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77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96129      在线人数 : 7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776


    题名: 農會信用部改革政策方向之研究
    作者: 張文賢
    贡献者: 高安邦
    張文賢
    关键词: 農會
    農會信用部
    交易成本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09-09-19 14:56:40 (UTC+8)
    摘要: 本研究利用政策方案決策途徑理論,分析農會信用部改革政策的問題結構,認為有關的各項改革方案,其效用難以評估,且思考方向與目標,是相互衝突的;方案執行結果之風險與不確定性,難以估算,為一不良結構的政策問題。
    另政府以金融手段,採取的改革措施,因涉有違憲及圖利財團銀行之嫌、處置無優先次序,對待信用部與銀行採雙重標準,不符公平正義,引發農民大規模遊行抗議,迫使政策急轉彎,損耗社會資源龐鉅,改革「交易成本」太高。
    依寇斯定理的啟示:「在界定財產權時,應該預為之計的設法降低將來的交易成本。」推知,政府的改革政策或制定相關改革法律,界定「財產權」歸屬,似應往農業方面傾斜,方可降低其交易成本。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王耀興(2002),「金融改革的真諦」,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p15。
    2.尹樹生(1977),農業經濟學,臺北:三民,pp.1-7。
    3.江榮吉(1979),「臺灣農業金融問題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1輯,p15。
    4.朱敬一、林全(2002),經濟學的視野,臺北:聯經,pp.42-46。
    5.何文榮(1998),「農會信用部再造方案之評估:層級分析法之應用」,臺灣經濟,第259期,pp.78-79。
    6.汪宗憲(2001),「農會信用部面臨問題之探討」,產業經濟,第233期,p5。
    7.吳定(200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天一。
    8.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聯經,pp.37-54。
    9.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10.吳恪元(1995),「農業特質和小農制度」,臺灣農業,第31卷,第4期,p98。
    11.吳榮杰(1999),建立以農會為主體之臺灣農業金融體系之研究,臺灣省農會。
    12.吳榮杰、周百隆(2000),「農漁會信用部組織與管理之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43期,pp.9-13。
    13.吳榮杰、周百隆、陳永琦、黃士榮(2000),「建構健全完整的農業金融體系」,農業金融論叢,第44期,pp.29-48。
    14.李紀珠、邱靜玉(2003),「當前農漁會信用部改革之評析」,貨幣市場,第7卷,第1期,pp.1-11。
    15.林享能(2002),「論農漁會信用部之改革」,全國律師,第6卷,第12期,pp.72-82。
    16.林啟淵(2001),農業金融體系新定位之研究,臺北:中華鄉村發展學會,pp.91-96。
    17.林維義(1999),「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之改革方向探討」,金融財務,第3期,pp.13-20。
    18.林鐘雄、彭百顯(1985),「農業金融與整體金融體系之關係」,基層金融,第10期,pp.245-248。
    19.洪仁杰(1997),「我國農業金融機構服務品質之實證研究」,基層金融,第34期,pp.126-127。
    20.姚欣欣(2001),「基層金融機構-農會信用部的現況與改革」,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7期,pp.48-49。
    21.徐明壽(1991),「美國農業金融之研究:兼論臺灣農業金融問題與改進之道」,基層金融,第23期,pp.248-253。
    22.郭石吉(2001),面對基層金融問題:檢視全國農會信用部改革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pp.73-85。
    23.郭石吉、黃守高、林時機、謝慶輝(2002),健全農業金融體系之改革方向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
    24.郭崑謨(1993),管理學,臺北:空大。
    25.陳介英(1996),「臺灣農會信用部的『地方』特質」,基層金融,第32期,pp.217-236。。
    26.陳永琦(2001),「從制度經濟學分析我國農會信用部之經營問題與改進方向」,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3期,pp.193-196。
    27.陳希煌、黃振德、黃介良(1997),健全農會信用部體制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8.陳希煌(2002),「農業(金庫)銀行組織方式與農漁會信用部改革之關係」,全國農業金融會議資料。
    29.張春雄(1996),「基層金融機構改制問題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9卷,第3期,pp.31-32。
    30.張德粹(1979),農業經濟學,臺北:正中,pp.2-3。
    31.張德粹(1982),「農業金融與工、商金融之比較分析」,農業金融論叢,第7輯,pp.1-27。
    32.許文富(1986),「農業發展」,經濟學百科全書7,臺北:聯經,pp.356-357。
    33.許遠東(1985),「農業行庫在農業金融體系之角色」,基層金融,第10期,pp.222-224。
    34.楊平世(2002),「豈能視農業為黃昏產業」,自由時報,2002年11月18日,第15版。
    35.黃士榮(2001),「臺灣地區設立全國農業銀行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7-57。
    36.黃介良(1993),「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之下,我國農業金融體系應有之調適」,基層金融,第26期,pp.152-158。
    37.黃百全(2002),「如何解決農會信用部問題之研究」,產業經濟,第250期,pp.4-7。
    38.黃建銘(1998),「農業系統金融體制的改革與整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1期,pp.138-147。
    39.黃得豐、何聰賢、黃文真、林智沛、李聰勇(2001),農漁會信用部體制改革相關方案,臺北: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會會金融研究小組,pp.25-29。
    40.黃意琁(2001),「問題農會信用部處理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2-3。
    41.雷立芬(1993),「經濟自由化下的農業金融政策」,基層金融,第26期,pp.207-216。
    42.雷立芬(1993),「農業環境的演變與農業金融政策的重要性」,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0卷,第4期,pp.51-53。
    43.雷立芬(1995),「支持農業發展的農業金融機構」,基層金融,第30期。
