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42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4/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14635      線上人數 : 9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423


    題名: 非營利組織與電視媒體互動關係之研究
    作者: 洪淑芬
    貢獻者: 徐聯恩
    洪淑芬
    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
    基金會
    外籍配偶
    新移民
    電視媒體
    媒體互動
    新聞曝光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18 14:59:10 (UTC+8)
    摘要: 非營利組織進行社會行銷過程,透過媒體將訊息傳播給社會大眾,使民眾或捐款人強化對非營利組織的印象和了解並加以信任,因此與媒體關係之良性互動實為重要。本文採用「深度訪談」質化取向之研究方法,對三個服務外籍配偶基金會之高階主管進行訪談,包括: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伊甸基金會以及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並訪談電視媒體主管,探討非營利組織與電視媒體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分為:
    一、非營利組織與新聞曝光的關係
    (1)媒體曝光影響捐款收入與組織形象;(2)非營利組織服務對象特徵影響媒體曝光。
    二、非營利組織公關部門組織描繪
    A.組織制度面:(1)三組織無稱為「公關」的部門,但都有類似功能的單位;(2)廣宣人員流動率高,不一定有新聞相關背景資歷;(3)與電視媒體的接觸頻率少,但有固定作業流程;(4)授權區域主管發布新聞;(5)人人公關策略,彌補公關組織之不足。
    B.財務基礎面:(1)公關部門幾乎沒有編列預算;(2)提供「資訊津貼」便於記者採訪;(3)尋求企業資金協助;(4)與媒體合作擴大報導效益。
    C.文化資本面:(1)組織人員熟稔相關資訊與議題,有助於建立權威與可信度;(2)知名人士代言,增加可信度、話題和曝光率。
    三、電視媒體的守門機制
    A.電視媒體採訪流程與組織因素:(1)多為「由上而下」指派採訪;(2)守門人主宰新聞採訪與播出;(3)電視媒體組織特色;(4)內外部因素影響新聞產製。
    B.新聞取捨標準與偏愛:(1)具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之新聞;(2)畫面張力佳、易處理的新聞;(3)動人的個案故事;(4)曝光率高、知名度高的組織;(5)社會氛圍影響新聞議題。
    四、非營利組織與電視媒體之互動關係
    A.主動接觸媒體:(1)非營利組織與電視媒體常態下為「交換關係」;(2)彼此有需要而接觸時,發展成「合作關係」。
    B.被動回應媒體:(3)處理危機事件,易形成「對立關係」。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江明修 主編(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2)。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江奕辰(2003)。宗教類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探討--以法鼓山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2007)。95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書。
    宋巧雰(2000)。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策略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金銓(1994)。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李盈諄(2002)。非營利組織議題之建構與管理策略研究─以罕見疾病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盈諄(2002)。非營利組織議題之建構與管理策略研究─以罕見疾病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宏宜(2002)。政府公共關係人員與媒體記者互動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消防機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睿俐(2001)。企業負責人、公關人員與媒體從業人員之公共關係互動模式之研究。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金蘭(1988)。我國主要企業公共關係負責人角色認知與新聞界接觸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淑芬(2008)。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訪談紀錄稿。未出版,台北。
    洪淑芬(2008)。伊甸基金會訪談紀錄稿。未出版,台北。
    洪淑芬(2008)。賽珍珠基金會訪談紀錄稿。未出版,台北。
    胡幼偉(1998)。媒體徵才。台北:正中書局。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縣:正中書局。
    崔皓恩(2000)。表演藝術團體與新聞傳播媒體之互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張心宇(2002)。報紙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研究-以「搖頭性派對」事件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宛瑜(2002)。由框架理論探討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訊息策略─以報紙對台灣世界展望會「飢餓三十」活動報導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涵婷(2008)。當社工遇上媒體-論社工與媒體之互動關係。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新聞研究所深度報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譽騰 等譯 (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市:五觀藝術。
    莊克仁(1990)。我國博物館與媒體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江彬(2004)。非營利組織之媒體行銷研究-以崔媽媽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浩 譯(1999)。製造新聞。台北市:書泉。
    陳曉開(1995)。新聞編輯的專家與生手解題表現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陸旭芬(2005)。科技製造業公共關係探討:媒體效果、關係效果與組織績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家發董素蘭等(2000)。大眾傳播導論(初版),台北市:學富文化
    黃天佑 俞海琴 蔡淑娟編譯(1990)。行銷學原理(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俊英(1997)。行銷學。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楊家齡(2006)。新聞稿發佈與媒體訊息產製之研究-以商業及公共訊息在報紙上之呈現差異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葛傳富(2005)。台灣電視新聞產製數位化的研究─以民視、年代、大愛電視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伯良(2002)。閱聽人、媒體及發言人互動之研究-以軍事發言人為例。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嬰(1985)。公共關係。台北市:經世書局。
