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48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302174      線上人數 : 8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484


    題名: 非營利組織專業資源開發之研究
    作者: 羅瓊玉
    貢獻者: 樓永堅
    羅瓊玉
    關鍵詞: 專業資源
    非營利組織
    志工
    捐助者
    Professional Resources
    Non-Profit-Organizations(NPOs)
    Volunteer
    Donor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09-09-18 15:07:55 (UTC+8)
    摘要: 本研究將晚晴協會的律師專業資源,視為同時具備志工與捐助者的角色,這群義務律師的專業資源,所貢獻的不僅是消極的節省組織運作的成本,更積極是,創造出有形的收益與無形的價值,因此本研究想要透過深度的訪談和系統化的資料分析,探究下列問題:
    一、這些義務律師的專業資源,是否可以進行價格設算?設算的結果如何?對組織的貢獻為何?這些問題的探索,有助於讓非營利組織覺察這些專業資源對組織的影響,進而關注對專業資源的經營。
    二、探索這群義務律師,貢獻其個人專業知識,參與非營利組織服務的動機、理念、過程和滿意度,並系統化記錄與分析這些寶貴的資源,作為非營利組織結合與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術資源的參考。
    經由研究訪談及相關資料的整理歸納,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有下列的研究發現:
    一、義務律師資源確實對晚晴產生極具關鍵性且穩定的經濟效益,以及無形的價值。
    二、這些經濟效益與無形價值之所以存續,關鍵因素之一,在於法律諮詢服務對義務律師的成就感與專業提升的關連性;另方面,則在於晚晴擅長運作對歸屬感、服務回饋、方案內容的設計,最後再以組織績效的提升作為對專業志工的回饋。這一系列從投入到過程運作到產出的回饋機制,成了讓義務律師持續參與、投入晚晴義務服務的最大關鍵。
    研究的建議也提醒晚晴與非營利組織,應該更強化建立正式的志工溝通平台、建立核心服務的知識化機制、將專業志工視為重要的資源與價值的創造者,以便在服務的過程中運用智慧,設計出服務對象、志工、非營利組織三贏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專業資源、非營利組織、志工、捐助者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cipher the lawyers’ service in Warm Life Association for Women (WLAW). Lawyer service in the WLAW has been identified as not only a volunteer service but also a donation to the associ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professional volunteers can not only save the spending of organization activity, but also create a currency income without expense budge. After personal interviews and systematically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has made explanations for the issues below:
    First, is i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ir ‘volunteer-service’? How much does it cost? How does it work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can help Non-Profit-Organizations (NPOs) to notice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volunteer-service and begin to concern the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resource.
    Second, to know the motivation, purpose and proces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se volunteer lawyers and to analysis these information are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NPOs in management of resour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interviews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he professional resource did create important and steady economic effects and invisible values to WLAW. 2) The reason keeps the lawyers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organization continually is because the law consulting service can improve lawyer’s profession ability and self-realization. In addition, WLAW brought organization-belonging, feedback of service and well designed projects to those professional-volunteers, which intriguing their loyalty to organization. The interaction has become the key mechanism to attract volunteer lawyers to join WLAW.
    This study also remind WLAW and other NPOs that building a formal connecting to their volunteers, creating know-how of the main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s that WLAW and other NPOs can think the view and create a service model which can benefit their clients, volunteers and organizations all.

