

    本文藉由Greimas結構分析與兩書文本分析相互結合,對於包括文本結構、男色態度、審美與情欲書寫等面向展開探討。從中明瞭:男色態度取決於文本結構主軸的男男合理化要素,也就是與男色性質有密切關聯之所在。這樣不屬於本質性的固定態度,同樣反映在審美與情欲書寫的建構上,並由男色文本內化女性審美觀、戲擬異性情欲關係等樣貌反映出晚明男風的時代特徵。

    論文的討論,最終得以確認:晚明男色活動尚未建構出二元對立的性向區分,也不存在同性戀╱異性戀概念的認知。它是眾多情欲活動的一環,與異性婚姻體制共同並存。也顯見出,同性情欲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具備不同的界定範疇與社會評價。無論是中世紀的同性情欲有罪論或近代同性戀的精神病理化,皆無法作為絕對的準則。因此,在探討同性情欲文化的歷程中,必須跳脫出本質論的侷限,才能夠以較為客觀的態度,在此類議題上尋求更適切的理解與評價。
    參考文獻: 一、小說原著(按筆劃排列)
    天然癡叟,《古本小說集成:石點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西湖醉心月主人,《思無邪匯寶.弁而釵》(台北:大英百科出版,1995年)。
    -------,《中國歷代禁燬小說海內外珍藏密本集粹.弁而釵》(台北:雙笛出版社,1996年)。
    -------,《思無邪匯寶.宜春香質》(台北:大英百科出版,1995年)。
    京江醉竹居士,《思無邪匯寶.龍陽逸史》(台北:大英百科出版,1995年)。
    陳森,《品花寶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湯顯祖,《牡丹亭》(台北:里仁出版社,1995年)。
    馮夢龍,《古本小說集成: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檇李煙水散人,《思無邪匯寶.桃花影╱春燈鬧》(台北:大英百科出版,1994年)。
    二、古籍資料
    孔子,《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十三經注疏 8 )。
    司馬遷,《二十五史.史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史玄,《舊京遺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
    朱彧,《萍洲可談》(台北:商務印書出版社,1975年,四庫全書珍本別輯236)。
    佚名,《山海經》(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
    佚名,《太上感應篇釋錄》(台南:和裕出版社,2002年)。
    佚名,《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十三經注疏2 )。
    佚名,《檮杌閒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宋楙澄,《九籥別集》(中國: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禁燬書叢刊177冊)。
    李卓吾,《開卷一笑》(台北:天一出版社,出版年不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54輯)。
    李延壽,《二十五史.南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沈約,《二十五史.宋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沈德符,《敝帚軒剩語》(台北:廣文出版社,1970年)。
    ---,《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年)。
    汪道昆,《太函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1346.集部.別集)。
    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孟子,《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十三經注疏 8 )。
    房玄齡,《二十五史.晉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侯官高、兆固齋,《啟禎宮詞》(清道光癸巳世楷堂刊,吳鼐編,昭代叢書419-422)。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徐充,《暖姝由筆》(明萬曆丙午( 34年 )江陰李如一刊藏說小萃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微捲248.08389)。
    徐獻忠,《吳興掌故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晏嬰,《晏子春秋》(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班固,《二十五史.漢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高誘,《戰國策》(台北:新陸書局,1962年)。
    張廷玉,《二十五史.明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張海鵬編,《宮詞小纂》(台北:商務印書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陸容,《菽園雜記》(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陶榖,《清異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楊繼盛,《楊忠愍公遺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出版年不詳,叢書集成新編33)。
    葉聖,《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詡久夫甫,《宋氏家要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61)。
    劉義慶,《世說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謝肇淛,《五雜俎》(台北:偉文出版社,1977年)。
    韓非子,《韓非子》(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魏收,《二十五史.魏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三、近人專著
    方生,《後結構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方珊,《形式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王同億,《語言大典》(海南:三環出版社,1990年)。
    王岳川,《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出版社,2001年)。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話》(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71年)。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
    王壽南編,《中國歷代思想家:陳獻章、王守仁、李贄》(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維東、楊彩霞譯,馬克夢原著,《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司有倫,《當代西方美學新範疇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6年)。
    矛鋒,《人類情感的一面鏡子-同性戀文學》(台北:笙易出版社,2000年)。
    --,《同性戀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同性戀文學史》(台北:漢忠文化出版社,1996年)。
    杜若愚,《語言學名詞辭典》(台北:名山出版,1986年)。
    何春蕤編 ,《同志研究》(台北:巨流出版,2001年)。
    余安邦編,《情、欲與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年)。
    ---、熊秉真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吳叡人譯,班納迪克.安德森原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李小江編,《主流與邊緣》(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
    李幼蒸,《語義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文化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哲學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人文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李忠明,《十七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修山、趙義山,《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李時人,《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漫話》(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9
