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7,社區關懷據點總表。 http://sowf.moi.gov.tw/care/t7.asp,取用日期:民96年3月4日。 內政部,無日期,94-95年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總說明。http://sixstar.cca.gov.tw/06_plan/community.php,取用日期:民95年9月26日。 台北鄰里社區聯網,2005,北投區東華里生活情報。 http://www.taipeilink.net/mem/c/h/chashih782472w/,取用日期:民95年11月1日。 台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2006,人口統計。 http://www.pthr.taipei.gov.tw/a5_5_2.asp,取用日期:民96年3月9日。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5,臺閩地區社區評鑑。 http://www.bosa.tcg.gov.tw/i/i0200.asp?l1_code=09&l2_code=08,取用日期: 民95年10月2日。 台北市社會局編印,2006,《台北市政府社會局95年度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報告》。未出版。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策劃,2006,《琢磨社區文化與生活:打造美好的共和國-文化建設與社區生活系列論壇專輯》。台北:唐山。 林瑞穗研究主持,1996,《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何明修,2002,《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民間社會: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86-199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介民,1990,《政體轉型的社會抗議-台灣的1980年代》。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區發展季刊護理雜誌》(105 ): 159-175。 宋麗玉等,200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臺北市:洪葉。 李怡娟、陳俞琪、王慧群,2006,<賦權/充能式的社區發展過程—以台北市某社區為例>。《護理雜誌》53(2): 23-29。 官暐禎,2002,《從社會福利社區化角度檢視我國老人照顧》。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東華社區發展協會,2006,《95年度社區發展評鑑手冊》。未出版。 東華社區發展協會,2006,《國家文化總會:總統文化獎-玉山獎社區營造、社區推廣參選評鑑書》。未出版。 林世明、林菁、蔡篤堅,2004,《抗SARS紀實:以台北市中正區為例》。台北:記憶工程。 林國明,2001,<歷史、制度與政策:台灣醫療保險體系部分負擔與轉診方案的政策轉折>。《台大社會學刊》(29):111-184。 林勝義,2004,<從社區評鑑探討台灣社區發展的走向>。《社區發展季刊》(107):52-87。 林婷,2005,<家庭 社區 國家-現代化視野下村政研究的三個要素解讀>。《云夢學刊》(5):59-61。 林妍君,2002,《社區參與在台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社區資源手冊,2001,社區發展始末。 http://921.yam.com/community/history/history_01.htm,取用日期:95年9月3日。 周雪光,2003,《組織社會學十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美慧,2007,《從生態系統觀點探討新台灣之子的生活適應 -以台中縣國小學童為例》。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智欣,2004,《女性社區工作、社區充權與社區互助產業之發展--以台北市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洪雪蓮、馮國堅,2003,<社區工作與青年充權>。收錄於《充權:新社會工作視界》,趙雨龍、黃昌榮、趙維生編著。台北:五南出版社。 洪嘉欣,2005,《社區發展協會功能與問題之探討-以新竹市為例》。新竹: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2006,專案計畫。 http://www.ptcf.org.tw/ptcf2/modules/myproject/sub.php?sub_id=46,取用日期:民96年5月29日。 馮國堅、朱昌熙,1994,<社區組織>,收錄於《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甘炳光、梁祖彬、陳麗雲等人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其南,1995,<經營大台灣 從小社區做>,中國時報,第11版,2月19日。 陳泰元,2002,《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瑞霞,2003,《台灣地區不同類型志願服務之狀況及其差異之探討。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修杰麟,2005, <我國村里制度定位及演變>。《中國地方自治》58(3):25-35。 陶蕃瀛,1994,《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臺北:五南。 陶蕃瀛譯,1996,《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臺北:心理。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出版社。 黃源協、陳伶珠、童伊迪,2004,《個案管理與照顧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楊孝榮,1997,<福利社區化的實務運作>。《社區發展季刊》(77):50-56。 楊志彬,2004,《社區與八仙圳的對話-東華社區八仙圳整治願景手冊》。台北:東華里辦公室。 葉家明,1992,《社會仿生論》。香港:中華書局。 蔡篤堅,2004,《抗SARS紀實:以台北市中正區為例》。台北:記憶工程。 劉繼同,2004,<由邊緣到主流:國家與社區關係的歷史演變及其核心議題>。《理論研究》(1):12-14。 劉潔心、張麗春、楊智琳等,2005,<社區組織間連結及組織結盟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北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為例>。《衛生教育學報》(24):211-232。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劉敏如,2002,《台北市社區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吉林、大直社區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碩士論文。 熊瑞梅,2002 ,<「師資培育法」形成的政策範疇影響力機制>。《台灣社會學刊》(4):199-246。 賴兩陽,2000,<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福利社區化的策略分析>。《社區發展季刊》 (106):68-78。 賴兩陽,2002,<台灣社區工作的歷史發展與功能轉型>。《社區發展季刊》(100):69-791。 賴兩陽,2004,<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120-131。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臺北市:三民。 關智宇,1998,《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組織合作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理事長與里長為對象》。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長廷,2006,謝長廷談社區主義。 http://www.frankhsieh.com/default.asp?pID=view2&rID=246,取用日期:民96年1月30日。 嚴祥鸞主編,2006,《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臺北市:三民。 英文部分 A. Blum, and I. Ragab,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Neighborhood Organizations, ”Social Policy(Spring 1985). Bronfenbrenner U,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x, F. M.,1987, “Communities: Alternative concepts of community: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 In F. M Cox, J. L. Erlich, J. Rothman, & J. E. Tropman (eds.)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4th ed.) (pp.232-243). Itasca, IL:F. E. Peacock. Germain, C. B. & Gitterman, A.,1980 ,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Model 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33. Loomis, C. P. and Beegle, J.A., 1957,Rural Sociology: The Stratege of Change, N. J. : Prentice- Hall, Inc.. Martinez-Brawley, E. E., 1995, “community.” 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9th ed.,Vol.1,pp.539-538).Washington, DC:NASW. Miley, K. K.,O’Melia & Dubois,B.,2001,Generalist social work practice.Boston:Allyn & Bacon. Summers,N.,2001,Fundamentals of case management practice.Australia:Brooks/Cole. |