    Key words:Professional Resources, Non-Profit-Organizations (NPOs), Volunteer, Donor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1)。志願服務法。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6)。中華民國臺閩地區各級人民團體活動概況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王秉均(1996)。管理學。臺北市:華泰。
    王培志(1997)。義工參與的決策因素、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院義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文化。
    行政院主計處(2006)。92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暨社會參與延伸調查。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何淑媛(1998)。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解說服務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淑鈺(1999)。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小梅、曾芳瑩(1995)。臺灣地區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人之行為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管理科學學報,12(1),1-21。
    李宗派(2000)。探討社會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原則。社區發展季刊,89,53-61。
    李建興(1994)。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社區發展可行途徑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73,27-109。
    周美惠(2004)。諮商義工服務經驗對中年婦女生命歷程之影響──以臺北市生命線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秀英(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佩穎(1999)。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勝義(1997)。社教機構如何運用社會資源。社會教育年刊,45,14-18。
    林萬億(1992)。社區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社教雙月刊,51,5-9。
    邱瑜瑾(2000)。非營利組織的資源網絡與應用。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pp. 339-384)。臺北市:巨流。
    徐木蘭(1998)。柔性管理。臺北市:天下文化。
    徐木蘭、楊君琦(2000)。企業的非營利事業規劃。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pp. 315-338)。臺北市:巨流。
    徐俊賢(2004)。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秦裕傑(2005)。再論博物館社會資源與行銷。博物館學季刊,19(1),115-124。
    馬慧君、施教裕(1998)。志願服務工作類型之初探──以埔里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57-194。
    張志賓(2003)。非營利組織募款策略之研究──以高等教育機構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坤杉(2006)。非營利組織募款策略之研究──以捐血者捐款行為為例。真善研發期刊,2(1),213-224。
    張春興(1993)。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78,54-64。
    張培士、萬育維、陸宛蘋(1993)。臺灣地區聯合勸募有效作法之探析。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八十二年度研究報告,臺北市。
    張莉姗(2001)。災後重建工作社會資源整合之研究──以南投縣中寮鄉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梁慧雯(1998)。老人居家服務志工持續參與服務因素之探討──以祥合計畫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育軒(2001)。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解說義工參與動機及解說認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武雄(1996)。我國社政工作之檢討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75,5-15。
    陳武雄(1997)。志願服務應有的認識與作法。人事月刊,24(1),51-58。
    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之探討。人事月刊,34(4),42-47。
    陳海安(1997)。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退休公教人員志願服務隊籌組情形簡介。人事月刊,24(1),59-63。
    曾信傑(2000)。博物館蒐藏與社會資源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4(4),29-40。
    黃永明(1998)。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中縣、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黃坤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下)(pp. 617-637)。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宗文(2000)。民間體育組織社會資源的運用。臺灣體育雙月刊,105,10-17。
    萬育維(1994)。影響捐款行為之相關因素探究。思與言,32(4),197-217。
    劉弘煌(2000)。社區資源的開拓、整合與分配。社區發展季刊,89,35-52。
    劉依婷(2005)。持續捐款人捐款行為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樓永堅(1998)。非營利組織行銷之研究──資源取得及運用之系統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8-2416-H-004-044-E21)
    樓永堅(2000)。非營利組織資源取得之研究──捐款人之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7-2418-H-004-002-E21)
    蔡佳雯(2002)。非營利組織中的女性志工──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啟源(1995)。臺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臺北市:雙葉。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怡世(1998)。非營利組織捐款人行為分析暨個人勸募策略之研究──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為例。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研究。
    鄭怡世(2001)。個人捐款行為分析──從「大臺北地區民眾捐款行為分析」調查報告談起。社會工作學刊,7,101-131。
    謝玉新(1993)。透過社區發展運用自然與人文資源。社會福利,108,29-33。
    羅詠娜(1993)。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Booth, A. (1972). Sex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7, 183-192.
    Damico, A., Damico, S., & Conway, M. (1998). The democratic education of women: high school and beyond. Women Pilot, 19, 1-31
    DiNitto, D. M. (1995). Social welfare: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erzog, A., & Morgan, J. (1993). Formal volunteer work arnong older Americans. In S. Bass, F. Caro, & Y. P., Chen (Ed.). Achieving a Productive Aging Society (pp. 119-142). Westport, CT: Auburn House.
    Kelly, K. S. (1991). Systems theory: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Fund Rais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Luthans, F. (1992). Organization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Miller, L. E., Powell, G. N., & Seltzer, J. (1990). Determinants of turnover among volunteer. Human Relations, 43(9), 901-917.
    Mixer, J. R. (1993).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Fundraising: useful foundations for successful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earce, J. (1993). Voluntee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of unpaid workers. London: Routledge.
    Popielarz, A. P. (1999). In voluntary association: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gender segregation in voluntary organization. Gender and Society, 13, 234-250.
    Sundeen, R. (1990). Family life course status and volunte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the single parent. Social Perspect, 33, 483-500
    Wilson, J. (2000). Volunteering. Annual Reviews of Sociology, 26, 215-240.
    Wilson, J., & Musick, M. (1997). Who cares? 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volunteer work. Social Review, 62, 694-713
    Wuthnow, R. (1998). Loose Connections: Joining together in America’s fragmental communiti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1932011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32011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2011101.pdf64KbAdobe PDF2656檢視/開啟
    32011102.pdf51KbAdobe PDF2650檢視/開啟
    32011103.pdf119KbAdobe PDF2752檢視/開啟
    32011104.pdf69KbAdobe PDF2734檢視/開啟
    32011105.pdf65KbAdobe PDF2666檢視/開啟
    32011106.pdf171KbAdobe PDF2918檢視/開啟
    32011107.pdf293KbAdobe PDF21805檢視/開啟
    32011108.pdf107KbAdobe PDF2780檢視/開啟
    32011109.pdf314KbAdobe PDF2912檢視/開啟
    32011110.pdf230KbAdobe PDF2776檢視/開啟
    32011111.pdf170KbAdobe PDF21430檢視/開啟
    32011112.pdf437KbAdobe PDF2165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