    年)。
    李紹先、田遠,《陰霾下的芳草-中國古代性文化管窺》(成都:巴蜀書社出版,2000年)。
    李銀河,《同性戀亞文化》(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2年)。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2年)。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山西:山西人民出
    版,1992年)。
    李豐楙,《謫降與誤入-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杜書瀛,《李漁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年)。
    尚衡譯,米歇爾•傅柯原著,《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林語堂,《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局,2002年)。
    金源浦,《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芮逸夫,《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中國儒家思想的現代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5年)。
    紀大偉,《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台北:元尊文化出版,1997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柴熙,《哲學邏輯》(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年)。
    高名凱譯,索緒爾原著,《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高羅佩,《祕戲圖考》(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張小虹,《情慾微物論》(台北:大田出版社,1999年)。
    ---,《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6年)。
    ---,《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出版
    社,1993年)。
    張在舟,《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張岩冰,《女權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漢良,《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東大出版社,1986年)。
    敖軍譯,Roland.Barthes原著,《流行體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許薔薔、許綺玲譯,Roland.Barthes原著,《神話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郭英德、過常保,《明人奇情》(台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陳佳榮,《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香港:學津書店,1989年)。
    陳美林、馮保善等,《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陳浩譯,Corase.Jacques原著,《同性戀》(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陸揚,《精神分析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曾秀萍,《孤臣、孽子、台北人》(台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程志民譯,理安.艾斯勒原著,《聖杯與劍-男女之間的戰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費振鐘,《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台北:立緒出版社,1992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1986年)。
    黃克武編,《性別與醫療》(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
    楊大春,《當代大師系列:傅柯》(台北:生智出版社,1995年)。
    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性別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蕭兵,《老子的文化解讀》(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台北:萬年青書店,1974年)。
    蒲安迪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
    劉再復,《性格組合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
    劉達臨,《中國文化新論叢書:性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古代性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台北:允晨文化出版,1995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略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錢志熙,《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瞿鐵鵬譯,特倫斯.霍克斯原著,《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懷宇譯,尤瑟夫.庫爾泰原著,《敘述與話語符號學》(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
    五、學位論文
    王季文,〈鏡花緣神話國度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9年)。
    王靖芬,〈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反禮教」的思潮〉(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台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2年)。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吳聖青,〈《閱微草堂筆記》與《子不語》中兩性關係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呂覲芬,〈鏡花緣的主題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辛明芳,〈晚清狹邪小說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卓美惠,〈明代楊家將小說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周芬伶,〈西遊記與鏡花緣之比較:兩種神怪心理分析〉(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年)。
    周淑屏,〈清代男同性戀文學作品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周慶塘,〈金瓶梅背景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官廷森,〈晚明世說體著作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邱芳津,〈宋代果報小說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咸恩仙,〈話本小說果報觀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9年)。
    胡衍南,〈食、色交歡的文本-《金瓶梅》飲食文化與性愛文化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徐淑卿,〈漢代皇帝的感情生活〉(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玉萍,〈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討〉(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5年)。
