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建立金融機構預警系統之研究,財政部七十六年度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王士華,「台灣地區新舊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何浩文,「民營商業銀行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吳道凱,「國內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評估與選股策略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巫清長,「國內新民營商業銀行策略群組、組織結構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李佳珍,「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評等之分析-以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為例」,嘉義技術學院學報,88年,Vol. 67, pp.79-96。 李家德,「銀行業經營型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李婉慈,「銀行往來關係與公司經營績效及財務危機之關聯性分析」,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林佳靜,「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與比較」,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洪幸臨,「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 ── 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洪修遠,「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法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許婉美,「本國銀行財務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與資金管理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5年6月。 郭禮瑜,「台灣銀行業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陳文斌,「台灣區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以逾放比為變項」,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陳衍宏,「臺灣上市上櫃銀行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陳瑞行,「台灣金融預警模式之實證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5年6月。 彭正浩,「台灣銀行業多角化與其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曾雲蘭,「銀行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童宗傑,「台灣地區新銀行經營績效比較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過慶,「銀行經營績效與獲利能力之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潘永泰,「國內銀行業之策略群組與財務績效關聯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蕭建興,「運用多準則評估方法於新銀行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薛秀正,「臺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簡秀瑜,「金融機構的財務預警模式-區別分析、LOGIT、COX比例風險模式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魏國慈,「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分析--台灣的實證」,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5年6月。 蘇一平,「台灣問題銀行的測定--離位者分析之應用」,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蘇千琇,「應用財務比率評鑑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二、英文部分 Arshadi, N. and E. C. Lawre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w Ban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11, 1987,33-48. Bhattacharyya, A., C. A. K. Lovell and P. Sahay (1997), ”The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Indain Commericial Ban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ional Reserch, 98, 332-345. Elyasiani E., Mehdians S., " Productiv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and Nonminority-owned Banks: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Journal of Banking and Espahbodi, P.,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 Banks and Binary Choice Models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15, 1991, 53-71. Gardner, M.J., "Minority Owned Banks: A Manageria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Spring 1984, 26-34 Hooks, L. M. (1995), ”Bank Asset Risk: Evidence From Early-Warning Model”, 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13, No.4, 36-50. McCall, A. S. and M. O. Peterson (1977), “The Impact of De Novo Commercial Bank Entry”, Journal of Finance, Dec., 1587-1604. Meyer,P. A.and H. W. Pifer, "Prediction of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Finance, 1970, vol.25, No3, 853-868. Miller, S. M. and A. G. Noulas (1996)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0, 495-509. Sinkey, Joseph F., Jr.,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Banks", Journal of Finance, 1975, vol.30 No1, 21-38. Wall Larry D.,“Why are Some Banks More Profitable? A Statistical Cost Analysis ”,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ltanta,October,1983,44-51. West, R. C., "A Factor-Analytic Approach to Bank Condi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9, 1985, 253-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