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40628      Online Users : 9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295


    Title: 產業策略聯盟研究--以台灣環保設備產業為例
    Authors: 江誠榮
    Contributors: 司徒達賢
    江誠榮
    Keywords: 策略
    創新
    策略聯盟
    環保設備產業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8 14:40:34 (UTC+8)
    Abstract: 環保工業是一種綜合性的科技應用工業,其範疇涵蓋化工、土木、機械、電機等,且大都附屬於各種工業之加工製程中,基於此一特性,再加上製程技術持續進步,因此,環保設備業者與其他產業業者進行策略聯盟,以達到提升核心技術,或增進組織學習之策略目標實為環保設備產業一重要議題。國內環保設備廠商對研發投入較少,研製技術層次仍低,且由於國內單一產品市場小,競爭激烈,難達到技術重覆使用及量產經濟規模,因此如何藉由策略聯盟之方式,提高技術能力,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是一重要的策略性作法,尤其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去除貿易障礙,國外廠商進入國內市場的門檻更低,國產環保設備廠商對策略聯盟議題之思考,有助於突破目前的經營困境。本研究針對國產環保設備策略聯盟的實際案例,包括共同檢驗聯盟、意見策略聯盟、技術研發聯盟、共同製造聯盟、國際合作聯盟、異業合作聯盟、行銷聯盟及共同標準聯盟八種類型的策略聯盟個案,分別就聯盟形成的背景、聯盟成員、聯盟目標、聯盟動機、聯盟運作機制,以及聯盟的活動與成效等構面來說明。


    本研究從台灣環保設備產業策略聯盟個案中歸納出四個關鍵成功因素:居中地位、利益共享、義利共生及參與程度。八種聯盟其中以技術研發聯盟的成效最低。技術研發聯盟是由經濟部技術處提供經費誘因,促使研發機構如工研院環安中心協助產業界開發環保應用技術,然而,工研院環安中心對環保設備公會並未提供相對的誘因,致使環保設備公會在參與程度上不若其他類型的聯盟,並且兩者間也缺乏義氣相挺的條件,導致技術研發聯盟發展並不如預期。八種類型的聯盟中,以共同標準聯盟的成功機率最高,該聯盟的關鍵成功因素包含環保設備公會理事長在工業局、技術處、研發機構及產業間的居中地位,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性誘導,使得聯盟成員皆能認同共同標準聯盟建立產業共同標準的目標,且對環保產業發展以及國產環保設備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皆有益處,因此利益共享程度高,再加上,參與的成員大都能夠認同環保設備公會的作法,義利相挺的程度也高;最後則是公會理事長積極地運作,並掌握以共同標準聯盟為核心,進而可發展其他如行銷聯盟、共同製造、共同推廣的作法,長期來講更能夠朝向與國際認證體系接軌的目標前進,提高國產環保設備的國際接受度,在此理念下公會理事長高度的參與,使得共同標準聯盟能夠非常地成功。


