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麗容(2001a)婦女就業之檢視與政策建議—以再就業為例, 就業與訓練, 19:1 :27-32。 王麗容(2001b)婦女就業與國家政策—台灣婦女就業實證研究之初探, 就業與訓練, 19(5):8-12。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 台灣社會學, 1:123-173。 李宛澍(1996) 女人的網絡建構女人社區 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清如(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社區政策與女性社區參與經驗,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玉瑕(1994)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緣化, 人口學刊, 16:107-133。 沙依仁(199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 何笑梅(1999)台灣婦女運動初探,台灣研究,第一期。 林佩玲(1997)誰能治城?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與萬芳社區媽媽治城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秀伊(2003)勞動力彈性化的性別批判---以部分工時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津如(2000)「外傭政策」與女人之戰:女性主義策略再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93-151。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 台北:巨流。 吳玉玲(2001) 女性主義認識論與婦女學習, 社會教育學刊, 30:1-24。 邱育芳 (1995) 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運動為例分析,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月清(1997)殘障照顧與女性公民身份, 收錄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 劉毓秀主編。台北:女書文化。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收錄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胡幼慧主編。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錄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胡幼慧主編。台北:巨流。 徐宗國(1993)男人和女人的工作與家庭—攸關時間, 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四期:175-206。 唐先梅(1996)什麼是家務工作?--家務工作本質之初探, 空大生活科學學報, 2:209-236。 范雲(2003)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及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5:133-194。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傅立葉(1999)<女性與年金權>,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29:57-73。 彭渰雯(1998)基層社區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與研,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梅君(1996)推動促進婦女就業措施之評估, 就業與訓練, 14(5):12-16。 劉梅君(1997)建構「性別敏感」的公民權, 收錄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 劉毓秀主編。台北:女書文化。 戴秀卿(2003)醫院員工的情緒勞務負荷與顧客行為導向之關係研究 ,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高橋(1994)社會學, 台北:巨流。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公司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 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47-81。 藍佩嘉(2002)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8期,頁169-218。 魏子容(1998) 婚姻中的錢與權--談家庭主婦之經濟處境, 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甯應斌(1998)Harding的女性主義立場論, 收錄於哲學論文集 ,中研院社科所出版:261-296。 二、英文部分 Abbott, Pamela And Wallace, Claire(1990/1996)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余智敏等中譯)。台北:巨流。 Dale, Angela (1997) Women in the labour market—policy and perspective, in Clare Ungerson & Mary Kember, Women and social policy: a reader. London: Macmillan. Gough, Ian (1979/199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elfare state(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古允文中譯)。台北:巨流。 Harpaz, Itzhak (1999)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 values in Israel, Monthly labor review,122(5):46-50. Hochschild, Arlie(1983/1992)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情緒管理的探索, 徐瑞珠中譯)。台北:巨流。 Lan, Pei-Chia (2003) Maid or madam? Filipina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ontinuity of domestic labor,Gender & Society, 17(2), pp. 187. Meacher, Gabriella (1997) Recreating ”domestic service”: institutional cultures and the evolution of paid household, Feminist Economics, 3 (2): 1-27. Meacher,Gabriella(2002)Is it wrong to pay for housework , Hypatia, 17(2):52-66 Nielsen, Joyce McCarl (1990). Introduction, in Joyce McCarl Nielsen (ed.), Feminist Research Methods : Exemplary Reading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Oakley, Ann (1985) The sociology of housework , Oxford , NY : B. Blackwell. Ostrander, Susan (1987) Women using other wome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16(1): 51-53. Rollins, Judith (1985). Between women: Domestics and their employer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Snir, Raphael&Harpaz, Itzhak (2002) To work or not to work: Nonfinancial employment commitment and the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42 (5):636-644. Strauss, Anselm and Corbin Juliet(1998/2001)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直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 吳芝儀、廖梅花中譯)。嘉義:濤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