    劉于禎(1999)。非營利組織行動暨訊息研究--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反雛妓社會運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從哲(2001)。自立晚報編輯部各級守門人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文文(1995)。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策略之研究-我國宗教型社會福利組織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臺北市:五南。
    鄭瑞城(1988)。透視媒介傳播。台北:天下人知識系列第二輯。
    鄭資穎(2007)。國內基金會公共關係效果與組織績效關聯性初探:以文化教育與社福類基金會為主要探訪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廣電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維隆(2003)。證券業公關與媒體互動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145-189。
    二、英文部分
    Bass A. Z. (1969) Refining the gatekeeper concept: An UN radio case study, Journalism Quarterly, 46: 69-72.
    Filer, J. M. (1990)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 Pacific Grove, Califoria:Books/Cole Publishing.
    Gandy, O. H. (1982). Beyond agenda setting: 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mpany.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sweek and Time. New York: Random House.
    Gieber, W. (1960) How the “gatekeeper”view local civil liberties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37): 199-205.
    Gieber, W., & Johnson, W. (1961). The city hall beat: a study of reporter and source Role, Journalism Quarterly, (38):289-297.
    Kotler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 Asian Perspective.NJ: Prentice Hall, Inc.
    Lewin (1947) Frontiers Group Dynamics.Human Relation.1: 145.
    McQuail & Windal(1981) Communication Models: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Longman Inc.
    Ronald N. J. and Daniel J. G. (2002) Media Publicity and the Voluntary Sector:The Cas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News York 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3(3).
    Salamon, Lester M. and Helmut K. Anheier (1996).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CNPO-Revision 1, 1996. Working Papers of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Salzman, J. (1998). Making the news. Colorado: Westview.
    Sargeant, Adrian(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lesinger, P. (1990).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Source strategy and the limits of media centrism. In M. Ferguson (ed.)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the Imperatives. London: Sage.
    Schultz, D. E., S. I. Tannebaum and R. F Lauterborn (1993).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Lincolnwood, IL: NTC Business Books.
    Shoemaker P.J.& Reese, S.D.(1991.1996),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 on Mass Content.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63-251.
    Wolfsfeld, G. (1984) Symbiosis of press and protest: An exchange analysis. Journalism Quarterly, 61(3).
    Wolfsfeld, G. (1991). Media protest, and political violence: A Transanctional Analysis, Journalism Monographs.127.
    三、網站部分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
    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網站http://www.psbf.org.tw/about_us.htm
    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網站http://www.goodshepherd.org.tw
    財團法人伊甸福利基金會網站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網站http://www.ncc.gov.tw
    彭家發。記者與訊源關係複雜。取自網路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40815_76_120032.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3932007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007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3200701.pdf85KbAdobe PDF2752檢視/開啟
    93200702.pdf87KbAdobe PDF2764檢視/開啟
    93200703.pdf92KbAdobe PDF2805檢視/開啟
    93200704.pdf94KbAdobe PDF2774檢視/開啟
    93200705.pdf102KbAdobe PDF2971檢視/開啟
    93200706.pdf181KbAdobe PDF21900檢視/開啟
    93200707.pdf156KbAdobe PDF21435檢視/開啟
    93200708.pdf186KbAdobe PDF21309檢視/開啟
    93200709.pdf101KbAdobe PDF2887檢視/開啟
    93200710.pdf102KbAdobe PDF2107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