    本研究亦歸納出策略聯盟的運作機制模型與動態發展模型,使產業的策略聯盟有一套一般化的描述體系,以供其他產業引為參考。目前國內工業總會屬下共有143個公會,皆欲推動產業策略聯盟以促進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方案,本研究以十大新興產業之環保設備產業為例,提出產業推動策略聯盟的作法,將可作為工總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樣版。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1. 李堅明(2002),因應加入WTO發展環保產業之策略分析,台灣區環保設備工業同業公會2002年環保產業發展策略研討會。
    2. 工研院(2002),半導體製程設備產業競爭策略,2002年半導體製程設備產業策略壇會議,2002 Semiconductor Process Equipment Industry Public Policy Forum。
    3. 工研院環安中心、生技中心(2002),環保技術策略聯盟-九十一年度環保產業技術需求座談會,經濟部技術處。
    4. 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2),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第十一次委員會,經濟部工業局。
    5. 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2002),石化業環保需求座談會,工業技術研究院。
    6. 黃台中(2002.05.14),環保公會組團參加上海環保展,工商時報。
    7.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 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公司。
    8. 陳希煌、錢小鳳等(2001),策略聯盟觀念,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
    9.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1),經濟部工業局科技專案計畫出國報告-環保產業發展輔導計畫(中國大陸),經濟部工業局。
    10.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1),經濟部工業局九十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環保產業發展輔導計畫,經濟部工業局。
    11. 中華民國環境檢驗測定商業同業公會(2001),大陸香港環境監測單位參訪報告,中華民國環境檢驗測定商業同業公會。
    12.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1),國產環保設備推廣應用說明會,經濟部工業局。
    13. 經濟部工業局、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等(2001),2001國際環保技術最新發展趨勢研討會,台灣區環保設備工業同業公會。
    14. 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精密機械業發展推動小組等(2001),2002年半導體製程設備產業策略論壇會議-半導體製程設備產業競爭策略,經濟部工業局。
    15.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加拿大環境部等(2001),加拿大環境技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6.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1),2001環保市場資訊座談會,經濟部工業局
    17. 李堅明(2001),提升我國環保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策略研析,主要國家經政策動態季刊第3期經濟部。
    18. 吳再益(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我國環境之影響分析,行政院環保署,90年度專案研究計劃。
    19. 中興顧問公司(2001),我國環保技術特性及競爭力分析研究,行政院環保署,90年度專案研究計劃。
    20. 台灣綜合研究院(2000),我國環保產業及其市場之分析研究,行政院環保署,89年度專案研究計劃。
    21. 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檢驗所(2000),國內環境檢驗測定事業市場現況調查,行政院環保署
    22.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0),加拿大先進環保技術研討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3. 台灣區環保設備工業同業公會(2000),國產環保設備國內外市場現況及發展-問題與建議,台灣區環保設備工業同業公會。
    24.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0),「中加環保產業策略聯盟可行性及策略分析計畫」期末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
    25. 譚天譯(2000),策略聯盟,Cyrus Freidheim著,智庫出版社。
    26. 齊思賢譯(2000),策略聯盟新紀元,Gomes-Casseres, Benjamin.著,先覺出版社。
    27.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城邦文化。
    28. 綠色基金會(2000),環保產業發展輔導計劃,經濟部工業局,2000年度專案計劃執行成果報告。
    29.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2000),我國環保產業及其市場之分析研究,行政院環保署。
    30. 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工研院能資所等(1999),國產環保設備工業公元2000年競爭策略-研討會專刊,台灣區環保設備工業同業公會。
    31. 經濟部工業局(2000),國產環保設備暨器材便覽,經濟部工業局。
    32. 中技社綠色技術發展中心(2000),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國產環保設備拓展泰國及馬來西亞市場評估,經濟部工業局。
    33. 盧復國(1999),「臺灣企業策略聯盟發展之研究 (上) 」,產業經濟,卷209,頁1-64。
    34. 盧復國(1999),「臺灣企業策略聯盟發展之研究 (下) 」,產業經濟,卷210,頁1-56。
    35. 經濟部工業局(1999),製造業發展策略與措施—環境保護工業,經濟部工業局。
    36. 經濟部工業局(1999),產業永續發展推動策略,經濟部工業局。
    3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9),八十八年版環境白皮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38. 黃建偉(1999),企業資源能力、策略聯盟、競爭優勢之關聯性研究-以不同架構角度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39. 林士傑(1999),策略聯盟管理作為對於績效影響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40. 陳龍實(1999),我國環保產業概況,工研院能資所。
    41. 羅志偉(1998),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策略聯盟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台灣區污染防治設備工業同業公會(1998),十週年紀念特刊,台灣區污染防治設備工業同業公會。
    43. 苗豐強(1997),雙贏策略,天下文化。
    44. 趙郁文(1997),跨世紀新知論壇新書引介-「雙贏策略」,國立東華大學。
    45. 呂鴻德(1996),企業策略聯盟Q&A,商周文化。
    46. 尤克熙(1995),國際策略盟實行條件相關因素之實證與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陳添枝編(1994),跨國策略聯盟,中華經濟研究院。
    48.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1992),中小企業策略聯盟彙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二、英文部份
    1. The Joint Environmental Markets Unit(2002), “UK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The Joint Environmental Markets Unit(JEMU).
    2. Dyer, Jeffrey H., Prashant Kale and Harbir Singh (2001), “How To Make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 Summer,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 Whipple, Judith M. and Robert Frankel (2000), “Strategic Alliance Success Factors,” Summer, 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 Suarez-Villa, Luis (1998), “The Structures of Cooperation: Downscaling, Outsourcing and the Networked Alliance,”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0: 5-16.
    5. Gomes-Casseres, Benjamin (1997), “Alliance Strategies of Small Firm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9: 33-44.
    6. Marks, Mitchell Lee and Philip H. Mirvis(1999), “Joining Forces: Making One Plus One Equal Three in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Jossey-Bass.
    7. Biemans, Wim G. (1996),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Toward a Cross-Fertilization between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35, 29-39.
    8. Fred Wiersema(1996), “Customer Intimacy: Pick Your Partners, Shape Your Culture, Win Together,” Knowledge Exchange LLC.
    9. Yoshino, Michael Y. and U. Srinivasa Rangan (1995), “Strategic Alliances—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0. Lewis, Jordan D. (1995), “The Connected Corporation: How Leading Companies Win Through Customer-Supplier Alliances,” Free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88931014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931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3101401.pdf47KbAdobe PDF2650View/Open
    93101402.pdf95KbAdobe PDF2712View/Open
    93101403.pdf84KbAdobe PDF21119View/Open
    93101404.pdf120KbAdobe PDF21154View/Open
    93101405.pdf110KbAdobe PDF2706View/Open
    93101406.pdf231KbAdobe PDF22849View/Open
    93101407.pdf281KbAdobe PDF22947View/Open
    93101408.pdf198KbAdobe PDF21088View/Open
    93101409.pdf1348KbAdobe PDF22244View/Open
    93101410.pdf272KbAdobe PDF2871View/Open
    93101411.pdf92KbAdobe PDF282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