    曾玲玲,〈建安辭賦中「婦女文本」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管中琪,〈文學中的同性戀-以德中文本為例〉Versuch über die Homosexualität in der Literatur -Am Beispiel von einigen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Texen (台北:文化大學德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慎言,《明清艷情小說的繼承、呈現與影響》(嘉義:南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嘉義:南華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0年)。
    四、期刊論文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1(2003年)。
    王浩威,〈書寫、死亡、性倒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聯合文學》卷13期4(1997年)。
    王鴻泰,〈《三言二拍》中的情感世界-一種「心態史」趣味的嘗試〉,《史原》期19(1993年)。
    矛鋒,〈斷袖-漫談紅樓夢、品花寶鑑中的同性情愛〉,《聯合文學》卷13期4(1997年)。
    何志宏,〈明清男同性戀現象初探-以筆記小說為主要建構〉,《史苑》期58(1998年1月)。
    吳存存,〈明中晚期社會男風流行狀況敘略〉,《明清史》期5(2001年)。
    ---,〈清代士人狎優蓄童風氣敘略〉,《中國文化》,1997年12月。
    吳瑞元,〈在情慾的視野中發現同性情慾歷史-情慾歷史的特色與古代同性情慾歷史的建構〉,《史匯》期2(1997年)。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1(2003年)。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業〉,《明清史》期1(2002年)。
    李孝悌,〈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慾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1年9月。
    李龍潛,〈試論明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明清史》期3(2002年)。
    周勵志,〈正視同性戀〉,《台灣醫界》卷36期11(1993年)。
    林慧芳,〈由《龍陽逸史》看「網巾」在晚明小官階級的使用意義〉,「第六屆南區五校中國文學系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成功大學舉辦(2002年)。
    邱澎生,〈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卷5期2(1992年)。
    侯杰,〈明清時期的商人與儒家思想觀念〉,《明清史》期3(2001年)。
    施曄,〈明清的同性戀現象及其在小說中的反映〉,《明清小說研究》期1,總期63(2002年)。
    段江麗,〈善書與明清小說中的果報觀〉,《明清小說研究》期1,總期63(2002年)。
    孫秋雲、陳寧英,〈由美色、美人談古人的審美觀〉,《歷史月刊》,1998年12月。
    徐曉望,〈從《閩都別記》看古代東南的同性戀問題〉,《歷史月刊》, 1999年2月。
    常建華,〈中國娼妓史研究概述〉,《歷史月刊》,1996年12月。
    郭玉雯,〈《紅樓夢》與魏晉名士思想〉,《漢學研究》,卷21期1(2003年)。
    陳益源,〈明末流行風-小官當道:明代的三部同性戀小說〉,《聯合文學》卷13期4(1997年)。
    ---,〈「紅樓夢」裡的同性戀與世界對話-甲戌年(一九九四)世界紅學會議〉,《國文天地》,卷10期11(1995年)。
    陳翠英,〈明清情色關懷的多重面向-以《金瓶梅》評點為中心的考察〉(台灣:中央研究院,2001年,「情欲明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未刊修定稿)。
    黃克武,〈明清諧謔世界中的身體與情欲〉(台灣:中央研究院,2001年,「情欲明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未刊修定稿)。
    ---、李心怡,〈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漢學研究》,卷19期2(2001年12月)。
    張瀛太,〈照花前後境,情色交相映─《品花寶鑑》中的男色世界〉,《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5月)。
    趙志軍、苗田,〈李贄自然論與俗文學的關係〉,《明清小說研究》,期2,總期64(2002年)。
    劉書成,〈明清猥褻小說中「縱欲–頓悟–出家」情節模式的佛教文化根基〉,《西北師大學報》,卷36期2(1999年)。
    劉達臨,〈春宮畫:中國古代性文化園地的一朵奇葩〉,《歷史月刊》, 1998年9月。
    劉曉東,〈科舉危機與晚明士人社會的分化〉,《明清史》,期4(2002年)。
    ---,〈晚明士人生計與士風〉,《明清史》,期5(2001年)。
    潘建國,〈明清艷情小說結局模式的宗教分析〉,《中州學刊》,期4(1997年)。
    潘健,〈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三言二拍」傳播社會規範與嚮往追求社會資源的矛盾〉,《明清小說研究》,期4,總期66(2002年)。
    蔣竹山,〈評介Sex,Law,and Society in Law Imperial China〉,《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9(2001年)。
    鄭宗義,〈論明末泰州學派的情欲觀〉(台灣:中央研究院,2001年,「情欲明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未刊修定稿)。
    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卷6期2 (1994年7月)。
    ---,〈湯顯祖的文藝觀與《牡丹亭》曲文的藝術成就〉,《九州學刊》,卷6期3(1994年12月)。
    ---,〈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當代》, 1987年9月。
    蕭駟,〈中國古代的節娼〉,《歷史月刊》,1998年3月。
    --,〈明清勸善書中的戒娼〉,《歷史月刊》,1998年12月。
    閻愛民,〈斷袖之歡-歷史上娼妓中的男色〉,《歷史月刊》,1996年12月。
    頼素玫,〈敘事的有效性-六朝志怪夢故事之敘事技巧〉,中興大學中文系「第十八屆中興湖文學獎」作品評論組第一名(2001年)。
    六、外文專著
    小川陽一(日),《日用類書による明清小說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95年)。
    ----,《三言二拍本事論考集成》(東京:新典社,1981年)。
    大木康(日),《明末のはぐれ知識人:馮夢龍と蘇州文化》(東京:講談社出版,1995年)。
    酒井忠夫(日),《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株式會社書刊行會,1999年)。
    Chandler,Daniel (2002) Semiotics:The Basics. London:Routledge.
    Greimas,Algirdas Julien (1990) Narrative Semiotics and Cognitive Discourses. London:Pinter.
    ---------- (1987) On Meaning :Selected Writings in Semiotic Theory.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Allwood,Jens & Andersson,Lars-Gunnar & Dahl,Osten(1977) Logic in Linguistic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Woodward,Kathryn(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London:The Open University.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012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5101201.pdf20KbAdobe PDF21634檢視/開啟
    15101202.pdf17KbAdobe PDF2945檢視/開啟
    15101203.pdf15KbAdobe PDF2942檢視/開啟
    15101204.pdf33KbAdobe PDF2933檢視/開啟
    15101205.pdf181KbAdobe PDF22265檢視/開啟
    15101206.pdf598KbAdobe PDF23294檢視/開啟
    15101207.pdf391KbAdobe PDF21372檢視/開啟
    15101208.pdf687KbAdobe PDF22969檢視/開啟
    15101209.pdf541KbAdobe PDF211508檢視/開啟
    15101210.pdf70KbAdobe PDF21286檢視/開啟
    15101211.pdf295KbAdobe PDF21672檢視/開啟
    15101212.pdf126KbAdobe PDF22361檢視/開啟
    15101213.pdf31KbAdobe PDF2143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