    44.雷立芬(1998),「由盈餘處置談信用部之改革」,臺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8期,pp.30-39。
    45.雷立芬(2002),「農業金融之定位兼論信用部之未來」,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12期,pp29-30。
    46.雷立芬、傅祖壇、張靜貞(1996),「農會信用部對臺灣農村經濟發展之影響」,基層金融,第32期,pp.147-149。
    47.熊秉元(2002),「司法案件、法律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經社法制論叢,第30期,pp.124-125。
    48.劉欽泉(1985),「我國農業金融政策與農業發展」,基層金融,第10期,pp.232-236。
    49.廖朝賢(1999),「研修農會法的迷思-金融農會法?農民農會法?」,金融財務,第3期,pp.26-27。
    50.賴英照(1999),「從金融機構合併法草案論銀行與農漁會信用部之合併」,金融財務,第4期,pp.2-3。
    51.賴英照(1999),「農會信用部改革方案之評析」,華信金融季刊,第8期,pp35-42。
    52.賴英照(2000a),「農會信用部管理法制之探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
    53.賴英照(2000b),「農會信用部管理法制之探討(下)」,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
    54.賴英照(2001),「農會信用部的管理法制應力求健全」,華信金融季刊,第13期,pp.1-11。
    55.蔡碩川(2001),「農會信用部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變革態度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8-24。
    56.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臺北:五南。
    57.謝宗貴(2000),「從組織變革觀點探討農會信用部之再造」,財稅研究,第32卷,第5期,pp.160-163。
    58.謝明瑞(2002),「正視農業金融的問題」,國政評論(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c-091-254.htm)。
    59.羅明哲(1992),「農會信用部資金仲介效率與農貸政策」,基層金融,第25卷,pp7-44。
    60.羅明哲(1997),「農業金融對臺灣農家經濟衝擊之研究」,基層金融,第34期,pp.154-156。
    61.蘇財源(1998),落實問題農、漁會信用部輔導與監督之研究(上),臺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pp.12-84。
    62.蘇財源(1998),落實問題農、漁會信用部輔導與監督之研究(下),臺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pp.571-576。
    二、英文部分
    1.Cohen, M., J. March and J. Olsen(1972),”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2.Coase, R.H.(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Vol. 3, pp.1-44。
    3.Donaldson, G.(1994),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Managing the Change Process from Within,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4.Dunn, W.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5.Lee, W.F., B.A. Nelson and W.G. Murray (1988),Agricultural Financ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6.Lindale, C.E.(1959),”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 vol.19, pp.79-88.
    7.Lindale, C.E. and E.J. Woodhouse(1993),Policy-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8.Looney, J.W. and D.L. Schumann(1994),Agricultural Law-Principle and Cases, 2nd ed., Taipei: McGraw Hill.
    9.Mellor, J.W.(1966),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223.
    10.Michael, S.R.(1982),Techniqu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N.Y.:McGraw Hill.
    11.Mosher, A.T.(1965),”Getting Agriculture Moving,” N.Y.: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uncil.
    12.North, D.C.(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Ricardo, R.J.(1991),”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Vol.9, No.5, pp.52-58.
    14.Simon, H. A.(1997),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4th ed., N.Y.: The Free Press.
    15.Steers, R.M.(1993),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 Behavior, N.Y.:Harper Collin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89921039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2103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2103901.pdf13KbAdobe PDF2788检视/开启
    92103902.pdf18KbAdobe PDF2728检视/开启
    92103903.pdf74KbAdobe PDF2765检视/开启
    92103904.pdf25KbAdobe PDF2972检视/开启
    92103905.pdf80KbAdobe PDF21133检视/开启
    92103906.pdf466KbAdobe PDF24115检视/开启
    92103907.pdf477KbAdobe PDF22878检视/开启
    92103908.pdf332KbAdobe PDF21148检视/开启
    92103909.pdf159KbAdobe PDF2937检视/开启
    92103910.pdf85KbAdobe PDF21117检视/开启
    92103911.pdf198KbAdobe PDF2118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